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府煤田的发现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榆林地区地下资源十分丰富,有很多宝贵的矿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国家煤炭工业部煤田地质局陕西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八五队在榆林一带,初步进行了煤田普查勘探,提出《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林矿区归德堡古城滩普查找煤报告》和《陕西省榆林专区煤田预测报告书》,第一次提出榆林专区是陕北煤海的看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国煤炭供应形势日趋紧张。1980年,原国家煤炭工业部提出把鄂尔多斯盆地列为全国三大找煤区域之一,要求在两三年有所突破。1981年6月,一八五队接到命令,整建制搬到了陕北。1982年12月8日,一八五队提交了《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府勘探区普查找煤报告》。报告显示,在榆林神木府谷地区789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蕴藏着877亿吨优质环保煤,相当于关中4个矿务局所在的“渭北黑腰带”探明煤炭资源总量的16倍之多,而且还是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这一储量,使神府煤田跻身世界七大煤田之列。
  1982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以《榆林地区发现一个大煤田》为题进行报道,向世界宣告中国发现了一个大煤田——神府煤田。这里不仅有煤,油、气、盐等资源同样富集,实属罕見。此后,原国家煤炭工业部把神府煤田的勘探列为重中之重,着力优化设备,增加技术力量,在榆林展开了大规模的详细勘探工作。
  “陕北有煤海,质优易开采。”神府煤田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被誉为是我国“六五”期间煤炭工业最重要的发现和成就,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地质找矿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创造了中国煤田地质勘探新发现资源量的最高纪录,改变了中国已探明煤炭资源的区域布局,确立了陕西的煤炭资源大省地位,为我国煤炭工业战略西移奠定了基础。
  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关心神府煤田的开发,多位领导都亲临现场,调研部署开发方案。1985年盛夏,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陕北视察期间,考察了神府煤田。1985年11月1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视察神府煤田,并写下了“资源丰富,大有希望,实事求是,稳步前进”的题词。1986年6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神府煤田开发建设由前期准备转为立即上马,并出台了《关于加速神府煤田开发的决定》,列为国家“七五”期间重点项目,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榆林第一个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标志着神府煤田大规模开发正式启动。
  1998年7月,原国家计委批复《陕西省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奠定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雏形。同年,榆林市获批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开启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历史。2003年,陕西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三个转化”战略,确立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发展方向。同年3月,陕西省第一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座谈会在榆林召开,能化基地进入实质性建设。
  多少年来,从粗放炮采到机械化综采,再到智能化开采,神府煤田见证了我国采煤工艺的发展变迁,成为我国煤炭工业新的战略接续基地之一。经过大发现、大开发、大跨越、大转型等发展阶段,通过不断探索实践,神府煤田逐步实现了煤炭工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如今,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煤电装机规模持续攀升,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兰炭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氯碱产业生产基地,并建有神东和陕北大型煤炭基地、延炼和榆炼等炼油基地、西气东输和陕京线等国家天然气主干线、神府和榆横大型煤电基地。成功实现了20世纪80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国家煤炭能源基地的战略转移,实现了“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目标。
  近年来,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围绕“三个转化”, 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发挥煤油气资源富集优势,加快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能化产业高端化发展,带动陕北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陕北地区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能源经济”的发展,提高了陕北老区群众的收入水平,促进陕北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转变。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疫情防控角度研究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基本理论,重点分析国家审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机制和实施路径,从而有助于加强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提高我国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置能力。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  本文系南华大学社科基金委托项目“新形势下我国稳就业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效应研究”(项目编号:200XSK001)的研究成果  2020年新冠肺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仅影响我国绿色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全球经济技术变革的方向,而且对保护地球生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碳中和”看
期刊
[摘要]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深入推进統计现代化建设,不仅有利于统计学理论理念的创新,同时对于推进统计实践活动的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以数据为中心的统计分析模式的构建,不仅是利用统计信息的特性,把统计信息系统作为经济系统运行过程的反映,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模型化和算法化,对统计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开发,实现从传统以数字、指标、模型为特征转变为以
杨凌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以中国“农科城”著称于世。199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杨凌示范区”)。至此,杨凌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区。  杨凌原名杨陵,最早是陕西省武功县下辖的一个人民公社,因隋文帝杨坚的陵墓在此而得名。四千多年前,后稷就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1934年,于右任先生和杨虎城将军在杨陵筹备创办了我国西北地区第一所农业高等学府——国立
1991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批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批准建立首批26个国家级高新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安高新区”)赫然在列。  从诞生之日起,西安高新区就被赋予了“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使命。成立当年,西安高新区就超额完成国家基建计划,实现了“当年建区,当年开工,当年见效”,在全国名列前茅。  2006年,西安高新区被科技部確定为要建成世界一流科
薛莹,197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航空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西飞)国际航空部件厂班长。她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十九大代表。  “我对奋斗的理解就是,始终不忘航空人的初心,坚守工作岗位,对产品质量负责,为建设航空强国不懈努力”,这就是薛莹始终坚守的人生信条。从1992年参加工作起,薛莹几十年如一日发扬“铆钉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期。在“十四五”初始之年,需重新审视乡村振兴战略路线图。乡村振兴战略在新时期的推进面临农村和农户分化、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问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应秉承科学系统思维,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产业融合、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乡村建设进行创新性思考,有序有质推进。  2020年10月30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这次大会是在“两个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