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物是平行于人类的生命群体,猕猴是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旗舰型重点保护的动物,《内伶仃岛上的猕猴》以动物的视角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一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生态文明 地域文化 精品出版
2018年5月31日,中宣部公布了2017年“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内伶仃岛上的猕猴》成功入选;仅隔一天的6月1日又传来其获第五届“上海好童书”奖的好消息,连同2017年获得的广东省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内伶仃岛上的猕猴》已荣获三次大奖。从2016年底交稿,到2017年5月出版,对于图书的出版周期而言,时间不长,它还只是一个一岁的小孩。回想起“孕育”的过程,点点滴滴都让笔者记忆犹新。
《内伶仃岛上的猕猴》是90后深圳本土作家,被誉为新一代动物小说王子的袁博创作的。这部生态动物小说以作者长期在深圳福田内伶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考察为写作素材,通过内伶仃岛上猕猴的视角,再现内伶仃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内的自然环境变迁和历史变迁。本书以纪实的回忆视角书写内伶仃岛上的猕猴家族的兴衰更替、猴事变迁,着重刻画了“孤儿”黑儿艰难成长终成一代猴王的励志故事,寓情节性、趣味性与科普性于一体,让小读者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了解到真实的自然世界。
一、关心时代呼求,关怀地域文化
如同大部分的艺术创作都是反映或引领着时代一样,出版的意义与价值也在于此。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事实上,在国家还未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目前这样一个国家战略高度的时候,笔者就已经清晰地预测到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流趋势。作为一个入行20多年的出版人,如何出版一部体现时代呼求,且兼具较高的文学审美水准的作品是此次选题策划的初衷。首先跳入笔者脑海的三个字是:地域性。
广东省从1984年10月就建成了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伶仃岛。它位于深圳市珠江口外的伶仃洋,因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的一首《过零丁洋》留名青史。这里有大量的猕猴生活,为世界罕见的“猕猴王国”。猕猴是广东省的濒危动物,内伶仃岛上的猕猴之所以被称为“旗舰物种”,是因为岛上的野生猕猴是当地特有的。这个物产丰富的小岛及岛上的“居民”,跟随时代变迁,生态环境也是几经周折。在计划经济时代遭到了破坏性的开发,岛上的猕猴因此一度数量锐减。幸亏大家及早发现,并及时对岛上的猕猴进行科学保护,才得以让猕猴种群在伶仃岛上继续繁衍生存下来。内伶仃岛也成为了广东省自然生态文化的一张骄傲名片。那些随时代变迁的历史史实本身就已经是极其精彩的传奇故事,以它们为题材的新闻报道打动了许多人的心。然而,新闻的生命力毕竟是短暂的,只有充盈了血肉的文学故事才能帮助人们的记忆跨越时间的长河。要是有一个书写岛上猕猴生活变迁的儿童文学故事该有多好啊!用这部儿童文学作品来展现近现代岭南自然历史变迁和独特的岭南民俗文化,让全国的小读者了解广东省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生态文明,其鲜明的地域生态文学特色一定能兼具极高的社会影响和市场反响。
这个想法开始在笔者的心里萌芽了。
二、与本土作家,再续文字之缘
在儿童文学门类当中,动物小说是与大自然生态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文类。因为大部分的动物小说都以动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形象地描绘动物的寻食、求偶、避难、御敌等生活情态,以及它们在大自然中的命运、遭遇以及动物间的关系,动物与人类的接触等。同时,对于孩子来说,好的动物小说不仅是让孩子们了解动物的习性,欣赏动物的故事,更要引领孩子透过生活的表象去挖掘和思考。一部好的动物小说,是能够为他们打好精神底子的。“地域”的概念再次为笔者解题,本人将目光聚焦到了深圳籍90后动物小说创作者袁博的身上。
最初与袁博结缘是在十一年前,还是在他16岁的时候,笔者的邮箱收到一本《鸵鸟家族》一部分的文字。其扎实缜密的自然科学功底和对动物世界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让笔者印象深刻,加之,其不俗的篇章架构能力和明白晓畅的文笔,都让我深觉惊人,着实看不出这样的作品出自一个16岁的孩子之手。因当时笔者在一家儿童杂志社做主编,没有出版图书的条件,有一点小小的遗憾。缘分有时挺奇妙的,后来我们有机缘再遇见,倍感亲切,畅谈甚欢。他的创作思想和我的编辑理念很相近、很吻合:在作品的角色中,无论面对何种境遇,遇到何种挫折,它都充满对生活的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勇气和智慧克重重困难,把不幸的遭遇化为成长的经验。他的才华果然得到了印证。他从8岁起开始创作动物小说,曾五次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作品获月度“中国好书”、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规划,入围第十三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终评等;现年27岁、已经创作动物小说18年的他,已然成为目前国内最具创作实力的新生代动物小说作家。
袁博的生态动物小说独树一帜,他侧重在自然历史的跨度中,书写动物种群的变迁,书写动物种群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生存境况。这与笔者想表现的深圳福田内伶仃岛上猕猴群的生态变迁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基于对他创作特征的了解,我向他约了这个故事,同时约了另外5册——《小象传奇》《狗的主先》《恐龙朋友》《剑齿虎孤儿》和《霸王龙的童年》,组成了新世纪出版社的“袁博动物小说系列”,这套书也是广东省文艺精品项目。袁博对此也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广东人,内伶仃岛上猕猴的故事自小就耳濡目染,如今让他以此为素材虚构一个动物小说,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熟悉和亲切感。并且,内伶仃岛上的猕猴是现存的“活化石”,与他以往描绘消亡了的动物的历史又很不相同,很能激发他创作的兴奋感。
三、精彩的故事,震撼的插画
好的策划已经让事情成功了一半,很快在2016年底,笔者便收到了袁博的成稿。
因为知晓袁博的创作能力,期待值一开始就很高,没想到他的创作还是超越了我的期待。他的这部作品真实再现了猕猴群内部的群落、等级关系,以及岛内四十年的生态变化。同时,虚构了黑儿一角,生动地徐徐展开它一生的成长故事。与常见的动物小说模式不同的是,《内伶仃岛上的猕猴》关注的是动物的生活,而非人类审视动物的“生存”。作者并不刻意塑造小猴成长经历中的传奇色彩,也无意于渲染小猴与生俱来的过人之处,而是传递积极、向上、阳光的生活态度。在袁博的《内伶仃岛上的猕猴》中,所有的动物角色的生命轨迹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动物在自然中真实生活状态的展演。真正做到了融文学性、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为一体。对小读者来说,这是一部蕴含着对成长的哲思和人文关怀,充满着独特的美感,既寓教于乐又寓生态文明知识于故事之中的优秀的动物小说。作者可以激发他们自觉地热爱动物、热爱地球、热爱自然、热爱人类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在图书的整体风格把握上,我们力争把这部书做成既写实,又注重意境表达,并带有一点与作者文风相匹配的古典气韵的与众不同的动物小说。图书的插图和封面绘画我们邀请了知名的段张取艺工作室的绘画师。我们采用了与内容吻合的钢笔画,线条刚劲流畅,或精细或奔放,黑白颜色对比强烈,画面效果细密紧凑,既能刻画精细入微,也能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加上大量的跨版图的设计,使整个画面有着强烈的视角冲击力,特别震撼。动物神态或动或静,惟妙惟肖,且蕴藏着精神、韵律和节奏的美感。
至此,国内首部以地域历史变迁作为描写对象的生态动物小说就制作完成出版了。
四、结语
对于笔者来说,《内伶仃岛上的猕猴》从策划到编辑、制作完成是一个顺势而为、一气呵成的过程,每一环到下一环都是命定的抉择。从某种层面上而言,《内伶仃岛上的猕猴》也是一部成功的主题出版。不少编辑会将主题出版狭隘地理解为是牺牲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出版。事实上,从本书的出版不难发现,深入了解地域文化,并將其用文学、艺术的手段表现出来,那会是一件于社会、于读者都有意义的事情。《内伶仃岛上的猕猴》会是一个很好的展现地域文化的启示,笔者相信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作者单位系广东新世纪出版社)
关键词:生态文明 地域文化 精品出版
2018年5月31日,中宣部公布了2017年“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内伶仃岛上的猕猴》成功入选;仅隔一天的6月1日又传来其获第五届“上海好童书”奖的好消息,连同2017年获得的广东省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内伶仃岛上的猕猴》已荣获三次大奖。从2016年底交稿,到2017年5月出版,对于图书的出版周期而言,时间不长,它还只是一个一岁的小孩。回想起“孕育”的过程,点点滴滴都让笔者记忆犹新。
《内伶仃岛上的猕猴》是90后深圳本土作家,被誉为新一代动物小说王子的袁博创作的。这部生态动物小说以作者长期在深圳福田内伶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考察为写作素材,通过内伶仃岛上猕猴的视角,再现内伶仃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内的自然环境变迁和历史变迁。本书以纪实的回忆视角书写内伶仃岛上的猕猴家族的兴衰更替、猴事变迁,着重刻画了“孤儿”黑儿艰难成长终成一代猴王的励志故事,寓情节性、趣味性与科普性于一体,让小读者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了解到真实的自然世界。
一、关心时代呼求,关怀地域文化
如同大部分的艺术创作都是反映或引领着时代一样,出版的意义与价值也在于此。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事实上,在国家还未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目前这样一个国家战略高度的时候,笔者就已经清晰地预测到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流趋势。作为一个入行20多年的出版人,如何出版一部体现时代呼求,且兼具较高的文学审美水准的作品是此次选题策划的初衷。首先跳入笔者脑海的三个字是:地域性。
广东省从1984年10月就建成了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伶仃岛。它位于深圳市珠江口外的伶仃洋,因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的一首《过零丁洋》留名青史。这里有大量的猕猴生活,为世界罕见的“猕猴王国”。猕猴是广东省的濒危动物,内伶仃岛上的猕猴之所以被称为“旗舰物种”,是因为岛上的野生猕猴是当地特有的。这个物产丰富的小岛及岛上的“居民”,跟随时代变迁,生态环境也是几经周折。在计划经济时代遭到了破坏性的开发,岛上的猕猴因此一度数量锐减。幸亏大家及早发现,并及时对岛上的猕猴进行科学保护,才得以让猕猴种群在伶仃岛上继续繁衍生存下来。内伶仃岛也成为了广东省自然生态文化的一张骄傲名片。那些随时代变迁的历史史实本身就已经是极其精彩的传奇故事,以它们为题材的新闻报道打动了许多人的心。然而,新闻的生命力毕竟是短暂的,只有充盈了血肉的文学故事才能帮助人们的记忆跨越时间的长河。要是有一个书写岛上猕猴生活变迁的儿童文学故事该有多好啊!用这部儿童文学作品来展现近现代岭南自然历史变迁和独特的岭南民俗文化,让全国的小读者了解广东省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生态文明,其鲜明的地域生态文学特色一定能兼具极高的社会影响和市场反响。
这个想法开始在笔者的心里萌芽了。
二、与本土作家,再续文字之缘
在儿童文学门类当中,动物小说是与大自然生态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文类。因为大部分的动物小说都以动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形象地描绘动物的寻食、求偶、避难、御敌等生活情态,以及它们在大自然中的命运、遭遇以及动物间的关系,动物与人类的接触等。同时,对于孩子来说,好的动物小说不仅是让孩子们了解动物的习性,欣赏动物的故事,更要引领孩子透过生活的表象去挖掘和思考。一部好的动物小说,是能够为他们打好精神底子的。“地域”的概念再次为笔者解题,本人将目光聚焦到了深圳籍90后动物小说创作者袁博的身上。
最初与袁博结缘是在十一年前,还是在他16岁的时候,笔者的邮箱收到一本《鸵鸟家族》一部分的文字。其扎实缜密的自然科学功底和对动物世界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让笔者印象深刻,加之,其不俗的篇章架构能力和明白晓畅的文笔,都让我深觉惊人,着实看不出这样的作品出自一个16岁的孩子之手。因当时笔者在一家儿童杂志社做主编,没有出版图书的条件,有一点小小的遗憾。缘分有时挺奇妙的,后来我们有机缘再遇见,倍感亲切,畅谈甚欢。他的创作思想和我的编辑理念很相近、很吻合:在作品的角色中,无论面对何种境遇,遇到何种挫折,它都充满对生活的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勇气和智慧克重重困难,把不幸的遭遇化为成长的经验。他的才华果然得到了印证。他从8岁起开始创作动物小说,曾五次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作品获月度“中国好书”、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规划,入围第十三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终评等;现年27岁、已经创作动物小说18年的他,已然成为目前国内最具创作实力的新生代动物小说作家。
袁博的生态动物小说独树一帜,他侧重在自然历史的跨度中,书写动物种群的变迁,书写动物种群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生存境况。这与笔者想表现的深圳福田内伶仃岛上猕猴群的生态变迁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基于对他创作特征的了解,我向他约了这个故事,同时约了另外5册——《小象传奇》《狗的主先》《恐龙朋友》《剑齿虎孤儿》和《霸王龙的童年》,组成了新世纪出版社的“袁博动物小说系列”,这套书也是广东省文艺精品项目。袁博对此也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广东人,内伶仃岛上猕猴的故事自小就耳濡目染,如今让他以此为素材虚构一个动物小说,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熟悉和亲切感。并且,内伶仃岛上的猕猴是现存的“活化石”,与他以往描绘消亡了的动物的历史又很不相同,很能激发他创作的兴奋感。
三、精彩的故事,震撼的插画
好的策划已经让事情成功了一半,很快在2016年底,笔者便收到了袁博的成稿。
因为知晓袁博的创作能力,期待值一开始就很高,没想到他的创作还是超越了我的期待。他的这部作品真实再现了猕猴群内部的群落、等级关系,以及岛内四十年的生态变化。同时,虚构了黑儿一角,生动地徐徐展开它一生的成长故事。与常见的动物小说模式不同的是,《内伶仃岛上的猕猴》关注的是动物的生活,而非人类审视动物的“生存”。作者并不刻意塑造小猴成长经历中的传奇色彩,也无意于渲染小猴与生俱来的过人之处,而是传递积极、向上、阳光的生活态度。在袁博的《内伶仃岛上的猕猴》中,所有的动物角色的生命轨迹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动物在自然中真实生活状态的展演。真正做到了融文学性、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为一体。对小读者来说,这是一部蕴含着对成长的哲思和人文关怀,充满着独特的美感,既寓教于乐又寓生态文明知识于故事之中的优秀的动物小说。作者可以激发他们自觉地热爱动物、热爱地球、热爱自然、热爱人类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在图书的整体风格把握上,我们力争把这部书做成既写实,又注重意境表达,并带有一点与作者文风相匹配的古典气韵的与众不同的动物小说。图书的插图和封面绘画我们邀请了知名的段张取艺工作室的绘画师。我们采用了与内容吻合的钢笔画,线条刚劲流畅,或精细或奔放,黑白颜色对比强烈,画面效果细密紧凑,既能刻画精细入微,也能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加上大量的跨版图的设计,使整个画面有着强烈的视角冲击力,特别震撼。动物神态或动或静,惟妙惟肖,且蕴藏着精神、韵律和节奏的美感。
至此,国内首部以地域历史变迁作为描写对象的生态动物小说就制作完成出版了。
四、结语
对于笔者来说,《内伶仃岛上的猕猴》从策划到编辑、制作完成是一个顺势而为、一气呵成的过程,每一环到下一环都是命定的抉择。从某种层面上而言,《内伶仃岛上的猕猴》也是一部成功的主题出版。不少编辑会将主题出版狭隘地理解为是牺牲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出版。事实上,从本书的出版不难发现,深入了解地域文化,并將其用文学、艺术的手段表现出来,那会是一件于社会、于读者都有意义的事情。《内伶仃岛上的猕猴》会是一个很好的展现地域文化的启示,笔者相信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作者单位系广东新世纪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