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语言

来源 :小读者·爱读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zh508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来电话,招呼去河南。
  一次次刚刚离开一座城市就进入另一座城市,重复的其实都是同一种体验:在不断兴奋的过程中渐渐感到怅然若失。行车不到十分钟,就在我靠着车窗将要昏昏然睡去时,超乎我想象的景观出现了。在我眼前出现了宽广得似乎漫无边际的田野。
  收获了一季小麦的大地上,玉米、无边无际的玉米在大地的宽广中拔节生长。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在细雨中吮吸。这片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翻开一部中国史,中原大地兵连祸接,旱涝交替。但我的眼前确实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大地,这片土地还有那么深厚的肥力滋养这么茁壮的庄稼,生长人类的食粮。无边无际的绿色仍然充满生机,庄稼地之间,一排排的树木,标示出了道路、水渠,同时也遮掩了那些素朴的北方村庄。我喜欢这样的景象。这是让人心安的景象。
  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
  转上另外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实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的支撑。但在这样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视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的,依然是农耕的连绵田野。
  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
  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在我脑海中,它们不是今天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它们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的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镌刻到青铜上的模样。
  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
  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
  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道路。
  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
  车窗模糊了,我继续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些字。
  麦、黍、瓜、麻、菽。
  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具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从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
  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中国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蕊披拂着红缨,已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扬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待秋风起时,就会从田野走进了农家小小的仓房。
  我们到达了淮阳—穿过了大片属于淮阳的田野。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古老的、经历了七灾八难仍然在默默奉献的田野。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
  名师点评
  作者通過叙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由衷地抒发了对土地的热爱、赞美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所带来的土地屡遭分割、日渐萎缩的担心和忧虑。其特色有二:一是文章移步换景,由一条高速公路转到另一条高速公路,最后到了淮阳,展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让人流连;二是文中大量使用比拟、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形象生动,简洁典雅,富于表现力,比如“这些道路……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句子将“道路”比作“吸管”,生动地表现了土地和乡村给予城市发展繁荣的供养与支持。
其他文献
茅台酒的核心竞争力是不可复制的自然环境。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贵州茅台酒厂却缺乏一些基本的商业特征。    茅台镇和人们的头脑中青山绿水的印象大相径庭。首先,赤水河并不清澈,裹挟上游红色的土壤,甚至有些污浊。而沿岸大山连绵,本来都有近千米的高度,到了茅台镇,突然低矮下去,海拔只有400米。 满山满谷矮小的“红粮”为仁怀县所特有的红高粱,是茅台酒的主要原料。此地四季无风,炎热潮湿,空气中隐藏着茅台
喝酒的人很多,懂酒的人也很多,像Chirs这样懂得智慧喝酒的人,不多。也许对于他而言,“智慧”是一种生活常态。大数据时代,洞察葡萄酒的智能化趋势,左手享受智慧葡萄酒生活,右手打造智慧农业生产,双拳出击就是一个个智慧城市。  “这是比尔·盖茨先生。”“这是库克先生。”……2015年9月23日,在西雅图举办的圆桌会议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一介绍排队前来握手的科技巨头,到介绍迪捷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