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综合活动课,只有通过活动,才能促进儿童形成规范的行为和积极价值观并内化及人格的健康发展。对于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等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设计具有心灵沟通性的活动。
新课程理念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品德教育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实际地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品课教学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品德与生活相结合
现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教学活动主题内容的设置都强调以现实的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如“出门看天气”“红绿灯,在站岗”“遇到危险怎么办”的这些题材都来源于儿童的现实生活,跟儿童的生活密切联系,教师在引导学生教学“红绿灯,在站岗”这一课中,应做到:
1.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知道“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并让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不明白的交通标志提出来讨论。接着教师出示有关“交通标志、交警手势”的课件。来自乡镇的小孩子很少见过这些标志及交警手势,教师进行了一一细致的讲解,告诉他们认识了这些交通标志,外出时就会更安全。枯燥讲解这些符号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理解得并不深刻。
2.让学生亲自去生活中体验。教师组织学生到市中心繁华地段去体验交警的手势、交通标志和红绿灯信号指示,让学生明白这些无声的语言的作用。通过让学生和生活亲密接触,把品德课融人到生活中,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生活必备的小常识,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道德的熏陶和感染。
二、品德与活动相结合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综合活动课,只有通过活动,才能促进儿童形成规范的行为和积极价值观的内化及人格的健康发展,对于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等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设计具有心灵沟通性的活动。如教学“我生活的地方”中的“明天更美好”这一主题活动时,教师带领学生到高速公路边、到超市、到步行街、到萨尔图国际机场等地方去看一看、问一问、找一找,让学生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接着让学生动笔画一画、记一记,随口哼一哼、唱一唱家乡的童谣,再组织学生讲一讲、议一议家乡的变化——“路变多了、变宽了,天桥也多了……登陆“学校网站”,观看家乡变化的图片及资料,让学生无不惊叹家乡的巨大变化。教师相机引导,设计未来生活的地方,如20年后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写一写、画一画来展示“未来的家园”的远景。这些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对于思品课中诸如锻炼身体、培养乐观精神等,道理上浅显易懂。因此,教师设计在“动”中导行,以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寓理于活动之中,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在“动”中激情,“动”中明理,“动”中内化为行为,以达到思品课的教学目标。如教学“让我的身体更棒”这单元中“坐立走有精神”,老师先指导学生观看国庆节阅兵式和少先队仪仗队那雄赳赳、气昂昂的风貌,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姿势的美以及从小培养良好的坐、立、走姿势的重要性。接着教师邀请校外辅导员讲解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并作示范表演。学生也迫不急待地跟着“动”了起来。通过比一比、夸一夸谁的姿势最有精神,强化训练了学生的正确姿势,再通过小记者行动(采访辅导员、医生等)来了解正确姿势对身体的重要性以及坚持锻炼养成习惯的不易,并互相督促、互相提醒。
三、品德与社会相结合
社会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广阔天地。与社会沟通、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已成为思品课的一个标志性要求。为此,我们在教学中组织社会调查,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如教学“我爱绿树,我爱蓝天”中的“我身边的环境”一课,教师让学生走出教室,带着问题去调查。问题卡设计“我喜欢(哪儿)(谁)把(哪里)弄脏了。”
通过社会调查,学生的问题卡中的答案可丰富了:有绿化、清洁、污染、垃圾、臭氧,等等。通过社会调查,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阔了视野,而且体会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行”是思品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知行统一。
教学后要及时指导行为实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知行统一。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可经常适时地插入与社会相关联的教学活动。如结合“9月10日”教师节,增设“老师,您辛苦了”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教師的辛苦,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把新闻发布的重大事件带进课堂,作为思品课教材的补充内容,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世界大事。
现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师在引导学生过程中应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空间,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把教材内容还原于生活、社会,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构建以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体验和活动的教学框架,使学生在正确的评价中有所感悟,明理导行,知、情、意、行达到和谐统一。
新课程理念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品德教育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实际地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品课教学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品德与生活相结合
现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教学活动主题内容的设置都强调以现实的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如“出门看天气”“红绿灯,在站岗”“遇到危险怎么办”的这些题材都来源于儿童的现实生活,跟儿童的生活密切联系,教师在引导学生教学“红绿灯,在站岗”这一课中,应做到:
1.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知道“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并让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不明白的交通标志提出来讨论。接着教师出示有关“交通标志、交警手势”的课件。来自乡镇的小孩子很少见过这些标志及交警手势,教师进行了一一细致的讲解,告诉他们认识了这些交通标志,外出时就会更安全。枯燥讲解这些符号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理解得并不深刻。
2.让学生亲自去生活中体验。教师组织学生到市中心繁华地段去体验交警的手势、交通标志和红绿灯信号指示,让学生明白这些无声的语言的作用。通过让学生和生活亲密接触,把品德课融人到生活中,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生活必备的小常识,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道德的熏陶和感染。
二、品德与活动相结合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综合活动课,只有通过活动,才能促进儿童形成规范的行为和积极价值观的内化及人格的健康发展,对于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等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设计具有心灵沟通性的活动。如教学“我生活的地方”中的“明天更美好”这一主题活动时,教师带领学生到高速公路边、到超市、到步行街、到萨尔图国际机场等地方去看一看、问一问、找一找,让学生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接着让学生动笔画一画、记一记,随口哼一哼、唱一唱家乡的童谣,再组织学生讲一讲、议一议家乡的变化——“路变多了、变宽了,天桥也多了……登陆“学校网站”,观看家乡变化的图片及资料,让学生无不惊叹家乡的巨大变化。教师相机引导,设计未来生活的地方,如20年后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写一写、画一画来展示“未来的家园”的远景。这些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对于思品课中诸如锻炼身体、培养乐观精神等,道理上浅显易懂。因此,教师设计在“动”中导行,以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寓理于活动之中,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在“动”中激情,“动”中明理,“动”中内化为行为,以达到思品课的教学目标。如教学“让我的身体更棒”这单元中“坐立走有精神”,老师先指导学生观看国庆节阅兵式和少先队仪仗队那雄赳赳、气昂昂的风貌,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姿势的美以及从小培养良好的坐、立、走姿势的重要性。接着教师邀请校外辅导员讲解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并作示范表演。学生也迫不急待地跟着“动”了起来。通过比一比、夸一夸谁的姿势最有精神,强化训练了学生的正确姿势,再通过小记者行动(采访辅导员、医生等)来了解正确姿势对身体的重要性以及坚持锻炼养成习惯的不易,并互相督促、互相提醒。
三、品德与社会相结合
社会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广阔天地。与社会沟通、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已成为思品课的一个标志性要求。为此,我们在教学中组织社会调查,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如教学“我爱绿树,我爱蓝天”中的“我身边的环境”一课,教师让学生走出教室,带着问题去调查。问题卡设计“我喜欢(哪儿)(谁)把(哪里)弄脏了。”
通过社会调查,学生的问题卡中的答案可丰富了:有绿化、清洁、污染、垃圾、臭氧,等等。通过社会调查,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阔了视野,而且体会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行”是思品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知行统一。
教学后要及时指导行为实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知行统一。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可经常适时地插入与社会相关联的教学活动。如结合“9月10日”教师节,增设“老师,您辛苦了”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教師的辛苦,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把新闻发布的重大事件带进课堂,作为思品课教材的补充内容,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世界大事。
现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师在引导学生过程中应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空间,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把教材内容还原于生活、社会,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构建以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体验和活动的教学框架,使学生在正确的评价中有所感悟,明理导行,知、情、意、行达到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