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探索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能力的途径,研究总结新的教学法,并应用于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开展以“保护生物学原理”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方法”为主题的小专题活动。结果表明:新教学法的实施,把小专题融入到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之中,强调了师生的互动;小专题的实施使“以学生为中心”得以体现,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新性,开辟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查阅资料、科学论文写作和团队协作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增强了完成毕业论文的信心;该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教学法;保护生物学;小专题;主体作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9-381-0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使得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于是保护生物学这一学科应运而生,保护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保护的科学。不仅有助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对于提高生物保护意识、生态文明和道德素养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很多高校已将该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强调其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元素。
近年来,不少高校教师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在保护生物学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把课堂延伸到教室和实验室外等,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提高。但这些探索仍难以适应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学生能力的要求,迫切需要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不明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训练严重不足;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虽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但双向交流不够活跃;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体现;学生情绪紧张,不能表现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成熟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把创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保护生物学教学中,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才是保护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
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有两种教学法最具代表性。首先是参与式教学法,它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英国,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激励理论和期望理论,目的是让所有的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5-7]。其次是任务教学法,它是当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的具体操作程序需经历自主学习、交流互动和目标任务3个阶段。目前,任务教学法已在高校英语等文科专业教学[9-10]和无机及分析化学等理工科教学中得到了应用[11-12]。两种教学方法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都强调“以人为本、交流互动”。但参与式教学法过分强调以学为主,弱化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太适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任务教学法仅以设置任务来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学习,这存在两个疑义:①过多地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轻松的学习;②所设任务与教学内容不能有效的融合,与教学过程有脱节之嫌。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将参与式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相结合,综合二者的优点,总结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探讨其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以及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的措施,旨在为高校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1新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
1.1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小专题
根据保护生物学教学内容及特点,在其各个章节中选择适合学生操作的小专题,所设小专题要求是各个章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需要学生在课外准备,在课堂上讲解,目的是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小专题的特点是:内容清楚明白,紧扣教学内容,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操作时有一定的拓展空间。该教材设计的小专题有:诺亚方舟、大熊猫、狐蝠、冰川周期、麋鹿、鹰类、蛙类、岛屿、鲨类、鲸类、热带雨林、真菌、黄石公园、紫杉、犀牛、喜马拉雅山、鹤类、鬣蜥、陆龟、狼、鸮类、咸海等。
1.2小专题的实施方法
新教学法实施的过程如图1所示。每2~4个学生为1组分组,每组完成1个具体小专题。任课教师介绍设置小专题的目的,在分配小专题之后,给学生详细介绍文献查阅的具体方法。任课教师还向学生介绍了小专题写作的格式、要求和要点等,并顺便介绍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
每个小组在课外要做的主要工作包括:查阅文献资料、阅读和消化文献资料、归纳总结撰写小专题、制作PPT报告等。特别强调的是每个小组要准备应对同学提出的问题,所以资料准备必须要充分。
1.3小专题完成的评价
为保证出现积极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对学生完成小专题提出具体要求,现场给予评分。评分标准包括:①小专题的内容完整性、全面性、信息量大小;②小专题组织条理性、趣味性、重点突出性;③所引用的文献资料可靠性、前沿性;④PPT制作能力水平性;⑤汇报人语言表达能力水平性;⑥小组内的学生合作水平性。
小专题汇报结束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包括知识水平、口才能力、临场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价,指出需要改进及表现好的方面,最后给每个小组成员打分。教师的打分可作为每位学生平时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
43卷29期鲁庆彬等保护生物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2教学实践效果
2.1学生的能力方面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在完成小专题的过程中,学生共制作小专题PPT 12个,44名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了汇报。教学实践表明,新教学法在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应试教育的体制,现代许多大学生表现了被动的学习特征,不主动学习,也不主动考虑问题,在实验室做课题时完全按照教师要求去做,没有去考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目的何在,在获得实验数据后,也不知道有什么用,怎么得出实验结论,常常是教师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在小专题制作活动中,学生初步学会怎么思考问题。如制作大熊猫小专题时,学生就会想到什么是大熊猫?大熊猫存在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要关注大熊猫?有了这些问题,则可以引导深入如何解决问题,最终就会把这个小专题完成得比较出色。
2.1.2查阅科研资料的能力。“有问题找百度”是很多人(包括大学生)的思维定势。但是从网络获得的资料含有大量的虚假信息,这些资料是不能用于科学参考的,做科学研究必须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参考文献,这些科学文献包括图书馆中的馆藏参考书籍和杂志、期刊文献检索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会议论文数据库等。在小专题制作活动中,学生能学会通过标题查找资料,然后利用查得的论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经过小专题制作活动,学生查阅文献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有助于学生提高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能掌握本学科最新的研究动态,有助于今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和开展科研工作。
2.1.3科学论文写作的能力。小专题的制作,除了查资料,最主要的是整合资料,需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还应熟知小专题要求的格式和思路。为了学生适应毕业论文写作的需要,小专题的制作要求也应按科技论文的格式和思路执行。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字处理能力,还为今后学生制作毕业论文时进行开题报告打下基础。
2.1.4团队协作能力。在小专题完成过程中,学生分组活动,需要相互协作、交流沟通和团体决策。成果汇报时,小组同学要团结一致,针对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集思广益,互相补充,力图回答完善。在总结该次实践活动时,不少学生认为,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尤为重要,而那些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各自优点的分组必然能获得更好的成绩。
2.2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方面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师只能简单地介绍保护生物学的定义、任务和分类,通过几个具体实例介绍保护生物学的重要性。这种叙述性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很难保持学生长时间的兴趣。针对学生的特点,该文在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开展了以“保护生物学原理”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为主题的小专题活动。例如,学生在汇报某类物种方面的小专题时,首先从该类物种的分类阶元、物种数量与分布、栖息地数量和面积等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上述各物种的栖息地质量、致危因素、灭绝危险因素等,从而阐明保护生物学在物种保护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又如,在介绍某地资源状况的小专题时,首先从该资源的面积、类型、价值、特征及利用状况等为出发点,分析该资源受危害的各类因素、资源环境的修复措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等,然后阐明保护生物学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具体应用。
开展该次教学活动,除了从书本获得知识,学生还通过自己查阅文献和听汇报等方式获得对保护生物学重要性和各种保护生物学研究方法特点的认识,因此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小专题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学好保护生物学的自觉性,增强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3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方面
在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专题内容和要求,以及教学计划安排,学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积极参与分组和选题。在小组讨论、文献查阅、小专题写作、PPT制作和汇报等环节中,学生均能积极参与并顺利完成各自的小专题,各环节的工作都是学生在课后自觉完成的。
新教学法的实施彻底转变了学生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由以教师为主体变为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主体。特别是在完成小专题的过程中,学生成为真正的中心,主体作用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教师不仅是一个指导者,也是一个引导者。问卷调查表明:96%的学生完全赞成或赞成在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新教学法,95%的学生认为新教学法的实施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参与性。
在制作小专题时,教师特别要求除了一些必要的格式外,各组同学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所取舍,突出重点,特别要紧跟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自我总结认为,把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自己的理解糅合在一起,是提高小专题制作质量的必要条件。新教学法的实施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3结语
3.1新教学法的独特性及实用性
早期的参与式教学法在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师生互动等方面有积极的教学效果,但该方法适合中小学教学,对高校学生并不是很有效,可能的原因是高校学生已经成人,自我意识和理性思考更多,直观浅显的事物只能引起学生一时的兴趣,不能长久。于是,产生了任务教学法: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任务,然后再分配给学生,教师按学生完成任务的好坏评分。任务教学法实施后,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极大的体现,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之后又发展了专题教学法。所谓专题教学法,就是打破“纲要”原来的内容设计,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主题重新概括和分类,最后形成若干个“分而各自完整、合而可成整体”的专题单元[14]。显然,该方法基本上属于任务教学法的另一种形式,所以在解放学生负担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笔者采用了新的教学法。该方法也设计了一些所谓的专题,为了区别专题教学法,笔者称之为“小专题”,具有以下特点:①所设小专题仅仅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而不是任务教学法中的全部教学内容;②学生对所设小专题完成的工作量不是太大,但能随着学生努力的大小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并能在课堂得到真实反映。该方法在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表明:新教学法的实施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新性,显著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在开展新法教学时,某些章节设计的小专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生虽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由于缺乏最新的相关专业知识,对深奥的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所以专题汇报基本上是照本宣科,难以把握要点,内容较为肤浅,小专题的效果不佳,说明小专题的设计并不适应所有章节。而有些章节的内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多的兴趣性,在这些章节的教学中设计小专题是完全可行的,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活跃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应该根据需要来设计小专题。
小专题实施过程需要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要占用一定的课堂时间,挤占了教师的教学时间,必然对教师完成教学内容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设计的小专题数量不宜太多。因此,新教学法对小班教学的效果较好,但是对大班来说,存在每组成员太多、开展活动存在分工不明确、对能力的提高效果个体差异较大等不利因素。
综上可知,新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小专题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同时,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是要选择好小专题的内容,把握好小专题的尺度。因此,在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新教学法不是要取代传统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而是要弥补这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不足。
3.2教师在完成小专题过程中的作用
以具体小专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教学设备和软件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互动性和创新性是小专题的主要特征。从表面上看,小专题教学使学生成为主体,教师显得轻松了,但在实际上,教师需要在课外作大量的工作,比如要在查阅大量的文献基础上对小专题内容做全面的了解,同时给出评分标准,所以教师的任务反而更重了。因此,小专题完成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布置小专题阶段,教师应有具体可操作的小专题实施方案,应详细地介绍文献查阅的方法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教师应对小专题的效果和学生的表现提出具体的考核标准。在学生完成小专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小专题的进度,帮助学生解决小专题完成过程中的困难。在学生汇报小专题成果后,教师应对小专题内容、PPT制作、汇报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教师的点评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既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要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小专题结束后,教师应做好对所有学生的考核工作,将所有学生的表现体现到期末成绩中。因此,通过小专题实施,学生能否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学生的能力能否得到较大的提高,与任课教师的指导密不可分。
综上可知,利用新教学法,将小专题融入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是可行的。小专题的实施强调了学生的中心作用,丰富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路径,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完成小专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新教学法在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诸如课时分配不足、大班上课不易开展、小专题选题难度不易确定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马克平.试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J].生物多样性,1993,1(1):20-22.
[2] SOULE M E.Conservation biology:The science of scarcity and diversity [M].Sunderl and Mass:Sinauer Associates INC,1986.
[3] 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保护生物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 曹丽敏,司马永康,曹利民,等.保护生物学概述[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S1):65-70.
[5] 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6):159-161.
[6] 吕霄.论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农业与技术,2010(4):166-167.
[7] 由娟.“参与式”教学法在健康教育公选课中的应用与实践[J].科技咨询,2012(4):298.
[8] 高勇,于来虎.目标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和与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3):31-34.
[9] 王岩,毛丽珍.任务教学法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0(8):77-79.
[10] 孙娜,李丽霞.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8(5):151-153.
[11] 魏天娇,王艺儒,黄森.在农科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应用任务教学法的成效和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6014-16015,16018.
[12] 黄森,杨正亮,张院民,等.任务教学法在农科专业无极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7007-7009.
[1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3-02-18].http://sgy.mca.gov.cn/article/jxgz/200909/2009090 0038657.shtml.
[14] 袁飞,马彩霞.“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专题法教学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4):95-98.
关键词教学法;保护生物学;小专题;主体作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9-381-0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使得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于是保护生物学这一学科应运而生,保护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保护的科学。不仅有助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对于提高生物保护意识、生态文明和道德素养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很多高校已将该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强调其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元素。
近年来,不少高校教师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在保护生物学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把课堂延伸到教室和实验室外等,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提高。但这些探索仍难以适应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学生能力的要求,迫切需要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不明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训练严重不足;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虽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但双向交流不够活跃;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体现;学生情绪紧张,不能表现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成熟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把创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保护生物学教学中,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才是保护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
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有两种教学法最具代表性。首先是参与式教学法,它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英国,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激励理论和期望理论,目的是让所有的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5-7]。其次是任务教学法,它是当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的具体操作程序需经历自主学习、交流互动和目标任务3个阶段。目前,任务教学法已在高校英语等文科专业教学[9-10]和无机及分析化学等理工科教学中得到了应用[11-12]。两种教学方法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都强调“以人为本、交流互动”。但参与式教学法过分强调以学为主,弱化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太适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任务教学法仅以设置任务来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学习,这存在两个疑义:①过多地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轻松的学习;②所设任务与教学内容不能有效的融合,与教学过程有脱节之嫌。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将参与式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相结合,综合二者的优点,总结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探讨其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以及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的措施,旨在为高校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1新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
1.1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小专题
根据保护生物学教学内容及特点,在其各个章节中选择适合学生操作的小专题,所设小专题要求是各个章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需要学生在课外准备,在课堂上讲解,目的是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小专题的特点是:内容清楚明白,紧扣教学内容,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操作时有一定的拓展空间。该教材设计的小专题有:诺亚方舟、大熊猫、狐蝠、冰川周期、麋鹿、鹰类、蛙类、岛屿、鲨类、鲸类、热带雨林、真菌、黄石公园、紫杉、犀牛、喜马拉雅山、鹤类、鬣蜥、陆龟、狼、鸮类、咸海等。
1.2小专题的实施方法
新教学法实施的过程如图1所示。每2~4个学生为1组分组,每组完成1个具体小专题。任课教师介绍设置小专题的目的,在分配小专题之后,给学生详细介绍文献查阅的具体方法。任课教师还向学生介绍了小专题写作的格式、要求和要点等,并顺便介绍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
每个小组在课外要做的主要工作包括:查阅文献资料、阅读和消化文献资料、归纳总结撰写小专题、制作PPT报告等。特别强调的是每个小组要准备应对同学提出的问题,所以资料准备必须要充分。
1.3小专题完成的评价
为保证出现积极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对学生完成小专题提出具体要求,现场给予评分。评分标准包括:①小专题的内容完整性、全面性、信息量大小;②小专题组织条理性、趣味性、重点突出性;③所引用的文献资料可靠性、前沿性;④PPT制作能力水平性;⑤汇报人语言表达能力水平性;⑥小组内的学生合作水平性。
小专题汇报结束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包括知识水平、口才能力、临场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价,指出需要改进及表现好的方面,最后给每个小组成员打分。教师的打分可作为每位学生平时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
43卷29期鲁庆彬等保护生物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2教学实践效果
2.1学生的能力方面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在完成小专题的过程中,学生共制作小专题PPT 12个,44名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了汇报。教学实践表明,新教学法在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应试教育的体制,现代许多大学生表现了被动的学习特征,不主动学习,也不主动考虑问题,在实验室做课题时完全按照教师要求去做,没有去考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目的何在,在获得实验数据后,也不知道有什么用,怎么得出实验结论,常常是教师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在小专题制作活动中,学生初步学会怎么思考问题。如制作大熊猫小专题时,学生就会想到什么是大熊猫?大熊猫存在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要关注大熊猫?有了这些问题,则可以引导深入如何解决问题,最终就会把这个小专题完成得比较出色。
2.1.2查阅科研资料的能力。“有问题找百度”是很多人(包括大学生)的思维定势。但是从网络获得的资料含有大量的虚假信息,这些资料是不能用于科学参考的,做科学研究必须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参考文献,这些科学文献包括图书馆中的馆藏参考书籍和杂志、期刊文献检索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会议论文数据库等。在小专题制作活动中,学生能学会通过标题查找资料,然后利用查得的论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经过小专题制作活动,学生查阅文献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有助于学生提高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能掌握本学科最新的研究动态,有助于今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和开展科研工作。
2.1.3科学论文写作的能力。小专题的制作,除了查资料,最主要的是整合资料,需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还应熟知小专题要求的格式和思路。为了学生适应毕业论文写作的需要,小专题的制作要求也应按科技论文的格式和思路执行。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字处理能力,还为今后学生制作毕业论文时进行开题报告打下基础。
2.1.4团队协作能力。在小专题完成过程中,学生分组活动,需要相互协作、交流沟通和团体决策。成果汇报时,小组同学要团结一致,针对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集思广益,互相补充,力图回答完善。在总结该次实践活动时,不少学生认为,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尤为重要,而那些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各自优点的分组必然能获得更好的成绩。
2.2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方面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师只能简单地介绍保护生物学的定义、任务和分类,通过几个具体实例介绍保护生物学的重要性。这种叙述性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很难保持学生长时间的兴趣。针对学生的特点,该文在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开展了以“保护生物学原理”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为主题的小专题活动。例如,学生在汇报某类物种方面的小专题时,首先从该类物种的分类阶元、物种数量与分布、栖息地数量和面积等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上述各物种的栖息地质量、致危因素、灭绝危险因素等,从而阐明保护生物学在物种保护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又如,在介绍某地资源状况的小专题时,首先从该资源的面积、类型、价值、特征及利用状况等为出发点,分析该资源受危害的各类因素、资源环境的修复措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等,然后阐明保护生物学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具体应用。
开展该次教学活动,除了从书本获得知识,学生还通过自己查阅文献和听汇报等方式获得对保护生物学重要性和各种保护生物学研究方法特点的认识,因此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小专题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学好保护生物学的自觉性,增强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3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方面
在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专题内容和要求,以及教学计划安排,学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积极参与分组和选题。在小组讨论、文献查阅、小专题写作、PPT制作和汇报等环节中,学生均能积极参与并顺利完成各自的小专题,各环节的工作都是学生在课后自觉完成的。
新教学法的实施彻底转变了学生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由以教师为主体变为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主体。特别是在完成小专题的过程中,学生成为真正的中心,主体作用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教师不仅是一个指导者,也是一个引导者。问卷调查表明:96%的学生完全赞成或赞成在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新教学法,95%的学生认为新教学法的实施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参与性。
在制作小专题时,教师特别要求除了一些必要的格式外,各组同学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所取舍,突出重点,特别要紧跟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自我总结认为,把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自己的理解糅合在一起,是提高小专题制作质量的必要条件。新教学法的实施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3结语
3.1新教学法的独特性及实用性
早期的参与式教学法在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师生互动等方面有积极的教学效果,但该方法适合中小学教学,对高校学生并不是很有效,可能的原因是高校学生已经成人,自我意识和理性思考更多,直观浅显的事物只能引起学生一时的兴趣,不能长久。于是,产生了任务教学法: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任务,然后再分配给学生,教师按学生完成任务的好坏评分。任务教学法实施后,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极大的体现,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之后又发展了专题教学法。所谓专题教学法,就是打破“纲要”原来的内容设计,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主题重新概括和分类,最后形成若干个“分而各自完整、合而可成整体”的专题单元[14]。显然,该方法基本上属于任务教学法的另一种形式,所以在解放学生负担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笔者采用了新的教学法。该方法也设计了一些所谓的专题,为了区别专题教学法,笔者称之为“小专题”,具有以下特点:①所设小专题仅仅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而不是任务教学法中的全部教学内容;②学生对所设小专题完成的工作量不是太大,但能随着学生努力的大小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并能在课堂得到真实反映。该方法在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表明:新教学法的实施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新性,显著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在开展新法教学时,某些章节设计的小专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生虽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由于缺乏最新的相关专业知识,对深奥的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所以专题汇报基本上是照本宣科,难以把握要点,内容较为肤浅,小专题的效果不佳,说明小专题的设计并不适应所有章节。而有些章节的内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多的兴趣性,在这些章节的教学中设计小专题是完全可行的,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活跃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应该根据需要来设计小专题。
小专题实施过程需要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要占用一定的课堂时间,挤占了教师的教学时间,必然对教师完成教学内容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设计的小专题数量不宜太多。因此,新教学法对小班教学的效果较好,但是对大班来说,存在每组成员太多、开展活动存在分工不明确、对能力的提高效果个体差异较大等不利因素。
综上可知,新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小专题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同时,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是要选择好小专题的内容,把握好小专题的尺度。因此,在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新教学法不是要取代传统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而是要弥补这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不足。
3.2教师在完成小专题过程中的作用
以具体小专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教学设备和软件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互动性和创新性是小专题的主要特征。从表面上看,小专题教学使学生成为主体,教师显得轻松了,但在实际上,教师需要在课外作大量的工作,比如要在查阅大量的文献基础上对小专题内容做全面的了解,同时给出评分标准,所以教师的任务反而更重了。因此,小专题完成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布置小专题阶段,教师应有具体可操作的小专题实施方案,应详细地介绍文献查阅的方法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教师应对小专题的效果和学生的表现提出具体的考核标准。在学生完成小专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小专题的进度,帮助学生解决小专题完成过程中的困难。在学生汇报小专题成果后,教师应对小专题内容、PPT制作、汇报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教师的点评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既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要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小专题结束后,教师应做好对所有学生的考核工作,将所有学生的表现体现到期末成绩中。因此,通过小专题实施,学生能否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学生的能力能否得到较大的提高,与任课教师的指导密不可分。
综上可知,利用新教学法,将小专题融入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是可行的。小专题的实施强调了学生的中心作用,丰富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路径,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完成小专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新教学法在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诸如课时分配不足、大班上课不易开展、小专题选题难度不易确定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马克平.试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J].生物多样性,1993,1(1):20-22.
[2] SOULE M E.Conservation biology:The science of scarcity and diversity [M].Sunderl and Mass:Sinauer Associates INC,1986.
[3] 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保护生物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 曹丽敏,司马永康,曹利民,等.保护生物学概述[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S1):65-70.
[5] 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6):159-161.
[6] 吕霄.论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农业与技术,2010(4):166-167.
[7] 由娟.“参与式”教学法在健康教育公选课中的应用与实践[J].科技咨询,2012(4):298.
[8] 高勇,于来虎.目标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和与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3):31-34.
[9] 王岩,毛丽珍.任务教学法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0(8):77-79.
[10] 孙娜,李丽霞.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8(5):151-153.
[11] 魏天娇,王艺儒,黄森.在农科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应用任务教学法的成效和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6014-16015,16018.
[12] 黄森,杨正亮,张院民,等.任务教学法在农科专业无极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7007-7009.
[1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3-02-18].http://sgy.mca.gov.cn/article/jxgz/200909/2009090 0038657.shtml.
[14] 袁飞,马彩霞.“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专题法教学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4):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