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探讨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以便有效预防和控制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3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感染类型分为三组,并分析感染原因。结果: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与年龄、糖尿病、肥胖、手術时间、切口类型等有关。结论:加强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筛查,通过完善术前检查降低切口长度,提高手术熟练度及无菌操作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机会,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措施,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处理
【中图分类号】R6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71-01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很多,涉及手术室管理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环节,又与患者的体质及医生的处理等诸多因素有关。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9.65%~17.65%[1]。本文重在研究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并针对相应病症采取相应处理,以便有效预防和控制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4年6月我院383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男201例,女182例,年龄4~80岁,平均40岁。其中Ⅰ类清洁切口85例,包括甲状腺切除术、乳腺癌切除术等;Ⅱ类清洁—污染切口190例,包括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开腹胆囊切除术等;Ⅲ类污染切口108例,包括肠梗阻绞窄手术、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等。其中术前肥胖26例,长期吸烟史38例,术前合并糖尿病24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9例。手术时间30min~5h,平均2h,放置腹腔引流192例。
1.2统计学分析:应用成组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计算感染发生率。通过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χ2检验,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筛选主要危险因素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
2结果
本组383例,切口感染25例,三类切口中,Ⅰ类切口感染率为2.4%,Ⅱ类切口感染率为4.7%,Ⅲ类感染率为11.1%。经对比分析造成切口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年龄、肥胖、糖尿病、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抗生素使用等高危因素有关[2]。
3讨论
本文分析发现年龄因素与手术切口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383例手术患者中老年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低年龄组患者感染率较低,年龄增大与感染率呈正相关关系[3]。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术后恢复较慢,加之自身抵抗力降低比青年人更容易发生术后切口感染。肥胖者术后,切口部位易出现脂肪液化、液体积聚、坏死等原因引起感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患者越来越多,导致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不断上升。行肥胖患者手术时,应用手术刀直切皮肤及皮下脂肪尽量一次切割完成,尽可能少钳夹、牵拉、降低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加强肥胖者的切口抗感染预防[4]。目前研究多认为,由于术前合并糖尿病引起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糖尿病可促进肉芽形成,降低纤维母细胞,进而影响了切口愈合程度。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高。如果能够及早诊断出患者糖尿病并且及时应用胰岛素治疗,保障切口安全,将使切口感染发生率降低[5]。手术时间越长,切口长度越长,切口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越长,由空气或切口附近随汗腺排出的细菌的接触机会越大,切口污染造成感染的机会就越大。因此手术时间与术后切口感染呈正比关系。对手术时间超过3h的患者,应在手术前2~3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维持切口及其周围组织内药物在有效浓度内以控制预防感染程度,使污染菌无法在切口局部生长繁殖。三类切口中,Ⅰ类切口感染率为2.4%,Ⅱ类切口感染率为4.7%,Ⅲ类感染率为11.1%。Ⅲ类切口最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应规范手术程序,严格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尽可能降低手术切口长度,适时使用抗生素,减少手术区污染。
综上所述,普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因而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可缩短切口长度、加强手术无菌操作、使用抗生素等措施来预防及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安华,仟南,文细毛,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1998年~1999年监测资科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1.
[2]郑海波.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1,21(2):270.
[3]Saviteer SM.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the elderly:increased riskper hospital day[J].Am J Med,1998,84(4):661.
[4]杨静波.普外科中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相关处理[J].中外医疗杂志,2011,30(6):28.
[5]严金燕,贾氢,罗书练,等.外科手术切口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2,30(4):39.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处理
【中图分类号】R6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71-01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很多,涉及手术室管理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环节,又与患者的体质及医生的处理等诸多因素有关。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9.65%~17.65%[1]。本文重在研究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并针对相应病症采取相应处理,以便有效预防和控制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4年6月我院383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男201例,女182例,年龄4~80岁,平均40岁。其中Ⅰ类清洁切口85例,包括甲状腺切除术、乳腺癌切除术等;Ⅱ类清洁—污染切口190例,包括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开腹胆囊切除术等;Ⅲ类污染切口108例,包括肠梗阻绞窄手术、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等。其中术前肥胖26例,长期吸烟史38例,术前合并糖尿病24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9例。手术时间30min~5h,平均2h,放置腹腔引流192例。
1.2统计学分析:应用成组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计算感染发生率。通过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χ2检验,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筛选主要危险因素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
2结果
本组383例,切口感染25例,三类切口中,Ⅰ类切口感染率为2.4%,Ⅱ类切口感染率为4.7%,Ⅲ类感染率为11.1%。经对比分析造成切口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年龄、肥胖、糖尿病、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抗生素使用等高危因素有关[2]。
3讨论
本文分析发现年龄因素与手术切口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383例手术患者中老年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低年龄组患者感染率较低,年龄增大与感染率呈正相关关系[3]。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术后恢复较慢,加之自身抵抗力降低比青年人更容易发生术后切口感染。肥胖者术后,切口部位易出现脂肪液化、液体积聚、坏死等原因引起感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患者越来越多,导致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不断上升。行肥胖患者手术时,应用手术刀直切皮肤及皮下脂肪尽量一次切割完成,尽可能少钳夹、牵拉、降低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加强肥胖者的切口抗感染预防[4]。目前研究多认为,由于术前合并糖尿病引起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糖尿病可促进肉芽形成,降低纤维母细胞,进而影响了切口愈合程度。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高。如果能够及早诊断出患者糖尿病并且及时应用胰岛素治疗,保障切口安全,将使切口感染发生率降低[5]。手术时间越长,切口长度越长,切口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越长,由空气或切口附近随汗腺排出的细菌的接触机会越大,切口污染造成感染的机会就越大。因此手术时间与术后切口感染呈正比关系。对手术时间超过3h的患者,应在手术前2~3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维持切口及其周围组织内药物在有效浓度内以控制预防感染程度,使污染菌无法在切口局部生长繁殖。三类切口中,Ⅰ类切口感染率为2.4%,Ⅱ类切口感染率为4.7%,Ⅲ类感染率为11.1%。Ⅲ类切口最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应规范手术程序,严格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尽可能降低手术切口长度,适时使用抗生素,减少手术区污染。
综上所述,普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因而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可缩短切口长度、加强手术无菌操作、使用抗生素等措施来预防及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安华,仟南,文细毛,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1998年~1999年监测资科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1.
[2]郑海波.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1,21(2):270.
[3]Saviteer SM.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the elderly:increased riskper hospital day[J].Am J Med,1998,84(4):661.
[4]杨静波.普外科中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相关处理[J].中外医疗杂志,2011,30(6):28.
[5]严金燕,贾氢,罗书练,等.外科手术切口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2,3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