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历了260天的飞行之后,来自中国航天员中心的志愿者王跃,身穿俄罗斯“海鹰”航天服,终于踏上“火星”表面。尽管“火星500”试验是一次没有翅膀的飞翔,但作为人类首次模拟火星飞行试验,它意味着人类已经站在了载人登陆火星的新起点上。王跃走出登陆舱,成功踏上模拟火星表面,在“火星”首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此次“火星500计划”,全世界多个国家共105个项目参试,都要依靠志愿者完成。6名志愿者日复一日地抽取血液,尿液,唾液等,单调的工作难免让人感到乏味,而身上佩戴的一些仪器也让他们“叫苦不迭”。脑电极试验就是一例。志愿者晚上要戴上电极帽,监测夜间睡眠期间动态脑电图。试验高峰时,王跃和同伴每月要戴上7个晚上。由于头皮上布满了电极贴和导线,志愿者睡觉时感到不适。为了完成试验任务,大家只好咬牙坚持。
据介绍,在登陆舱停留“火星”期间,志愿者除了出舱作业,还要在舱内开展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登陆舱里设置了操作作业平台,有头盔显示系统、操纵杆,监视器等。志愿者通过这些设备进行虚拟仿真操作,能模拟在火星表面搜寻水源、为受伤的志愿者提供远程医疗救助,以及火星发生沙尘暴等情形。此外,志愿者还将使用虚拟技术软件,驾驶载人火星车在“火星”表面作业,模拟发生流星雨时志愿者从“火星”表面紧急撤离的情况等。
模拟登陆火星于2月14日、18日和22日分三次进行。三次出舱活动结束后,登陆舱脱离“火星”表面,与主舱对接,返程,预计今年11月初“抵达”地球。
此次“火星500计划”,全世界多个国家共105个项目参试,都要依靠志愿者完成。6名志愿者日复一日地抽取血液,尿液,唾液等,单调的工作难免让人感到乏味,而身上佩戴的一些仪器也让他们“叫苦不迭”。脑电极试验就是一例。志愿者晚上要戴上电极帽,监测夜间睡眠期间动态脑电图。试验高峰时,王跃和同伴每月要戴上7个晚上。由于头皮上布满了电极贴和导线,志愿者睡觉时感到不适。为了完成试验任务,大家只好咬牙坚持。
据介绍,在登陆舱停留“火星”期间,志愿者除了出舱作业,还要在舱内开展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登陆舱里设置了操作作业平台,有头盔显示系统、操纵杆,监视器等。志愿者通过这些设备进行虚拟仿真操作,能模拟在火星表面搜寻水源、为受伤的志愿者提供远程医疗救助,以及火星发生沙尘暴等情形。此外,志愿者还将使用虚拟技术软件,驾驶载人火星车在“火星”表面作业,模拟发生流星雨时志愿者从“火星”表面紧急撤离的情况等。
模拟登陆火星于2月14日、18日和22日分三次进行。三次出舱活动结束后,登陆舱脱离“火星”表面,与主舱对接,返程,预计今年11月初“抵达”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