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这个曾露出苗头就被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吓退回去的融资利器,如今成为金融资本界的热门话题。据媒体披露的消息,东方证券资管阿里巴巴一号、中金公司恒信一期、海通证券资管浦发集团BT回购、东海证券如皋港区BT项目回购和宏源证券“车辆通行费收益权”的专项资产管理项目等5个项目,正在接受证监会的审查。
资产证券化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银行信贷资源的日益紧缺,股权投资和退出渠道尚未解决堰塞湖现象,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个重点领域就是结构化融资和资产证券化。这一领域在欧美已经相当成熟,而中国在借鉴过程中也充分意识到了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预计资产证券化将会在国内稳健快速推进。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从字面上看就非常具有想象空间。资产包括流动和非流动资产,前者具有流动性,可以变现,因此一般说资产证券化通常关注的是后者,但又不限于此。盘活固定资产,将其价值发掘变现,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将未来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现在就兑现,这种做法就是“今天先花明天的钱”。对企业而言,这样做可以极大改善融资结构,提高资金效率和股东权益回报率,推动收入和利润的快速增长。对于一般实业类企业,借助传统的信贷融资总会达到无法突破的天花板,此时可能是因为负债率太高、抵押担保物不足等原因,而境内股权融资市场极不发达、上市只是一条羊肠小路的情况下,资产证券化提供了不高于银行信贷成本、不会提高负债率的新型融资工具。
资产证券化是舶来品,美国是较早的实践者。而最早的美国证券化产品是住房抵押担保证券(MBS),之后才发展出一般资产担保证券(ABS)。最早的受益者是银行(包括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然后才扩展到一般企业。美国最早出现的是居民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产品(RMBS),之后扩展到商业房产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产品(CMBS),这些是美国资产证券化初期产品。后来用于证券化的资产范围扩展到汽车贷款、学生贷款、设备贷款、厂房贷款、房屋权益贷款和信用卡账款等,这些基本都是银行资产负债表右边的资产。资产证券化最大的受益者是商业银行,它可以让资产出表,不再计入风险资产,从而提高了资本充足率,且有效降低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美国资产证券化的高潮以担保债务凭证(CDO)的大量发行为标志,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总量从1980年的1108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1.1万亿美元,翻了100倍,投行作为更大的受益者,最终走向癫狂无序,引爆了次贷危机。
2005年8月中金联通收益计划、2005年12月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第一期)和建元2005 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第一期)的成功发行拉开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大幕。后来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监管层叫停了试点期间产品发行,直到2012年5月,银监会和央行才重新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2013年2-3月间,证监会分别发布了《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标志着企业资产证券化重新起航。
国内资产证券化已形成三种模式,分别是央行和银监会主导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证监会主导的企业资产证券化和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主导的资产支持票据(ABN)。资产包括银行贷款、市政工程、租赁资产、水电气资产、路桥收费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最低融资规模8000万元,大多数是在5亿元以上,融资期限在一年半以上,以3-5年为主。预期收益率3%-5%,而融资总成本接近或略低于银行贷款。
中国资产证券化虽然因为与欧美法系上的区别,在法律、会计处理方面还有欠缺,而监管方面的审查周期较长,单项计划规模要求较大,交易成本高,但相比无法突破的银行信贷条件和遥遥无期的上市融资,仍是一个相对较有优势的融资渠道。加之,有了前车之鉴,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可以侧重向一般企业资产起步,以为实业企业提供融资为主要目的,抑制投机,相信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之后会更为顺畅。实业类企业应该学习和利用这一工具,使其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资产证券化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银行信贷资源的日益紧缺,股权投资和退出渠道尚未解决堰塞湖现象,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个重点领域就是结构化融资和资产证券化。这一领域在欧美已经相当成熟,而中国在借鉴过程中也充分意识到了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预计资产证券化将会在国内稳健快速推进。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从字面上看就非常具有想象空间。资产包括流动和非流动资产,前者具有流动性,可以变现,因此一般说资产证券化通常关注的是后者,但又不限于此。盘活固定资产,将其价值发掘变现,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将未来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现在就兑现,这种做法就是“今天先花明天的钱”。对企业而言,这样做可以极大改善融资结构,提高资金效率和股东权益回报率,推动收入和利润的快速增长。对于一般实业类企业,借助传统的信贷融资总会达到无法突破的天花板,此时可能是因为负债率太高、抵押担保物不足等原因,而境内股权融资市场极不发达、上市只是一条羊肠小路的情况下,资产证券化提供了不高于银行信贷成本、不会提高负债率的新型融资工具。
资产证券化是舶来品,美国是较早的实践者。而最早的美国证券化产品是住房抵押担保证券(MBS),之后才发展出一般资产担保证券(ABS)。最早的受益者是银行(包括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然后才扩展到一般企业。美国最早出现的是居民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产品(RMBS),之后扩展到商业房产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产品(CMBS),这些是美国资产证券化初期产品。后来用于证券化的资产范围扩展到汽车贷款、学生贷款、设备贷款、厂房贷款、房屋权益贷款和信用卡账款等,这些基本都是银行资产负债表右边的资产。资产证券化最大的受益者是商业银行,它可以让资产出表,不再计入风险资产,从而提高了资本充足率,且有效降低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美国资产证券化的高潮以担保债务凭证(CDO)的大量发行为标志,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总量从1980年的1108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1.1万亿美元,翻了100倍,投行作为更大的受益者,最终走向癫狂无序,引爆了次贷危机。
2005年8月中金联通收益计划、2005年12月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第一期)和建元2005 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第一期)的成功发行拉开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大幕。后来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监管层叫停了试点期间产品发行,直到2012年5月,银监会和央行才重新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2013年2-3月间,证监会分别发布了《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标志着企业资产证券化重新起航。
国内资产证券化已形成三种模式,分别是央行和银监会主导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证监会主导的企业资产证券化和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主导的资产支持票据(ABN)。资产包括银行贷款、市政工程、租赁资产、水电气资产、路桥收费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最低融资规模8000万元,大多数是在5亿元以上,融资期限在一年半以上,以3-5年为主。预期收益率3%-5%,而融资总成本接近或略低于银行贷款。
中国资产证券化虽然因为与欧美法系上的区别,在法律、会计处理方面还有欠缺,而监管方面的审查周期较长,单项计划规模要求较大,交易成本高,但相比无法突破的银行信贷条件和遥遥无期的上市融资,仍是一个相对较有优势的融资渠道。加之,有了前车之鉴,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可以侧重向一般企业资产起步,以为实业企业提供融资为主要目的,抑制投机,相信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之后会更为顺畅。实业类企业应该学习和利用这一工具,使其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