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少年情感冷漠者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导致青少年情感冷漠的关键因素是家庭教育的失误,本文对其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建议。希望能帮助情感冷漠的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青少年;情感冷漠;家庭原因;建议
情感冷漠症主要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不会关心人,没有同情心,无责任感。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美国的大中小学校里,后来日本等国家陆续发现了类似情况。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中也发现了漠视他人、轻视生命的现象,比如,青少年自残、自杀、杀亲事件屡有发生。造成青少年情感冷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教育的偏差是关键因素。
一、导致青少年情感冷漠的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教育专家认为青少年不良的行为习惯和非智力因素的消极特征也都是从早起的家庭教育的失误开始的。目前,在我国导致青少年情感冷漠的家庭教育失误有以下几方面。
(一)不合理教养方式
正常的家庭模式中,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合理会造成孩子情感冷漠。不合理的教养方式有专制型、溺爱型、放纵型。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养方式是专制型的。在这种家庭中,父母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不考虑孩子的意愿和兴趣,这样的家长即使与孩子交流,也是负面交流多,惯性地训斥、责备孩子。这样会使得青少年长期的习惯性的被支配、被安排,不敢或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意愿,表现出情感冷漠。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诞生,更多的出现了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由于是独生子女,家庭成员间就变成了以孩子为中心关系模式,众多的家庭“小皇帝”、“小公主”诞生了。本应由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父母一味地替代、包办,凡是孩子提出的要求无论对错一律满足,造成孩子总是以自己的情感体验为中心,对外界关注很少,并误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丝毫不懂得感恩与珍惜。溺爱逐渐养成孩子任性、霸道的坏脾气,这样的青少年不会与别人平等交往,即使想与人好好交往,又不知如何去做。
放纵型教养方式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很少过问:在家里,孩子只要不哭不闹、不麻烦大人,看电视、玩手机、上电脑都行,至于孩子看什么、玩什么、想什么,父母一概不过问;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上就可以随心所欲。在外面,孩子只要不吃亏、不闯祸,干什么都行;更有甚者还怂恿孩子骂人、打人,想办法占别人便宜。
(二)家长忽略“身教”
相当多的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中“身教”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把道理给孩子讲清了就算尽到责任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言行举动会给孩子尤其是幼儿带来很坏的影响。诸如,只顾赚钱,不顾与家庭其他成员的情感沟通;回家只顾自己看电视、打麻将、玩游戏……不理会家里其他成员的喜怒哀乐;不赡养老人、与兄弟姐妹斤斤计较;没完没了地抱怨他人、抱怨社会……在这样的家长行为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会出现诸如不懂宽容、不会与人合作、缺乏友爱、漠视周围的人和事等现象。
(三)特殊家庭的教育问题
父母与孩子长期分离的、不和睦的或者单亲的家庭会造成青少年家庭亲情的缺失,影响其情感的表达与发展。部分早期亲子依恋缺失的孩子容易与父母长期处于对抗或关系淡漠之中,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他们不太容易相信别人,因缺乏安全感而自卑,在同伴群体中受欢迎程度较低,容易被同伴排斥等。这些青少年往往出现自我封闭、焦虑紧张,更容易出现情感冷漠。
二、应对青少年学生情感冷漠的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解決问题的关键是培养青少年积极乐观的情感反应,这需要以家庭教育为核心,学校和社会密切配合。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情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学习正确地进行家庭教育。
首先,父母应积极转变教养方式,给孩子更多独立的成长空间;放开对孩子的束缚,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其真正体验生活;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尊重孩子的正确情感与行为。
其次,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提高自身素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多用自己的切身行动和勤劳质朴的生活理念引导青少年,在待人接物、价值取向、道德情感等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再次,要营造宽松的家庭环境,父母要养成少说多听的习惯,尊重孩子,增进亲子情感。多组织亲子出游或家庭活动,使孩子在活动中感受生活的意义,培养孩子应对困难的勇气;多在学习之外的事情上评价孩子,多鼓励、少训斥,使孩子在奖励和鼓舞中获得自信心和荣誉感,获得愉快积极的情感体验。
最后,家长要与老师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引导青少年关注社会上的正面舆论,培养青少年健全个性和品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校教育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健全“家访”机制,使教师对学生了解更全面,便于因材施教,更好地引导有问题的学生。
开设家长学校。有些学校早已开设了家长学校,但未能更多地发挥它的作用。家长学校不仅是家长与学校更好地沟通的渠道,也给了家长互相更好地交流、学习的机会。学校也可以借助家长学校向家长传递新的教育理念,帮他们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学校帮助青少年增加阅历,应组织并鼓励青少年走出校园,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感受校园外的世界。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相互沟通、交流、关注的机会,更多地感受爱与被爱的体验,激发他们的热情。
当然,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帮助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可以利用媒体作专题报告、开设专题讲座、开设家庭教育专栏;开办家长学校;组织社区的家庭活动。
解决青少年学生情感冷漠问题,要动员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全方位的协同配合。
参考文献:
[1]毛巧玲,青少年“关怀冷漠”原因探析,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0月
[2]孙梅,道德冷漠的成因与矫治, 武警学院学报 2015年7月
【关键词】青少年;情感冷漠;家庭原因;建议
情感冷漠症主要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不会关心人,没有同情心,无责任感。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美国的大中小学校里,后来日本等国家陆续发现了类似情况。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中也发现了漠视他人、轻视生命的现象,比如,青少年自残、自杀、杀亲事件屡有发生。造成青少年情感冷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教育的偏差是关键因素。
一、导致青少年情感冷漠的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教育专家认为青少年不良的行为习惯和非智力因素的消极特征也都是从早起的家庭教育的失误开始的。目前,在我国导致青少年情感冷漠的家庭教育失误有以下几方面。
(一)不合理教养方式
正常的家庭模式中,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合理会造成孩子情感冷漠。不合理的教养方式有专制型、溺爱型、放纵型。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养方式是专制型的。在这种家庭中,父母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不考虑孩子的意愿和兴趣,这样的家长即使与孩子交流,也是负面交流多,惯性地训斥、责备孩子。这样会使得青少年长期的习惯性的被支配、被安排,不敢或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意愿,表现出情感冷漠。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诞生,更多的出现了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由于是独生子女,家庭成员间就变成了以孩子为中心关系模式,众多的家庭“小皇帝”、“小公主”诞生了。本应由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父母一味地替代、包办,凡是孩子提出的要求无论对错一律满足,造成孩子总是以自己的情感体验为中心,对外界关注很少,并误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丝毫不懂得感恩与珍惜。溺爱逐渐养成孩子任性、霸道的坏脾气,这样的青少年不会与别人平等交往,即使想与人好好交往,又不知如何去做。
放纵型教养方式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很少过问:在家里,孩子只要不哭不闹、不麻烦大人,看电视、玩手机、上电脑都行,至于孩子看什么、玩什么、想什么,父母一概不过问;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上就可以随心所欲。在外面,孩子只要不吃亏、不闯祸,干什么都行;更有甚者还怂恿孩子骂人、打人,想办法占别人便宜。
(二)家长忽略“身教”
相当多的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中“身教”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把道理给孩子讲清了就算尽到责任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言行举动会给孩子尤其是幼儿带来很坏的影响。诸如,只顾赚钱,不顾与家庭其他成员的情感沟通;回家只顾自己看电视、打麻将、玩游戏……不理会家里其他成员的喜怒哀乐;不赡养老人、与兄弟姐妹斤斤计较;没完没了地抱怨他人、抱怨社会……在这样的家长行为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会出现诸如不懂宽容、不会与人合作、缺乏友爱、漠视周围的人和事等现象。
(三)特殊家庭的教育问题
父母与孩子长期分离的、不和睦的或者单亲的家庭会造成青少年家庭亲情的缺失,影响其情感的表达与发展。部分早期亲子依恋缺失的孩子容易与父母长期处于对抗或关系淡漠之中,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他们不太容易相信别人,因缺乏安全感而自卑,在同伴群体中受欢迎程度较低,容易被同伴排斥等。这些青少年往往出现自我封闭、焦虑紧张,更容易出现情感冷漠。
二、应对青少年学生情感冷漠的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解決问题的关键是培养青少年积极乐观的情感反应,这需要以家庭教育为核心,学校和社会密切配合。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情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学习正确地进行家庭教育。
首先,父母应积极转变教养方式,给孩子更多独立的成长空间;放开对孩子的束缚,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其真正体验生活;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尊重孩子的正确情感与行为。
其次,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提高自身素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多用自己的切身行动和勤劳质朴的生活理念引导青少年,在待人接物、价值取向、道德情感等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再次,要营造宽松的家庭环境,父母要养成少说多听的习惯,尊重孩子,增进亲子情感。多组织亲子出游或家庭活动,使孩子在活动中感受生活的意义,培养孩子应对困难的勇气;多在学习之外的事情上评价孩子,多鼓励、少训斥,使孩子在奖励和鼓舞中获得自信心和荣誉感,获得愉快积极的情感体验。
最后,家长要与老师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引导青少年关注社会上的正面舆论,培养青少年健全个性和品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校教育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健全“家访”机制,使教师对学生了解更全面,便于因材施教,更好地引导有问题的学生。
开设家长学校。有些学校早已开设了家长学校,但未能更多地发挥它的作用。家长学校不仅是家长与学校更好地沟通的渠道,也给了家长互相更好地交流、学习的机会。学校也可以借助家长学校向家长传递新的教育理念,帮他们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学校帮助青少年增加阅历,应组织并鼓励青少年走出校园,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感受校园外的世界。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相互沟通、交流、关注的机会,更多地感受爱与被爱的体验,激发他们的热情。
当然,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帮助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可以利用媒体作专题报告、开设专题讲座、开设家庭教育专栏;开办家长学校;组织社区的家庭活动。
解决青少年学生情感冷漠问题,要动员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全方位的协同配合。
参考文献:
[1]毛巧玲,青少年“关怀冷漠”原因探析,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0月
[2]孙梅,道德冷漠的成因与矫治, 武警学院学报 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