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气象学》课程线上线下结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yan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航空气象学》课程为例对线上教学方式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该课程对民航类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性,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提出依托实验室平台进行教学设计,并展示了具体的教学案例。教学实践证明,基于实验教学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兴趣以及教学质量,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线上教学;教学改革;飞行技术;教学案例;航空气象
  《航空气象学》是民航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讲授气象学基础理论,使学生能够判断天气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分析恶劣天气对飞行的影响,运用航空气象资料解决实际运营问题。课程在讲授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教学,又要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要求教师结合教育部推行的新工科建设目标,以民航局职业标准为准则,选取优秀教材资源,利用各种教学载体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出具备较强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主要研究了线上结合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航空气象学》中的应用。
  一、采取线上教学的优势分析
  《航空气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在民航企业的众多工作岗位中得以应用。传统教学主要是以讲授为主,尽管教师在授课中竭尽所能的丰富PPT内容,插入大量的新闻、图片、动画等,但是仍有学生作为被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跟不上课堂节奏、缺乏主动性等问题,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基于上述情况,经过几番教研探讨,开始积极搭建开发线上结合线下教学平台。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1)线上任务发布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随地用手机完成任务节点,自由灵活。(2)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的统计数据轻松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课堂一对多情况下教师精力不足、统计困难的局面。(3)一些复杂、抽象的理论可以更容易通过线上讲解、微课等方式让学生多次反复观看,帮助学生理解透彻且能印象深刻,不易忘記。(4)可以很好的利用学生碎片时间,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二、线上线下结合式教学的建设思路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组在对课程内容进行充分研究及对可行性充分评估的基础上,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线上线下结合式教学设计创新。
  (1)搭建微信公众号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有多种服务类型,根据其注册规则,这里采用订阅号进行信息平台的搭建,及时为学生推送业内相关的最新知识信息,也可以利用该平台设置学习、练习、问答等方面的功能,实时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推送内容建设也是该方式的关键点,要有趣味性、易读性、简洁性,让学生利用盈余碎片时间,在没有负担和压力的情况下完成信息的识读,内容形式可以选择文字、图表结合图片、视频、音频、漫画等多元化方式。
  (2)开发线上教学资源
  目前线上教学平台种类繁多,如超星学习通、雨课堂、钉钉、腾讯会议、慕课MOOC等等,这些工具为学习者建设在线学习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在使用过程中各个工具功能也是各有侧重,要根据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网络工具,遵循“教师易用、学生爱学、交互性强、反馈及时”等原则,同时注意互动过程中网络数据传输的流畅度。经过反复比对和实践操作,这里选择超星学习通建设线上教学资源,需要上传课程分课时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课件、重要知识点微课、课后作业等内容,并设置任务节点让学生按照设定顺序一步一步完成。
  (3)充分利用线下CBT实验室
  学院目前拥有36机位CBT模拟飞行训练实验室和CESSNA172固定模拟飞行训练实验室,要充分利用这些实验设备资源,把课堂理论教学与模拟飞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验项目,如大雾天气的飞行、飞机积冰后的飞行、飞行前气象报文的识读等,通过模拟特殊气象环境条件下的飞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深刻认识危险天气,有效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三、案例展示
  以飞机积冰这一小节为例,介绍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按照课前探索--课中导学--课后拓展三个阶段来完成,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其中外框部分是利用线上平台教学。
  四、教学反思
  单纯的线上教学存在交互性差的弊端,传统的讲授式线下教学学生参与度低。线上结合线下教学的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评价也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互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多元化模式,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线上教学数据的开发建设是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关键,需要教师倾情付出、反复打磨,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维,蒋香菊,张利.基于OBE理念的高校在线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1,35(5):558-563,573.
  [2]王燕燕,于放,孙玉梅等.省一流专业背景下《发酵工艺原理》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J/OL].食品与发酵业.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28949.
  [3]李礼.基于MOOC平台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09:4-6.
  [4]陆丽芳,郑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1,19(3):37-40.
  项目来源: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建设省级一流课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10221071/117;2020年该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一流课程。
其他文献
目的 进一步研究青藤碱(SIN)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新鲜脐带中分离培养HUVECs.用TNF-α诱导HUVECs表达VCAM-1,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SIN(0.25、0.0和1.0 mol/L)或地塞米松(1.0×106mol/L)分别进行或联合进行干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VCAM-1表达.结果
目的 探讨神经相关性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患者血清或脑脊液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其在NP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以成神经瘤细胞株(SK-N-SH)、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251)以及C57BL/10小鼠的大脑及脊髓切片为底物检测121例SLE患者、34例疾病对照组和34名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及24例NPSLE患者和22例疾病对照组的脑脊
患者男,63岁,于1997年6月25日突发乳头平面以下麻木及大小便障碍.当时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未见病灶,脊髓MRI可见胸髓肿胀及T6-9节段散在强化病灶.血白细胞计数2.3× 103/μl.脑脊液除了微量总蛋白(511 mg/L)轻度升高外,其他指标正常.根据以上情况,当时诊断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ATM),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后患者症状部分
期刊
目的 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羟氯喹使用的现状及特点.方法 现场调查全国20家大型医院风湿科就诊的858例RA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病情活动度、羟氯喹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采用SPSS 20.0软件根据不同数据特点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及回归分析等.结果 ①羟氯喹在我国RA患者中使用方案较规范,使用率为19.5%(167/858),64.7%(108
摘要:現在为能够满足学生们全方位教育的需要,中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在一些初中学校开始逐渐引入了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的课程无疑也成为了学生们文化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纽带,既让学生们暂时从忙碌的文化课学习中释放,同时也能有更多的精力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所以,初中学校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时应该尽可能兼顾到所有学生,让信息课程的开设有一定的作用,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作用,但这
目的 分析血浆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1(MCP-1)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脏器受累及病情严重性的关系,探讨检测血浆MCP-1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95例SLE患者血浆MCP-1水平,并与21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 血浆MCP-1水平在SLE患者为(849±289)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26±266)pg/ml(P<0.01);在SLE患
以往对中性粒细胞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其在先天免疫系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内数量最多的免疫细胞,是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作为固有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细胞,它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对适应性免疫起重要的辅助和调节作用.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性粒细胞依靠强大的趋化及吞噬作用来清除病原微生物.2004年,Brinkmann等[1]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激活后可释放出一种由DNA和组蛋白等构成的网状结
期刊
目的 采用增强型血流显像(eFlow)及频谱多普勒研究高尿酸血症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眼动脉内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选择经确诊为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30名为健康对照,eFlow观察眼动脉、CRA在眶内的走形并在所规定位置测其内径,频谱多普勒检测眼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流阻力指数(RI)
目的 探讨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在各类关节炎患者中的差别及对类风湿关节炎(RA)软骨破坏放射学改变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并对比分析154例各类关节炎患者血清COMP水平的差异,RA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2年后关节放射学改良SHARP(vdH-Sharp)指数评分与COMP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仅有滑膜损害的其他关节炎患者及正常人群比较,RA患者血清C
目的 探讨检测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性及早期软骨破坏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94例RA患者及40名健康人血清中COMP的水平.同时测定RA患者的其他实验室及临床指标: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压痛关节数、疼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及双手X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