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mk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提出应遵循当前专业课程的教学规律,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与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专业课程教学 非智力因素 教学效果
  
  1.前言
  专业课程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遵循专业课程教学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职业技能和协作精神,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既是专业课程教学研究的出发点,又是最终目标。高职学院的生源素质普遍不高,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给专业课程教学带来很大挑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活动中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发生作用。智力因素是人脑功能的表现,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直接渗入学习过程,是个人智慧高低的最重要表现。非智力因素则是指人在活动时除智力因素外一切心理过程的总和,它的内容很广泛,通常包括:观念水平的价值意识(自信心、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一般水平的价值意识(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意识的心理背景(心理状态、性格、气质等)。人的记忆、思维是在一定的情感、兴趣、意志的支撑下进行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得好,智力因素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智力与学习效果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1]。探讨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其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的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布鲁诺曾经说过,“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只会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因此,只有学生真正感觉到学好专业可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工作又着重大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专业课的内在需要,才能激发出主动学习的强大内部驱动力,并形成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当前的高职教育理念,我们应通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努力适应学生毕业就能顶岗的工作需要。企业始终是从实用主义出发,需要的是适应型人才。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不只是为了拿毕业证,更重要的是,学生要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术,一边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求得生存。总之,帮助学生了解好专业课程,对自己人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内在动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还要兼顾专业课程学习的“目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心理上消除学生不学的负面情绪,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3.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兴趣是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心理因素,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专业课程学习有别于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它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性强,实践性强,不是单纯的知识点记忆,而是要学以致用,比一般文化基础课提出更高的要求。专业性强的知识往往其理论内容的讲授过程中显得较为乏味。如果教师处理不好,没有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采用能提起学生兴趣的种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对提高教学效果异常重要。
  3.1教师主导因素调控
  从教室的主导作用讲,可以通过把握好教师自我激情调控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来实现。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积极的认识活动,即使教师的“独角戏”再好,教学效果也提不上去。没有教师主动教学的激情,就不会有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特别是高职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学生已成为职业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教师逐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气氛对学生的主动学习显得更为重要,没有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根本进行不下去。若教师上课时表情冷漠、呆板、情绪低落,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随之下降,课堂变成一潭死水。因此,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与敬业精神,以及对学生负责的态度,面带笑容、充满激情地走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本学科的热爱、对学生的爱。在讲课时,使用抑扬顿挫和富含感情的教学语言,用丰富的语调、动作、表情将语言动态化,尽量使自己表述流畅自然、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力求教学语言简明扼要,藉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望,营造出和谐、积极参与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果。
  3.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对新鲜、形象、直观的事物更感兴趣是人的天性。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用来创设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还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方式,使抽象的专业问题具体化,枯燥的专业理论问题趣味化,静态的力学问题动态化,从而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制图》课程教学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辅助教学,使用CAD的三维显示功能直观展示空间三维形体的二维投影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可采用多媒体放映各种著名建筑的图片、显示建筑构造的三维图形。《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还可以将在施工现场的拍摄到的各种施工流程录像反复播放给学生观看,收到比现场教学更好的效果。还可以利用从互联网上下载的一些相关教学视频给学生作为课后学习与复习的参考资料。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大为增强[2]。
  4.消除学生性格弱点
  现在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存在胸无大志、缺乏责任感、懒惰、怕苦、畏难、自信心缺乏、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独立思考、自卑或妄自尊大、情绪波动大、难以自控等不良的性格弱点。“60分万岁”成了高职院校一些学生的座右铭。这都是学生不能真正认清自己,也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的表现。高职教育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像基础知识教育有不停的考试来让学生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从初、高中的书山题海的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许多学生从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认真学习。一些基础稍好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应付所面对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总是眼高手低,浮于表面而不能深入学习。一些基础很差的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从来不肯认真思考,长此以往,成绩便越来越差。不少学生情绪易波动,遇到挫折就感到丧气,得到赞扬就会觉得高兴。为此,我们可以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动员学生自己去验证学习成果——考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藉此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同时也验证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价值。如建工专业学生可以考取“施工员、监理员、绘图员、造价员、资料员”五大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在考取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后,学生的自信心会有很大的提高。职业资格证可成为毕业生就业的筹码,在考证过程中同学之间会有竞争,因此带来的压力会从某种角度上促使学生改变懒惰、怕苦、畏难情绪,认真对应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性格的弱点。
  完成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意志力与克服困难的精神。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与项目教学法,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分组进行教学。一组学生通过互相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个过程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建立责任感,同时培养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锻炼和提高个人意志力。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的实践,能检验自己的动手能力,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端正学习的态度,保持勤奋向上的情绪状态和刻苦学习的积极性,不断进步,巩固学习成果,发展学习成果。
  5.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习惯是学生行为活动的一种固定化倾向,而且学习习惯对学习的影响很大。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不良的学习习惯会妨碍学生的进步。为了使学生养成有规律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各门专业课程知识结构与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可在课前准备、课中教学、课后复习三个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1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的学习习惯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专业课程实施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模式后,我们把实际工作任务搬到了课堂,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听指导老师讲授新的理论知识与相关定义、概念以外,绝大部分时间需要综合利用已学知识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涉及的知识远远不只当堂课指导老师所讲到的内容,所以学生必须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上课的进度计划,预习相关理论知识,上课使用的资料、工具,如教材、建筑工程图纸、绘图工具,保证有条不紊地上好课。在上第一节课时教师就可将所上课程的授课计划清晰介绍给学生,明确告知课程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要求,所需资料、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做好上课计划,改变传统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只是授课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的局面,只有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计划的制作才能执行好,做到“有备无患”。
  5.2课中教学阶段
  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养成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当中积极主动锻炼专业技能的习惯,教师除了讲授课程理论知识以外,主要引导学生开展技能训练,做好学生的技术顾问,以与学生研讨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任务中遇到的疑难,不再是盲目知识的灌输者[3]。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工作任务成果作出点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互评,锻炼学生敢于表达与展示工作成果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3课后复习阶段
  温故而知新,专业课程知识具有连贯性,专业课程教学以应用为主,涉及知识点多,只有养成善于复习旧知识的习惯才能巩固专业知识。教师可以除了布置适量的作业以外,在下课前将本次课的关键知识点与存在问题明确告知学生,希望学生回去加深理解与解决。同时提供课后辅导,可通过集中现场答疑、通电话或电子邮件、QQ等方式进行。督促学生养成不积压专业课程学习中的问题,有疑难及时通过复习、答疑等方式解决,逐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专业课程的学习得以顺利、有序、高效进行。
  6.结语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利用各种方式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意志力、情感与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学习毅力始终处于较佳状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使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周力波.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43-44.
  [3]毛矛.应用研讨式教学法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探析[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9,(26):86.
其他文献
高校党校是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党员教育的重要阵地和锻炼熔炉,对培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和党员干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
双侧唇裂的修复方法中,原长法是最常用的术式[1],其特点为定点明确、操作简单、易于初学者掌握,但因双侧唇裂患者前唇红唇较薄,粘膜下肌肉组织少,修复唇珠时容易出现唇红唇中
孔子的教育思想萌芽于身体力行的教学实践,《论语》体现了孔子的学说,蕴涵着丰富的音乐教育思想。其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学相长、知行合一等思想对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克服浮躁情绪的重要性,指出了浮躁情绪产生的社会原因和职业原因,阐述了辅导员克服浮躁情绪的具体方法,如客观全面地了解自身特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避免急躁加强学习等。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浮躁情绪 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生力军。党中央、国务院专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以及教育部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高等学校班级建设的现状分析,找出部分影响高校班级建设的因素,介绍班级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阐释改善班级管理的必要性,并通过班级建设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改进班级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 高校 班级建设 班级管理 问题及对策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