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文化二题

来源 :四川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yang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文通过有关史料的梳爬及考证,就“望帝禅位丛帝”和“成都荔枝消失之谜”两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为解决学科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了参考,对推进天府文化的深入研究不无裨益.
其他文献
从民国时期歌曲演唱被划至艺术院校(学科)教学体系到如今,中国声乐发展走过了近百年的辉煌历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乐坛涌现出了许多类别的声乐作品,如民歌、中文艺术歌曲、民族歌剧、戏曲风格歌曲以及声乐与多媒体跨界等,其中最具历史性的两个代表类别当属戏曲风格歌曲与艺术歌曲.鉴于此,本文选取了这两个类别下的代表作《卜算子·咏梅》与《多情的土地》为具体曲目进行分析,并进行共性和区别的总结,以使读者和声乐演唱者对这两个类别的歌曲有个清楚的认识和把握.
文学素养的培育和生成,是戏剧与影视学人才培养框架中的核心环节.影像表达往往过于强调宏观或微观的情节梳理,而忽略了对文化和历史内涵的理性思索,因此,建立起文学通识的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理论知识与批评实践相融合的知识结构,具备大众文化文本的创作和解析能力,是革新教学内容和体系的重要尝试.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为提升学校课堂学科教学效果而服务的教学方法,引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科教学效果,符合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已有研究表明,教育戏剧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言发展和语文学科素养,其价值在于增强语文学科常识与知识学习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学科与人生智慧生成、彰显学生作为人的主体价值.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支撑.艺术美育向来被认为是美育的主阵地,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全面提升审美素质、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针对新时代美育的新要求,笔者所在的高校以“五阶递进”为实施途径,开展艺术美育的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