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上大学已经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更多的人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大学生也不再是经济体制下的宠儿。专科生作为毕业大军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学制短、学业繁重、学历层次低等特点在寻找工作时难上加难。这就使专科毕业生往往会成为大学生中就业压力非常大的一个群体。尤其是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力不从心,自身的专业水平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从而导致在就业时出现功利心理、从众和攀比心理、焦虑恐惧心理和自卑心理等异常心理现象。文章对其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就业;系统分析
高职高专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掌握了一些求职技巧,但真正走出校门,在求职过程中依然会出现问题,尤其是心理方面的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是影响毕业生身心健康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则极有可能引发不良后果。
1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现状与原因分析
1.1从学校方面来讲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就当前具体现状来说:第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对于大多数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讲,其培养目标容易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混淆,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第二,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市场脱节。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仍然沿用多年前的培养目标,但是社会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造成了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脱节现象。
1.2从学生自身方面来讲
目前高职高专的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对自身能力认识不清晰,很多学生在投递简历的过程中具有从众心理,选择工资高或者是离家近的工作岗位,并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是技能特长来找工作;第二,对自己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很多学生认为找工作是大学最后一年才要考虑的事情,因此没有制定详细的职业规划;第三,一些同学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做法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1.3职业指导的定位不准确
如今,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定位过于狭隘,具体表现为如下两点:首先,绝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会将职业指导理解为是向学生介绍当前的就业形势、国家扶持政策、就业方法等,并没有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在此种形势下,大学生表现出了服务意识不强、抗压能力弱以及缺少系统化的职业规划等。其次,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包括职业指导方法、指导时间安排、指导形式以及指导队伍等。
2完善高职高专就业中的能力提升
2.1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引导毕業生制定职业规划
说起职业规划,大多数人都会以为这只是面临找工作的人或正在工作的人需要考虑的,其实这想法不够正确。根据职业定位,明确自己的近期和长期的努力目标。以此来让他们在大学学习和以后工作中少走弯路和远路。把创业和就业指导课程,列为必修课。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使毕业生了解职场规则,认识职业发展途径,提前进人准备状态,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认识,帮助毕业生减轻对求职就业的恐惧。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自青春期以来到退休期,对一生理念、工作、生活、家庭及社会等目标所做的妥善安排与计划,用以追求理想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使得学生本人直接参与自己人生目标的设计,他们对相关教育资源的利用也会更加自觉和更加充分。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去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2.2创新职业指导观念,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指导的重视度,严格坚持“质量办校、特色强校、以生为本、就业为重”的办学宗旨,充分展示出职业指导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工作地位,逐渐形成集校园领导、职业指导中心、院系负责人以及教师于一体的完善工作体系,同时还要将职业指导工作渗透到高职高专院校的基础专业课程中,通过此种方式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此外,高职高专院校还要专门设置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科学化的就业指导方案。
2.3加强校、企交流与合作
校企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培养更多合适的人才,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的方式。应当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企业需要充分了解自身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与学校展开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从而使得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更加吻合;第二,改正一些错误的用人观念(一些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于学历的要求过分看重,导致了自身的选择范围缩小,容易错过合适人才的选择),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第三,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目前高职高专的学生就业竞争非常激烈,企业需要提出更加有吸引力的招聘条件才能拥有更多更合适的人才。
2.4积极调整心态,促进人格完善
高职高专大学生在求职中应自觉提高自我心理调适的主动性,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励自己、相信自己,也可以向老师、朋友倾诉寻求帮助,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踏青旅游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排解烦闷,放松心情。通过对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良心态进行分析,正确面对就业过程中自身暴露出来的问题,积极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的人格更加成熟,顺利就业。
综上所述,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高职高专院校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中提出了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方式,以期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学峰.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411.
[2]张志强.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7):72-73.
[3]谯炜龙.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28):40-41.
关键词:高职高专;就业;系统分析
高职高专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掌握了一些求职技巧,但真正走出校门,在求职过程中依然会出现问题,尤其是心理方面的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是影响毕业生身心健康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则极有可能引发不良后果。
1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现状与原因分析
1.1从学校方面来讲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就当前具体现状来说:第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对于大多数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讲,其培养目标容易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混淆,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第二,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市场脱节。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仍然沿用多年前的培养目标,但是社会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造成了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脱节现象。
1.2从学生自身方面来讲
目前高职高专的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对自身能力认识不清晰,很多学生在投递简历的过程中具有从众心理,选择工资高或者是离家近的工作岗位,并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是技能特长来找工作;第二,对自己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很多学生认为找工作是大学最后一年才要考虑的事情,因此没有制定详细的职业规划;第三,一些同学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做法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1.3职业指导的定位不准确
如今,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定位过于狭隘,具体表现为如下两点:首先,绝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会将职业指导理解为是向学生介绍当前的就业形势、国家扶持政策、就业方法等,并没有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在此种形势下,大学生表现出了服务意识不强、抗压能力弱以及缺少系统化的职业规划等。其次,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包括职业指导方法、指导时间安排、指导形式以及指导队伍等。
2完善高职高专就业中的能力提升
2.1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引导毕業生制定职业规划
说起职业规划,大多数人都会以为这只是面临找工作的人或正在工作的人需要考虑的,其实这想法不够正确。根据职业定位,明确自己的近期和长期的努力目标。以此来让他们在大学学习和以后工作中少走弯路和远路。把创业和就业指导课程,列为必修课。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使毕业生了解职场规则,认识职业发展途径,提前进人准备状态,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认识,帮助毕业生减轻对求职就业的恐惧。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自青春期以来到退休期,对一生理念、工作、生活、家庭及社会等目标所做的妥善安排与计划,用以追求理想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使得学生本人直接参与自己人生目标的设计,他们对相关教育资源的利用也会更加自觉和更加充分。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去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2.2创新职业指导观念,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指导的重视度,严格坚持“质量办校、特色强校、以生为本、就业为重”的办学宗旨,充分展示出职业指导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工作地位,逐渐形成集校园领导、职业指导中心、院系负责人以及教师于一体的完善工作体系,同时还要将职业指导工作渗透到高职高专院校的基础专业课程中,通过此种方式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此外,高职高专院校还要专门设置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科学化的就业指导方案。
2.3加强校、企交流与合作
校企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培养更多合适的人才,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的方式。应当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企业需要充分了解自身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与学校展开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从而使得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更加吻合;第二,改正一些错误的用人观念(一些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于学历的要求过分看重,导致了自身的选择范围缩小,容易错过合适人才的选择),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第三,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目前高职高专的学生就业竞争非常激烈,企业需要提出更加有吸引力的招聘条件才能拥有更多更合适的人才。
2.4积极调整心态,促进人格完善
高职高专大学生在求职中应自觉提高自我心理调适的主动性,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励自己、相信自己,也可以向老师、朋友倾诉寻求帮助,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踏青旅游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排解烦闷,放松心情。通过对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良心态进行分析,正确面对就业过程中自身暴露出来的问题,积极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的人格更加成熟,顺利就业。
综上所述,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高职高专院校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中提出了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方式,以期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学峰.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411.
[2]张志强.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7):72-73.
[3]谯炜龙.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2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