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由过去的包分配变为自主就业。虽然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机会增多了,但就业压力也增大了。怎样有效地缓解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方面来谈如何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就业指导 原因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由过去的包分配变为自主就业。虽然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机会增多了,但就业压力也增大了。本文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方面来分析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并就此谈如何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一、高等职业学校就业现状分析
(一)社会现状和原因分析
现在,高等职业学校是其毕业学生就业指导的主体,而用人单位如政府、企业、中介组织等等没有形成相互协调的新型机制。就业指导主体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不畅,信息渠道、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比较滞后,缺乏完善性。加之就业指导的力度不够,出现了有的单位没有毕业学生应聘,而有些毕业学生又没有单位应聘的局面。近几年,由于高校数量的增多和招生人数的加大,使得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竞争空前激烈。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就出现了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
(二)学校现状和原因分析
其一,高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随着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改变,高等职业学校也意识到就业指导机构的重要性,因此,比较普遍地设立了这一机构,但是条件落后,人员不足,经费得不到保障。这样的不健全的机构必然不能实现科学、完整的高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体系。
其二,高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的内容单一。如今,就业指导课程已在高等职业学校普遍开设,目的在于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从课程内容和体系设置上来讲,还比较单一,实效性不强。通过了解高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教材,不难发现,当前,高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多以传达国家的政策、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传授毕业生择业技巧等;在就业指导的形式上,多以课堂讲授为主,也兼有组织人才招聘会和报告会为主,缺乏实践性,仍然停留在课堂教学的方面,对于相关的模拟训练和社会实践则几乎为零,因此,内容单一,指導性差。
其三,高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缺乏和专业教学的结合。也就是说当前高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比较宽泛,多为泛泛而谈,不能够细化到不同专业的学生,缺乏与专业学习的有效结合。专业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传授比较清楚,但对于该专业学科在职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应用情况、发展趋势缺乏理性认真和深入思考,致使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就业形势缺乏了解。
(三)学生自身现状和原因分析
其一,学生的就业观念缺乏灵活性。多数学生眼光较高,乐意去大城市、国有企业、政府等行政部门去就职,而对于小城市、小企业、小单位则比较冷淡,尤其对于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则更是躲之不及。这就使得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的就业路子比较窄,抓大放小,结果什么单位都无法应聘成功。就业观念僵化,就业主动性不强。
其二,许多学生缺乏创业精神。国家明确规定,大学生毕业后,如果自己创业,可以享受到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有关优惠政策。但是许多毕业生缺乏创业的精神和热情,不能吃苦,不愿吃苦,导致高等职业学校毕业后真正走上自主创业的成功之路的了了无几。
二、加强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措施
(一)社会方面的就业指导措施
针对就业指导主体的高等职业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不畅,信息渠道、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比较滞后,缺乏完善性等问题。国家应加大信息化建设,其一,是加强就业信息的公布,加快就业网络建设。建立相关机制让高校与用人单位沟通无障碍,让高等职业学校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其二,国家应加大对中小企业在融资、财税、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鼓励企业设立新的岗位,为充分就业提供保障,从而吸纳更多的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其三,政府要当好“顾问”,为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一方面应积极为毕业生提供法律和政策咨询服务,开展个人职业素质测评等,帮助毕业学生了解职业状况、掌握求职方法。
(二)学校方面的就业指导措施
其一,确保就业指导机制科学、合理、完善。高等职业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确保机构健全、设置合理科学、经费有保障。就业指导的机构要设立专门人员,要配备专门的就业指导人才,可以定期聘任当地人力资源部门的专业人才,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指导。确保就业指导机构的配置合理科学,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能够真正落在实处。
其二,确保师资队伍高质量。高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和长期性,要求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高质量,教师要专业化、职业化,其知识面要涉及到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才能够有效地开展就业的指导。
其三,确保就业指导规划与学生专业结合。高等职业学校要提前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能一概而论。要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要提早确立择业方向,培养学生有计划的就业能力,引导毕业生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要贯穿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确保课程全面,实用,有针对性。要涵盖就业指导思想教育,就业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考取有关职业资格证书、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咨询、就业能力培训和就业技巧培训等全方位的内容。
(三)学生个人方面的就业指导措施
一是要树立灵活的择业观念。不等不靠,要积极主动地选择职业,主动推荐自己。不好高骛远,完全可以由基层做起,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观念;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能够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二是勇于创业,要深信创业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创业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要关于把握机会的能力;三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最终在社会的舞台上有所作为。
三、结束语
综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大,本文从社会、学校、学生三个层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见解,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加强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家理.职业定位引导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突破口[J].安康师专学报,2012(02)
[2]张军.大学生就业难探析与对策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3]曹新美,曾泽鑫.论高校就业工作向“四化”模式的转变[J].党史文苑,2010(12)
[4]姜杰敏.对大学生“充电”热的冷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就业指导 原因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由过去的包分配变为自主就业。虽然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机会增多了,但就业压力也增大了。本文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方面来分析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并就此谈如何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一、高等职业学校就业现状分析
(一)社会现状和原因分析
现在,高等职业学校是其毕业学生就业指导的主体,而用人单位如政府、企业、中介组织等等没有形成相互协调的新型机制。就业指导主体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不畅,信息渠道、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比较滞后,缺乏完善性。加之就业指导的力度不够,出现了有的单位没有毕业学生应聘,而有些毕业学生又没有单位应聘的局面。近几年,由于高校数量的增多和招生人数的加大,使得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竞争空前激烈。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就出现了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
(二)学校现状和原因分析
其一,高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随着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改变,高等职业学校也意识到就业指导机构的重要性,因此,比较普遍地设立了这一机构,但是条件落后,人员不足,经费得不到保障。这样的不健全的机构必然不能实现科学、完整的高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体系。
其二,高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的内容单一。如今,就业指导课程已在高等职业学校普遍开设,目的在于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从课程内容和体系设置上来讲,还比较单一,实效性不强。通过了解高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教材,不难发现,当前,高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多以传达国家的政策、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传授毕业生择业技巧等;在就业指导的形式上,多以课堂讲授为主,也兼有组织人才招聘会和报告会为主,缺乏实践性,仍然停留在课堂教学的方面,对于相关的模拟训练和社会实践则几乎为零,因此,内容单一,指導性差。
其三,高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缺乏和专业教学的结合。也就是说当前高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比较宽泛,多为泛泛而谈,不能够细化到不同专业的学生,缺乏与专业学习的有效结合。专业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传授比较清楚,但对于该专业学科在职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应用情况、发展趋势缺乏理性认真和深入思考,致使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就业形势缺乏了解。
(三)学生自身现状和原因分析
其一,学生的就业观念缺乏灵活性。多数学生眼光较高,乐意去大城市、国有企业、政府等行政部门去就职,而对于小城市、小企业、小单位则比较冷淡,尤其对于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则更是躲之不及。这就使得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的就业路子比较窄,抓大放小,结果什么单位都无法应聘成功。就业观念僵化,就业主动性不强。
其二,许多学生缺乏创业精神。国家明确规定,大学生毕业后,如果自己创业,可以享受到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有关优惠政策。但是许多毕业生缺乏创业的精神和热情,不能吃苦,不愿吃苦,导致高等职业学校毕业后真正走上自主创业的成功之路的了了无几。
二、加强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措施
(一)社会方面的就业指导措施
针对就业指导主体的高等职业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不畅,信息渠道、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比较滞后,缺乏完善性等问题。国家应加大信息化建设,其一,是加强就业信息的公布,加快就业网络建设。建立相关机制让高校与用人单位沟通无障碍,让高等职业学校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其二,国家应加大对中小企业在融资、财税、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鼓励企业设立新的岗位,为充分就业提供保障,从而吸纳更多的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其三,政府要当好“顾问”,为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一方面应积极为毕业生提供法律和政策咨询服务,开展个人职业素质测评等,帮助毕业学生了解职业状况、掌握求职方法。
(二)学校方面的就业指导措施
其一,确保就业指导机制科学、合理、完善。高等职业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确保机构健全、设置合理科学、经费有保障。就业指导的机构要设立专门人员,要配备专门的就业指导人才,可以定期聘任当地人力资源部门的专业人才,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指导。确保就业指导机构的配置合理科学,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能够真正落在实处。
其二,确保师资队伍高质量。高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和长期性,要求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高质量,教师要专业化、职业化,其知识面要涉及到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才能够有效地开展就业的指导。
其三,确保就业指导规划与学生专业结合。高等职业学校要提前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能一概而论。要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要提早确立择业方向,培养学生有计划的就业能力,引导毕业生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要贯穿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确保课程全面,实用,有针对性。要涵盖就业指导思想教育,就业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考取有关职业资格证书、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咨询、就业能力培训和就业技巧培训等全方位的内容。
(三)学生个人方面的就业指导措施
一是要树立灵活的择业观念。不等不靠,要积极主动地选择职业,主动推荐自己。不好高骛远,完全可以由基层做起,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观念;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能够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二是勇于创业,要深信创业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创业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要关于把握机会的能力;三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最终在社会的舞台上有所作为。
三、结束语
综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大,本文从社会、学校、学生三个层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见解,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加强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家理.职业定位引导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突破口[J].安康师专学报,2012(02)
[2]张军.大学生就业难探析与对策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3]曹新美,曾泽鑫.论高校就业工作向“四化”模式的转变[J].党史文苑,2010(12)
[4]姜杰敏.对大学生“充电”热的冷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