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江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粮食供应基地,又分布着我国以至亚洲面积最大的淡水湿地,无论是从我国粮食的可持续生产,还是从保护湿地生态景观考虑,恢复和保护三江平原的生态系统平衡都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沼泽化冲积低平原。建国以来.国家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十分重视,但在低湿地上大量地排除渍水以开垦荒地,引起了局部下垫面的急剧改变,加上森林破坏严重,导致了该地区生态系统平衡的严重恶化。三江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粮食供应基地,又分布着我国以至亚洲面积最大的淡水湿地,无论是从我国粮食的可持续生产,还是从保护湿地生态景观考虑,恢复和保护三江平原的生态系统平衡都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三江平原许多农田亩产不及百斤
三江平原,即由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3条大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是世界著名的湿地集中区。行政区划包括3个省辖市,合江地区15个市、县、牡丹江地区4个县,此外还有国营农场系统的建三江、红兴隆。宝泉岭,牡丹江4个农管局所属的52个国营农场。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开始了向荒原的大进军。自那以后,建立国营农场,由国家直接开发,一直是这一地区开发的主要形式。
三江平原的湿地,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湿地。湿地是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系统.堪称地球的“肾脏”,它对维护全球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其表现在具有调节水分循环、维持湿地特有动植物等基本生态功能。但三江平原的湿地资源在建国以来的40多年的开发利用中多建立在“索取”的模式基础之上,导致了三江平原生态系统的失衡。
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调节水源库,据估计,三江平原湿地可蓄水量45亿立方米,是一个大型的天然调节水库,它能均化河川径流。但随着建国后对三江平原湿地的大面积开发,湿地的调节和蓄水功能下降,不仅导致三江平原气候条件恶化,对整个东北地区甚至全球气候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三江平原近年来出现持续多年的干旱.引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心与担忧。
目前三江平原生态系统平衡面临着日益恶化的趋势,由于几十年大规模的不当开发,原始森林遭到砍伐,森林覆盖率目前仅为7%,而且还正在不断减少:气候变得日益干燥,年降雨量减少了180毫米;土壤肥力急剧减退,据合江农科所1964—1974年肥料网资料,在11年中,几种主要土壤有机质和氮气含量均有下降趋势。早期开垦的土地有机质已由5%左右下降到2%左右,有机质平均每年减少1.19%,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棕壤和白浆土,全氮平均下降0.066%;水土流失严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1200万亩,占现有耕地的26%,坡耕地每年平均流失表土5—6毫米,折亩流失表土3.5—4.2立方米。另据穆棱河的穆棱水文站资料记载,1962年前五年平均每立方米含沙量33.5公斤,1975年前五年平均每立方米含沙量增加到46.7公斤。三江平原风蚀也越来越普遍,全区风蚀面积达1016万亩,其中严重风蚀面积512万亩,据宝泉岭中心气象站记载:50年代春季大风平均8次,60年代平均11.4次,70年代平均14.2次,笔架山农场一次大风刮走表土7厘米。三江平原生态平衡的严重恶化.不仅导致了湿地的丧失以及珍稀动物的濒临灭绝,而且使当地的粮食可持续生产也面临严重危机,目前三江平原许多农田亩产不及百斤。
是粮食更有价值,还是湿地更有价值
目前就三江平原的生态恢复存在着“人类是更需要粮食,还是更需要湿地,是粮食更有价值,还是湿地更有价值”的争论。
笔者认为,在中国人地比例日益紧张的国情下,粮食问题是我国必须长期面对的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毕竟我们必须先生存才能求发展。但我国粮食问题的严重性并不是体现在短期供给不足,而是体现在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尽管近年来我国粮食是供大于求,但这是一种暂时的阶段性的过剩,在中国目前人地比例极度紧张、耕地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必须把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放在首要位置。现在我国是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据中国社科院邓英陶研究员的报告,我国已有1/3的省人均耕地面积小于1亩,有1/3的县人均耕地面积小于0.8亩。已经低于联合国测算的最低生存保障水平。我国有着现已超过世界总人口1/4的人口,再加上换汇能力、国际市场和交通运输的制约,中国庞大生存人口的粮食主要只能靠本国解决。因此.保存地力使其永久适宜于耕种在中国人地关系紧张情况下是一件格外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可以说是关心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但目前由于对森林湿地等的不当开发以及对耕地的短期化行为,使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土壤沙漠化严重.耕地土壤肥力下降。如果这种用地情况持续下去,可能会导致大面积大范围的地力衰竭。
在世界农业史上可以找到许多这样的例子.如拉丁姆、西西里,撒地尼亚,北非迦太基区域等地,从前都曾是世界著名的产粮地,现在则成了一毛不生的荒地,地力消失的原因很复杂,但不当的用地方式导致生态系统平衡的恶化无疑是主要原因,目前三江平原生态系统平衡就面临着日益恶化的趋势,由于几十年大规模的不当开发,原始森林遭到砍伐,森林覆盖率目前仅为7%,而且还正在不断减少,气候变得日益干燥,年降雨量减少了180毫米,土壤肥力急剧减退,据合江农科所1964—1974年肥料网资料,在11年中,几种主要土壤有机质和氮气含量均有下降趋势。早期开垦的土地有机质已由5%左右下降到2%左右,有机质平均每年减少1.19%,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棕壤和白浆土,全氮平均下降0,066~/,, 水土流失严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1200万亩,占现有耕地的26%,坡耕地每年平均流失表土5—6毫米.折亩流失表土3.5—4.2立方米。另据穆棱河的穆棱水文站资料记载,1962年前五年平均每立方米含沙量33.5公斤,1975年前五年平均每立方米含沙量增加到46.7公斤。三江平原风蚀也越来越普遍,全区风蚀面积达1016万亩,其中严重风蚀面积512万亩,据宝泉岭中心气象站记载:50年代表春季大风平均8次,60年代平均11.4次,70年代平均14.2次,笔架山农场一次大风刮走表土7厘米。
生态平衡是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三江平原生态平衡的严重恶化,且不说是如何导致了湿地的丧失以及珍稀动物的濒临灭绝,就仅仅是从粮食可持续生产角度看,也已经面临严重危机,目前三江平原许多农田亩产不及百斤。世界农业史上的许多先例都已经给我们反复证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粮食的可持续生产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只有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只有有效保护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才能促进现有耕地肥力的增加,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黄河流域经济区域的衰落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历史时期的黄河流域曾是遍布湖泊沼泽土地肥沃的富饶之乡,但由于长期不当的开发,大遍森林被砍伐,水资源无法得到合理保护,生态系统平衡恶化,盲目开发的结果导致了黄河流域经济的衰落,根据国际鹤类基金会1994年5月的航测调查,三江平原西部七星河流域和嘟噜河流域已经接近干涸.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维持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则三江平原将可能在将来由粮仓变成荒原、因此,不存在人类到底更需要粮食还是更需要湿地的问题,大面积森林湿地的丧失意味着土壤沙漠化进程的加速.意味着水土流失的日益严重,意味着气候恶化旱涝频仍,意味着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更意味着能开垦的耕地面积质和量的急剧减退,这对我国人地比例紧张的国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所以,恢复和保护三江平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就成为农经界和环境学界必须共同面对合力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只有有效恢复和保护三江平原生态系统平衡,才能实现三江平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实现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郑重提出,由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严格限制.更加决定了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同时提出,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更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子孙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掠夺式经营的路子。这段话非常透彻地说明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紧密联系,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蓝虹: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马中: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
(责编:胡俊生)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沼泽化冲积低平原。建国以来.国家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十分重视,但在低湿地上大量地排除渍水以开垦荒地,引起了局部下垫面的急剧改变,加上森林破坏严重,导致了该地区生态系统平衡的严重恶化。三江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粮食供应基地,又分布着我国以至亚洲面积最大的淡水湿地,无论是从我国粮食的可持续生产,还是从保护湿地生态景观考虑,恢复和保护三江平原的生态系统平衡都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三江平原许多农田亩产不及百斤
三江平原,即由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3条大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是世界著名的湿地集中区。行政区划包括3个省辖市,合江地区15个市、县、牡丹江地区4个县,此外还有国营农场系统的建三江、红兴隆。宝泉岭,牡丹江4个农管局所属的52个国营农场。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开始了向荒原的大进军。自那以后,建立国营农场,由国家直接开发,一直是这一地区开发的主要形式。
三江平原的湿地,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湿地。湿地是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系统.堪称地球的“肾脏”,它对维护全球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其表现在具有调节水分循环、维持湿地特有动植物等基本生态功能。但三江平原的湿地资源在建国以来的40多年的开发利用中多建立在“索取”的模式基础之上,导致了三江平原生态系统的失衡。
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调节水源库,据估计,三江平原湿地可蓄水量45亿立方米,是一个大型的天然调节水库,它能均化河川径流。但随着建国后对三江平原湿地的大面积开发,湿地的调节和蓄水功能下降,不仅导致三江平原气候条件恶化,对整个东北地区甚至全球气候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三江平原近年来出现持续多年的干旱.引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心与担忧。
目前三江平原生态系统平衡面临着日益恶化的趋势,由于几十年大规模的不当开发,原始森林遭到砍伐,森林覆盖率目前仅为7%,而且还正在不断减少:气候变得日益干燥,年降雨量减少了180毫米;土壤肥力急剧减退,据合江农科所1964—1974年肥料网资料,在11年中,几种主要土壤有机质和氮气含量均有下降趋势。早期开垦的土地有机质已由5%左右下降到2%左右,有机质平均每年减少1.19%,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棕壤和白浆土,全氮平均下降0.066%;水土流失严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1200万亩,占现有耕地的26%,坡耕地每年平均流失表土5—6毫米,折亩流失表土3.5—4.2立方米。另据穆棱河的穆棱水文站资料记载,1962年前五年平均每立方米含沙量33.5公斤,1975年前五年平均每立方米含沙量增加到46.7公斤。三江平原风蚀也越来越普遍,全区风蚀面积达1016万亩,其中严重风蚀面积512万亩,据宝泉岭中心气象站记载:50年代春季大风平均8次,60年代平均11.4次,70年代平均14.2次,笔架山农场一次大风刮走表土7厘米。三江平原生态平衡的严重恶化.不仅导致了湿地的丧失以及珍稀动物的濒临灭绝,而且使当地的粮食可持续生产也面临严重危机,目前三江平原许多农田亩产不及百斤。
是粮食更有价值,还是湿地更有价值
目前就三江平原的生态恢复存在着“人类是更需要粮食,还是更需要湿地,是粮食更有价值,还是湿地更有价值”的争论。
笔者认为,在中国人地比例日益紧张的国情下,粮食问题是我国必须长期面对的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毕竟我们必须先生存才能求发展。但我国粮食问题的严重性并不是体现在短期供给不足,而是体现在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尽管近年来我国粮食是供大于求,但这是一种暂时的阶段性的过剩,在中国目前人地比例极度紧张、耕地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必须把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放在首要位置。现在我国是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据中国社科院邓英陶研究员的报告,我国已有1/3的省人均耕地面积小于1亩,有1/3的县人均耕地面积小于0.8亩。已经低于联合国测算的最低生存保障水平。我国有着现已超过世界总人口1/4的人口,再加上换汇能力、国际市场和交通运输的制约,中国庞大生存人口的粮食主要只能靠本国解决。因此.保存地力使其永久适宜于耕种在中国人地关系紧张情况下是一件格外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可以说是关心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但目前由于对森林湿地等的不当开发以及对耕地的短期化行为,使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土壤沙漠化严重.耕地土壤肥力下降。如果这种用地情况持续下去,可能会导致大面积大范围的地力衰竭。
在世界农业史上可以找到许多这样的例子.如拉丁姆、西西里,撒地尼亚,北非迦太基区域等地,从前都曾是世界著名的产粮地,现在则成了一毛不生的荒地,地力消失的原因很复杂,但不当的用地方式导致生态系统平衡的恶化无疑是主要原因,目前三江平原生态系统平衡就面临着日益恶化的趋势,由于几十年大规模的不当开发,原始森林遭到砍伐,森林覆盖率目前仅为7%,而且还正在不断减少,气候变得日益干燥,年降雨量减少了180毫米,土壤肥力急剧减退,据合江农科所1964—1974年肥料网资料,在11年中,几种主要土壤有机质和氮气含量均有下降趋势。早期开垦的土地有机质已由5%左右下降到2%左右,有机质平均每年减少1.19%,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棕壤和白浆土,全氮平均下降0,066~/,, 水土流失严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1200万亩,占现有耕地的26%,坡耕地每年平均流失表土5—6毫米.折亩流失表土3.5—4.2立方米。另据穆棱河的穆棱水文站资料记载,1962年前五年平均每立方米含沙量33.5公斤,1975年前五年平均每立方米含沙量增加到46.7公斤。三江平原风蚀也越来越普遍,全区风蚀面积达1016万亩,其中严重风蚀面积512万亩,据宝泉岭中心气象站记载:50年代表春季大风平均8次,60年代平均11.4次,70年代平均14.2次,笔架山农场一次大风刮走表土7厘米。
生态平衡是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三江平原生态平衡的严重恶化,且不说是如何导致了湿地的丧失以及珍稀动物的濒临灭绝,就仅仅是从粮食可持续生产角度看,也已经面临严重危机,目前三江平原许多农田亩产不及百斤。世界农业史上的许多先例都已经给我们反复证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粮食的可持续生产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只有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只有有效保护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才能促进现有耕地肥力的增加,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黄河流域经济区域的衰落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历史时期的黄河流域曾是遍布湖泊沼泽土地肥沃的富饶之乡,但由于长期不当的开发,大遍森林被砍伐,水资源无法得到合理保护,生态系统平衡恶化,盲目开发的结果导致了黄河流域经济的衰落,根据国际鹤类基金会1994年5月的航测调查,三江平原西部七星河流域和嘟噜河流域已经接近干涸.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维持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则三江平原将可能在将来由粮仓变成荒原、因此,不存在人类到底更需要粮食还是更需要湿地的问题,大面积森林湿地的丧失意味着土壤沙漠化进程的加速.意味着水土流失的日益严重,意味着气候恶化旱涝频仍,意味着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更意味着能开垦的耕地面积质和量的急剧减退,这对我国人地比例紧张的国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所以,恢复和保护三江平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就成为农经界和环境学界必须共同面对合力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只有有效恢复和保护三江平原生态系统平衡,才能实现三江平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实现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郑重提出,由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严格限制.更加决定了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同时提出,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更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子孙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掠夺式经营的路子。这段话非常透彻地说明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紧密联系,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蓝虹: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马中: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
(责编:胡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