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使得社区的功能越来越凸显,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换为“社会人”、“社区人”,社区已成为我们党贴近和深入群众的新基地,也成了充分体现党员先进性的新平台。当前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在基层全面展开,强化社区环境中的党员角色,要求党员在社区环境中体现先进性,是加强基层党建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必然要求。
明确社区环境中的党员角色
按照社会学的角色理论,每个社会成员都在社会生活中担当多重角色。角色的担任者要掌握角色要求,有清晰的角色意识,按照角色规定去主动、积极、创造性地行动。社会则要营造显现角色的标识、背景和环境,从而让其他角色担任者或者观众也能感到该角色的存在并且其言行符合角色要求——感到“像”那么个角色。然后通过对角色的评价,这种评价来自于“人们在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共同的主观定义”,使人们对角色符号和角色规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党员是我们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从角色定义来看,《党章》对党员有明确的规定,胡锦涛总书记也对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提出了六条基本要求,这些都是十分明确的。但从现实生活来看,党员的角色形象在有些场合体现得充分一些,在有些场合体现得并不充分。同时,党员的表现也很不平衡。有的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党员则表现平平,有的党员甚至还产生了负面作用和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党员的整体形象、群众对党员的评价就会是模糊的、矛盾的。这种评价与党章和中央对党员的先进性要求就形成了落差。
在社区环境中,共产党员缺乏角色符号,或者说党员角色缺失的问题突出。社区中有没有党员与社区中有没有党员角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党员总是学习、工作、生活在某个社区,几乎所有的社区都是有党员的,问题在于,他们是否作为党员角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如果党员意识不到自己是党员,或者意识不到自己是社区中的一名党员,或者群众不知道哪个是党员,这就是党员角色的缺席。在社区建设中,党员角色的缺席使党员失去了保持和展示先进性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也就更难让党员有多少荣誉感、责任感,难以让群众和组织监督党员。
当前社区环境中党员角色缺失的原因
社区环境中党员角色的缺失,主要是由下列因素导致的:
其他社会角色冲淡了党员角色。根据角色理论,每个人都要在不同的场合担任一系列角色,形成“角色丛”,有时还会产生角色冲突。党员所拥有的资源状况往往决定其是否重视或经常意识到自己是社区里的一名普通党员这一角色。在社区生活中,最缺乏党员角色意识的有三种人:一是成功人士。他们往往只感受到自己是××长、××家,而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党员,更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某个社区的一名党员。这些党员常常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忽略了自己作为一个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在社区生活中更是这样。二是生活困难的党员。他们整天为生计而奔波,甚至下岗了、断炊了,很难感到自己是党员或者感到党员有什么意义。三是腐败分子。整天忙着贪污受贿、灯红酒绿,更意识不到自己是党员。
驻区单位忽视自己在社区和社区党建中的责任。尽管单位的部分功能在向社区转移,但“单位”的功能和影响还是十分巨大的。总的来说,驻区单位对社区和社区党建的关注度是不够的,他们可能更关注自己的业务和利益,这样,社区党建与单位党建、与党员的本职工作就难以结合起来。必须明确,党员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他所在的单位,而且体现在他所在的社区,要把社区党建和单位党建紧密结合起来。
缺乏必要的角色符号。说我们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没起什么作用,那是不符合事实的。有许多党员在社区生活中默默无闻地作奉献,但居民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党员,部分原因是我们缺乏必要的角色和行为符号引导,难以让群众包括党员知道这是党组织和党员做的好事、实事,难以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和党员就在身边。
在社区建设中充分展现党员的先进性
在社区生活中强化党员的角色意识,展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可以采取下列对策:
精心设计和实施增强党员角色意识、展示党员先进性形象的方案。借鉴社会学的“符号理论”、“标签理论”,我们可以在所有可能的场合和情景中“标”出党员身份。这对党员是一种暗示和约束,对群众是一种明示和监督,成本不大,作用不小。常州市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时给每个党员农户挂上了“党员之家”的匾牌,还有不少地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搞了“党员公示牌”、“党员示范岗”等,这些让党员亮明身份的做法都是很有意义的。
号召党员通过实际行动在群众中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对党员角色的认知,光有“符号”、“标签”是不够的,还要有行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就是这个道理。全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时提出了一个最鲜明的角色要求,即党员平时要看得出,关键时候要站得出。我们绝大多数党员在关键时刻都是能站得出来的,如1998年抗洪、2003年抗“非典”,许多党员都是冲锋在前,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丰碑。问题是我们关注“平时”、关注“小善小恶”不够。社区生活是一件件琐事串起来的,社区群众对党员的关注更多地在于党员在社区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滴水虽小,却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辉。注重平时、注重宣传党员在社区生活中点点滴滴闪光的亮点,社区群众更容易感受到党员的亲切形象。因此,我们要把宣传大善(英雄人物)、惩戒大恶(腐败分子或作奸犯科的罪犯)与关注小善小恶结合起来。我们的宣传部门和媒体,往往偏重于宣传孔繁森这样的英雄人物,或者报道王宝森这样的腐败分子,而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则十分注意鼓励和宣传“小善”,谴责“小恶”。一些政党为赢得社区群众的支持,非常支持和鼓励党的成员到社区中去从事社区里的社会工作、社会援助活动等。在这方面,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大有作为。
倡导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专家、企业家等要做建设和谐社区的楷模。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领导干部和其他领域的知名人士要以党员身份带头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以产生示范效应。温家宝总理这些年大年三十都深入到煤矿坑道里或艾滋病村过年,我们的各级领导又何尝不可以到社区参加公益活动或默默地做些公益小事呢?偶尔做一次,群众也许会说是“做秀”,但坚持做几次,甚至坚持做下去,就会成为“美谈”。
促进驻区单位和广大党员为社区建设作贡献。建设和谐社区,要充分发挥驻区单位和党员的作用。驻区单位要把社区建设、社区党建的职责落实到相关部门,切实支持社区建设。在南京市鼓楼区,区委组织部建立了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吸纳各个驻区单位参加,就是一种很好的机制。驻区单位和党员,既是社区建设的主体,也是需要社区支持的利益主体。社区可以帮助协调一些利益矛盾和意见分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作者系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李克海
明确社区环境中的党员角色
按照社会学的角色理论,每个社会成员都在社会生活中担当多重角色。角色的担任者要掌握角色要求,有清晰的角色意识,按照角色规定去主动、积极、创造性地行动。社会则要营造显现角色的标识、背景和环境,从而让其他角色担任者或者观众也能感到该角色的存在并且其言行符合角色要求——感到“像”那么个角色。然后通过对角色的评价,这种评价来自于“人们在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共同的主观定义”,使人们对角色符号和角色规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党员是我们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从角色定义来看,《党章》对党员有明确的规定,胡锦涛总书记也对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提出了六条基本要求,这些都是十分明确的。但从现实生活来看,党员的角色形象在有些场合体现得充分一些,在有些场合体现得并不充分。同时,党员的表现也很不平衡。有的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党员则表现平平,有的党员甚至还产生了负面作用和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党员的整体形象、群众对党员的评价就会是模糊的、矛盾的。这种评价与党章和中央对党员的先进性要求就形成了落差。
在社区环境中,共产党员缺乏角色符号,或者说党员角色缺失的问题突出。社区中有没有党员与社区中有没有党员角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党员总是学习、工作、生活在某个社区,几乎所有的社区都是有党员的,问题在于,他们是否作为党员角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如果党员意识不到自己是党员,或者意识不到自己是社区中的一名党员,或者群众不知道哪个是党员,这就是党员角色的缺席。在社区建设中,党员角色的缺席使党员失去了保持和展示先进性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也就更难让党员有多少荣誉感、责任感,难以让群众和组织监督党员。
当前社区环境中党员角色缺失的原因
社区环境中党员角色的缺失,主要是由下列因素导致的:
其他社会角色冲淡了党员角色。根据角色理论,每个人都要在不同的场合担任一系列角色,形成“角色丛”,有时还会产生角色冲突。党员所拥有的资源状况往往决定其是否重视或经常意识到自己是社区里的一名普通党员这一角色。在社区生活中,最缺乏党员角色意识的有三种人:一是成功人士。他们往往只感受到自己是××长、××家,而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党员,更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某个社区的一名党员。这些党员常常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忽略了自己作为一个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在社区生活中更是这样。二是生活困难的党员。他们整天为生计而奔波,甚至下岗了、断炊了,很难感到自己是党员或者感到党员有什么意义。三是腐败分子。整天忙着贪污受贿、灯红酒绿,更意识不到自己是党员。
驻区单位忽视自己在社区和社区党建中的责任。尽管单位的部分功能在向社区转移,但“单位”的功能和影响还是十分巨大的。总的来说,驻区单位对社区和社区党建的关注度是不够的,他们可能更关注自己的业务和利益,这样,社区党建与单位党建、与党员的本职工作就难以结合起来。必须明确,党员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他所在的单位,而且体现在他所在的社区,要把社区党建和单位党建紧密结合起来。
缺乏必要的角色符号。说我们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没起什么作用,那是不符合事实的。有许多党员在社区生活中默默无闻地作奉献,但居民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党员,部分原因是我们缺乏必要的角色和行为符号引导,难以让群众包括党员知道这是党组织和党员做的好事、实事,难以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和党员就在身边。
在社区建设中充分展现党员的先进性
在社区生活中强化党员的角色意识,展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可以采取下列对策:
精心设计和实施增强党员角色意识、展示党员先进性形象的方案。借鉴社会学的“符号理论”、“标签理论”,我们可以在所有可能的场合和情景中“标”出党员身份。这对党员是一种暗示和约束,对群众是一种明示和监督,成本不大,作用不小。常州市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时给每个党员农户挂上了“党员之家”的匾牌,还有不少地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搞了“党员公示牌”、“党员示范岗”等,这些让党员亮明身份的做法都是很有意义的。
号召党员通过实际行动在群众中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对党员角色的认知,光有“符号”、“标签”是不够的,还要有行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就是这个道理。全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时提出了一个最鲜明的角色要求,即党员平时要看得出,关键时候要站得出。我们绝大多数党员在关键时刻都是能站得出来的,如1998年抗洪、2003年抗“非典”,许多党员都是冲锋在前,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丰碑。问题是我们关注“平时”、关注“小善小恶”不够。社区生活是一件件琐事串起来的,社区群众对党员的关注更多地在于党员在社区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滴水虽小,却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辉。注重平时、注重宣传党员在社区生活中点点滴滴闪光的亮点,社区群众更容易感受到党员的亲切形象。因此,我们要把宣传大善(英雄人物)、惩戒大恶(腐败分子或作奸犯科的罪犯)与关注小善小恶结合起来。我们的宣传部门和媒体,往往偏重于宣传孔繁森这样的英雄人物,或者报道王宝森这样的腐败分子,而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则十分注意鼓励和宣传“小善”,谴责“小恶”。一些政党为赢得社区群众的支持,非常支持和鼓励党的成员到社区中去从事社区里的社会工作、社会援助活动等。在这方面,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大有作为。
倡导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专家、企业家等要做建设和谐社区的楷模。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领导干部和其他领域的知名人士要以党员身份带头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以产生示范效应。温家宝总理这些年大年三十都深入到煤矿坑道里或艾滋病村过年,我们的各级领导又何尝不可以到社区参加公益活动或默默地做些公益小事呢?偶尔做一次,群众也许会说是“做秀”,但坚持做几次,甚至坚持做下去,就会成为“美谈”。
促进驻区单位和广大党员为社区建设作贡献。建设和谐社区,要充分发挥驻区单位和党员的作用。驻区单位要把社区建设、社区党建的职责落实到相关部门,切实支持社区建设。在南京市鼓楼区,区委组织部建立了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吸纳各个驻区单位参加,就是一种很好的机制。驻区单位和党员,既是社区建设的主体,也是需要社区支持的利益主体。社区可以帮助协调一些利益矛盾和意见分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作者系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李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