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学生可能会出现很多上课老师事先并不能预料的事情。作为老师该如何对待呢?我觉得不管学生的行为是对是错,首要的一条就是理解与尊重。
关键词:课堂; 理解; 尊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047-001
教育是船,理解是帆,没有帆的船就像没有目标一样四处漂流,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心与心的交流,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理解。理解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而尊重则是加深相互交往和友谊的纽带,因此人人都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毛泽东曾经指出:“很多人对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或许他们更需要理解与尊重。理解是架在师生之间的一条彩虹。作为一名教师若能学会尊重和理解学生,则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也是激发学生上进的良好方法之一。我们为何不踏着这条彩虹,走进他们的心灵呢?
本文就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课堂,来谈一下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
课堂是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学生可能会出现很多上课老师事先并不能预料的事情。我们称之为课堂突发事件。那么,作为老师该如何对待呢?我觉得不管学生的行为是对是错,首要的一条就是理解与尊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学生的“罢课”
这里所说的“罢课”并不是集体不上课,而是指大部分学生对这节课所表现出来的淡漠。面对这样的一个状况,可能有的老师会大发雷霆,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准备了一节课,学生竟然无动于衷。于是把全班学生劈头盖脸地大骂一通,然后就是课堂上应该如何如何啊之类的大道理教育一番。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这位老师既没有尊重学生,也没有理解学生。学生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的状况呢?是自己设计的课没有吸引力呢,还是其他的客观原因呢等等。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可能就会换一种方式去改变现状,而不是一味的责骂。
二、理解学生的特殊行为
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在很多方面,有积极的,有消极的。我曾遇看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数学老师上数学课做练习时,要求同学上黑板,有一个学生为了引起他的注意,把左右手都高高举起,情绪很高,但这位老师没有为学生积极参与感到高兴,而是对那学生说,你干脆连双脚也举起来,你越是这样,我越是不叫你上黑板,一點规矩都没有,怎样家教的,后来上课,他总是沉默寡言,再也不举手了。这位老师内心很愧疚,想跟他说对不起,但一直放不下面子,第二学期开学后,再没有见到那个学生,据说他不愿上学,跟他姐姐去南方打工去了,这成了这位老师永远的心痛。当时应该叫他上黑板,过后再要求,发言举一只手就可以了,不要举两只手,手举多了影响后面同学视线,很简单的处理方法,由于没有理解学生积极发言的心理,造成永远不可弥补的损失。
有学生过于积极,当然也会有学生过于消极。如上课睡觉、做小动作、看小说、讲话等。这都表现出了对这节课的消极态度。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呢?是不是把该学生叫起来臭骂一顿,或是课后叫到办公室很批一顿。报纸上屡见不鲜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发生冲突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报道。那么视如不见,当然也不是。出现这样情况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后进生。所谓后进生,实际上是那些学习潜力未被开发的学生,他们也具有与其他学生相同的正常智力。他们的自尊心很强,他们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使他们希望别人和老师给他们以真诚的关怀、尊重和信任。要教育和转化后进生,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必须用真诚的情感,从尊重其自尊心入手,以唤起他们对所犯错误的自责和悔恨,使他们从痛苦和自卑中解脱出来,激发其要求上进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只要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爱护,总有一天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这样学生就会从老师的言行中感受到教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作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处理上述事件的关键一步就是找到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尊重和理解。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三、理解学生的观点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这些是上课老师事先较难预设的。如何面对那些错误的答案,甚至是错得很离奇的答案,特别是平时上课老师心目中印象不好的学生给出的错误答案。这时老师的做法至关重要。不管学生的答案对于错,都要能够耐心地听他讲完,这就是尊重。因为学生可能自己对他的回答就没有信心,再加上老师的干涉,很可能就伤害了他。严重者会导致以后不敢回答问题。另外对于学生给出的错误答案,要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哪里存在问题,而不是全盘否定。学会倾听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自觉。一个教师如果只知道说教,而缺乏倾听的意识,那么他所进行的教育必定是残缺、低效的教育,无论谈多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将是多余的。
总之,在课堂上当我们与学生交流时如果时时能做到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在教育教学中时时把握它、运用它才能使师生间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和教育事业都得到健康发展,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每个人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学生是那么善解人意,是那么天真可爱,是那样聪颖好学,进而会为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而感到骄傲、自豪。
关键词:课堂; 理解; 尊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047-001
教育是船,理解是帆,没有帆的船就像没有目标一样四处漂流,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心与心的交流,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理解。理解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而尊重则是加深相互交往和友谊的纽带,因此人人都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毛泽东曾经指出:“很多人对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或许他们更需要理解与尊重。理解是架在师生之间的一条彩虹。作为一名教师若能学会尊重和理解学生,则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也是激发学生上进的良好方法之一。我们为何不踏着这条彩虹,走进他们的心灵呢?
本文就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课堂,来谈一下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
课堂是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学生可能会出现很多上课老师事先并不能预料的事情。我们称之为课堂突发事件。那么,作为老师该如何对待呢?我觉得不管学生的行为是对是错,首要的一条就是理解与尊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学生的“罢课”
这里所说的“罢课”并不是集体不上课,而是指大部分学生对这节课所表现出来的淡漠。面对这样的一个状况,可能有的老师会大发雷霆,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准备了一节课,学生竟然无动于衷。于是把全班学生劈头盖脸地大骂一通,然后就是课堂上应该如何如何啊之类的大道理教育一番。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这位老师既没有尊重学生,也没有理解学生。学生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的状况呢?是自己设计的课没有吸引力呢,还是其他的客观原因呢等等。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可能就会换一种方式去改变现状,而不是一味的责骂。
二、理解学生的特殊行为
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在很多方面,有积极的,有消极的。我曾遇看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数学老师上数学课做练习时,要求同学上黑板,有一个学生为了引起他的注意,把左右手都高高举起,情绪很高,但这位老师没有为学生积极参与感到高兴,而是对那学生说,你干脆连双脚也举起来,你越是这样,我越是不叫你上黑板,一點规矩都没有,怎样家教的,后来上课,他总是沉默寡言,再也不举手了。这位老师内心很愧疚,想跟他说对不起,但一直放不下面子,第二学期开学后,再没有见到那个学生,据说他不愿上学,跟他姐姐去南方打工去了,这成了这位老师永远的心痛。当时应该叫他上黑板,过后再要求,发言举一只手就可以了,不要举两只手,手举多了影响后面同学视线,很简单的处理方法,由于没有理解学生积极发言的心理,造成永远不可弥补的损失。
有学生过于积极,当然也会有学生过于消极。如上课睡觉、做小动作、看小说、讲话等。这都表现出了对这节课的消极态度。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呢?是不是把该学生叫起来臭骂一顿,或是课后叫到办公室很批一顿。报纸上屡见不鲜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发生冲突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报道。那么视如不见,当然也不是。出现这样情况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后进生。所谓后进生,实际上是那些学习潜力未被开发的学生,他们也具有与其他学生相同的正常智力。他们的自尊心很强,他们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使他们希望别人和老师给他们以真诚的关怀、尊重和信任。要教育和转化后进生,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必须用真诚的情感,从尊重其自尊心入手,以唤起他们对所犯错误的自责和悔恨,使他们从痛苦和自卑中解脱出来,激发其要求上进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只要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爱护,总有一天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这样学生就会从老师的言行中感受到教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作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处理上述事件的关键一步就是找到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尊重和理解。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三、理解学生的观点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这些是上课老师事先较难预设的。如何面对那些错误的答案,甚至是错得很离奇的答案,特别是平时上课老师心目中印象不好的学生给出的错误答案。这时老师的做法至关重要。不管学生的答案对于错,都要能够耐心地听他讲完,这就是尊重。因为学生可能自己对他的回答就没有信心,再加上老师的干涉,很可能就伤害了他。严重者会导致以后不敢回答问题。另外对于学生给出的错误答案,要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哪里存在问题,而不是全盘否定。学会倾听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自觉。一个教师如果只知道说教,而缺乏倾听的意识,那么他所进行的教育必定是残缺、低效的教育,无论谈多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将是多余的。
总之,在课堂上当我们与学生交流时如果时时能做到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在教育教学中时时把握它、运用它才能使师生间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和教育事业都得到健康发展,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每个人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学生是那么善解人意,是那么天真可爱,是那样聪颖好学,进而会为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而感到骄傲、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