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9471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为分子生物学特点与预后异质性大的恶性疾病,其侵袭性强,复发率高。尽管随着高强度联合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应用于临床,T-ALL预后得到较大改善,但疗效仍不够理想。因此,深入研究T-ALL发病机制,探索新治疗靶位对于提高T-ALL疗效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T-ALL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T-ALL治疗的多个新型靶点被逐一发现。笔者拟就T-ALL靶向治疗新型靶点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 是引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非复发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多数研究聚焦于aGVHD预警指标的研究,以期能够及时控制aGVHD的发生和发展,并获得关于aGVHD病理、生理学的新见解。笔者拟就近年来关于aGVHD预警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证实,ITP患者体内存在抗原呈递细胞(APC)与T及B淋巴细胞异常。笔者拟就APC与T及B淋巴细胞异常,以及3者间相互作用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了解ITP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诸多研究结果表明白血病干细胞在启动白血病发生及其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其被认为是白血病耐药与复发根源。越来越多研究证据表明白血病干细胞存在多处潜在治疗靶点,而根除白血病干细胞可为治愈白血病带来希望。笔者拟就白血病干细胞介导的白血病耐药机制及目前针对白血病干细胞的白血病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血液预警系统(hemovigilance system)作为提高输血安全的有效工具,可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保证输血质量和安全。笔者通过对国外血液预警系统的定义、作用、发展现状及研究趋势进行探讨,旨在推动我国血液预警系统的建立,有效反馈并整合统一的血液预警系统信息网络,保障国内输血质量和安全。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为重要炎性因子,其为无菌性炎症与感染相关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者,在感染、炎症及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HMGB1表达水平可反映机体炎症及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且与相关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以HMGB1为治疗靶点,有望为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潜在新策略。
苦参碱是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主要成分,在抗炎、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抗心律失常及免疫抑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苦参碱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诱导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相关性死亡、抑制肿瘤细胞黏附、侵袭与转移,以及逆转肿瘤耐药性、联合用药降低化疗毒副作用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笔者拟就苦参碱抗肿瘤机制及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旨在
目前,多数恶性肿瘤常规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是困扰临床工作的重要难题,而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过积极化疗后,残存肿瘤干细胞耐药性的存在,可导致肿瘤细胞对多数化学药物敏感性降低,引起肿瘤复发、转移,最终危及患者生命。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形成机制较为复杂,涉及的信号分子及信号通路相对较多,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根据目前相关研究,微小RNA(miRNA)与肿瘤耐药性的形成高度
CUE结构域包含蛋白2(CUEDC2)是新近发现的含CUE结构域的泛素结合蛋白,在细胞周期调控、肿瘤形成、炎症及应激反应中均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CUEDC2可介导蛋白质泛素化降解,与白血病及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耐药密切相关。CUEDC2可促进纺锤体检查点(SAC)失活,导致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稳定,进而参与白血病和实体肿瘤发病进程。然而,CUEDC2在白血病及实体肿瘤发生、发展中,是具有抑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产生于同种异体免疫过程,如妊娠、输血、异基因移植、感染、接触致敏原等。HLA抗体已被公认为是影响实体器官移植预后的重要免疫因素,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表明HLA抗体亦为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后的不良影响因素,因此积极进行HLA抗体筛查及早期干预对改善HSCT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拟就目前HSCT领域中HLA抗体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干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