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来源 :经济视角·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ang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在居民收入整体、城乡之间、行业间以及地区间等方面正在呈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趋势已经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设计新的收入分配政策,以解决由分配不公平带来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收入分配;收入差距;公平分配;制度改革
  作者简介:王一强(1973-),男,山西省怀仁县人,山西省公路局朔州分局物资供应站书记、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F0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6.5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6-115-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拉大,这表明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各个环节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拉大的问题,尤其是收入调节及再分配机制的缺乏,使得分配结果的不平等变得越来越严重,不公平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在较大程度上有损于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最终也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一、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1、居民收入整体差距进一步扩大
  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居民收入差异状况,根据世界银行专家的估计,我国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30上升到2008年的0.45,大部分经济学家对中国基尼指数的估计在0.45和0.5之间。有的甚至认为已超过0.5,远高于0.4的世界警戒标准。如此大的收入差距也将中国和东亚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分配结构区分开来,与金砖四国(BRIC)相比,中国的收入差距也仅仅略低于巴西,而高于俄罗斯和印度。北京师范大学的李实教授指出,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这样的速度是世界上少有的,这说明我国的收入差距正不断拉大。并且这种扩大的趋势似乎仍在持续。
  2、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居高不下一直是我国收入分配的一个特点。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先于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一度出现了缩小的情况。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虽然若干年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过缩小。但总体趋势仍表现为持续扩大,2008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差额的绝对值为11020元,城乡收入比高达3.35:1。若将城镇、农村居民所拥有的福利及其实物补贴,如公费医疗、财政补贴、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等也计算在内,城乡收入的差距会更大。
  3、行业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经济数据,中国行业最高收入与行业最低收入的比值是6倍,而国际上的收入差距标准大约为3倍,这说明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高收入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电力、电信、保险、石油、烟草等领域,这些行业的收入要比其它行业的收入高出2-3倍。甚至有人估计我国最高的行业平均工资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的比值达到16:1,这个差距在国际行业上是无法理解的。在行业垄断的背景下,一些垄断行业近乎无偿地使用国有资源,并将获得的垄断利润转化为部门利益和部门内职工收入或福利,使行业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4、地区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实行的是东部沿海优先开放开发的战略。东部地区凭借其区位优势、相对较好的经济基础。依靠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中西部的支援,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但也由此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之间、沿海省市与内陆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据有关数据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地区差距系数由1978年的1.6扩大为2007年的3倍多,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地区差距系数由2.1扩大为3.6倍。尤其是近年来,东西部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还在不断上升。据相关报道,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地区是上海。最低的地区是贵州,两个地区的人均GDP之比为9.6:1。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速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逐年扩大。
  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
  1、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损害社会稳定
  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社会政治生活也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过高的收入差距。会使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失衡,滋生不满情绪,一些人甚至会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从而引发社会震荡和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和安全。使经济发展缺乏一种良好有序的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的健康风气和社会安定。最终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这种不稳定的情绪极具传染性,将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2、加剧劳动力市场的不公平竞争。降低工作效率
  劳动素质差别的存在会导致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竞争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是居民经济机会不平等的重要方面,并且由劳动力市场的不公平竞争造成的收入差距可能产生收入分配分化的“马太效应”。因为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个人权力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和结果的不平等,从而导致和加深起点的不平等,而起点的不平等反过来又会加深结果的不平等,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就意味着,收入差距扩大后,收入和财富的多寡往往不能取决于人们的努力程度,人们付出的努力经常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当这种情况普遍发生时。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就会大打折扣,经济效率的降低就成为必然。
  3、收入差距扩大导致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和总体消费不足,影响经济的增长
  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呈现递减规律,收入的绝对水平越高,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缺口也就越大。当收入差距越大。越向少数人集中时,总体的消费倾向将会降低,并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如果收入分配过于向高收入阶层倾斜,就会使整个社会积累过多。而总消费需求的不足,最终必然导致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生产过剩局面,既而影响经济的增长,降低经济效率。同时,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低收入者对人力资本的现实支付能力,减少受教育的机会,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三、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思路
  1、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分割体制
  打破长期以来束缚城乡居民自由迁徙的制度障碍,全面建立户籍、居住一元化管理的体制机制,充分保障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充分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立足于经济市场化、社会公平化、管理民主化的理念,充分保障农民的各项权益不因居住地的迁徙、职业的改变而受到侵害,实施城乡居民自由流动政策。进城农民同样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同时,破除城镇居民到农村居住、生活、就业的障碍。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统一户籍背景下享有平等的教育、住房、社保等 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2、初次分配要提高两个比重,再分配要注意公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初次分配应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第一个比重的目的是为了处理好国家、集体、企业和个人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关系,提高第二个比重的目的是为了矫正劳动力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弱势地位。稳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
  再分配要注重公平。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制度防线、稳定器和安全网。是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建立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体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社会贫困救济体系、防灾减灾体制、廉租住房制度等。所有这些制度的建设都应尽量照顾到弱势群体和最底层人民的生存与发展权利。如此方能进一步增加底层群体的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3、做好三次分配,积极鼓励开展慈善事业和公益活动
  慈善事业、公益活动在收入分配活动中属于一种伦理道义上的分配机制,优点在于维护社会公平,缺点是削弱了劳动刺激,不利于资本积累、资源流动和配置。非营利机构以及居民个人通过无偿地向受援居民提供实物或货币形式的援助,会使受援居民收入增加,这种基于道德信念而进行的第三次分配的影响是广泛的,它所发挥作用的领域是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消减居民收入差距不能排斥第三种力量的作用。在公民社会日益发达的今天,政府应该引导公民社会建立健全慈善体系,以弥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不足,同时,建立三次分配的道德标准,让慈善事业和公益活动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促进社会公平真正落到实处。
  4、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缩小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
  尽快推进资源税改革。改革国有资源的税费体系,理顺资源性产品的分配格局:尽快建立常态化的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收租分红机制,国企上缴的收益纳入公共财政并用于社会公共福利性支出,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全口径的财政预算体系。尤其要涵盖国有企业的资源使用租金和利润分红。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核心在于要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缴范围,提高垄断行业利润的上缴比例,发挥国有资本收益对收入分配调节作用。控制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建立薪酬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正确安排企业高管、中层、一般职员和一线工人的薪酬分配关系,从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上进行双重调控,以缩小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
  5、增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共支出的差别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调节余缺的政策工具,它有利于实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财政能力基本充裕,但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转移支付的总量仍然偏小;转移支付结构不尽合理等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应当从经济建设型财政转向公共服务型财政。更多关注于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教育和职业培训、公共救济体制、基础设施等方面。以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并为实现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有力保障,重点在于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增加农村地区、落后地区的公共建设投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由于财政收入差异而造成的公共服务差异。
  6、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快建立收入分配监测系统。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同时推动政府改革,从制度上减少寻租和非法收入的空间,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许可,降低“三公”费用。减少社会制度的运行成本,通过做“减法”的方式提升居民的收入。
  总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严重地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巨大任务。
  (责任编辑:云馨)
  参考文献:
  [1]张维迎.新时期收入分配政策研究[J].管理世界,1986,(01).
  [2]杨之刚.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深化分税制改革[N].经济参考报,2004-9-29.
其他文献
国外税务实务部门在探讨税收征管现代化问题时,绝大部分是把税收征管定位在面向逐步迈进协作型管理.本文对美国、乌克兰、俄罗斯、澳大利亚的现代税收征管体系作了简要介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 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具有相同的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良好运行的保证。完善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帮助企业健康发展,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完成预期经济效益。本文讨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分析了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关系,并提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220 文献标识码:A  内部控制作为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获得
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 ,讨论了在光镊系统中 ,光放大倍数在 5 0 0— 10 0 0倍、间隔为 10 0倍的范围内 ,对四象限探测器位移测量信号的幅值及其线性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理论结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叙述了某广场(一期)居住型公寓的给排水设计的特点,结合当地情况、甲方要求及样板房施工所发现的问题进行优化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期刊
央视热播《乔家大院》,一时间,“大院”炙手可热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乔家大院》闲谈杂议间,也娱乐了闲暇时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意识的不断更新完善,在对房屋结构设计要求中不仅重视房屋结构的实用性经济性,还重视其审美属性。在房屋结构设计中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简便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