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课堂中的教师引读策略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rley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对教师这一角色的定位告诉我们,当学生思路出现滞涩、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或有失偏颇时,教师要发挥能动性,采取灵活有效的引读策略、方法,帮助学生消除障碍,与文本展开智慧的对话,生成课堂的佳境。
  一、 征引:从单薄走向丰富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有效的阅读是读者的心理图式与文本图式的同化与顺应。如果学生阅读时的认知结构与文本情境距离过大,就难以进入文本的深层结构,洞悉文本的深邃内涵。因此,教师要善于征引相关材料,以丰富学生的心理图式,帮助学生走进文本的心理图式,生成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征引,可以是必要的背景材料的补充,可以是相似、相关文本内容的引进,也可以是名家鉴赏、解读文字的适当引用,等等。
  在教学《行路难》时,学生借助注释,大多能读懂“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等诗句所流露出的苦闷与失意,但由于缺乏对诗人生平志趣、人生际遇的了解,很难对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获得会心的共鸣与感动。笔者在引导学生体味诗句的情感内涵时,多次引入背景资料——
  在解读“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时,为深化学生对李白的宏伟抱负、政治理想的理解,教者征引了李白的如下诗文: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为让学生充分感受李白苦等十八年,终得皇上召见,供奉翰林的不易和愿望成真的欣喜、兴奋,教者征引了李白如下的生平资料和诗句,引导学生与诗人对话:
  公元725年,出蜀,仗剑远游;公元742年,翰林待诏;公元744年,赐金放还。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在丰富的征引资料的助读下,李白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逐渐清晰、鲜活、完整,学生真正走进了李白的情感世界,读出了李白的痛苦、矛盾和豪情。
  二、 评价:从肤浅走向深刻
  教师要根据课堂走向和学生反应,灵活运用各类评价语,积极发挥评价语的调控、导向以及深化思维、推动后续学习的功能,促使学生的认识从单一走向多元,从肤浅走向深刻。请看笔者教学《威尼斯商人》的一个片段:
  师:课文中的夏洛克,是矛盾冲突的另一主体,请谈谈你对他的印象。
  生:夏洛克是一个知名的吝啬鬼,是世界文学名著中的四大吝啬鬼之一,他嗜财如命,把敛财看成人生的全部。
  师:这位同学知识挺丰富。
  生:夏洛克挺阴险的。居然和安东尼奥立下了违约割肉的字据,亏他想得出来!
  师:同学们,夏洛克身上就没有让我们同情或肯定的地方吗?
  生:从节选部分看,夏洛克只是一人在奋战,他其实处境挺凄凉的。
  生:夏洛克是一个被侮辱、被歧视的犹太人,作品中其他人的台词中,多次出现了“你这个异教徒”“你这个异邦人”的称呼,可见,在威尼斯,他并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
  师:这位同学读书真细致!大家还有补充吗?
  生:夏洛克还是很重亲情的。作为人父的夏洛克,他热爱自己唯一的亲人——女儿杰西卡,他不愿女儿多接触外界,多接触基督徒,只因为他们是犹太人。
  师:让我们读一读夏洛克的两段台词,感受他在遭受歧视时,内心深深的耻辱感与无奈感。(教师投影显示相关台词,学生朗读)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在耐心的倾听中,运用“这位同学知识挺丰富”“这位同学读书真细致”等激励语来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运用“夏洛克身上就没有让我们同情或肯定的地方吗?”“大家还有补充吗?”等评价语来引领互动,启发学生变换角度,立体地品读人物,在信息的多向交流中,使学生对人物的认识走向深刻、走向丰满,发展了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相机采用“你为什么这么看?”“你能作出具体的解释吗?”等评价语,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向更高的思维层次递进,从而生成课堂的精彩。
  三、 激活:在体验中感悟
  激活体验,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调动自身的亲历、情感去推断、揣摩作品中的情境、事实,有利于加深理解,强化认同,获得更多的思想启迪,获得更大的审美乐趣。请看《散步》的教学片段:
  师:还有哪些地方也能体现作者精心选词的功夫?
  生:我挺喜欢第7自然段“摸摸”细节,“摸摸”体现了奶奶对孙儿的疼爱,同时我们也看到母亲的谦让。
  师:作者连用了两个“摸”。用一个“摸”行不行?
  生:不行,用“摸摸”程度较轻,但更能体现出奶奶的爱。
  师:对!我们在生活中也有过从一个细节中感受到他人的爱意的经历吗?
  生:每当我感觉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妈妈总会走过来用额头抵一抵我的额头,关切地问一句:会不会是受凉发烧了?
  生:每天爸爸送我上学的时候,他总是移坐到电动车坐垫的最前端,为的是让后面的我坐得更舒适些、更自在些。
  在品味了叠词表情达意上的魅力后,教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调动情感体验,去品味生活中温暖人心的动人细节,使学生深深感受到长辈对晚辈的浓浓爱意,读出了“摸摸”一词的温度,在心底对文本传达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四、 示范:在参照中创生
  教师的示范是动人的“身教”,能给学生以攀援的扶手,使课堂弥漫体贴的温情。优秀的教师读写功底深厚,教学手法别致,课堂上常常会借助示范来主动引领,展开教学活动,催发学生的独特感悟,催生学生的言语智慧。特级教师余映潮是深谙示范引领之道的,请看余老师教学《律诗二首》时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下面的活动就更有意思了,也更难了——我们要进行“说读”。(板书:说读)“说读”是对诗人说话,就是把诗意扩展开来,在原诗句的基础上增加很多自己描写的内容,然后对诗人说。你看“青山郭外斜”只五个字,我们可以把它说成一个长句子。“开轩面场圃”——他们在打开窗户说话的时候,打谷场上堆着金色的谷子,大公鸡在喔喔地叫,鸭子也在嘎嘎地叫,还有花香从窗外飘进来……这就要有丰富的想象。
  师:我现在做一个示范,我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进行这样的“说读”——诗人啊,一个明朗的春日,你在青山绿水边漫步,清澈的山泉在曲折的山谷间汩汩穿行,山路蜿蜒,一路春光,啊,又一个美丽的村庄在前头。
  师:同学们准备分小组“说读”《过故人庄》,每一个小组就只“说读”一联。(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分别选派一名代表“说读”)
  对学生来说,用“说读”来扩展诗意,领悟诗情是一种新颖的、有一定挑战性的的阅读方法。该如何与诗人对话?如果没有教师必要的讲析、示范,学生的思考只能是一鳞半爪,粗枝大叶的。余老师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主动引领,首先对“说读”进行了精致的讲解,然后就如何进行“说读”亲自示范,给学生可感的参照,便于学生化难为易,打开思路,生成更为丰富的感悟。同时,教师的示范也是一种读诗方法的示范,有助于学生习得规律,活学化用,最终实现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作者单位: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一、 激发兴趣,引领学生踏上习字之旅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渴望获得不断探索、如饥似渴的动力。如何让学生爱上单调而又枯燥乏味的写字练习,把它当成情趣盎然的乐事呢?  妙方一:观“书”。每一堂课的导入环节非常重要,就如交响乐前奏,能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够结合汉字独特的文化内涵,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运用各种手段充分再现教材的丰富形象,调动起
一、 阅读教学的“线”  所谓“线”是指教学思路,也就是在教学一篇课文时,我们将沿着一条怎样的线索,引领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初步了解文本的写作特点。教师确定教学思路的方法是——  1. 从课题入手。《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学生对题目中的“励志”一词丰富的内涵未必能真正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问:“作者在命题的时候,为什么不用‘立’而用‘励’,有什么区别?”学生便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期刊
一、致力于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语言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吸收规范的语言,使学生将词句读懂,将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体现出来。例如,苏教版三上《山行》一诗教学
【文言文】  《东施效颦》  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亡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由于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把握在心理上会形成一个定势,久而久之会习以为常,视而不见。为了打破这种思维定势,就需要向旧的规则宣战,采用反常化创造出新的形式,使人们的感知从习惯中解脱出来,从麻木不仁的状态中惊醒过来,重新回到原初的新鲜体验。笔者所理解的“陌生化”,就是从陌生的角度写熟悉内容所造成的一种新奇感,即打破常规,出其不意,通过创造新的内
一、 要有学习语言的意识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思考,教材中的哪些内容、哪些辅助材料,可以成为我们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平台。如有位老师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时,出示了一幅挂图,问学生图上画了什么,学生说画了大树、猴子、太阳、狮子。接下来老师就问学生,狮子吃到猴子了吗?进而引出一段儿歌。这个教学环节中,那幅挂图起的是什么作用?仅仅只是为了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吗?显然,我们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这幅图,引导学生学习把
【案例】四年级语文课第一次批改习作,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内容写得干巴巴的,简直就是在拼凑文字。甚至有几个同学一篇文章只写了几句话。于是,我鼓励同学们写日记,并降低要求:
一、构建专题网站,探究问题  1.默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点击电子白板“幕布拖拉”)  (1)引导学生归纳问题:海底的景色是怎样奇异的呢?海底的物产又是
一、 鼓励学生自由言说  1. 有备无患,烹调“教材习作”美味。“教材习作”的主题与内容是教材编写者确定的,并不是学生自由选择的。如何在“教材习作”与学生“自由言说”之间找到平衡呢?如果下笔前没有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心灵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波澜,就不可能写出好习作来。在习作实践中,为了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我们在学期初就让学生对本学期的习作有全面的了解,在“教材习作”前进行“习作预告”。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