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了一棵大树,被农夫砍倒做成了一辆手推车,后来手推车又被改做成一把椅子,农夫儿子长大了又把椅子拆了做成了阳台的木地板的故事。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借助流程图,描述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历程,了解故事大意。2.借助双气泡图,比较本文和《去年的树》的异同。3.模仿本文的创作思路,联系读过或学过的童话及生活经验,围绕主题,创编童话。
【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通过补白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及语言描写,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2)模仿本文创作思路,围绕一个主题(中心),展开合理想象,创编童话。2.教学难点:比较本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1课时。
一、话题导入,直奔主题
1.师生合作读自编诗《那一定会很好》为话题导入。2.引出课题。
二、任务驱动,探究新知
(一)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故事以“那一定会很好”为题,课文多次出现这句话,请默读课文,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带有这句话的句子。2.再次默读故事,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在流程图上填一填。3.指名汇报。
(二)联系上下文,通过补白,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教师提问:“如果你就是這颗种子、这棵大树,或是手推车、椅子、阳台上的木地板,当梦想成真的时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会说些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学习单上选择一处,把主人公的心情、想说的话写下来。”
1.在学习单上,至少选择一处补充主人公的心情及语言描写。2.指名汇报、交流。3.教师板书总结阅读童话的方法(换位思考法)。
(三)对比阅读,建立联系,深入理解童话特点
1.小组合作,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对比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完成双气泡图(图略)。2.小组汇报。3.教师出示自己的描绘的双气泡图,小结探究活动。
三、迁移运用,创编童话
(一)选择一题,创编童话
1.以《那一定会很好》为题,创编童话。2.组内交流,根据《创编童话评价建议》表格(表略),从“围绕主题、合理想象、故事内容表达清楚、句子通顺、标点符号使用标准”5个方面打分,对组员的作品提意见和建议。3.指名汇报,相互启发。4.学生、教师评价。5.教师小结。
四、回顾学习,反思评价
1.学生回顾学习收获。(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板书回顾学习内容。)2.自我评价,激发持续的学习兴趣。
【课后反思】主要对照思维发展型课堂的五大关键要素进行反思。
1.关于聚焦化的教学目标,从教学设计的开始,教师就有意识关注学科大图景,着眼点不仅仅在这一课的知识,而且更加关注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课堂的问题情境比较丰富,整节课基本上是以问题/任务推进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均指向教学目标。
3.关于“挑战性的认知冲突”,这节课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从多角度对故事进行分析、解读,形成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4.关于“显性化的思维工具”,本课能借助多种思维工具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思维工具使用适时适度,对教学效果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5.关于“层次化的任务迁移”,本课主要在“任务驱动,探究新知”和“迁移运用,创编童话”两个环节体现得比较明显。
责任编辑 钱昭君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借助流程图,描述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历程,了解故事大意。2.借助双气泡图,比较本文和《去年的树》的异同。3.模仿本文的创作思路,联系读过或学过的童话及生活经验,围绕主题,创编童话。
【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通过补白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及语言描写,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2)模仿本文创作思路,围绕一个主题(中心),展开合理想象,创编童话。2.教学难点:比较本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1课时。
一、话题导入,直奔主题
1.师生合作读自编诗《那一定会很好》为话题导入。2.引出课题。
二、任务驱动,探究新知
(一)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故事以“那一定会很好”为题,课文多次出现这句话,请默读课文,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带有这句话的句子。2.再次默读故事,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在流程图上填一填。3.指名汇报。
(二)联系上下文,通过补白,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教师提问:“如果你就是這颗种子、这棵大树,或是手推车、椅子、阳台上的木地板,当梦想成真的时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会说些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学习单上选择一处,把主人公的心情、想说的话写下来。”
1.在学习单上,至少选择一处补充主人公的心情及语言描写。2.指名汇报、交流。3.教师板书总结阅读童话的方法(换位思考法)。
(三)对比阅读,建立联系,深入理解童话特点
1.小组合作,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对比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完成双气泡图(图略)。2.小组汇报。3.教师出示自己的描绘的双气泡图,小结探究活动。
三、迁移运用,创编童话
(一)选择一题,创编童话
1.以《那一定会很好》为题,创编童话。2.组内交流,根据《创编童话评价建议》表格(表略),从“围绕主题、合理想象、故事内容表达清楚、句子通顺、标点符号使用标准”5个方面打分,对组员的作品提意见和建议。3.指名汇报,相互启发。4.学生、教师评价。5.教师小结。
四、回顾学习,反思评价
1.学生回顾学习收获。(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板书回顾学习内容。)2.自我评价,激发持续的学习兴趣。
【课后反思】主要对照思维发展型课堂的五大关键要素进行反思。
1.关于聚焦化的教学目标,从教学设计的开始,教师就有意识关注学科大图景,着眼点不仅仅在这一课的知识,而且更加关注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课堂的问题情境比较丰富,整节课基本上是以问题/任务推进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均指向教学目标。
3.关于“挑战性的认知冲突”,这节课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从多角度对故事进行分析、解读,形成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4.关于“显性化的思维工具”,本课能借助多种思维工具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思维工具使用适时适度,对教学效果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5.关于“层次化的任务迁移”,本课主要在“任务驱动,探究新知”和“迁移运用,创编童话”两个环节体现得比较明显。
责任编辑 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