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bertra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后,新形势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数学课堂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好的课堂教学首先是教师正确把握教材,课堂应能促进有效合作学习的进行,使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是一个开放的创造过程,是一个开展思维活动的互动过程。很多年来我们就一直主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地位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已成为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课堂上我们倡导教师积极思考,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多动手,多探究,并且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但是被动地学习知识,更要成为知识的主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去思考,多去探究,努力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人民币”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引入:同学们喜欢买东西吗?老师这里有很多种商品,你最想买哪一样呢?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学具到老师这里来买东西吧,请同学们要带正好的钱哦。教师刚一说完,同学们兴趣大发、信心十足、迫不及待地想亲自买东西。这一情境的创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了人民币,有了一定得生活经验,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师创设的一个简单的生活情境就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就是情境教学所发挥的效果。
  二、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整体度
  课堂秩序是完成整堂课教学目标的前提,良好的课堂秩序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顺利完成,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是课堂秩序指的是学生能够自由、自主积极的学习,而不是教师强制性的维持的课堂秩序。新课标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学生如何合作、如何倾听、如何思考。当然,现在的数学课堂并不是为了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有些教师把小组合作当成了必须有的环节,这样课堂教学确实形式多样,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实质上这种小组合作有些多余,学生根本没有从小组合作中学会什么。所以我们不要一味地追求小组合作,而要让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使整堂课有序的展开。
  例如在讲授四年级《公因数》时,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你能把它剪成边长是几厘米(整厘米)的小正方形?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手中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拼一拼,看看每行可以摆几个,能摆几行。从而可以得出可以剪出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没剩余。这里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小组合作时间,通过合作动手摆一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激烈的讨论和活跃的思维中探索出问题的答案,这里的小组合作是符合课堂生成需要的,学生能够在合作中调动自己的思维、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整堂课既活跃又有序。
  三、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积极动脑,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主动地去探究、去发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进而掌握知识的本质。例如在教授《因数倍数》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规律,4的因数是1、2、4 ,8的因数是1、2、4、8,9的因数是1、3、9。再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上面几个数的因数,启发学生思考: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有几个?最小的是谁?最大的是谁?通过对比学生能发现规律,在学生掌握了规律后,再自己举例验证。再例如在教授《除法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对比观察6÷3=2、60÷30=2、600÷300=2,让学生对比三个算式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接着学生举例验证是否对所有的数算式都适用,除法的基本性质指的是除法,那是否乘法也有此性质?学生举例验证释疑。这种启发式学习,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基础上,掌握了所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我们的数学教学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完《100以内数的加减》后,我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帮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再用所学的知识算一算收银员应找回多少钱,然后跟收银员核对,学生经历了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取得了成功,更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热爱数学和爱好数学。
  总之,教师应积极努力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知识应用等,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的每一个过程,去真正发现数学的乐趣。
  【作者单位:烟台开发区金城小学
其他文献
小學数学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从而调动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素养,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以实际生活为基本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背景,给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还是要回归到生活当中。本文将分析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好处和作用,探寻并提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一、引言  认知负荷根据来源可分为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关联认知负荷三类。认知负荷理论的三种类型相互交织叠加,为了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应降低内在认知负荷、减少外在认知负荷、增加关联认知负荷,且使总的认知负荷不能超出学生个体能够承载的认知负荷的限度。根据认知负荷理论,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二、认知负荷理论简介  1.认知负荷可能与工作记忆(又称短时记忆)中语句的数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