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当前失业人数骤然增加,劳动力出现了剩余,中职生的就业出现了危机,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要解决这些困难,就必须从中职教育自身做起,改革教育制度、更新教育手段,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要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首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学习观、建立与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新型学习观,提高其学习能力对于当代中职生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中职学生;现状;成因;对策
2008年9月以来,以房利美和房地美及雷曼兄弟为代表的美国金融机构接连陷入困境,引发了自1929年以来全球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失业人数骤然增加,劳动力出现了剩余,中职生的就业出现了危机,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要解决这些困难,就必须从中职教育自身做起,改革教育制度、更新教育手段,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要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首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学习观、建立与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新型学习观,提高其学习能力。在湖北省黄石市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湖北省机械工业学校2007级41个教学班级,经各班主任电话等联系上报,统计出上学期末至今共流失304人,我们调查数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与学校部分管理者、教师、学生进行了座谈,查阅了有关资料,对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旨在找准原因,落实对策,遏制学生厌学情绪的蔓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中职学生学习的现状
1.1 缺乏学习动机
调查表明,读了没用,已外出打工学不到知识占34%,弃学或转学厌学占18%,读不进去而弃学占15%,更有不少中职学生对学习都有“被逼无奈”的感觉,他们迫于家长的压力上学,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压力,没有学习动力,不能回答“我为什么来学习?”、“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专业?”等一系列问题,不知不觉成了专业学习、基础文化课学习、甚至实训学习都困难的学生。
1.2 缺乏学习兴趣
大部分中职生年龄结构偏小,知识结构偏低,接受能力不强,缺乏对现有专业和将来岗位性质的明确认识,大多数都不能正常接受基础文化课素养再教育,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普遍存在智力或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对许多事物都缺乏应有的兴趣,尤其是谈到学习就心生厌倦。有的学生虽然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水准,其综合素质较差,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因为听不懂课和跟不上学习进度而丧失学习信心,课后从不主动学习,更谈不上刻苦努力。
2.中职学生厌学的成因分析
2.1 学生方面
一般来说,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才来读中职学校。(1)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现在的中职学生,生源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本属于“淘汰产品”,中职学生起点较低。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其中一部分是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他们在入学不久,便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早退;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毫无兴趣,以致产生厌学情绪。(2)现在的中职学生习惯于被动式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习惯;其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十分有限,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上没有进取心、缺乏主观能动性。近几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只想退缩;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将来。
2.2 家庭方面
就我们2008级家庭抽样调查发现,65%以上来自农村,83%以上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家庭条件不好,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对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从小便生活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缺少父爱母爱,逐渐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及习惯,在学习上意志消沉,产生厌学情绪;二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对孩子过分溺爱与庇护,在学习上过问少,甚至放任自流;要么严厉有余,对成绩要求过高,加重学生心理负担,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厌倦。
2.3 师资方面
就我们对40份40岁以下教师抽样调查问卷发现,63%的老师不喜欢中职学生,试想对学生如何能教好。从质量上来看:我们中职教育的教师35岁以上第一学历在大专以下者占80%以上,特别是专业课的老师;做到中职教育教师队伍双师型很难达到要求。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从数量上看:中职学校不断扩招,师生人数比例逐年减小;造成部分教师负担过重,形成有时一个老师教3到5门专业课的情况。如此大的工作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3.中职学生厌学的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中职学生厌学现状及归因分析,本人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对策:
3.1 深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深化教学改革是解决中职学生厌学情绪的一个重要环节,中职学校只有主动适应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加大教材教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考试评价等教学综合配套改革的力度,从根本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能力,学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教学改革要落到实处,要通过改革,降低教学难度,使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学得进,教学目标能让学生达得到,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喜欢,考试能让大多数学生过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克服厌学情绪。在教学形式及方法改革上,中职校要多采用平等交流,民主研讨的教育形式及方法,师生共同谈看法、论道理、明正误,使学生在互动式的教学中,真正学到知识、学到技能、提高素质、全面发展。
3.2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我们2008级学生抽样调查发现,82%的学生希望老师能给予更详细的学习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如果主体不学、厌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则很难发挥。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多爱护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中职学生的“厌学”,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他们没有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直接关系,对来中职校学什么,怎么学都不大清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地分析当前社会的“用人”标准,克服自卑心理,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仍需要大量有技能的专业人才,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打消消极思想,克服“厌学”情绪。
3.3 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教学
中职学校在教学改革上,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教学。我们学校在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添置机床、微机等实验实训设备,全面调整教学计划,大量压缩理论教学,增大实训课比例,使学生在工厂和实训基地操作的时间超过了课堂教学时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因此,在完成阶段性理论课学习后,让学生多实验,多动手,多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操作技能,由此恢复其学习的自信心,学习成绩自然会有新的提高。
3.4 齐抓共管,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要从根本解决学生厌学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就我们2008级家庭抽样调查发现,68%的学生和家长聊天的时间小于1个小时,学生和家长、甚至和老师很难沟通,学校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心理因素,培养和锻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情感,使其形成乐观、进取的态度,具有创造、开拓进取的行为。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點,注意培养学生意志,增强学生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会分析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对克服学生厌学情绪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再次,还需要家庭的积极协作配合。父母的爱胜过任何形式的说教。因此,父母对孩子出现的厌学情绪,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急躁,不放弃,更不歧视。敢于正视自己孩子的心理问题,正确引导,经常与孩子谈心交心,多给孩子一些亲情,关爱和体贴,这都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使其成为好学上进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周宗奎.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2](美)埃里希•弗罗姆.健全的社会[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邵杰(1976—),男,安徽泗县人,在职硕士,黄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助教,主要从事学校管理研究。
王莉,女,黄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助教。
【关键词】中职学生;现状;成因;对策
2008年9月以来,以房利美和房地美及雷曼兄弟为代表的美国金融机构接连陷入困境,引发了自1929年以来全球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失业人数骤然增加,劳动力出现了剩余,中职生的就业出现了危机,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要解决这些困难,就必须从中职教育自身做起,改革教育制度、更新教育手段,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要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首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学习观、建立与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新型学习观,提高其学习能力。在湖北省黄石市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湖北省机械工业学校2007级41个教学班级,经各班主任电话等联系上报,统计出上学期末至今共流失304人,我们调查数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与学校部分管理者、教师、学生进行了座谈,查阅了有关资料,对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旨在找准原因,落实对策,遏制学生厌学情绪的蔓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中职学生学习的现状
1.1 缺乏学习动机
调查表明,读了没用,已外出打工学不到知识占34%,弃学或转学厌学占18%,读不进去而弃学占15%,更有不少中职学生对学习都有“被逼无奈”的感觉,他们迫于家长的压力上学,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压力,没有学习动力,不能回答“我为什么来学习?”、“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专业?”等一系列问题,不知不觉成了专业学习、基础文化课学习、甚至实训学习都困难的学生。
1.2 缺乏学习兴趣
大部分中职生年龄结构偏小,知识结构偏低,接受能力不强,缺乏对现有专业和将来岗位性质的明确认识,大多数都不能正常接受基础文化课素养再教育,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普遍存在智力或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对许多事物都缺乏应有的兴趣,尤其是谈到学习就心生厌倦。有的学生虽然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水准,其综合素质较差,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因为听不懂课和跟不上学习进度而丧失学习信心,课后从不主动学习,更谈不上刻苦努力。
2.中职学生厌学的成因分析
2.1 学生方面
一般来说,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才来读中职学校。(1)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现在的中职学生,生源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本属于“淘汰产品”,中职学生起点较低。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其中一部分是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他们在入学不久,便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早退;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毫无兴趣,以致产生厌学情绪。(2)现在的中职学生习惯于被动式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习惯;其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十分有限,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上没有进取心、缺乏主观能动性。近几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只想退缩;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将来。
2.2 家庭方面
就我们2008级家庭抽样调查发现,65%以上来自农村,83%以上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家庭条件不好,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对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从小便生活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缺少父爱母爱,逐渐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及习惯,在学习上意志消沉,产生厌学情绪;二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对孩子过分溺爱与庇护,在学习上过问少,甚至放任自流;要么严厉有余,对成绩要求过高,加重学生心理负担,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厌倦。
2.3 师资方面
就我们对40份40岁以下教师抽样调查问卷发现,63%的老师不喜欢中职学生,试想对学生如何能教好。从质量上来看:我们中职教育的教师35岁以上第一学历在大专以下者占80%以上,特别是专业课的老师;做到中职教育教师队伍双师型很难达到要求。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从数量上看:中职学校不断扩招,师生人数比例逐年减小;造成部分教师负担过重,形成有时一个老师教3到5门专业课的情况。如此大的工作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3.中职学生厌学的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中职学生厌学现状及归因分析,本人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对策:
3.1 深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深化教学改革是解决中职学生厌学情绪的一个重要环节,中职学校只有主动适应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加大教材教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考试评价等教学综合配套改革的力度,从根本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能力,学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教学改革要落到实处,要通过改革,降低教学难度,使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学得进,教学目标能让学生达得到,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喜欢,考试能让大多数学生过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克服厌学情绪。在教学形式及方法改革上,中职校要多采用平等交流,民主研讨的教育形式及方法,师生共同谈看法、论道理、明正误,使学生在互动式的教学中,真正学到知识、学到技能、提高素质、全面发展。
3.2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我们2008级学生抽样调查发现,82%的学生希望老师能给予更详细的学习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如果主体不学、厌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则很难发挥。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多爱护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中职学生的“厌学”,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他们没有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直接关系,对来中职校学什么,怎么学都不大清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地分析当前社会的“用人”标准,克服自卑心理,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仍需要大量有技能的专业人才,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打消消极思想,克服“厌学”情绪。
3.3 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教学
中职学校在教学改革上,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教学。我们学校在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添置机床、微机等实验实训设备,全面调整教学计划,大量压缩理论教学,增大实训课比例,使学生在工厂和实训基地操作的时间超过了课堂教学时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因此,在完成阶段性理论课学习后,让学生多实验,多动手,多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操作技能,由此恢复其学习的自信心,学习成绩自然会有新的提高。
3.4 齐抓共管,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要从根本解决学生厌学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就我们2008级家庭抽样调查发现,68%的学生和家长聊天的时间小于1个小时,学生和家长、甚至和老师很难沟通,学校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心理因素,培养和锻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情感,使其形成乐观、进取的态度,具有创造、开拓进取的行为。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點,注意培养学生意志,增强学生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会分析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对克服学生厌学情绪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再次,还需要家庭的积极协作配合。父母的爱胜过任何形式的说教。因此,父母对孩子出现的厌学情绪,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急躁,不放弃,更不歧视。敢于正视自己孩子的心理问题,正确引导,经常与孩子谈心交心,多给孩子一些亲情,关爱和体贴,这都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使其成为好学上进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周宗奎.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2](美)埃里希•弗罗姆.健全的社会[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邵杰(1976—),男,安徽泗县人,在职硕士,黄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助教,主要从事学校管理研究。
王莉,女,黄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