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2016年,湖北省农业厅八年来共组织29967名湖北省基层农技人员分别到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湖北省生物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参加为期两轮的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的覆盖率达到100%。
一、总体评价
在湖北省农业厅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业厅科教处、省科技发展中心的悉心指导下,全省29967名基层农技人员参加了两轮的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培训学员积极参与并高度认可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此项培训活动。通过两轮的轮训,培训学员感同身受,获益匪浅。通过培训学习,基层农技人员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认清了当前农业农村形势,正确把握了农业农村政策,增强了发展现代农业意识,提高了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坚定了安心工作的信心,搭建了与高校联系的平台,明确了个人努力的方向。两轮的轮训为湖北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高素质、善沟通、精业务、懂政策、会推广、能示范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也为湖北更好地深化农村改革,加快轉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湖北农业整体竞争力,切实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现代农业注入了活力。
二、培训成效
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是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快推进我省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学员们认真学习交流,取得了多方面的收获。
1.认清了形势,掌握了政策
每个行业的培训内容都安排了行业的宏观形势分析及惠农政策解读,培训学员对国内外的宏观形势有了全面的了解,正确的掌握我国最新的支农惠民的政策。
2.更新了理念,获取了新知
此轮培训,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等为主要目标,重点开展具有区域特点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艺,以及农技推广理论与方法,现代农业理论、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以及农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学员们更新了理念,获取了新知。
3.交流了经验,提升了能力
来至全省的同行们在一起座谈、交流,互相介绍各自的发展经验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家深入探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互促共进,疏通了多年的疑难困惑,提升了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
4.拓宽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通过培训,学员们更新了现代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学习了现代农业产业知识,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拓宽了新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为农技推广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5.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发展
培训期间,培训学员与授课教师教学相长,搭建了长期合作交流的平台。学员朝夕相处,相识相知,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面对:“如何构建农业强省”的大课题,大家热烈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促进了发展。
三、具体做法
每年办班之前,省农业厅科教处、省科技发展中心会同培训承办院校到全省农业生产一线进行调训,了解培训需求,征求相关行业部门意见,科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精心遴选多元化的培训师资,精心组织,互相配合,严格管理,采取课堂讲授、研讨交流、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培训方式,落实培训环节,确保培训质量,取得培训实效。
1.加强配合,做到三“统一”。通过八年工作实践,初步形成了“部门大力推动,院校积极参与,老师精心施教”三位一体的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模式。一是统一思想认识。通习学习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各级农业局、行业主管部门和培训院校高度重视,精心准备,相继成立专班并建立工作联系会制度,及时分析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保证了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统一组织实施。培训前,由农业厅科教处牵头统一组织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年龄、学历、行业分布、培训需求等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研,结合院校专业优势和农村生产经营农时、地理交通因素,安排参训学员分专业、分学校、分地域、分期分批开展知识更新培训,保证了培训效果。三是统一规范管理。全省统一制定绩效考核、资金管理等各项规范管理制度,并加强过程管理,保证了培训质量和项目的规范运作。
2.注重实效,抓好三“整合”。为了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年一轮训”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整合资源,进一提高了培训效果。一是整合项目资金。将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资金与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改革示范县项目捆绑使用,培训范围由39个示范县扩大到全省各县市区,并逐年提高了培训补助标准。二是整合师资。培训中,各院校精心选聘了一大批理论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担任教学工作,受到了参训人员的高度称赞。通过学员评选和院校推荐,全省组织成立讲师团,巡回交叉示范讲课,提升了整体培训质量。三是整合实训基地。通过多方努力,将相关科研院所的展示园区等纳入了培训参观实训基地,形成了以省农业厅农业展示园为代表的多形式、多行业科技成果试验推广的学习阵地,开阔了参训学员眼界。
3.丰富教学,力求三“创新”。一是创新教学方法。各培训院校大胆借鉴国际劳动组织的SIYB培训方法,打破传统的讲课方法,引入分组交流讨论、实地参观学习、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习兴趣。二是创新培训内容。为适应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效益农业的新形式的变化要求,由原来单纯培训产中实用技术,向产前的新品种和新农机、新农资等技术和产后的贮藏、加工、流通等技术延伸,同时开展政策法规、处向型农业等学科、多门类的新知识培训。三是创新培训思路。各培训院校努力转变过去灌输式的培训思路,组织专家深入基层调研,根据农业生产和农技人员实际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兼顾地域产业特色,既突出急用、实用、管用,又着眼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4.规范管理,落实三“保证”。为切实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着力加强日常监管,督促项目实施要求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一是保证培训时间。严格按照普通班培训7天、重点班培训15天的项目要求,组织培训不打折扣。据抽查和对学员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各院校培训班时间保证到位合格率达到100%。二是保证课堂纪律。在增强培训针对性,提高教学吸引力的同时,建立班主任跟班制和学员考勤制,成立班委会实行班长负责制,加强课堂纪律约束力,保障了教学的正常秩序。三是保证后勤服务。各培训院校以人为本,不断努力改善办学食宿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体娱乐活动,提供24小时“保姆”式后勤服务,让广大学员“衣食”无忧、“住行”无虑,安心学习。 5.提高质量,开展三“考核”。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坚持培训管理考核、评估、检查验收制度。一是学员考试。对学员进行了统一结业考试,结合平时到课率和课堂笔记情况颁发结业证书,并将考试合格情况与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及时沟通,纳入个人年终考核记录。二是教师考评。每期办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最受欢迎老师”评选活动,充分调动老师的讲课热情,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基地考查。年终,根居项目管理要求和本省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省农业厅科教处统一组织对培训基地的专班建设、制度落实、资金使用、培训效果等方面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总结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并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督促完善、改进。
6.跟踪服务,实行三“建立”。培训仅仅是提高基层农技人员能力的一种手段,如何更好服务“三农”才是项目实施的关键和目标。各培训院校跳出就培训而培训的框框,积极做好培训后的跟踪服务工作。一是建立专家服务团队。选聘一批热衷服务三农公益事业的专家教授,采取通讯或下乡的方式对参训学员进行不定期回访服务,帮助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和疑惑。二是建立信息沟通平台。院校通过建立QQ群、设立服务热线等方式,委派专人负责与参训学员保持长期沟通联系,以专家为支撑,常年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指导。三是建立科技入户的快捷通道。结合科技下乡等活动,院校组织专家配合当地农技推广人员直接面向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逐步形成了“专家+农技员+农户”的推广服务机制。
7.广泛宣传,做好三“面向”。在大力开展培训工作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进一步扩大项目组织实施的带动效应。一是面向社会宣传。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农技推广工作的良好氛围,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开创农技推广工作的新局面。如2011年元月10日在《湖北日报》第四版整版刊登的《政府埋单 集中充电,努力提升基层农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能力》文章,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肯定和重视,较好地推动了全省农技推广和培训工作的开展。二是面向基层宣传。通过树立典型,激发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队伍建设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工作责任感、使命感,促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发展。三是面向农民宣传。通过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用的宣传,帮助农民提高接受新信息、新模式、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愿望,同时增强农技人员职业自豪感,有效构建了科技入户的宽阔平台。
四、存在的问题:
八年来,湖北省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作达到了预期目的和效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培训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还有不少工作需要不断总结改进。
1.湖北省农技人员培训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少数县市农业局与能源、农机、畜牧、水产等行业部门分属于不同的管理体系,这样综合部门与行业部门在参训学员选报、组织、安排、培训管理、培训费用支付与报账等方面存在机制不畅的困难,各部门还需要形成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的科技管理机制。
2.湖北省农技人员培训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各承办单位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授课为主,仍以传授科技知识为主,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基层农技人员的实际需求,部分普通培训班未能安排现场教学和研讨交流,培训实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湖北省农技人员培训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每期培训班的人数较多,一般达到100人左右,很难保证学员与授课教师的有效互动交流。“菜单式”、“案例式”、“问题导向式”的培训方式还不多。
五、培训建议:
(一)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要形成长效机制
基层农技人员长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他们对知识十分渴求,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出来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很少,培训时间短。为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今后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纳入省农业厅的工作内容,相关部门要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将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列入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拔考核技术骨干的重要考核内容,这也是在培训期间学员们的期待。各相关部门形成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培训班级编制要按同类型编班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培训班级的学员来自不同地区,由于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等各方面因素不同,因而产业结构也不同,这些学员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也不同,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建议今后在编班时,要充分考虑学员的地域性和产业结构,尽量把同类产业结构的学员编在一个班级。班级人数控制在每班50人左右。
(三)丰富培训的教学方式
目前,湖北省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很少组织学员进行现场教学。“百闻不如一见”,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议今后适当提高培训经费支持额度,增加现场教学、案例教學等环节,进一步提高培训实效。
一、总体评价
在湖北省农业厅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业厅科教处、省科技发展中心的悉心指导下,全省29967名基层农技人员参加了两轮的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培训学员积极参与并高度认可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此项培训活动。通过两轮的轮训,培训学员感同身受,获益匪浅。通过培训学习,基层农技人员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认清了当前农业农村形势,正确把握了农业农村政策,增强了发展现代农业意识,提高了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坚定了安心工作的信心,搭建了与高校联系的平台,明确了个人努力的方向。两轮的轮训为湖北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高素质、善沟通、精业务、懂政策、会推广、能示范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也为湖北更好地深化农村改革,加快轉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湖北农业整体竞争力,切实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现代农业注入了活力。
二、培训成效
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是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快推进我省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学员们认真学习交流,取得了多方面的收获。
1.认清了形势,掌握了政策
每个行业的培训内容都安排了行业的宏观形势分析及惠农政策解读,培训学员对国内外的宏观形势有了全面的了解,正确的掌握我国最新的支农惠民的政策。
2.更新了理念,获取了新知
此轮培训,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等为主要目标,重点开展具有区域特点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艺,以及农技推广理论与方法,现代农业理论、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以及农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学员们更新了理念,获取了新知。
3.交流了经验,提升了能力
来至全省的同行们在一起座谈、交流,互相介绍各自的发展经验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家深入探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互促共进,疏通了多年的疑难困惑,提升了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
4.拓宽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通过培训,学员们更新了现代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学习了现代农业产业知识,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拓宽了新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为农技推广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5.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发展
培训期间,培训学员与授课教师教学相长,搭建了长期合作交流的平台。学员朝夕相处,相识相知,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面对:“如何构建农业强省”的大课题,大家热烈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促进了发展。
三、具体做法
每年办班之前,省农业厅科教处、省科技发展中心会同培训承办院校到全省农业生产一线进行调训,了解培训需求,征求相关行业部门意见,科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精心遴选多元化的培训师资,精心组织,互相配合,严格管理,采取课堂讲授、研讨交流、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培训方式,落实培训环节,确保培训质量,取得培训实效。
1.加强配合,做到三“统一”。通过八年工作实践,初步形成了“部门大力推动,院校积极参与,老师精心施教”三位一体的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模式。一是统一思想认识。通习学习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各级农业局、行业主管部门和培训院校高度重视,精心准备,相继成立专班并建立工作联系会制度,及时分析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保证了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统一组织实施。培训前,由农业厅科教处牵头统一组织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年龄、学历、行业分布、培训需求等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研,结合院校专业优势和农村生产经营农时、地理交通因素,安排参训学员分专业、分学校、分地域、分期分批开展知识更新培训,保证了培训效果。三是统一规范管理。全省统一制定绩效考核、资金管理等各项规范管理制度,并加强过程管理,保证了培训质量和项目的规范运作。
2.注重实效,抓好三“整合”。为了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年一轮训”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整合资源,进一提高了培训效果。一是整合项目资金。将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资金与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改革示范县项目捆绑使用,培训范围由39个示范县扩大到全省各县市区,并逐年提高了培训补助标准。二是整合师资。培训中,各院校精心选聘了一大批理论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担任教学工作,受到了参训人员的高度称赞。通过学员评选和院校推荐,全省组织成立讲师团,巡回交叉示范讲课,提升了整体培训质量。三是整合实训基地。通过多方努力,将相关科研院所的展示园区等纳入了培训参观实训基地,形成了以省农业厅农业展示园为代表的多形式、多行业科技成果试验推广的学习阵地,开阔了参训学员眼界。
3.丰富教学,力求三“创新”。一是创新教学方法。各培训院校大胆借鉴国际劳动组织的SIYB培训方法,打破传统的讲课方法,引入分组交流讨论、实地参观学习、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习兴趣。二是创新培训内容。为适应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效益农业的新形式的变化要求,由原来单纯培训产中实用技术,向产前的新品种和新农机、新农资等技术和产后的贮藏、加工、流通等技术延伸,同时开展政策法规、处向型农业等学科、多门类的新知识培训。三是创新培训思路。各培训院校努力转变过去灌输式的培训思路,组织专家深入基层调研,根据农业生产和农技人员实际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兼顾地域产业特色,既突出急用、实用、管用,又着眼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4.规范管理,落实三“保证”。为切实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着力加强日常监管,督促项目实施要求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一是保证培训时间。严格按照普通班培训7天、重点班培训15天的项目要求,组织培训不打折扣。据抽查和对学员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各院校培训班时间保证到位合格率达到100%。二是保证课堂纪律。在增强培训针对性,提高教学吸引力的同时,建立班主任跟班制和学员考勤制,成立班委会实行班长负责制,加强课堂纪律约束力,保障了教学的正常秩序。三是保证后勤服务。各培训院校以人为本,不断努力改善办学食宿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体娱乐活动,提供24小时“保姆”式后勤服务,让广大学员“衣食”无忧、“住行”无虑,安心学习。 5.提高质量,开展三“考核”。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坚持培训管理考核、评估、检查验收制度。一是学员考试。对学员进行了统一结业考试,结合平时到课率和课堂笔记情况颁发结业证书,并将考试合格情况与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及时沟通,纳入个人年终考核记录。二是教师考评。每期办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最受欢迎老师”评选活动,充分调动老师的讲课热情,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基地考查。年终,根居项目管理要求和本省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省农业厅科教处统一组织对培训基地的专班建设、制度落实、资金使用、培训效果等方面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总结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并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督促完善、改进。
6.跟踪服务,实行三“建立”。培训仅仅是提高基层农技人员能力的一种手段,如何更好服务“三农”才是项目实施的关键和目标。各培训院校跳出就培训而培训的框框,积极做好培训后的跟踪服务工作。一是建立专家服务团队。选聘一批热衷服务三农公益事业的专家教授,采取通讯或下乡的方式对参训学员进行不定期回访服务,帮助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和疑惑。二是建立信息沟通平台。院校通过建立QQ群、设立服务热线等方式,委派专人负责与参训学员保持长期沟通联系,以专家为支撑,常年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指导。三是建立科技入户的快捷通道。结合科技下乡等活动,院校组织专家配合当地农技推广人员直接面向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逐步形成了“专家+农技员+农户”的推广服务机制。
7.广泛宣传,做好三“面向”。在大力开展培训工作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进一步扩大项目组织实施的带动效应。一是面向社会宣传。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农技推广工作的良好氛围,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开创农技推广工作的新局面。如2011年元月10日在《湖北日报》第四版整版刊登的《政府埋单 集中充电,努力提升基层农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能力》文章,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肯定和重视,较好地推动了全省农技推广和培训工作的开展。二是面向基层宣传。通过树立典型,激发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队伍建设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工作责任感、使命感,促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发展。三是面向农民宣传。通过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用的宣传,帮助农民提高接受新信息、新模式、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愿望,同时增强农技人员职业自豪感,有效构建了科技入户的宽阔平台。
四、存在的问题:
八年来,湖北省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作达到了预期目的和效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培训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还有不少工作需要不断总结改进。
1.湖北省农技人员培训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少数县市农业局与能源、农机、畜牧、水产等行业部门分属于不同的管理体系,这样综合部门与行业部门在参训学员选报、组织、安排、培训管理、培训费用支付与报账等方面存在机制不畅的困难,各部门还需要形成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的科技管理机制。
2.湖北省农技人员培训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各承办单位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授课为主,仍以传授科技知识为主,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基层农技人员的实际需求,部分普通培训班未能安排现场教学和研讨交流,培训实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湖北省农技人员培训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每期培训班的人数较多,一般达到100人左右,很难保证学员与授课教师的有效互动交流。“菜单式”、“案例式”、“问题导向式”的培训方式还不多。
五、培训建议:
(一)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要形成长效机制
基层农技人员长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他们对知识十分渴求,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出来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很少,培训时间短。为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今后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纳入省农业厅的工作内容,相关部门要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将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列入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拔考核技术骨干的重要考核内容,这也是在培训期间学员们的期待。各相关部门形成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培训班级编制要按同类型编班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培训班级的学员来自不同地区,由于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等各方面因素不同,因而产业结构也不同,这些学员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也不同,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建议今后在编班时,要充分考虑学员的地域性和产业结构,尽量把同类产业结构的学员编在一个班级。班级人数控制在每班50人左右。
(三)丰富培训的教学方式
目前,湖北省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很少组织学员进行现场教学。“百闻不如一见”,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议今后适当提高培训经费支持额度,增加现场教学、案例教學等环节,进一步提高培训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