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社会的不断进步,竞争也日益激烈。作为高中生,面临着升学和考试,身上肩负着巨大的压力。此外,现代的信息和多渠道的传递方式以及色彩斑斓的现代生活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由于传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不少学生在性格、适应性和心理调节等素质上存在不足,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适应、交往等方面,严重的会引起犯罪、自杀等后果。班主任应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适应能力,发掘学生潜能,提高教育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班主任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创造民主、宽松的班级环境
在学校,由于教师与学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学校管理的需要,常常容易形成带有很多强制性的管教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规定了许多(校规、班规),这也不准,那也不准,似乎学生的一切必须服从老师的意志,容易使学生觉得生活在没有“自由”、不能越“雷池”半步的环境之中,结果学生要么感到自己无能、羞怯、退缩,形成过分服从与依赖等不良心理品质,要么形成反抗、仇视、不信任、不合作等不良行为特征。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其生活适应能力越来越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活动能力。如果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意志,哪怕是为学生好的愿望,也容易造成缺乏民主、呆板拘束的气氛,结果使学生失去健康成长的机会。因此,能否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根本性的意义。班主任是营造班级气氛的关键,以民主、活泼的风格来组织班级生活,开展集体活动,无疑将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提供心理健康、青春期的知识援助
对高中生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是必要的,对指导其学习大有好处。他们按照心理学的规律去学习,学习成效必然有所提高。了解了记忆的规律,学生就有可能上课更专心,更好记住知识。了解了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从而主动把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
在讲授心理学知识时,班主任须要注意不能像心理学教师那样讲授,要有针对性,视情而讲。如有的学生对考试厌烦,可以讲授遗忘的规律,让学生懂得遗忘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规律,明白学习知识后的第一天、第七天、第三十一天是唤醒记忆的必要时间,这样学生对老师组织的小考、月考、期末考试就能够理解了。
三、培养积极态度、健康情趣
当今的高中生正值青春少年,风华正茂,同时也是他们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客观地认识现实,处理好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保持平衡心理,做一个既自尊自爱,又豁达、洒脱、悦纳他人的人,这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它需要班主任要有过硬的本领。从一开始就应有一个计划,从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出发,有目的、有步骤、有分别地开展各种活动,解决好每一个问题,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工作。关注课堂气氛,关注学习成绩,关注考试后学生的分数,更关注学生的切实感受和心理需求,使学生在成功的时候得到表扬和鼓励,在挫折的时候,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与引导,使他们避免自卑心理,产生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理想,在实实在在的学习生活中寻求成功与快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感情,学习习惯及世界观、人生观等。努力争取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之后,适应环境,有效地解决个人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减少或消除由于消极的动机冲突和挫折而导致的焦虑、紧张、失落、消沉等不正当的心理健康因素。
四、教会学生自我娱乐、自我释压
一个人若能注意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进行多方面的自我娱乐活动,就可以在寂寞孤独、烦闷抑郁时通过自我娱乐的方式,防止心境的压抑,使心理活动在自我娱乐中得到休整和放松,预防心理障碍。这是心理保健的一条重要原则。因此,班主任通过“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等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和爱好,更重要的是能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其视野,为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效地防止心理障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带头做好榜样和示范
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的精神风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时时处处地为学生展示社会行为规范,对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名既有广博的学识,又有竞争的意识,还有勇于拼搏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苦与乐,得与失,理智、豁达、洒脱、悦纳他人的班主任,是学生一心向善,自尊、自重、自爱、自立、自强不息的必要条件。
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在家的时间比较长,受父母的影响较大。但由于有的家长没有正确的健康标准,较注重身体的健康,不太关心心理健康;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对子女要求过高,动辄打骂;要么对子女不闻不问,任其发展。这就可能导致学生心理走向两个极端:要求高的子女心理常处于恐惧状态,性格内向,要求低的子女则过于散慢,缺乏进取心。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一些基本的实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向家长讲述家长育人成功的范例,或者推介这方面的书籍,如《给孩子一生的财富》、《哈佛女孩》等,帮助家长树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观念。家长往往只注重物质条件创造,关注孩子的吃、喝、穿、住等生理需要,却往往忽视家庭良好的心理环境的营造,忽视孩子多方面的心理需要。父母关系紧张、亲子关系不良,都会妨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应启发、引导家长不断自我完善,家长之间应有亲密和谐关系,亲子间应有平等、互爱的关系,形成关怀、爱护、民主、平等、以理服人、鼓励为主的教养方式。采用个别座谈、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互通情况,提出施教建议,纠正家长施教偏差。
总之,对高中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家庭甚至是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广泛参与。班主任在这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同时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学生优化环境,教学生自我调整,做到防患于未然,注重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一、创造民主、宽松的班级环境
在学校,由于教师与学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学校管理的需要,常常容易形成带有很多强制性的管教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规定了许多(校规、班规),这也不准,那也不准,似乎学生的一切必须服从老师的意志,容易使学生觉得生活在没有“自由”、不能越“雷池”半步的环境之中,结果学生要么感到自己无能、羞怯、退缩,形成过分服从与依赖等不良心理品质,要么形成反抗、仇视、不信任、不合作等不良行为特征。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其生活适应能力越来越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活动能力。如果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意志,哪怕是为学生好的愿望,也容易造成缺乏民主、呆板拘束的气氛,结果使学生失去健康成长的机会。因此,能否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根本性的意义。班主任是营造班级气氛的关键,以民主、活泼的风格来组织班级生活,开展集体活动,无疑将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提供心理健康、青春期的知识援助
对高中生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是必要的,对指导其学习大有好处。他们按照心理学的规律去学习,学习成效必然有所提高。了解了记忆的规律,学生就有可能上课更专心,更好记住知识。了解了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从而主动把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
在讲授心理学知识时,班主任须要注意不能像心理学教师那样讲授,要有针对性,视情而讲。如有的学生对考试厌烦,可以讲授遗忘的规律,让学生懂得遗忘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规律,明白学习知识后的第一天、第七天、第三十一天是唤醒记忆的必要时间,这样学生对老师组织的小考、月考、期末考试就能够理解了。
三、培养积极态度、健康情趣
当今的高中生正值青春少年,风华正茂,同时也是他们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客观地认识现实,处理好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保持平衡心理,做一个既自尊自爱,又豁达、洒脱、悦纳他人的人,这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它需要班主任要有过硬的本领。从一开始就应有一个计划,从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出发,有目的、有步骤、有分别地开展各种活动,解决好每一个问题,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工作。关注课堂气氛,关注学习成绩,关注考试后学生的分数,更关注学生的切实感受和心理需求,使学生在成功的时候得到表扬和鼓励,在挫折的时候,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与引导,使他们避免自卑心理,产生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理想,在实实在在的学习生活中寻求成功与快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感情,学习习惯及世界观、人生观等。努力争取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之后,适应环境,有效地解决个人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减少或消除由于消极的动机冲突和挫折而导致的焦虑、紧张、失落、消沉等不正当的心理健康因素。
四、教会学生自我娱乐、自我释压
一个人若能注意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进行多方面的自我娱乐活动,就可以在寂寞孤独、烦闷抑郁时通过自我娱乐的方式,防止心境的压抑,使心理活动在自我娱乐中得到休整和放松,预防心理障碍。这是心理保健的一条重要原则。因此,班主任通过“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等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和爱好,更重要的是能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其视野,为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效地防止心理障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带头做好榜样和示范
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的精神风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时时处处地为学生展示社会行为规范,对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名既有广博的学识,又有竞争的意识,还有勇于拼搏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苦与乐,得与失,理智、豁达、洒脱、悦纳他人的班主任,是学生一心向善,自尊、自重、自爱、自立、自强不息的必要条件。
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在家的时间比较长,受父母的影响较大。但由于有的家长没有正确的健康标准,较注重身体的健康,不太关心心理健康;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对子女要求过高,动辄打骂;要么对子女不闻不问,任其发展。这就可能导致学生心理走向两个极端:要求高的子女心理常处于恐惧状态,性格内向,要求低的子女则过于散慢,缺乏进取心。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一些基本的实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向家长讲述家长育人成功的范例,或者推介这方面的书籍,如《给孩子一生的财富》、《哈佛女孩》等,帮助家长树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观念。家长往往只注重物质条件创造,关注孩子的吃、喝、穿、住等生理需要,却往往忽视家庭良好的心理环境的营造,忽视孩子多方面的心理需要。父母关系紧张、亲子关系不良,都会妨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应启发、引导家长不断自我完善,家长之间应有亲密和谐关系,亲子间应有平等、互爱的关系,形成关怀、爱护、民主、平等、以理服人、鼓励为主的教养方式。采用个别座谈、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互通情况,提出施教建议,纠正家长施教偏差。
总之,对高中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家庭甚至是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广泛参与。班主任在这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同时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学生优化环境,教学生自我调整,做到防患于未然,注重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