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访是记者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群众采访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突发性,对采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采访对象的确定和采访活动的实施两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当前新闻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记者 主持人 采访
“即使你不是一位天才的作家,但可作为一个很好的记者;但是如果你不善于采访,就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①威廉·梅茨的话很精辟地概括了采访的重要地位,没有采访就没有记者工作。作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采访是所有业务环节中的一项必备的基本功。在节目中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现象或事件的讨论,往往需要对普通群众进行采访,以得到普遍性的意见。而由于群众性采访事先缺乏足够的沟通,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突发性,因而在采访时必须讲究技巧,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和不确定性因素,保证采访的成功。
一、确定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是采访活动中的被访问者,通常因节目性质不同,采访对象也各不相同,如新闻节目中被采访者就是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以及知情者等等。随机式群众采访的采访对象就是关心该期话题的群众,包括话题中涉及到其利益的群体。因此,随机式群众采访的采访对象只能确定在某个群体范围之内,但却不能确定为哪个个体,这样,搜索、挑选你认为合适的采访对象是很关键的一步。如何才能确定他(她)是你理想的采访对象呢?这其中主要有三个因素:
1、形象具有代表性
采访对象个人的修养、气质、职业不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心理状态也各不相同。随机式群众采访的“群众性”要很好地表现出来,就需要选择形象有代表性的群众,这样,发言会更全面一些。例如,笔者在一期谈话节目——《公交票卡:月底余额作废制是否合理》的外景群众采访中,刚开始只采访了一些层次较高的公司职员,回来之后,觉得很单薄,说服力不够强,因此在再次出去外采时,就注意了被采访者的职业区别,这样,采集回来的意见就比较全面,有权威性和可信度了。
2、愿意接受你的采访
有的人个性腼腆、不善于言谈、不善于社交活动,或没有接受过采访,容易出现紧张的心理状态;有的人对主持人的采访有一种反感的心理;还有的人因为电视的某些报道有过假报道、浮夸报道而导致对记者的不信任,等等。这些人一见到摄像机,便会表现出某种对抗情绪,如立该将脸背过去,刻意躲闪,有的人则一脸不屑,甚至干脆拒绝。在采访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将他们选做采访对象,以免遭到拒绝,降低记者的威信,影响对周围其他人的采访。同时,也有的人乐意接受记者的采访,因为采访活动符合他们的需要,意识到记者会为他们说话,是支持他们的,或能从记者那里得到信息。这种需要心理会促进他们在采访谈话中以良好的情绪状态积极配合,在见到摄像机时表情愉快,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主持人可以对他们进行采访。
笔者就《公交票卡:月底余额作废制是否合理》这一话题对群众进行采访时,在人来人往的公交汽车站,面对很多使用票卡的人,起初不懂先给他们“相相面”,看他们是否属于那种愿意接受采访的人,结果逢人便问,每问必碰到拒绝,屡屡受挫,不仅自信心受到影响,还使记者的威信在群众眼中一降再降,影响我们采访的成功。后来,吸取经验之后,情形就好多了。
3、语言表达能力强
被采访者具备上述两方面的因素之后,仍不能算是很理想的采访对象,因为有些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这样的话采回去之后恐怕也不能用,如果要用,也是几句话硬接在一起,觉得画面跳跃,在语言上缺乏连贯性。因此,这样的采访对象只能算在你采访的预备单里,不能作为主要采访者使用。
二、采访实施
采访活动是互相反馈的,采访的成败,是对主持人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检验。随机式群众采访的采访对象千变万化,主持人应锻炼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以适应不同采访环境和对象,积极主动把握好采访,作为随机式群众采访的记者型主持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采访技巧:
1、主持人应气质佳,交流感强
作为随机式群众采访的主持人,与被采访者进行的是一次性的交流和接触,因此被采访对象对主持人的第一次印象如何会直接影响到他(她)对主持人、对采访谈话的态度。当他(她)感到主持人是有修养、可以信赖时,他(她)就会乐意谈,主动提供材料,反之,当他(她)看到主持人形象很差、说话没有水平时,便很少有谈话兴趣,并且这样也会使主持人所在的电视台在观众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只有当主持人在仪态上接近采访对象,平易近人,平等待人,不卑不亢,使被采访者与记者在谈话时产生愉悦之感,那么这样的突击式采访才会成功,顺利。我国近代著名记者邵飘萍说过“谦恭不流于谄媚,庄严不流于傲慢”②,这样的主持人形象是所有的群众都乐意接受的。
2、选择合适的环境
常言道:“触景生情”、“情以景起”。环境能影响采访对象的心理,而作为随机式群众采访,到一个合适的环境,相对采访对象更集中一些,更方便采访,同时,现场感更强。比如笔者在一期节目中,话题是走近校园突发事件,在对几名老师进行外景采访时,我们选择了以学生课间活动的操场为背景,因为各个学校背景各不相同,所以在视觉上观众会感觉到在这样朝气蓬勃的校园里,却存在着那么多安全隐患和恶性事件,这样,更易引导观众的深度思考。
三、提问技巧
采访是一场具有既定目标的对话。它的表现形式是主持人提出问题采访对象回答,提问方法和采访目标也要因采访对象不同、采访内容不同而相应变化。随机式群众采访一般要为一个话题服务,所以它的目标更明确,记者在采访时,应讲究以下几点技巧:
1、采访前有充分的准备
应从各方面设计出群众有可能要说的问题,这样主持人在采访时才能把握好主动权,一旦被采访者开始说到你所要的部分时,你就可以对他(她)进行引导,直到被采访者把这个问题说全了为止。倘若主持人事先没有准备,脑中一片空白,采访时也无法判断被采访者所说的话哪句有用、哪句没用,哪句还潜藏着更有价值的下一句,这样,主持人的问话和交流都会很盲目,不能采到理想、有价值的话。
2、多问开放性的问题
采访问题一般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类。开放性的问题,本身比较抽象,不具体,对方回答时范围较大,可以自由地发挥。闭合性问题则相反,比较具体,要求采访对象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谈话或要搞清具体的细节。
随机式群众采访的目的就是要群众就某一话题发表意见。因此,画面需要被采访者的回答或见解很完整,这种完整也包括语句的逻辑完整。因此主持人提问时,就不能将问题问得太具体,否则回答被局限了,效果不理想。例如,笔者在《公交票卡:月底余额作废制是否合理》的外景采访中,想要一段群众对公交票卡的月底余额作废制是否侵犯了持卡人的合法权益的群众意见。刚开始,我们就把问题限制得太小了,问:“您认为这种制度侵犯了您的权益了吗?”结果被采访者都回答:“算是吧!”、“可能算侵犯了吧!”等等这些结构不全的句子,由于不完整所以不能用。后来,再出去采访时,笔者注意调整了问题的问法,“您觉得这种制度对您的权益方面有什么影响呢?”乘客回答就完整多了,“我觉得这是一种或大或小的侵犯行为……”结果,我们采访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话,很有说服力、很具体。所以问题要问半封闭半开放的问题,给被采访者充分发挥的空间,有时会收获一份惊喜。
3、不能干涉你的采访对象
外景采访画面的逼真性要求主持人在采访提问时也要真实自然,不要去干涉采访对象,不要去导演摆布,更不能事前组织采访。布雷迪说:“采访与其说靠技术,不如说凭直觉。采访仅仅是生气勃勃富有思想的谈话而已,你的提问越充分,思想越丰富,对方的回答就越详尽。”③任何技巧方法都不是束缚自身的教条。
以上,谈了一些随机式群众采访的技巧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为记者型主持人,在遵循一般的采访原理的时候,随机式采访更要随机应变。目标只有一个:创造生动的谈话气氛,收集丰富的群众意见,以求出色地向观众表达话题思想。■
参考文献
①[美]威廉·梅茨:《怎样写新闻:从导语到结尾》,新华出版社,1983年1月第一版
②肖东发、邓绍根 编:《邵飘萍新闻学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③[美]约翰·布雷迪:《采访技巧》,新华出版社,1986年6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
责编:周蕾
【关键词】记者 主持人 采访
“即使你不是一位天才的作家,但可作为一个很好的记者;但是如果你不善于采访,就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①威廉·梅茨的话很精辟地概括了采访的重要地位,没有采访就没有记者工作。作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采访是所有业务环节中的一项必备的基本功。在节目中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现象或事件的讨论,往往需要对普通群众进行采访,以得到普遍性的意见。而由于群众性采访事先缺乏足够的沟通,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突发性,因而在采访时必须讲究技巧,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和不确定性因素,保证采访的成功。
一、确定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是采访活动中的被访问者,通常因节目性质不同,采访对象也各不相同,如新闻节目中被采访者就是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以及知情者等等。随机式群众采访的采访对象就是关心该期话题的群众,包括话题中涉及到其利益的群体。因此,随机式群众采访的采访对象只能确定在某个群体范围之内,但却不能确定为哪个个体,这样,搜索、挑选你认为合适的采访对象是很关键的一步。如何才能确定他(她)是你理想的采访对象呢?这其中主要有三个因素:
1、形象具有代表性
采访对象个人的修养、气质、职业不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心理状态也各不相同。随机式群众采访的“群众性”要很好地表现出来,就需要选择形象有代表性的群众,这样,发言会更全面一些。例如,笔者在一期谈话节目——《公交票卡:月底余额作废制是否合理》的外景群众采访中,刚开始只采访了一些层次较高的公司职员,回来之后,觉得很单薄,说服力不够强,因此在再次出去外采时,就注意了被采访者的职业区别,这样,采集回来的意见就比较全面,有权威性和可信度了。
2、愿意接受你的采访
有的人个性腼腆、不善于言谈、不善于社交活动,或没有接受过采访,容易出现紧张的心理状态;有的人对主持人的采访有一种反感的心理;还有的人因为电视的某些报道有过假报道、浮夸报道而导致对记者的不信任,等等。这些人一见到摄像机,便会表现出某种对抗情绪,如立该将脸背过去,刻意躲闪,有的人则一脸不屑,甚至干脆拒绝。在采访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将他们选做采访对象,以免遭到拒绝,降低记者的威信,影响对周围其他人的采访。同时,也有的人乐意接受记者的采访,因为采访活动符合他们的需要,意识到记者会为他们说话,是支持他们的,或能从记者那里得到信息。这种需要心理会促进他们在采访谈话中以良好的情绪状态积极配合,在见到摄像机时表情愉快,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主持人可以对他们进行采访。
笔者就《公交票卡:月底余额作废制是否合理》这一话题对群众进行采访时,在人来人往的公交汽车站,面对很多使用票卡的人,起初不懂先给他们“相相面”,看他们是否属于那种愿意接受采访的人,结果逢人便问,每问必碰到拒绝,屡屡受挫,不仅自信心受到影响,还使记者的威信在群众眼中一降再降,影响我们采访的成功。后来,吸取经验之后,情形就好多了。
3、语言表达能力强
被采访者具备上述两方面的因素之后,仍不能算是很理想的采访对象,因为有些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这样的话采回去之后恐怕也不能用,如果要用,也是几句话硬接在一起,觉得画面跳跃,在语言上缺乏连贯性。因此,这样的采访对象只能算在你采访的预备单里,不能作为主要采访者使用。
二、采访实施
采访活动是互相反馈的,采访的成败,是对主持人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检验。随机式群众采访的采访对象千变万化,主持人应锻炼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以适应不同采访环境和对象,积极主动把握好采访,作为随机式群众采访的记者型主持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采访技巧:
1、主持人应气质佳,交流感强
作为随机式群众采访的主持人,与被采访者进行的是一次性的交流和接触,因此被采访对象对主持人的第一次印象如何会直接影响到他(她)对主持人、对采访谈话的态度。当他(她)感到主持人是有修养、可以信赖时,他(她)就会乐意谈,主动提供材料,反之,当他(她)看到主持人形象很差、说话没有水平时,便很少有谈话兴趣,并且这样也会使主持人所在的电视台在观众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只有当主持人在仪态上接近采访对象,平易近人,平等待人,不卑不亢,使被采访者与记者在谈话时产生愉悦之感,那么这样的突击式采访才会成功,顺利。我国近代著名记者邵飘萍说过“谦恭不流于谄媚,庄严不流于傲慢”②,这样的主持人形象是所有的群众都乐意接受的。
2、选择合适的环境
常言道:“触景生情”、“情以景起”。环境能影响采访对象的心理,而作为随机式群众采访,到一个合适的环境,相对采访对象更集中一些,更方便采访,同时,现场感更强。比如笔者在一期节目中,话题是走近校园突发事件,在对几名老师进行外景采访时,我们选择了以学生课间活动的操场为背景,因为各个学校背景各不相同,所以在视觉上观众会感觉到在这样朝气蓬勃的校园里,却存在着那么多安全隐患和恶性事件,这样,更易引导观众的深度思考。
三、提问技巧
采访是一场具有既定目标的对话。它的表现形式是主持人提出问题采访对象回答,提问方法和采访目标也要因采访对象不同、采访内容不同而相应变化。随机式群众采访一般要为一个话题服务,所以它的目标更明确,记者在采访时,应讲究以下几点技巧:
1、采访前有充分的准备
应从各方面设计出群众有可能要说的问题,这样主持人在采访时才能把握好主动权,一旦被采访者开始说到你所要的部分时,你就可以对他(她)进行引导,直到被采访者把这个问题说全了为止。倘若主持人事先没有准备,脑中一片空白,采访时也无法判断被采访者所说的话哪句有用、哪句没用,哪句还潜藏着更有价值的下一句,这样,主持人的问话和交流都会很盲目,不能采到理想、有价值的话。
2、多问开放性的问题
采访问题一般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类。开放性的问题,本身比较抽象,不具体,对方回答时范围较大,可以自由地发挥。闭合性问题则相反,比较具体,要求采访对象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谈话或要搞清具体的细节。
随机式群众采访的目的就是要群众就某一话题发表意见。因此,画面需要被采访者的回答或见解很完整,这种完整也包括语句的逻辑完整。因此主持人提问时,就不能将问题问得太具体,否则回答被局限了,效果不理想。例如,笔者在《公交票卡:月底余额作废制是否合理》的外景采访中,想要一段群众对公交票卡的月底余额作废制是否侵犯了持卡人的合法权益的群众意见。刚开始,我们就把问题限制得太小了,问:“您认为这种制度侵犯了您的权益了吗?”结果被采访者都回答:“算是吧!”、“可能算侵犯了吧!”等等这些结构不全的句子,由于不完整所以不能用。后来,再出去采访时,笔者注意调整了问题的问法,“您觉得这种制度对您的权益方面有什么影响呢?”乘客回答就完整多了,“我觉得这是一种或大或小的侵犯行为……”结果,我们采访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话,很有说服力、很具体。所以问题要问半封闭半开放的问题,给被采访者充分发挥的空间,有时会收获一份惊喜。
3、不能干涉你的采访对象
外景采访画面的逼真性要求主持人在采访提问时也要真实自然,不要去干涉采访对象,不要去导演摆布,更不能事前组织采访。布雷迪说:“采访与其说靠技术,不如说凭直觉。采访仅仅是生气勃勃富有思想的谈话而已,你的提问越充分,思想越丰富,对方的回答就越详尽。”③任何技巧方法都不是束缚自身的教条。
以上,谈了一些随机式群众采访的技巧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为记者型主持人,在遵循一般的采访原理的时候,随机式采访更要随机应变。目标只有一个:创造生动的谈话气氛,收集丰富的群众意见,以求出色地向观众表达话题思想。■
参考文献
①[美]威廉·梅茨:《怎样写新闻:从导语到结尾》,新华出版社,1983年1月第一版
②肖东发、邓绍根 编:《邵飘萍新闻学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③[美]约翰·布雷迪:《采访技巧》,新华出版社,1986年6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