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了夏玉米拔节期追施芝麻饼肥对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结构的影响,提出了其追肥操作技术流程,为实现夏玉米高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夏玉米在拔节期追施芝麻饼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比目前推广的施肥技术增产9.83%~16.54%;夏玉米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抗病性和抗倒性提高;追施芝麻饼肥不仅可以促进夏玉米叶片功能期延长且后期不早衰、延长籽粒灌浆时间、提高千粒重、增加穗粒数、增强光合产物积累,同时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結构,解决花粒期脱肥的状况,达到肥效后移、肥效持久的作用。
关键词:夏玉米;芝麻饼肥;后移技术;集成示范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33-02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作物,同时兼有粮、饲、经和工业原料作物的特点。由于黄淮海南片区夏玉米生育期短,玉米苗期—穗期降雨集中特别是苗期易发生渍害,导致后期光照不足。制约黄淮海南片夏玉米高产的主要原因有土壤耕层浅、有机质含量低、水肥调控不合理等,特别是传统的“一炮轰”施肥方式在玉米主产区仍然没有改变,高产创建示范区普遍在基肥和拔节—大喇叭期一次追肥,导致夏玉米生长中后期缺肥早衰、大面积倒伏,田间整齐度、均匀度差,籽粒千粒重低,群体产量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本区域夏玉米产量。为改变夏玉米传统施肥技术模式,解决玉米后期追肥难以实现机械化操作难题,减少玉米花粒期追肥这一环节,笔者于2012-2013年在玉米拔节期进行追施芝麻饼肥试验研究。
1 试验概况
试验区地处暖温带南缘,跨湿润半湿润气候交界线,具有从暖温带向北亚热带渐变的过渡性气候特征,位于北纬32°53′,东经115°48′。年降雨量750~900㎜,平均降雨量837.5mm,年平均气温14.5~15.3℃,有效积温4 800~5 400℃,≥15℃有效积温4 200℃,年日照时数2 200~2 500h,无霜期210~220d,平均海拔33m。试验于2012-2013年在安徽省临泉县杨桥镇进行,土壤为砂姜土,肥力中等偏上,土壤有机质1.24%,全N 0.11%,水解N 60mg/kg,P2O5 11.5mg/kg,K2O 123mg/kg,速效Zn 0.54mg/kg。夏玉米品种为隆平206,种植密度为4 800株/667m2,种植方式为宽窄行(宽行80cm、窄行40cm),株距23cm。
2 试验设计与技术流程
2.1 试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试验,施芝麻饼肥设0、1、2、3计4个水平,667m2用量分别为0、50、75、100kg,在玉米拔节始期(6~7叶展开)进行,N、P、K施肥量相同;基肥在播种时通过种肥一体化进行,667m2用量为50kg复合肥(N15,P2O5 15,K2O 15)。具体施肥量和施肥时期为:基肥量(N肥总量的40%、P、K、Zn全部)采用种肥一体化机播;第一次追肥于玉米大喇叭口期、11~12片叶展开时(处理追施氮肥60%、ck追施氮肥40%)深施;第二次追肥于玉米花粒期(ck追施氮肥20%)深施,试验小区面积66.7m2,成熟后取样考种,收获小区产量。具体田间管理与生育期记载:播种6月15~17日,间苗6月24~25日,第1次追肥7月8日,第2次追肥7月25~26日,浇灌2次,分别为6月18~20日、8月6~7日,抽雄8月1~2日,吐丝8月5~6日,收获10月3~5日。
2.2 技术流程 选用紧凑高产抗逆优良品种→确定科学的播种时期→种、肥一体化播种技术(N肥总量的40%,P、K、Zn全部)→适宜密度(株行距比例)→拔节期追施饼肥(玉米6~7叶展开)→大喇叭口期水肥调控(11~12片叶展开、总氮肥量60%)→抽雄开花期浇灌→病虫草害综合防控→适时晚收。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667m2施50~100kg芝麻饼肥,各处理增产幅度分别为9.83%、16.37%、16.54%,其中以处理2和处理3增产极显著,且结实率显著提高,以处理2综合效益最佳(表1)。
3.2 不同处理的田间表现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和ck在苗期、拔节期、抽雄期无显著差异,花丝期较ck延长1~2d,灌浆期较ck推迟3d。追施芝麻饼肥肥效持久,不易流失,玉米植株健壮、根系发达,叶片厚而浓绿,后期不早衰;抗病性、抗倒伏增强。追施化肥肥效快,但不持久,易流失,易造成夏玉米花粒期脱肥,出现早衰。
4 讨论
有研究认为:玉米在拔节期追施芝麻饼肥,经发酵分解25~30d,与玉米花粒期肥效利用高峰期相吻合。本研究表明:拔节期追施芝麻饼肥夏玉米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抗病性和抗倒性提高,叶片功能期延长且后期不早衰;追施芝麻饼肥可延长籽粒灌浆时间,提高千粒重,增加穗粒数,增加光合产物积累,提高结实率,较正常施肥措施增产9.83%~16.54%;同时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改玉米花粒期追施N肥为拔节期追施饼肥,克服了花粒期追肥的困难,达到肥效后移、肥效持久的作用。目前生产上使用有机肥普遍以基施为主,在夏玉米拔节期追施芝麻饼肥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特别是肥效后移技术增产机理需进一步探讨。 (责编:施婷婷)
关键词:夏玉米;芝麻饼肥;后移技术;集成示范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33-02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作物,同时兼有粮、饲、经和工业原料作物的特点。由于黄淮海南片区夏玉米生育期短,玉米苗期—穗期降雨集中特别是苗期易发生渍害,导致后期光照不足。制约黄淮海南片夏玉米高产的主要原因有土壤耕层浅、有机质含量低、水肥调控不合理等,特别是传统的“一炮轰”施肥方式在玉米主产区仍然没有改变,高产创建示范区普遍在基肥和拔节—大喇叭期一次追肥,导致夏玉米生长中后期缺肥早衰、大面积倒伏,田间整齐度、均匀度差,籽粒千粒重低,群体产量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本区域夏玉米产量。为改变夏玉米传统施肥技术模式,解决玉米后期追肥难以实现机械化操作难题,减少玉米花粒期追肥这一环节,笔者于2012-2013年在玉米拔节期进行追施芝麻饼肥试验研究。
1 试验概况
试验区地处暖温带南缘,跨湿润半湿润气候交界线,具有从暖温带向北亚热带渐变的过渡性气候特征,位于北纬32°53′,东经115°48′。年降雨量750~900㎜,平均降雨量837.5mm,年平均气温14.5~15.3℃,有效积温4 800~5 400℃,≥15℃有效积温4 200℃,年日照时数2 200~2 500h,无霜期210~220d,平均海拔33m。试验于2012-2013年在安徽省临泉县杨桥镇进行,土壤为砂姜土,肥力中等偏上,土壤有机质1.24%,全N 0.11%,水解N 60mg/kg,P2O5 11.5mg/kg,K2O 123mg/kg,速效Zn 0.54mg/kg。夏玉米品种为隆平206,种植密度为4 800株/667m2,种植方式为宽窄行(宽行80cm、窄行40cm),株距23cm。
2 试验设计与技术流程
2.1 试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试验,施芝麻饼肥设0、1、2、3计4个水平,667m2用量分别为0、50、75、100kg,在玉米拔节始期(6~7叶展开)进行,N、P、K施肥量相同;基肥在播种时通过种肥一体化进行,667m2用量为50kg复合肥(N15,P2O5 15,K2O 15)。具体施肥量和施肥时期为:基肥量(N肥总量的40%、P、K、Zn全部)采用种肥一体化机播;第一次追肥于玉米大喇叭口期、11~12片叶展开时(处理追施氮肥60%、ck追施氮肥40%)深施;第二次追肥于玉米花粒期(ck追施氮肥20%)深施,试验小区面积66.7m2,成熟后取样考种,收获小区产量。具体田间管理与生育期记载:播种6月15~17日,间苗6月24~25日,第1次追肥7月8日,第2次追肥7月25~26日,浇灌2次,分别为6月18~20日、8月6~7日,抽雄8月1~2日,吐丝8月5~6日,收获10月3~5日。
2.2 技术流程 选用紧凑高产抗逆优良品种→确定科学的播种时期→种、肥一体化播种技术(N肥总量的40%,P、K、Zn全部)→适宜密度(株行距比例)→拔节期追施饼肥(玉米6~7叶展开)→大喇叭口期水肥调控(11~12片叶展开、总氮肥量60%)→抽雄开花期浇灌→病虫草害综合防控→适时晚收。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667m2施50~100kg芝麻饼肥,各处理增产幅度分别为9.83%、16.37%、16.54%,其中以处理2和处理3增产极显著,且结实率显著提高,以处理2综合效益最佳(表1)。
3.2 不同处理的田间表现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和ck在苗期、拔节期、抽雄期无显著差异,花丝期较ck延长1~2d,灌浆期较ck推迟3d。追施芝麻饼肥肥效持久,不易流失,玉米植株健壮、根系发达,叶片厚而浓绿,后期不早衰;抗病性、抗倒伏增强。追施化肥肥效快,但不持久,易流失,易造成夏玉米花粒期脱肥,出现早衰。
4 讨论
有研究认为:玉米在拔节期追施芝麻饼肥,经发酵分解25~30d,与玉米花粒期肥效利用高峰期相吻合。本研究表明:拔节期追施芝麻饼肥夏玉米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抗病性和抗倒性提高,叶片功能期延长且后期不早衰;追施芝麻饼肥可延长籽粒灌浆时间,提高千粒重,增加穗粒数,增加光合产物积累,提高结实率,较正常施肥措施增产9.83%~16.54%;同时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改玉米花粒期追施N肥为拔节期追施饼肥,克服了花粒期追肥的困难,达到肥效后移、肥效持久的作用。目前生产上使用有机肥普遍以基施为主,在夏玉米拔节期追施芝麻饼肥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特别是肥效后移技术增产机理需进一步探讨。 (责编:施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