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上期)
过渡作为衔接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指为了保持段落层次之间的连贯性,使上下文能自然地衔接转换的结构方法。它犹如桥梁,有助于文章脉络贯通,给读者一气呵成之感。架好这座桥梁,可以用关联词、序数词、时间词等过渡,也可以用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过渡,还可以用小标题过渡,使读者心理上产生一种连续感。
【精彩示例】
①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②老梁回答说:“蜂王可以活三年,一只工蜂最多能活六个月。”
③我说:“原来寿命这样短。你不是总得往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么?”
④老梁摇一摇头说:“从来不用。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
⑤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⑥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选自杨朔《荔枝蜜》)
【灵犀一点】
文段第①~④叙述了“我”和老梁关于蜜蜂寿命的一段对话,而后安排了一个过渡段,即第⑤段,转入对蜜蜂的高尚品质的赞美,不但连缀、承转了文章前后两部分,还反映了“我”当时的心情。于是,下文赞美农民们的奉献精神,便水到渠成了。文章显得严谨、紧凑,叙事描写和抒情议论浑然一体。
平淡的语言表达往往令人倦怠,而活泼灵动的语言不仅能透出作者表达的机智、幽默与俏皮,更透出其非凡的智慧与语言思辨能力,往往会给读者带来惊喜。打磨作文语言使之文采飞扬,具体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一是用词贴切,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形容词、叠音词和色彩词的锤炼,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二是句式灵活,将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陈述句与问句交叉使用,或注意押韵、叠音等,或妙用佳句典故,包括运用名人名言、诗词、经典意象等。三是妙用修辞,运用比喻,形象生动;运用排比,气势磅礴;运用反问,话语有力……
【精彩示例】
1. 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摘自鲁迅《社戏》)
2.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摘自刘成章《安塞腰鼓》)
3. 春天必然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摘自张晓风《春之怀古》)
【灵犀一点】
例句1准确使用“拔”“点”“磕”“退后”“上前”等动词,生动地表明了孩子们熟练的驾船技巧和去看社戏的愉快心情。例句2中的句式,奇偶相间,散中见整,或排叠,或对偶,读起来朗朗上口,生动地展现腰鼓表演时后生们的舞姿,体现腰鼓表演的壮阔、豪放、热烈。例句3运用拟人手法把春天的到来摹写得有形、有声、有色,使春天会笑、会唱、会行走,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之图。
【中考引路】
向真书生学习
某考生
岁月倥偬,光阴更迭,学术之光或可化身薪火,被代代真书生以赤诚相传。
——题记
书生,在人们的观念里,当是青衫白襟、羽扇纶巾的形象。而事实却不尽然,他们中也有的豁达乐观,有的诙谐狂狷,有的谈吐不凡。但无论什么性情,唯腹中有诗书、脑现经纬者,方可称作真书生。
古时文曲
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宋词当是一座芬芳四溢的园圃。在豪放派发轫之始,范仲淹成为创新第一人。他的《渔家傲》激昂中见慷慨,《剔银灯》于诙谐中见狂狷,在当时以批风抹月为能事的词坛上不啻为一声惊雷。
开眼即见新天地。另辟乾坤,别开风气,范仲淹这样的真书生,让我懂得了创新的意义,我怎能不向他学习?
至于苏轼,仕途坎坷又何妨?他只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转而又于弥留之际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豁达二字,他受之无愧。“酒酣胸袒尚开张”,胸中有块垒,当以酒浇之。酒酣耳热之际,苏轼于营帐内大论天下,洋洋洒洒,针砭时弊,“志高”二字,他“以身作释”。
放下即上新境界。鸿鹄志远,恣意旷达,苏轼这样的真书生,让我懂得了看淡荣辱,我怎能不向他学习?
今朝大家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在博客上发文痛批一博士生的毕业论文,他说:“只要随便堆砌几万个文字,通过答辩,就能从‘博士生’摇身一变为‘博士’。这样的‘博士’到底价值几何?”陈老师的冲冠一怒,令人反思:何谓真学术?何谓真书生?何谓真大家?
真书生当是许渊冲先生。他年近期颐,仍精神矍铄,钟爱运动,酷爱真理。他好口舌之争,但将是非对错争得无以辩驳;他译作逾百,但仍贯彻“三美”的翻译理念,笔耕不辍。他于2014年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他是我国老一辈翻译家的杰出代表,终生致力于中英、中法文学翻译,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真正的大家。他属于很多人,但又只属于学术,他是谨遵“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的真书生。
纵览古今,书生万千。可学术造假的人永远只能博得“书生”噱头,唯腹中有诗书、脑现经纬之人,方可称为真书生。
总之,我等新新少年,又何尝不可做一真书生?我们不必如武亦姝般博闻强识,只需立足当下,潜心于学。前仰古时文人之贤,现沐今朝大家之德,后瞻未来盛世之景,我们便可切实向真书生学习,惜时好学,不负光阴,不负自己。
【点评】
此文的亮点主要有两个:
一是结构。文章采用了板块式结构,用小标题的形式呈现。两个小标题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分两部分表现了真书生的内涵与风采。加之文前置一题记,整篇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二是立意。作者选择真书生作为学习的对象,补题有一定的新意,立意也很深刻。文中列举了多个人物事例,体现了作者丰厚的素材积累。文章对真书生内涵的挖掘,从开拓创新(范仲淹)到境界高远(苏轼),再到酷爱真理(许渊冲),可谓逐层递进,步步深入。(完)
四、前勾后连、过渡自然
过渡作为衔接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指为了保持段落层次之间的连贯性,使上下文能自然地衔接转换的结构方法。它犹如桥梁,有助于文章脉络贯通,给读者一气呵成之感。架好这座桥梁,可以用关联词、序数词、时间词等过渡,也可以用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过渡,还可以用小标题过渡,使读者心理上产生一种连续感。
【精彩示例】
①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②老梁回答说:“蜂王可以活三年,一只工蜂最多能活六个月。”
③我说:“原来寿命这样短。你不是总得往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么?”
④老梁摇一摇头说:“从来不用。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
⑤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⑥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选自杨朔《荔枝蜜》)
【灵犀一点】
文段第①~④叙述了“我”和老梁关于蜜蜂寿命的一段对话,而后安排了一个过渡段,即第⑤段,转入对蜜蜂的高尚品质的赞美,不但连缀、承转了文章前后两部分,还反映了“我”当时的心情。于是,下文赞美农民们的奉献精神,便水到渠成了。文章显得严谨、紧凑,叙事描写和抒情议论浑然一体。
五、语言鲜活、文采飞扬
平淡的语言表达往往令人倦怠,而活泼灵动的语言不仅能透出作者表达的机智、幽默与俏皮,更透出其非凡的智慧与语言思辨能力,往往会给读者带来惊喜。打磨作文语言使之文采飞扬,具体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一是用词贴切,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形容词、叠音词和色彩词的锤炼,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二是句式灵活,将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陈述句与问句交叉使用,或注意押韵、叠音等,或妙用佳句典故,包括运用名人名言、诗词、经典意象等。三是妙用修辞,运用比喻,形象生动;运用排比,气势磅礴;运用反问,话语有力……
【精彩示例】
1. 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摘自鲁迅《社戏》)
2.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摘自刘成章《安塞腰鼓》)
3. 春天必然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摘自张晓风《春之怀古》)
【灵犀一点】
例句1准确使用“拔”“点”“磕”“退后”“上前”等动词,生动地表明了孩子们熟练的驾船技巧和去看社戏的愉快心情。例句2中的句式,奇偶相间,散中见整,或排叠,或对偶,读起来朗朗上口,生动地展现腰鼓表演时后生们的舞姿,体现腰鼓表演的壮阔、豪放、热烈。例句3运用拟人手法把春天的到来摹写得有形、有声、有色,使春天会笑、会唱、会行走,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之图。
【中考引路】
向真书生学习
某考生
岁月倥偬,光阴更迭,学术之光或可化身薪火,被代代真书生以赤诚相传。
——题记
书生,在人们的观念里,当是青衫白襟、羽扇纶巾的形象。而事实却不尽然,他们中也有的豁达乐观,有的诙谐狂狷,有的谈吐不凡。但无论什么性情,唯腹中有诗书、脑现经纬者,方可称作真书生。
古时文曲
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宋词当是一座芬芳四溢的园圃。在豪放派发轫之始,范仲淹成为创新第一人。他的《渔家傲》激昂中见慷慨,《剔银灯》于诙谐中见狂狷,在当时以批风抹月为能事的词坛上不啻为一声惊雷。
开眼即见新天地。另辟乾坤,别开风气,范仲淹这样的真书生,让我懂得了创新的意义,我怎能不向他学习?
至于苏轼,仕途坎坷又何妨?他只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转而又于弥留之际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豁达二字,他受之无愧。“酒酣胸袒尚开张”,胸中有块垒,当以酒浇之。酒酣耳热之际,苏轼于营帐内大论天下,洋洋洒洒,针砭时弊,“志高”二字,他“以身作释”。
放下即上新境界。鸿鹄志远,恣意旷达,苏轼这样的真书生,让我懂得了看淡荣辱,我怎能不向他学习?
今朝大家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在博客上发文痛批一博士生的毕业论文,他说:“只要随便堆砌几万个文字,通过答辩,就能从‘博士生’摇身一变为‘博士’。这样的‘博士’到底价值几何?”陈老师的冲冠一怒,令人反思:何谓真学术?何谓真书生?何谓真大家?
真书生当是许渊冲先生。他年近期颐,仍精神矍铄,钟爱运动,酷爱真理。他好口舌之争,但将是非对错争得无以辩驳;他译作逾百,但仍贯彻“三美”的翻译理念,笔耕不辍。他于2014年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他是我国老一辈翻译家的杰出代表,终生致力于中英、中法文学翻译,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真正的大家。他属于很多人,但又只属于学术,他是谨遵“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的真书生。
纵览古今,书生万千。可学术造假的人永远只能博得“书生”噱头,唯腹中有诗书、脑现经纬之人,方可称为真书生。
总之,我等新新少年,又何尝不可做一真书生?我们不必如武亦姝般博闻强识,只需立足当下,潜心于学。前仰古时文人之贤,现沐今朝大家之德,后瞻未来盛世之景,我们便可切实向真书生学习,惜时好学,不负光阴,不负自己。
【点评】
此文的亮点主要有两个:
一是结构。文章采用了板块式结构,用小标题的形式呈现。两个小标题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分两部分表现了真书生的内涵与风采。加之文前置一题记,整篇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二是立意。作者选择真书生作为学习的对象,补题有一定的新意,立意也很深刻。文中列举了多个人物事例,体现了作者丰厚的素材积累。文章对真书生内涵的挖掘,从开拓创新(范仲淹)到境界高远(苏轼),再到酷爱真理(许渊冲),可谓逐层递进,步步深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