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危机不仅改变着经济格局,人力资源的结构也在其影响下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研究生跟大学生抢饭碗,大学生与农民工争岗位。专家称,中国社会的人力资源结构本身保持由三角形向纺锤形结构演变的方向。在金融危机下,本该成为人力资源结构中间段主体的大中专毕业生纷纷自降身价,从事基础性的制造工作,他们的“下沉”使得三角形的底部增大。而这场改变,缘于求职者的定位不准确。
大学生不敌外来工
关键词:同场竞技
农民工:做事凭本事,管他是不是大学生。
“找工作时还不如农民工。”5月15日,在首府人民广场民企招聘会上,西安石油大学机械专业2006年毕业生秦芳抱着求职简历穿梭在各用人单位间推荐自己,眼看着两个从事了十余年电工的外来务工人员被企业当场录用,而自己却被告知回去等消息,她心急如焚。
秦芳说,自己毕业后一直在内地工作,虽然只是个工程师助理,但刚捉摸出点门道来就遇到了金融危机,被公司辞退后她只好回到了乌鲁木齐。
记不清跑了多少趟人才市场、通过网络发出了多少份求职简历,而且现在又自降月薪,对于工作环境也不挑剔了,但工作依然没着落。“刚毕业时找工作很顺当,2007年辞职以后几乎没有停顿就找到了‘下家”’。
两天前才从甘肃武威赶回来的刘子嘉一大早就在同学的陪同下来到了招聘会现场。他此行先把就业区域锁定在西部城市,第一站是乌鲁木齐,“打算呆一个月,如果找不到就换地方”。
在兰州,刘子嘉参加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场招聘会,之前他在专心准备考研。他表示,自己以前的目标定位较高,现在的想法是只要包吃包住,月薪1500元就行了。
事实上,不论是有工作经验的秦芳还是初出校舍的刘子嘉,都是金融危机下众多求职者的缩影。
自治区团委青年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刘春雷认为,人力资源结构本身呈典型的三角形结构,即越高端的人才数量越少,但是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得三角形结构底部的阵容日益壮大,除了存在农民工求职者外,本该位于三角形腰部的大中专毕业生、中等技术人才,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刺激下不得不放低身价加入底部。
“大学生与农民工一起争夺就业岗位,这在一两年前是非常稀奇的事。”刘春雷表示,从今年举行的数场招聘会来看,大学生和农民工同赶招聘会是常有的事。
对于与大学生同场竞聘的现象,河南籍农民工张朝民说:“现在都是凭本事做事,谁有技术,谁吃得了苦谁就能干,管他是不是大学生。”同样,也有大学生告诉记者,以前觉得赶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丢面子,现在想想其实也没什么。
企业人才结构性失衡
关键词:逐级提拔
企业说:企业不会把中层管理岗位给生平
“谁都想一进公司就坐办公室或当中层管理者,但是企业不会贸然把这些工作交给生手。现在多数应聘者不愿从事基层工作,而公司中层通常是从基层员工中间选拔出来的,他们的基层锻炼和对企业的忠诚度相对较稳定,所在公司倒闭了他们能很快找到工作,甚至可以比原来的待遇更好。”新疆蓝山屯河化工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王海莲说。
王海莲介绍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中层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对于这批人的招聘会更加重视。目前,公司的中层只有极个别是“空降兵”,其余全是一级一级提拔上来的。
同样,过去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出现的“民工荒”现象证明,并不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数量减少,而是缺乏具有较强技术能力的高级技术工人,这是一种结构性失衡。而且这种失衡正是由于经济升级转型与社会人力资源结构不匹配造成的。在经过了初期的快速发展后,企业意识到低端的制造业不能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因此必须向技术创新的道路上转型,这就需要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素质的专业人才。
“大中专毕业生与普通的农民工有着本质的区别,经过实践的洗礼,他们会有更大的舞台。”新疆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黄铁军说,高校扩招以后,尽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去基层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加上专业知识的功底,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道路会变得更加宽广。
四成求职者职业无规划
在上周五举办的民企招聘会上,记者对500名求职者进行调查发现,有42%的求职者无职业规划。
新疆人才市场免费填表区负责人任俊荣说,出现研究生、大学生、农民工同台抢饭碗的现象,这也正是因为求职者对自身求职定位不准造成的。
“应聘职位、薪资待遇要求、工作地点都要填写详细,你的目标都不明确没有办法推荐。”任俊荣在每场招聘会上都要对求职者重复同样的话。“每次招聘会都有10%的求职者盲目填写表格,不知道自己能从事什么工作,在我们的建议下才能做出选择”。
当然也有与众不同的求职者。求职者王海宁的简历不是千篇一律的,每次招聘会前,她会事先了解招聘单位的情况,根据招聘信息调整简历内容。求职时,王海宁的第一句话通常是:“我想应聘你公司的岗位,请看一下我的简历。”即便遇到事先没准备投简历的企业,她也会悄悄旁听一下招聘方对其他求职者的要求,然后准备一下再上前求职。
这些数据要明了
今年全区预计有54.3万名城镇劳动力需要实现就业。其中2008年结转城镇失业人员14.78万人,2009年新增39.52万人,包括城镇新成长劳动力5.79万人,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5.76万人,大中专毕业生11.6万人(其中应届毕业生6万名)、技校毕业生1.8万人、复转军人0.5万人、就业转失业人员14.07万人。全区农业富余劳动力约160万人。
职场定位要找准
最近,国内高级顾问黄亦潇博士提出,由于金融危机的外部力量过于激烈,使得就业形势比以往更为复杂,但中国社会的人力资源结构仍将保持由三角形结构向纺锤形结构演变的方向。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应该重新寻找自己在社会人力资源结构中的定位,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零工资”就业可取吗?如何找准职业定位?求职的最佳姿态是什么?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了新疆人才市场部副部长尹志刚、自治区团委青年就业指导中心勤工俭学部部长唐祺。
“零工资”不可取
记者:今年求职者在“找饭碗”的过程中表现出哪些特征?
尹志刚:今年求职者进场应聘表现出的新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更加注重“稳定性”,职场人士普遍不看好跳槽前景,多数人在没找到更 好的“下家”时不会盲目辞职。另一方面,不少大学生为及早实现就业自降薪酬,去年前来求职的个人期望薪金普遍在1000元以上,今年已跌破1000元,普遍期望薪金为800元~1000元,有些求职者甚至“零工资”就业。同时,更多的求职者把就业目光转向了基层、地州。
记者:既然有那么多就业机会,为什么还会出现就业难的现状?
尹志刚:造成就业难的现状主要是选择性失业和结构型失业。具体地说,前者是求职者的主观期望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造成的,这个群体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不想工作。有一定技术专长的人所占比例较大,他们有的人甚至当起了“面霸”,面试一次通过一次,但就是不就业:后者则是由于劳动力供需出现了错位,使得部分劳动力找不到岗位。而有的岗位招不到合适的劳动者,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失业多属此类。有些专业原来还是“热门”,但随着市场的饱和,毕业后“好景不再”,人力资源市场发生巨大变化。
记者:如何解决这一现状?
尹志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能够转变就业观念,主动放弃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对改善就业状况将有很大帮助,但盲目的“零工资”不仅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而且还把主动权交给了企业,既是对自身价值认识不清,也是自信心不足的一大表现。若死抱着专业不放,甚至“有业不就”,则是另一个极端。要想走出就业难漩涡,这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
建议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找工作时正确地看待专业问题。企业提供的岗位可能与教育上的专业划分不完全一致,求职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综合素质进行定位,除非是特别中意的公司和岗位,否则与其“零工资”,不如试着去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找工作时首先要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无论选择哪个行业,参照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才是保持工作“长性”的关键,并以此为出发点树立一个长远的目标,设定职业生涯,其次,不要怕失败。求职者积累几次面试失败的经验后才能更了解自己能干什么,明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自己的人生目标能否得以实现,若不能则要及时调整目标:再次,大学生要脚踏实地地朝着规划好的职业生涯发展,不要频繁跳槽,要勇于“沉下去”在基层锻炼自己。
踮起脚找的岗最合适
记者: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2%的求职者无求职规划,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唐棋:一个企业要的是效益,他们希望员工能很快进入状态。作为大学生,首先要有好的定位。现在找工作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得知道你要干什么、你能干什么。对自身定位不准是造成毕业生找工作频频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记者:现在很多求职者眼高手低或眼低手高,对此您怎样看?
唐棋:求职要避免这两种极端。部分学生看重学历含金量,结果在求职中高不成低不就。很多大学生都想找跳起来才能够得到的工作,当然很难或者根本找不到;受到打击,就找弯下腰才能找到的工作,结果当然不满意。最好的做法就是定位好自己的“身高”,找一份踮起脚就能找到的工作,这就是刚刚好的工作。
大学生不敌外来工
关键词:同场竞技
农民工:做事凭本事,管他是不是大学生。
“找工作时还不如农民工。”5月15日,在首府人民广场民企招聘会上,西安石油大学机械专业2006年毕业生秦芳抱着求职简历穿梭在各用人单位间推荐自己,眼看着两个从事了十余年电工的外来务工人员被企业当场录用,而自己却被告知回去等消息,她心急如焚。
秦芳说,自己毕业后一直在内地工作,虽然只是个工程师助理,但刚捉摸出点门道来就遇到了金融危机,被公司辞退后她只好回到了乌鲁木齐。
记不清跑了多少趟人才市场、通过网络发出了多少份求职简历,而且现在又自降月薪,对于工作环境也不挑剔了,但工作依然没着落。“刚毕业时找工作很顺当,2007年辞职以后几乎没有停顿就找到了‘下家”’。
两天前才从甘肃武威赶回来的刘子嘉一大早就在同学的陪同下来到了招聘会现场。他此行先把就业区域锁定在西部城市,第一站是乌鲁木齐,“打算呆一个月,如果找不到就换地方”。
在兰州,刘子嘉参加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场招聘会,之前他在专心准备考研。他表示,自己以前的目标定位较高,现在的想法是只要包吃包住,月薪1500元就行了。
事实上,不论是有工作经验的秦芳还是初出校舍的刘子嘉,都是金融危机下众多求职者的缩影。
自治区团委青年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刘春雷认为,人力资源结构本身呈典型的三角形结构,即越高端的人才数量越少,但是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得三角形结构底部的阵容日益壮大,除了存在农民工求职者外,本该位于三角形腰部的大中专毕业生、中等技术人才,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刺激下不得不放低身价加入底部。
“大学生与农民工一起争夺就业岗位,这在一两年前是非常稀奇的事。”刘春雷表示,从今年举行的数场招聘会来看,大学生和农民工同赶招聘会是常有的事。
对于与大学生同场竞聘的现象,河南籍农民工张朝民说:“现在都是凭本事做事,谁有技术,谁吃得了苦谁就能干,管他是不是大学生。”同样,也有大学生告诉记者,以前觉得赶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丢面子,现在想想其实也没什么。
企业人才结构性失衡
关键词:逐级提拔
企业说:企业不会把中层管理岗位给生平
“谁都想一进公司就坐办公室或当中层管理者,但是企业不会贸然把这些工作交给生手。现在多数应聘者不愿从事基层工作,而公司中层通常是从基层员工中间选拔出来的,他们的基层锻炼和对企业的忠诚度相对较稳定,所在公司倒闭了他们能很快找到工作,甚至可以比原来的待遇更好。”新疆蓝山屯河化工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王海莲说。
王海莲介绍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中层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对于这批人的招聘会更加重视。目前,公司的中层只有极个别是“空降兵”,其余全是一级一级提拔上来的。
同样,过去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出现的“民工荒”现象证明,并不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数量减少,而是缺乏具有较强技术能力的高级技术工人,这是一种结构性失衡。而且这种失衡正是由于经济升级转型与社会人力资源结构不匹配造成的。在经过了初期的快速发展后,企业意识到低端的制造业不能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因此必须向技术创新的道路上转型,这就需要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素质的专业人才。
“大中专毕业生与普通的农民工有着本质的区别,经过实践的洗礼,他们会有更大的舞台。”新疆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黄铁军说,高校扩招以后,尽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去基层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加上专业知识的功底,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道路会变得更加宽广。
四成求职者职业无规划
在上周五举办的民企招聘会上,记者对500名求职者进行调查发现,有42%的求职者无职业规划。
新疆人才市场免费填表区负责人任俊荣说,出现研究生、大学生、农民工同台抢饭碗的现象,这也正是因为求职者对自身求职定位不准造成的。
“应聘职位、薪资待遇要求、工作地点都要填写详细,你的目标都不明确没有办法推荐。”任俊荣在每场招聘会上都要对求职者重复同样的话。“每次招聘会都有10%的求职者盲目填写表格,不知道自己能从事什么工作,在我们的建议下才能做出选择”。
当然也有与众不同的求职者。求职者王海宁的简历不是千篇一律的,每次招聘会前,她会事先了解招聘单位的情况,根据招聘信息调整简历内容。求职时,王海宁的第一句话通常是:“我想应聘你公司的岗位,请看一下我的简历。”即便遇到事先没准备投简历的企业,她也会悄悄旁听一下招聘方对其他求职者的要求,然后准备一下再上前求职。
这些数据要明了
今年全区预计有54.3万名城镇劳动力需要实现就业。其中2008年结转城镇失业人员14.78万人,2009年新增39.52万人,包括城镇新成长劳动力5.79万人,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5.76万人,大中专毕业生11.6万人(其中应届毕业生6万名)、技校毕业生1.8万人、复转军人0.5万人、就业转失业人员14.07万人。全区农业富余劳动力约160万人。
职场定位要找准
最近,国内高级顾问黄亦潇博士提出,由于金融危机的外部力量过于激烈,使得就业形势比以往更为复杂,但中国社会的人力资源结构仍将保持由三角形结构向纺锤形结构演变的方向。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应该重新寻找自己在社会人力资源结构中的定位,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零工资”就业可取吗?如何找准职业定位?求职的最佳姿态是什么?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了新疆人才市场部副部长尹志刚、自治区团委青年就业指导中心勤工俭学部部长唐祺。
“零工资”不可取
记者:今年求职者在“找饭碗”的过程中表现出哪些特征?
尹志刚:今年求职者进场应聘表现出的新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更加注重“稳定性”,职场人士普遍不看好跳槽前景,多数人在没找到更 好的“下家”时不会盲目辞职。另一方面,不少大学生为及早实现就业自降薪酬,去年前来求职的个人期望薪金普遍在1000元以上,今年已跌破1000元,普遍期望薪金为800元~1000元,有些求职者甚至“零工资”就业。同时,更多的求职者把就业目光转向了基层、地州。
记者:既然有那么多就业机会,为什么还会出现就业难的现状?
尹志刚:造成就业难的现状主要是选择性失业和结构型失业。具体地说,前者是求职者的主观期望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造成的,这个群体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不想工作。有一定技术专长的人所占比例较大,他们有的人甚至当起了“面霸”,面试一次通过一次,但就是不就业:后者则是由于劳动力供需出现了错位,使得部分劳动力找不到岗位。而有的岗位招不到合适的劳动者,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失业多属此类。有些专业原来还是“热门”,但随着市场的饱和,毕业后“好景不再”,人力资源市场发生巨大变化。
记者:如何解决这一现状?
尹志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能够转变就业观念,主动放弃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对改善就业状况将有很大帮助,但盲目的“零工资”不仅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而且还把主动权交给了企业,既是对自身价值认识不清,也是自信心不足的一大表现。若死抱着专业不放,甚至“有业不就”,则是另一个极端。要想走出就业难漩涡,这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
建议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找工作时正确地看待专业问题。企业提供的岗位可能与教育上的专业划分不完全一致,求职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综合素质进行定位,除非是特别中意的公司和岗位,否则与其“零工资”,不如试着去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找工作时首先要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无论选择哪个行业,参照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才是保持工作“长性”的关键,并以此为出发点树立一个长远的目标,设定职业生涯,其次,不要怕失败。求职者积累几次面试失败的经验后才能更了解自己能干什么,明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自己的人生目标能否得以实现,若不能则要及时调整目标:再次,大学生要脚踏实地地朝着规划好的职业生涯发展,不要频繁跳槽,要勇于“沉下去”在基层锻炼自己。
踮起脚找的岗最合适
记者: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2%的求职者无求职规划,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唐棋:一个企业要的是效益,他们希望员工能很快进入状态。作为大学生,首先要有好的定位。现在找工作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得知道你要干什么、你能干什么。对自身定位不准是造成毕业生找工作频频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记者:现在很多求职者眼高手低或眼低手高,对此您怎样看?
唐棋:求职要避免这两种极端。部分学生看重学历含金量,结果在求职中高不成低不就。很多大学生都想找跳起来才能够得到的工作,当然很难或者根本找不到;受到打击,就找弯下腰才能找到的工作,结果当然不满意。最好的做法就是定位好自己的“身高”,找一份踮起脚就能找到的工作,这就是刚刚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