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一,微博“碎片化”的“癥候学”与正面价值之争。彭兰在《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中提出,建立在碎片化社会基础上的微博信息碎片化代表着传播模式的变革,其正面价值的发挥通过“全民投票”的信息碎片筛选机制、“自组织”内的信息碎片优化机制、专业媒体的碎片整合机制三种途径得以实现。这为客观、全面看待微博的碎片化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
其二,微博的“私域”与“公器”之争。互联网人、媒体人及学者都加入了思考的行列,形成了“微博媒体说”与“微博社交网”及“微博融合说”三种观点。曹国伟认为,在中国,微博的媒体属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非常强。在李开复看来,微博是革命性的媒体,但应兼顾社交属性。喻国明提到,微博是对传统媒介自身功能不足的反弹,本身具有巨大的媒体功能,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媒体。微博作为自媒体的一种,同样出现了媒体的自我审查等问题。与此同时,微博更具社交属性的观点也得到了相当多学者的支持。
其三,微博的“实名制”管理之争。这场争论的焦点依然在于如何在信息安全与自由之间寻找平衡。实名制的拥趸者强调匿名制对信息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认为,实名制管理将成为“微博信用体系建设的发端”。而反对者则分析了实名制侵犯隐私的可能和造成对公民表达权的侵害。值得反思的是,反对实名制多被冠以普通网民的名号,甚少学者明确支持此观点。
(党生翠文,摘自2011年12月3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其二,微博的“私域”与“公器”之争。互联网人、媒体人及学者都加入了思考的行列,形成了“微博媒体说”与“微博社交网”及“微博融合说”三种观点。曹国伟认为,在中国,微博的媒体属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非常强。在李开复看来,微博是革命性的媒体,但应兼顾社交属性。喻国明提到,微博是对传统媒介自身功能不足的反弹,本身具有巨大的媒体功能,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媒体。微博作为自媒体的一种,同样出现了媒体的自我审查等问题。与此同时,微博更具社交属性的观点也得到了相当多学者的支持。
其三,微博的“实名制”管理之争。这场争论的焦点依然在于如何在信息安全与自由之间寻找平衡。实名制的拥趸者强调匿名制对信息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认为,实名制管理将成为“微博信用体系建设的发端”。而反对者则分析了实名制侵犯隐私的可能和造成对公民表达权的侵害。值得反思的是,反对实名制多被冠以普通网民的名号,甚少学者明确支持此观点。
(党生翠文,摘自2011年12月3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