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是与审美教育最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通过语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审美格调,既是新课标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所有语文教师教学的一个初衷。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多年来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在总结原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建构理论”这一小说教学模式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本文中,笔者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体会人情美”“感悟语言美”“发现社会美”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见识浅陋,敬请诸位指教。
一、梳理脉络,体会人情美
初中课本上的小说章节,多是著名小说的经典选段,学生由于阅读量有限,在面对小说课文时,无法很好地把握小说的前后脉络,对小说中很多人物之间美好的关系无法领会,这便让学生在对小说进行解读的时候,失去了很大的一块审美趣味。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妨在正式进行小说讲解之前,先帮助学生简单梳理一下小说整体脉络,让学生建立起整部小说的框架,从而更好地体会小说当中的人情美。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有《孔乙己》一课,为了让学生能够给更好地理解小说中所描写的场景,我先给学生进行小说创作背景的介绍,1918年的时候,新文化运动刚刚兴起,封建复古主义的社会基础仍然存在,鲁迅先生写作这篇小说的目的,就是要对这些顽固的封建势力进行嘲讽。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了细致的阅读,并逐渐了解了孔乙己的虚伪为人,在我问大家孔乙己是什么样的一个形象的时候,大家不假思索地表示:“好吃懒做”“命运凄惨”“封建愚昧”等等,全部都是负面的评价。为了让学生对孔乙己有更全面的了解,我给学生梳理了在书中孔乙己的生平之事,先印证了学生的观点,给学生以信心和鼓励。之后我从已经梳理好的文脉中,提出来孔乙己给小孩子分茴香豆的故事,显然他的茴香豆已经不多,但他还是分给了眼巴巴看他的小孩子,还有他教主人公写茴香的“茴”字,这两件事情都反映了在孔乙己身上,其实还存在着质朴和善良的一面,只是他被封建文化荼毒太深,自身无法醒悟,这是作者在孔乙己身上体现出的人情美。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孔乙己的认识显然更加全面和客观了,对小说人物的审美认知,也提升到了新的一個层次。
建构主义其实就是要让学生对文章形成整体的认知,搭建起审美的框架,为审美工作建立基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运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想,与实际课堂教学灵活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推敲细节,感悟语言美
小说之美最直接的体现方式,就在于小说的语言,而“深入文本”也是建构主义最重要的教学要素之一。因此,教师不妨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分析小说语言,引导学生体悟小说语言之美。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的课本中,给学生推荐了经典章回小说《水浒传》,里面选了一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片段,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而深刻地体会到《水浒传》语言的魅力,我从中挑了一句郑屠大怒的描写来给学生进行示范分析:“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焰腾腾地按捺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在让学生读完这句后,我给学生分析道:“作者为了表现郑屠的怒火,用了一系列的形容词,首先是一个‘冲’字,形容出郑屠怒火来的汹涌程度,一下子就到脑袋顶了,而按捺不住怒火的郑屠,迫不及待要跟鲁提辖算账,从肉案上是‘抢’了一把尖刀,一个‘抢’字,足见其动作之快,内心之迫切。”学生恍然大悟,从而在仔细的推敲之中掌握了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方法。
建构主义强调自主性,因此教师要注重教会学生审美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推敲,体会小说语言之美。
三、拓展空间,发现社会美
文学作品是现实社会的升华,因此,要想教好学生小说阅读,必须把小说与现实社会相联系,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说来折射发现现实社会的美,从而实现小说教学映射现实的意义。
例如,初中语文里《变色龙》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势利小人奥楚蔑洛夫,辛辣地嘲讽了社会现实,但教师在讲完课文之后,可以话锋一转,给学生介绍一点社会上见义勇为、爱心捐助等温暖人心的事件,让学生从小说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对比之中,来发现和映照出社会真实的美。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一方面对课本上的小说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另一方面对真善美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更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自己的审美境界。
建构主义讲究活化知识讲授方式,拓展知识讲授空间,因此教师在进行小说教学的时候,一定对传统的课堂空间进行拓展,让小说和社会相互动,也让学生能更多地体会小说中的社会美。
以上三点,就是我自己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有关建构主义小说教学课堂建设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运用多元化的理念,不断对小说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对其教学模式的探讨是永无止境的,不足之处,还望诸位批评指正!
一、梳理脉络,体会人情美
初中课本上的小说章节,多是著名小说的经典选段,学生由于阅读量有限,在面对小说课文时,无法很好地把握小说的前后脉络,对小说中很多人物之间美好的关系无法领会,这便让学生在对小说进行解读的时候,失去了很大的一块审美趣味。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妨在正式进行小说讲解之前,先帮助学生简单梳理一下小说整体脉络,让学生建立起整部小说的框架,从而更好地体会小说当中的人情美。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有《孔乙己》一课,为了让学生能够给更好地理解小说中所描写的场景,我先给学生进行小说创作背景的介绍,1918年的时候,新文化运动刚刚兴起,封建复古主义的社会基础仍然存在,鲁迅先生写作这篇小说的目的,就是要对这些顽固的封建势力进行嘲讽。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了细致的阅读,并逐渐了解了孔乙己的虚伪为人,在我问大家孔乙己是什么样的一个形象的时候,大家不假思索地表示:“好吃懒做”“命运凄惨”“封建愚昧”等等,全部都是负面的评价。为了让学生对孔乙己有更全面的了解,我给学生梳理了在书中孔乙己的生平之事,先印证了学生的观点,给学生以信心和鼓励。之后我从已经梳理好的文脉中,提出来孔乙己给小孩子分茴香豆的故事,显然他的茴香豆已经不多,但他还是分给了眼巴巴看他的小孩子,还有他教主人公写茴香的“茴”字,这两件事情都反映了在孔乙己身上,其实还存在着质朴和善良的一面,只是他被封建文化荼毒太深,自身无法醒悟,这是作者在孔乙己身上体现出的人情美。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孔乙己的认识显然更加全面和客观了,对小说人物的审美认知,也提升到了新的一個层次。
建构主义其实就是要让学生对文章形成整体的认知,搭建起审美的框架,为审美工作建立基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运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想,与实际课堂教学灵活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推敲细节,感悟语言美
小说之美最直接的体现方式,就在于小说的语言,而“深入文本”也是建构主义最重要的教学要素之一。因此,教师不妨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分析小说语言,引导学生体悟小说语言之美。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的课本中,给学生推荐了经典章回小说《水浒传》,里面选了一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片段,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而深刻地体会到《水浒传》语言的魅力,我从中挑了一句郑屠大怒的描写来给学生进行示范分析:“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焰腾腾地按捺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在让学生读完这句后,我给学生分析道:“作者为了表现郑屠的怒火,用了一系列的形容词,首先是一个‘冲’字,形容出郑屠怒火来的汹涌程度,一下子就到脑袋顶了,而按捺不住怒火的郑屠,迫不及待要跟鲁提辖算账,从肉案上是‘抢’了一把尖刀,一个‘抢’字,足见其动作之快,内心之迫切。”学生恍然大悟,从而在仔细的推敲之中掌握了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方法。
建构主义强调自主性,因此教师要注重教会学生审美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推敲,体会小说语言之美。
三、拓展空间,发现社会美
文学作品是现实社会的升华,因此,要想教好学生小说阅读,必须把小说与现实社会相联系,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说来折射发现现实社会的美,从而实现小说教学映射现实的意义。
例如,初中语文里《变色龙》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势利小人奥楚蔑洛夫,辛辣地嘲讽了社会现实,但教师在讲完课文之后,可以话锋一转,给学生介绍一点社会上见义勇为、爱心捐助等温暖人心的事件,让学生从小说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对比之中,来发现和映照出社会真实的美。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一方面对课本上的小说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另一方面对真善美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更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自己的审美境界。
建构主义讲究活化知识讲授方式,拓展知识讲授空间,因此教师在进行小说教学的时候,一定对传统的课堂空间进行拓展,让小说和社会相互动,也让学生能更多地体会小说中的社会美。
以上三点,就是我自己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有关建构主义小说教学课堂建设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运用多元化的理念,不断对小说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对其教学模式的探讨是永无止境的,不足之处,还望诸位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