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课堂教学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对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以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必修1“伟大的改革开放”这一框题为例,积极探讨学科核心素养的如何落地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情境创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增强“四个自信”,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必须高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抓好课堂教学这个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主阵地。文章基于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必修1“伟大的改革开放”这一框题为例(以下简称本框题),积极探讨学科核心素养的如何落地问题。
一、立足新教材,增进政治认同
素养的形成是人通过后天的“教化”养成的,核心素养是当代人生活所必需的重要品质,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依据政治学科的性质提炼出来,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方向,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和支撑,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展开教学工作。在四个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是基础,对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引领个人成长方向起指导作用,也是其他三个核心素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标识。政治认同的达成首先要从政治认知开始。高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本次新修订的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显得尤为重要。
本框题的学科核心素养指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本框题教学的起始阶段,老师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些重大成就的视频,这种走马灯式的视频或文字材料的观看,让学生对改革开放有个感性认识,是属于学生的认知层面,停留在表面的记忆和简单应用,还没有形成认同。学生先从知,再到信,最后行,才能达成政治认同。这要求教师要追求“理解”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事物的能力。本框题教师在讲解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重大议题时,不宜花太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记忆时间与发生的对应事件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重要三中全会的重要标志性事件的详细分析,让学生理解事件背后的价值,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和正确选择,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追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二、强化议题设计,落实教学任务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改变传统的知识本位的课堂,并不是要忽视学科知识的学习,而是要实现知识的学习与立德树人的统一。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他认为知识是美德的载体,任何人的道德形成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是任何学科教学的目的之一,议题式教学的运用,有助于挖掘知识背后的德育价值。从新教材进课堂以来,老师们普遍反映政治课不懂得该怎么上了,尤其是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容易上成历史课。如何让思想政治课有“思政味”,有赖于2017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议题式教学的贯彻落实。议题式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新样态、风向标和试金石。教学任务依据2017版新课程标准“教学提示”列出的核心议题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这些核心议题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必修1第三课的核心议题是“中国为什么能”,引发了学生对为什么的追问。结合2017版新课程标准提供的议题式活动型学科课程路径本框题教学时,教师可以以“伟大的改革开放”为议题,组织学生探究改革开放这一进程的重要性、意义等,使学生在掌握改革开放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引发政治认同,增强科学精神,提升公共参与,真正理解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够实现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框题议题式教学设计的路径主要有:一是让学生通过调查、查询相关资料,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原因和意义;二是谈一谈一位你推崇的改革先锋,他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他为何能做出这样的贡献,他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三是社会就以进入了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有哪些新举措,作为时代新人,如何接好改革开放这一棒。
议题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但并不是问题的简单堆砌,它要求问题必须要有思维含量,具体、操作性强,以学生本位为中心,让学生有话可说。如果把问题比喻为线,议题就是针,祈祷穿针引线的作用。议题设置要围绕核心问题,设计任务清单,可分化为几个任务,以达到问题的有效解决。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好从是什么——为什么——证明样、怎么做入手,同时切忌“高大上”,本框题教学中,老师如果问“改革开放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卡顿或者照本宣科。反之,让学生谈谈身边的事情、面貌发生变化的原因,学生就有话可说,指向的知识点是一样,但是呈现的效果却大不一样。
三、凸显理论逻辑,突破历史逻辑
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学生在初中懂得与法治、初中历史中均已經学过,如何避免初高中内容教学的重复性,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科知识的学理性分析。这一框题的内容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但是认识仅停留在比较熟悉的现象层面,从教学实效性来看,需要教师分析改革开放这一历史进程背后的理论逻辑。教师不必拘泥于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凸出理论线索,对教材知识点进行重构,借历史讲清一个或几个道理,这是我们政治学科老师需要关注的。
讲清理论逻辑,需要强化学生的自主辨析,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体会事件、故事或材料背后的意义。学习理论最直接高效的途径就是与原文、原著面对面。教材因为篇幅有限,选取的任何材料都是编者们深思熟虑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教材。本框题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体悟教材中的“相关链接”,能让学生明白改革开放自古有之,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法宝之一,引发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不是偶发决策,而是追古溯今,科学论证所做出的科学决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四、优化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的参与度
2017版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这并不意味着活动越多越好,活动是形式,内容是关键,内容决定活动形式,活动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缺位的活动形式,看似气氛活跃,热热闹,但是却难于让人怦然心动。这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要有温度,更要有深度。为此,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是,不能纯粹为了活动而活动,更应该关注学生参与、体悟的深度。在本框题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一个探究问题:“有人认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走上资本主义制度,你认同吗?谈谈理由。”课前如果没有要求学生去调查、查询相关资料的前提下,学生的回答只是想当然,谈的是假定立场的理由。这个学习任务属于形式上的探究,說出来的理由缺乏事实依据。反之,课前让学生去调查、查询相关资料,这就是一个学生深度参与的学习任务,同一个学习任务,学生参与深度不一样,效果差异性显著。
除了学生的参与深度,也应关注学生的体悟深度。思想政治课教学贵在价值引领,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除了学科知识的学习,还需注重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正能量”,用学生身边的小故事来讲述大社会。本框题的探究与分享中有关改革先锋的材料,教师可以创新性的利用材料,改变传统宏观的对改革先锋事迹的介绍,让学生去查询自己推崇的一位改革先锋有代表性的一个故事的资料,在课堂上口述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引导学生讲改革开放的故事,讲改革先锋的故事。发挥榜样的力量,在榜样故事中体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五、创设鲜活情境,打造互动的课堂
“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习.是人和真实生活情境之间持续而有意义的互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教师们形成了一种“无情境不教学,无情境不命题”的共识。情境已经成为了课堂的一道风景线,决定着课堂的鲜活度。思想政治学科的情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重大时政热点和日常生活。用重大时政热点创设情境,能够提高政治站位,凸显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用学生的熟悉、真实、鲜活的事件创设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容易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课堂的互动,情境的创设是关键。选取何种来源创设情境,依据教材、教学的实际来决定。本框题的知识点理论性强,教材的编写呈现出过程论证少,结论多的特点,情境的创设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起很好的作用,能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框题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取得重大成就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借助视频、图片、学生调查和查询资料等方式对改革开放进行多角度描绘:说说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了许多改革先锋,选取你感兴趣的一位改革先锋,谈谈他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他们身上有什么样的精神?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为时代新人,如何接好改革开放这一棒?立足于情境,将教材中理论性强的知识具体化,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参与问题的解决,以此达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探讨已经转向如何落地,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学、学会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运用议题式教学等已经是我们必须得面对的任务。正所谓要改革,理念为先导,只有教师理念的真转变,才能带来学科核心素养的真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朱明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教,怎么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关键词: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情境创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增强“四个自信”,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必须高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抓好课堂教学这个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主阵地。文章基于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必修1“伟大的改革开放”这一框题为例(以下简称本框题),积极探讨学科核心素养的如何落地问题。
一、立足新教材,增进政治认同
素养的形成是人通过后天的“教化”养成的,核心素养是当代人生活所必需的重要品质,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依据政治学科的性质提炼出来,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方向,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和支撑,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展开教学工作。在四个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是基础,对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引领个人成长方向起指导作用,也是其他三个核心素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标识。政治认同的达成首先要从政治认知开始。高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本次新修订的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显得尤为重要。
本框题的学科核心素养指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本框题教学的起始阶段,老师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些重大成就的视频,这种走马灯式的视频或文字材料的观看,让学生对改革开放有个感性认识,是属于学生的认知层面,停留在表面的记忆和简单应用,还没有形成认同。学生先从知,再到信,最后行,才能达成政治认同。这要求教师要追求“理解”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事物的能力。本框题教师在讲解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重大议题时,不宜花太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记忆时间与发生的对应事件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重要三中全会的重要标志性事件的详细分析,让学生理解事件背后的价值,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和正确选择,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追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二、强化议题设计,落实教学任务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改变传统的知识本位的课堂,并不是要忽视学科知识的学习,而是要实现知识的学习与立德树人的统一。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他认为知识是美德的载体,任何人的道德形成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是任何学科教学的目的之一,议题式教学的运用,有助于挖掘知识背后的德育价值。从新教材进课堂以来,老师们普遍反映政治课不懂得该怎么上了,尤其是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容易上成历史课。如何让思想政治课有“思政味”,有赖于2017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议题式教学的贯彻落实。议题式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新样态、风向标和试金石。教学任务依据2017版新课程标准“教学提示”列出的核心议题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这些核心议题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必修1第三课的核心议题是“中国为什么能”,引发了学生对为什么的追问。结合2017版新课程标准提供的议题式活动型学科课程路径本框题教学时,教师可以以“伟大的改革开放”为议题,组织学生探究改革开放这一进程的重要性、意义等,使学生在掌握改革开放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引发政治认同,增强科学精神,提升公共参与,真正理解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够实现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框题议题式教学设计的路径主要有:一是让学生通过调查、查询相关资料,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原因和意义;二是谈一谈一位你推崇的改革先锋,他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他为何能做出这样的贡献,他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三是社会就以进入了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有哪些新举措,作为时代新人,如何接好改革开放这一棒。
议题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但并不是问题的简单堆砌,它要求问题必须要有思维含量,具体、操作性强,以学生本位为中心,让学生有话可说。如果把问题比喻为线,议题就是针,祈祷穿针引线的作用。议题设置要围绕核心问题,设计任务清单,可分化为几个任务,以达到问题的有效解决。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好从是什么——为什么——证明样、怎么做入手,同时切忌“高大上”,本框题教学中,老师如果问“改革开放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卡顿或者照本宣科。反之,让学生谈谈身边的事情、面貌发生变化的原因,学生就有话可说,指向的知识点是一样,但是呈现的效果却大不一样。
三、凸显理论逻辑,突破历史逻辑
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学生在初中懂得与法治、初中历史中均已經学过,如何避免初高中内容教学的重复性,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科知识的学理性分析。这一框题的内容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但是认识仅停留在比较熟悉的现象层面,从教学实效性来看,需要教师分析改革开放这一历史进程背后的理论逻辑。教师不必拘泥于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凸出理论线索,对教材知识点进行重构,借历史讲清一个或几个道理,这是我们政治学科老师需要关注的。
讲清理论逻辑,需要强化学生的自主辨析,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体会事件、故事或材料背后的意义。学习理论最直接高效的途径就是与原文、原著面对面。教材因为篇幅有限,选取的任何材料都是编者们深思熟虑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教材。本框题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体悟教材中的“相关链接”,能让学生明白改革开放自古有之,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法宝之一,引发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不是偶发决策,而是追古溯今,科学论证所做出的科学决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四、优化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的参与度
2017版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这并不意味着活动越多越好,活动是形式,内容是关键,内容决定活动形式,活动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缺位的活动形式,看似气氛活跃,热热闹,但是却难于让人怦然心动。这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要有温度,更要有深度。为此,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是,不能纯粹为了活动而活动,更应该关注学生参与、体悟的深度。在本框题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一个探究问题:“有人认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走上资本主义制度,你认同吗?谈谈理由。”课前如果没有要求学生去调查、查询相关资料的前提下,学生的回答只是想当然,谈的是假定立场的理由。这个学习任务属于形式上的探究,說出来的理由缺乏事实依据。反之,课前让学生去调查、查询相关资料,这就是一个学生深度参与的学习任务,同一个学习任务,学生参与深度不一样,效果差异性显著。
除了学生的参与深度,也应关注学生的体悟深度。思想政治课教学贵在价值引领,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除了学科知识的学习,还需注重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正能量”,用学生身边的小故事来讲述大社会。本框题的探究与分享中有关改革先锋的材料,教师可以创新性的利用材料,改变传统宏观的对改革先锋事迹的介绍,让学生去查询自己推崇的一位改革先锋有代表性的一个故事的资料,在课堂上口述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引导学生讲改革开放的故事,讲改革先锋的故事。发挥榜样的力量,在榜样故事中体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五、创设鲜活情境,打造互动的课堂
“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习.是人和真实生活情境之间持续而有意义的互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教师们形成了一种“无情境不教学,无情境不命题”的共识。情境已经成为了课堂的一道风景线,决定着课堂的鲜活度。思想政治学科的情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重大时政热点和日常生活。用重大时政热点创设情境,能够提高政治站位,凸显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用学生的熟悉、真实、鲜活的事件创设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容易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课堂的互动,情境的创设是关键。选取何种来源创设情境,依据教材、教学的实际来决定。本框题的知识点理论性强,教材的编写呈现出过程论证少,结论多的特点,情境的创设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起很好的作用,能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框题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取得重大成就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借助视频、图片、学生调查和查询资料等方式对改革开放进行多角度描绘:说说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了许多改革先锋,选取你感兴趣的一位改革先锋,谈谈他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他们身上有什么样的精神?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为时代新人,如何接好改革开放这一棒?立足于情境,将教材中理论性强的知识具体化,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参与问题的解决,以此达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探讨已经转向如何落地,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学、学会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运用议题式教学等已经是我们必须得面对的任务。正所谓要改革,理念为先导,只有教师理念的真转变,才能带来学科核心素养的真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朱明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教,怎么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