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朗读

来源 :青苹果·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isa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李阳的“疯狂英语”一扫“哑巴英语”的阴云而风靡全国,激发了无数人学习英语的热潮,进而人们学习英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但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深深反思,反观我们的母语课堂,不管是正式的课堂,还是早读课堂,都很少见到书声朗朗令人欢喜的局面。举例说,对于最需要诵读的古诗文的学习,我们常见的做法是,叫学生翻译一下,或是教师自己草草地串讲一遍,然后来一句:“自己读一读,争取把它背下来。”继而老师就开始收拾教案、课本,之后等待下课铃声的响起。而我们的学生呢,一开始是书声一片,饱满感情,而后就渐渐地慢下来,轻下去,并很快地停了下来,开始各做其事。
  纵观种种现象,让人感叹!我们的语文课堂不正面临着“哑巴语文”的尴尬局面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都懂得语文课堂上少不了朗朗的读书声。文章的情感韵味、气势神采、音韵节奏等等,不经过反复诵读,是难以体会到它的妙处的。有人说,朗读是语文的第一教法,这话也许有些过头,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朗读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曾国藩曾经说过,对于“李杜韩苏之诗, 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熟读文章,可掌握大量的词汇,可获得各种句型和各种文章篇章结构的感性知识,就如朱熹所说:“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熟则一唤在面前”。叶圣陶先生也认为,朗读与研究课文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反复吟诵,才能做到对课文有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朗读的总体要求也可见一斑。所以,朗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毋庸置疑,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特别对处在方言区,教师更应该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准确发音,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也是大有好处的。
  既然诵读在语文学习中如此重要,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却出现了“哑巴语文”的尴尬局面,如此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探其根源我认为就是缺乏有组织有准备的朗读引导。教师充满感情的朗读往往很容易感染学生的情绪,当他们聆听时就会身临其境,陶醉其中,爱其所爱,恨其所恨,乃至达到忘我境界,通过教师的范读,可使师生心心相通,让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文本达成共鸣,唤醒学生的阅读欲望,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梁实秋先生曾介绍过徐锦澄先生(他老师)的讲课。他说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可很有意思。不论是古文或是白话,他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象都给宣泄出来了。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象已经领会到原文意义的一半了。由此可见,教师充满感情的范读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的重要性。
  记得在第一次教读《离骚》的时候,由于该诗比较艰深难懂,我采用逐句串讲的方式,结果课上得索然无味,就像是一碟馒头落肚,估计学生的感觉也好不到哪里去。后来又一次教到《离骚》,我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先让一位同学读诗,发觉她没有读出应有的味道。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感情,我范读了全文,尤其是读到“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几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的时候,我禁不住情从中来,泪眼朦胧:这指天发誓,让苍天作证,不正是屈原面对谗言,而楚怀王又不给任何辩驳的机会,于是痛苦而无奈的举动吗?朗读结束了,课堂一片沉静。考虑到本课较难,我又让学生自由朗读,加深理解。而后请一位朗读水平很好的同学来读,他口齿清晰,感情把握很准,读得抑扬而沉重。朗读结束了,教室里自发地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课后有学生在周记中写道:“这一课的学习,我仿佛听到了屈原在愤怒地指天长叹,《离骚》 不再难懂。”
  学生课上自由读,享受思考的味道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斥着太多的单调的学习和机械的训练,刻板、无趣、枯燥、乏味,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难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如果学习能具有休闲一样的好心情,那效果又当如何?很显然,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内容,因为休闲因素的加入,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便会显著不同,学生体验美、体验生活的心理素质也相应提高。
  让学生自由读书。没有必要过多的为实现所谓的“教学目标”强诱导、剖析,非达成目标不可。相反,要让学生精神上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尽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读写听说的内容,并用自己的心灵去观察、思考、体验、表达。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有尽可能多的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机会,给他们尽可能大的自由度,适应自身的学习要求。特级教师李镇西曾充满深情地说:“就我而言,感觉上最好的语文课,是我给学生读小说、诗歌、报告文学课外读物的时候,或把看书的思想情感通过课文倾泻出来的时候;而在学生心目中这样的语文课也是他们最盼望甚至最神往的的地方,不必死记硬背‘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之类的‘名句’,有的只有心灵的舒展、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这是常态的阅读,还阅读本来面目,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朗读课文也应饱含激情,以情传情,声情并茂,进行形象而逼真地描绘,辅助轻重语调把人物的言行举止以致人物的整体形象生动充满激情地朗读出来。要想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响亮”起来,朗读必不可少!
  (作者单位:安徽省东至县东流中学)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堂提问为突破口、创设情境为切入、良好契机为抓手、精心设计为诱因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的年龄结构决定,他们对一些物理现象的理解仍需以事实为支柱。另外物理是一门生动、形象、逻辑严密的实验性学科,这两点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要求教者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并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为此在物理
期刊
新常态是当下中国经济的热词,其主要特点也体现在浙江省的区域发展进程之中,但从内部经济来看,浙江还是存在着城乡、城市的双重“二元结构”.因此,浙江应明确其区域发展模式,
基于中医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价值,不少技工院校都开设了中医方面的课程,培养更多精通中医医学药理的专业化医疗人才,推拿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外治法,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帮助患
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不但能够通过相对完善的教学器材和教学方法充实学生自身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巩固身体素质条件,同时更能够基于课程协调效果,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随着我国建设纺织强国进程的逐步推进,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全球的资源优化配置与产业布局已成为纺织行业实现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和人才素质提升的一个
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加快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各地区的建筑工程项目随之增加,而工程质量始终是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这就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
期刊
中国纺织院校的教育质量赢得了发达国家的认可,苏州大学也可以和发达国家的院校一样培养世界性人才。1982年,陈雁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默默地奋战在教学第一线。30余年的
当前,新媒体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微博和微信这两种“微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大学生活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1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1 冲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借助合适的载体来开展。丰富的载体可以使思想政
期刊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转型时期,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及引领新常态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对青岛市来说,加快蓝色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中职音乐教学体系中贯彻流行音乐条件,一方面能够基于流行音乐的理念和受众为整体学生体系教育提供更加细致的审美培养工作;另一方面更可以凭借音乐特性为后续音乐教学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