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信息化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lovec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推进企业信息化,人才是根本。我国企业信息化人才无论是在数量、层次结构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世界市场一体化、网络化的发展要求。从战略高度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应变能力、高水平、高素质的企业信息化应用人才,就成为我国争雄取胜的战略需要。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人才 培养模式
  
  总的来看,企业信息化人才应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分析能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信息系统规划、管理能力,信息资源获取和利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远而且非做不可的重要任务,所以晚做不如早做。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人才的缺失是各个企业所面临的非常尖锐的问题。一方面是居高不下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是就业难题不时困扰着从事高校就业管理的老师。这两方面的问题看似矛盾,却深刻体现着人才培养中的不和谐。因此,我们不但要认真研究这两方面的问题,继续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技术人才,还要拓展思路,研究就业的广度和深度,逐渐解决这两方面的矛盾,为企业信息化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才环境,同时保证人才的物尽其用。
  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及其特点
  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的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这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企业信息化系统中的技术、管理、生产制造以及基础设施等内容的规划实施,管理和应用维护;第二,还要根据技术的发展,市场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整改重组等。
  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及其特点。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不断更新的、快速发展的领域,是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以信息技术为主)融合形成的综合性、复合型专业领域。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必须得到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的合力支撑。这就使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具有了一些新的特征,即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第一个特征:实践性。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教学与实践,更多地要求培养学生实际运用信息技术的相关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有经济意识和管理能力。强调通过应用实践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服务于信息化在企业的实际应用。
  第二个特征是交叉融合与协同性。在当代,学科之间的传统界限越来越模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综合越来越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和研究活动的创新领域,研究活动正从以学科为导向转向以问题为导向。企业信息化正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交叉融合的专业领域,涉及计算机、信息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法律等专业的知识。企业信息化的出现和发展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了多学科专业在系统目标上达成统一,共同围绕系统建设而运行的,各专业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切配合、协同发展,确保系统的良性运转的融合。
  第三个特征是动态性。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理论与应用也经历着不断变革、淘汰、更新和创新,而企业信息化又会对企业进行本质性改造,会对市场环境进行结构性改造。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全面持久地影响和改造传统经济和网络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形成。上述变化和改造,必然引发企业信息化的理论体系、知识结构、人才培养目标等都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和不断探索中。
  第四个特征是开放性。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是一个既宽又广的领域,它将具有相关性的学科专业和不同研究方向,融合、吸纳、移植和综合进来,在同一领域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方法和手段的探讨。目前无论是从实践上还是理论研究上,企业信息化都处于探索的阶段,这些决定了企业信息化一方面在知识体系和理论构成上要不断吸纳新的内容;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定位往往受外界影响,是不断变化的。
  准确把握影响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成效的因素
  笔者根据上述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特点,深入分析和了解企业及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的发展动态,并设计相应课程以使学生适应企业需求。
  遵循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在课程体系的设计时,要做到课程能全面、准确地体现学科本质内涵和结构,同时又能随着学科的发展变化而动态更新。
  把握时代特点,选准突破口。企业信息化中中间层次的人才是最难培养的,对于我国的教育体系来说,本科院校的学生是企业人才战略中留得住、用得上的主要力量,是企业信息化中人才战略的难点和重点。
  合理利用教学主体的优势资源。在这里,既包括学校的基础资源因素,又包括学生价值取向因素;既要考虑本校的优势与目标市场定位,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个性等因素,实施综合教育以及多元化教育。
  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据信息技术引发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活动内容及规律的变革,重新规划课程体系结构,并注重最新信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内容的充实。
  面向企业需求,调整培养目标定位
  在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上要面向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实际,不能拘泥于原有专业设置的限制,在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方面,对专业和学科进行整合。对本科教育进行较为彻底的改革,以企业信息化的人才战略为基点,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其他各相关的专业,也要根据实际需要放宽专业要求,加重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且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能够高瞻远瞩,成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中坚力量。积极探索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按企业需求不断调整生态位,以信息集成的实现方法、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为主线建立横向有机联系。对于企业信息化的中间层次人才,可以根据其知识结构的不同特性,进行面向企业信息化方向进行有侧重的培养和教育,使这种专业更有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这里应强调的是培养目标的针对性,而不是注重学生的广泛适应性。
  课程体系创新,打破知识孤岛壁垒
  培养合格的中间层次企业信息化人才,重点是重建专业建课程体系,并以分化专业的培养方向、采用宽口径的专业设置为基础,并增加专业的柔性和灵活性,避免专业的刚性,以创新的精神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最终实现学科集成。
  构建双线索课程体系结构。第一条把业务流程作为主线索,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第二条线索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面向技术支持。两条线索有机结合,服务于企业信息化应用。
  整合学科资源,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将不同学科的课程按目标相关程度组合在一起,形成教学模块。教学模块之内的课程间具有较强的耦合性,强化各课程间的相互关联,是当时还可以模糊各课程之间的界限,围绕着企业的应用进行课程的融合。
  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际应用。在课程模块设计以及课程体系结构设计时,一定不能死搬硬套,只求理论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是应该强调理论内容与实践过程相结合,理论教学点到为止,那些新的技术、新的理论,如果在企业信息化中确需必要,就及时纳入相关课程体系。要以企业信息化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任务为模型,以企业信息化应用为标准,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模式、柔化课程体系建设、制定相关教学内容。
  跨越学习高原。企业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知识面较广,内容比较多,在短短的四年本科阶段全部掌握时间和精力上是有很大困难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那些对学生日后继续学习能起到良好支撑作用的基础课程和知识,应当强化,而不是削弱,提升克服影响整体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的能力,以利于学习高原的跨越。
  培养应用型企业信息化人才,关键是抓住育人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能力的培养:有辩证进取的思维方法、自学和创新能力、处理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与不同人群沟通与交流的技巧、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二是品质和作风的修养:具备重视应用和务实的作风、团队精神以及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胸怀、诚信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等。企业信息化人才匮乏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必须将造就中间层次的企业信息化人才作为突破口。(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创新要具备知识、自信、怀疑等理念。推动大学生创新,要发挥高校的教育功能,社会实践的延伸功能,制度的保障功能和评价体系的促进功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 理念 制度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参与竞争、抢先发展的重要法宝。建设创新型国家,其
【摘要】就业体制改革以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受到了普遍重视,但仍处在起步阶段。为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进行改革,实现从就业指导向职业服务的体系转变。这就要从观念、职能、组织、内容、形式、对象、队伍、态度、研究等方面进行转变,以建立相对完备的职业服务体系。  【关键词】高校 职业指导 服务体系    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与教育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还不能适应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急剧变
【摘要】丧祭礼仪是一种对待临终和死亡的仪式,也是生者对生命最直接的诠释。中国传统的丧祭礼仪形式上表现为遵从尘世生活规则,重肉身,轻灵魂,扬族群生命而抑个体生命;西方宗教性的丧祭仪式以肃穆、庄严和简约的原则肯定了个体精神性生命的存在以及人的灵魂的救赎。  【关键词】丧祭礼仪 生命 灵魂 中西社会思想    礼仪是人与人关系的规范,丧祭之礼也不例外,它是生者与死者之间“看不见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不可通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脊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62例脊椎骨折患者行螺旋CT薄层扫描(2~3mm)检查,并在工作站行MPR和3D图像重建.观察和分析椎体骨折的部位、椎体序列、椎体
【摘要】“欧洲”作为一个概念,其内涵与外延极其丰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一概念经过不断演变而逐渐形成。在其形成过程中,多重因素渗透其中,因此,很难从某个单一的角度来界定欧洲。从词源、地理、文化根源和宗教信仰的角度来审视欧洲概念可以作为欧洲研究的一个视角。  【关键词】欧洲概念 形成 界定    “欧洲”在哪里?从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等角度,我们会得出全然不同的结论,所以很难用某一方面的专门术语来
【摘要】校园文学的教育价值是其本体价值,亦即其内在价值,因为校园文学的原初是为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服务的。校园文学的教育价值主要包括校园文学的心理素质教育价值、审美教育价值、创新教育价值和交流沟通教育价值四个方面。  【关键词】校园文学 多元价值 价值实现路径    凡是描写(包括在校学生描写和成人描写)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生活或与校园直接关联的生活,或者通过校园生活反映社会人生的文学作品,均可称为校园
【摘要】科研水平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关系到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更好地从事工作,科研管理人员应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念意识,全心全意为科研人员服务意识,高度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廉价自律的意识。  【关键词】高校 科研管理人员 意识    在教育大众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研水平的竞争。各高校为提高科研水平,强化核心竞争力,都加强了科研队伍建设,其中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氛围,如何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引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这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课题,也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基于人才培养目标
【摘要】普通高校学报是我国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存在稿源水平低、影响因子低、出版时滞长等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并且提出了对策。普通高校学报只有抓住我国高校体制改革的机遇,不断改革创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入市场竞争,才能找到新的起点。  【关键词】高校学报 发展 改革    自1906年苏州东吴大学创办第一份高校学报《东吴月报》以来,高校学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历经无数沧桑巨变,现已发展至
【摘要】毛泽东关于青年学生要获得全面发展及其实现方法的思想,为今天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借鉴。毛泽东认为,要培养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人的根本条件和基本途径之一;要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同时,要高度重视教师培养。  【关键词】毛泽东 人的全面发展 方法    培养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教育作为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和精神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