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层建筑的出现,给人们带来消防安全问题,特别是人员安全疏散问题。本文主要从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计;安全疏散;楼梯走道
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fire safety problems, bring to people, especially the safe evacua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fire safety evacuation desig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aspects.
Keywords: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design; safety evacuation; staircase aisle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安全疏散设施的建立,其目的主要是使人能从发生事故的建筑中,迅速撤离到安全部位(室外或避难层、避难间等),及时转移室内重要的物资和财产,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也为消防人员提供有利的灭火条件等。建筑物中的安全疏散设施,如楼梯、疏散走道和门等,是依据建筑物的用途、人员的数量,建筑物面积的大小和人们在火灾时的心理状态等因素综合考虑的。正确、合理地进行消防安全疏散设计应着重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出口、疏散出口的设计
安全出口、疏散出口从建筑消防设计角度来讲,是生命的逃生之门,设计必须要确保安全可靠。消防规范对安全出口的概念作了明确的解释,指的是通向疏散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室外安全区域,从疏散安全的角度解释就是室外地坪,不能看作安全区域。室内安全区域指的是地下建筑相邻两个防火分区之间,或者是高层建筑中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1400平方米的两个防火分区之间,其中一个可以作为另外一个的安全区域。在设计时,对安全出口的概念要正确理解,绝对不能和平时联系的通道口混为一谈,主要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室内安全区域概念中两个防火分区之间,其中一个作为另外一个安全区域的情况仅针对地下建筑相邻的两个防火分区和高层建筑中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1400平方米的相邻的两个防火分区而言,并没有延伸到建筑中其他情况的防火分区。其次,即便是地下建筑相邻的两个防火分区或者是高层建筑中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1400平方米的相邻的两个防火分区,把相邻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时,相邻防火分区也必须要有足够的安全疏散条件直接将人员疏散到地面。消防规范对疏散出口的概念没有作明确的解释,笔者认为疏散出口指大开间的出口、房间的房门等直接能通到疏散走道上的出口。开向其它房间的房门不能视为疏散出口。因为通向其它房间的房门很有可能会因为使用者的不同而上锁,或者到另外一个房间之后,由于分隔的阻挡或家具的影响不能通向安全出口等等。
在设计时,对疏散出口的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
(1)疏散出口必须是开向疏散走道的出口,任何开向其他房间的房门均不得视为疏散出口。
(2)对套式房间,套内建筑面积不超过规定时,可设置一个疏散出口,疏散距离按有关规定执行。套内建筑面积超过规定时,各套内房间宜独立设置疏散出口将人员疏散到走道等相对较安全区域,避免形成房间套房间的迷宫。
(3)疏散门的开启方向一般按房间内的人数情况确定,基本上以一扇门通过人数30人为界,超过30人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2、疏散楼梯间和楼梯要求和疏散走道的设计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是建筑物中主要垂直交通设施,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
2.1一般要求 。
(1)楼梯间的设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尽量避免袋型走道。
(2)在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便于双向疏散。
(3)楼梯间(除与地下室相连的楼梯、通向高层建筑避难层的楼梯外)竖向要保持上下直通,在各层的位置不能改变。
(4)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 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人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 h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門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5)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安全疏散的突出物。楼梯间及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及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2.2疏散走道,疏散楼梯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地面、墙面、吊顶一般均不得采用可燃材料装修,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且火灾危险性较小的场所等规范另有规定的除外。
(2)疏散走道必须设置门与房间隔开,起到一定的隔火作用。
(3)走道上距安全出口1.4米范围内不得设置台阶,走道上也应尽量避免设置踏步,宜采用缓坡代替。
(4)疏散楼梯在首层位置宜直接将出口开向室外。建筑中情况比较复杂,疏散楼梯必须设置在建筑中部时,疏散楼梯应设置简短封闭的走道或门厅通出室外。封闭是指与其它部位采用乙级防火门与其它走道或房间隔开。绝对不能将功能复杂的大堂、餐厅、商场营业厅等视为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扩大的前室来对待。但规范也对4层以下的建筑作了放宽规定,允许首层楼梯间的出口在距外部出口15米的范围内设置。
(5)疏散楼梯间内除设置与疏散走道相通的防火门外,开水房、厨房等其它任何房间的门均不得直接开向楼梯间。但大开间办公区、多功能厅、商场等,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可以直接开向楼梯间,但应控制大开间内装修材料的燃烧等级。
3、要严格控制好安全疏散的距离
全疏散距离在规范中基本都有明确的规定,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在计算时难以把握。在设计时,较难把握的情况的解决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1)丁字型走道计算疏散出口(房门)至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时,袋形部分可以折算成两倍的距离计算成双向疏散的距离。如丁字型袋形走道部分疏散的距离为5米,双向部分疏散的距离为10米,则可以计算为20米的双向疏散距离。
(2)大开间内至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的距离不宜超过30米。这是直线距离,针对有固定隔断或隔墙的情况,应视为绕过隔断或隔墙的距离,而不是穿过隔断或隔墙的距离。
(3)对套式房间疏散距离的计算,应计算最远的房间内的任一点至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跃层式住宅的户内楼梯可按梯段总长度的水平投影尺寸计算。
4、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的设计
在设计时,对疏散指示标志及应急照明的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
(1)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应有连续性,指示方向应按就近原则,尽量少用双向疏散指示标志,以免产生误导,增加疏散距离,影响人员逃生时间。双向疏散走道设置间距不应超过20米,袋形走道不应超过10米,转弯处及安全出口处均应在明显的位置设置。
(2)疏散指示标志在墙面上应采用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地面上宜采用自发光的疏散指示标志,其它不发光的疏散指示标志应禁用。
(3)大开间的室内疏散指示标志宜设置在地面上或挂在吊顶上,因为在柱子上或墙面上设置时容易被遮挡。大开间应尽量在通道的地面上设置自发光的疏散指示标志,此种效果最好。
(4)应急照明设置高度建议在2.2米左右,太高将影响对地面的照明度,太低将影响人员通行,具体设置间距、高度等指标按照光度的计算得出。
5、合理设置避难间
设置避难层的建筑应确保人员进入避难层, 并在避难层内设置排烟及照明设施。在电梯、走廊尽端、楼梯口处可考虑设置避难间。避难间应用一定耐火极限的墙及门与其它部位分隔, 房间内不应有可燃物, 并有可开启的外窗及设置应急照明。在供残疾人使用的建筑中还应设置声光引导装置及供盲人使用的专用盲道。
6、结语
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的安全疏散性能取决于安全疏散时间,而安全疏散时间又由影响安全疏散的因素所决定,例如人的避难行为、建筑物的消防设计因素等等。本文从以上几方面论述了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这些对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提高高层建筑安全疏散性能,减少高层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具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计;安全疏散;楼梯走道
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fire safety problems, bring to people, especially the safe evacua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fire safety evacuation desig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aspects.
Keywords: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design; safety evacuation; staircase aisle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安全疏散设施的建立,其目的主要是使人能从发生事故的建筑中,迅速撤离到安全部位(室外或避难层、避难间等),及时转移室内重要的物资和财产,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也为消防人员提供有利的灭火条件等。建筑物中的安全疏散设施,如楼梯、疏散走道和门等,是依据建筑物的用途、人员的数量,建筑物面积的大小和人们在火灾时的心理状态等因素综合考虑的。正确、合理地进行消防安全疏散设计应着重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出口、疏散出口的设计
安全出口、疏散出口从建筑消防设计角度来讲,是生命的逃生之门,设计必须要确保安全可靠。消防规范对安全出口的概念作了明确的解释,指的是通向疏散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室外安全区域,从疏散安全的角度解释就是室外地坪,不能看作安全区域。室内安全区域指的是地下建筑相邻两个防火分区之间,或者是高层建筑中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1400平方米的两个防火分区之间,其中一个可以作为另外一个的安全区域。在设计时,对安全出口的概念要正确理解,绝对不能和平时联系的通道口混为一谈,主要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室内安全区域概念中两个防火分区之间,其中一个作为另外一个安全区域的情况仅针对地下建筑相邻的两个防火分区和高层建筑中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1400平方米的相邻的两个防火分区而言,并没有延伸到建筑中其他情况的防火分区。其次,即便是地下建筑相邻的两个防火分区或者是高层建筑中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1400平方米的相邻的两个防火分区,把相邻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时,相邻防火分区也必须要有足够的安全疏散条件直接将人员疏散到地面。消防规范对疏散出口的概念没有作明确的解释,笔者认为疏散出口指大开间的出口、房间的房门等直接能通到疏散走道上的出口。开向其它房间的房门不能视为疏散出口。因为通向其它房间的房门很有可能会因为使用者的不同而上锁,或者到另外一个房间之后,由于分隔的阻挡或家具的影响不能通向安全出口等等。
在设计时,对疏散出口的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
(1)疏散出口必须是开向疏散走道的出口,任何开向其他房间的房门均不得视为疏散出口。
(2)对套式房间,套内建筑面积不超过规定时,可设置一个疏散出口,疏散距离按有关规定执行。套内建筑面积超过规定时,各套内房间宜独立设置疏散出口将人员疏散到走道等相对较安全区域,避免形成房间套房间的迷宫。
(3)疏散门的开启方向一般按房间内的人数情况确定,基本上以一扇门通过人数30人为界,超过30人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2、疏散楼梯间和楼梯要求和疏散走道的设计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是建筑物中主要垂直交通设施,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
2.1一般要求 。
(1)楼梯间的设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尽量避免袋型走道。
(2)在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便于双向疏散。
(3)楼梯间(除与地下室相连的楼梯、通向高层建筑避难层的楼梯外)竖向要保持上下直通,在各层的位置不能改变。
(4)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 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人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 h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門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5)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安全疏散的突出物。楼梯间及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及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2.2疏散走道,疏散楼梯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地面、墙面、吊顶一般均不得采用可燃材料装修,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且火灾危险性较小的场所等规范另有规定的除外。
(2)疏散走道必须设置门与房间隔开,起到一定的隔火作用。
(3)走道上距安全出口1.4米范围内不得设置台阶,走道上也应尽量避免设置踏步,宜采用缓坡代替。
(4)疏散楼梯在首层位置宜直接将出口开向室外。建筑中情况比较复杂,疏散楼梯必须设置在建筑中部时,疏散楼梯应设置简短封闭的走道或门厅通出室外。封闭是指与其它部位采用乙级防火门与其它走道或房间隔开。绝对不能将功能复杂的大堂、餐厅、商场营业厅等视为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扩大的前室来对待。但规范也对4层以下的建筑作了放宽规定,允许首层楼梯间的出口在距外部出口15米的范围内设置。
(5)疏散楼梯间内除设置与疏散走道相通的防火门外,开水房、厨房等其它任何房间的门均不得直接开向楼梯间。但大开间办公区、多功能厅、商场等,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可以直接开向楼梯间,但应控制大开间内装修材料的燃烧等级。
3、要严格控制好安全疏散的距离
全疏散距离在规范中基本都有明确的规定,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在计算时难以把握。在设计时,较难把握的情况的解决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1)丁字型走道计算疏散出口(房门)至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时,袋形部分可以折算成两倍的距离计算成双向疏散的距离。如丁字型袋形走道部分疏散的距离为5米,双向部分疏散的距离为10米,则可以计算为20米的双向疏散距离。
(2)大开间内至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的距离不宜超过30米。这是直线距离,针对有固定隔断或隔墙的情况,应视为绕过隔断或隔墙的距离,而不是穿过隔断或隔墙的距离。
(3)对套式房间疏散距离的计算,应计算最远的房间内的任一点至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跃层式住宅的户内楼梯可按梯段总长度的水平投影尺寸计算。
4、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的设计
在设计时,对疏散指示标志及应急照明的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
(1)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应有连续性,指示方向应按就近原则,尽量少用双向疏散指示标志,以免产生误导,增加疏散距离,影响人员逃生时间。双向疏散走道设置间距不应超过20米,袋形走道不应超过10米,转弯处及安全出口处均应在明显的位置设置。
(2)疏散指示标志在墙面上应采用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地面上宜采用自发光的疏散指示标志,其它不发光的疏散指示标志应禁用。
(3)大开间的室内疏散指示标志宜设置在地面上或挂在吊顶上,因为在柱子上或墙面上设置时容易被遮挡。大开间应尽量在通道的地面上设置自发光的疏散指示标志,此种效果最好。
(4)应急照明设置高度建议在2.2米左右,太高将影响对地面的照明度,太低将影响人员通行,具体设置间距、高度等指标按照光度的计算得出。
5、合理设置避难间
设置避难层的建筑应确保人员进入避难层, 并在避难层内设置排烟及照明设施。在电梯、走廊尽端、楼梯口处可考虑设置避难间。避难间应用一定耐火极限的墙及门与其它部位分隔, 房间内不应有可燃物, 并有可开启的外窗及设置应急照明。在供残疾人使用的建筑中还应设置声光引导装置及供盲人使用的专用盲道。
6、结语
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的安全疏散性能取决于安全疏散时间,而安全疏散时间又由影响安全疏散的因素所决定,例如人的避难行为、建筑物的消防设计因素等等。本文从以上几方面论述了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这些对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提高高层建筑安全疏散性能,减少高层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具较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