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对外贸易形势,正处在一个变革的关口上。
近期,剔除虚增后的中国外贸数据一经发布,各方哗然。中国海关数据显示,5月中国进出口增长仅0.4%,其中出口增长1%,进口增速则飘红-0.3%。
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套利贸易”激增,使得海关统计的内地对港贸易连续几个月异常虚增。今年4月末,中国政府启动一系列强效挤压水分的措施,促使5月外贸增速大幅回落。剔除上述因素,真实数据则反映出更大的外贸“再缩水” 隐忧。
事实上,5月中国内地出口增长乏力,并不完全是由于对港“套利贸易”造成的。若除去对港贸易,5月中国内地出口增速已从前四个月的8.5%下滑至-0.17%。外资出口的快速下滑,才是造成中国外贸目前困境的主因。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在华外资企业的出口增速下滑至3.1%,这是非常罕见的情况。长期以来,在华外资企业出口占据着中国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是推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此次,在民营企业出口增长46.7%的情况下,外资将出口增长总水平下拉至17.4%。“挤去水分”后,5月外资出口增速已转负降至-1.1%。
随着外资企业产品内销导致外资企业出口“失速”愈演愈烈,中国外贸很可能迎来“消失的十年”。面对不断迫近的结构性调整,中国贸易政策转型,亦当早为之计。
从6月下旬开始,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中心繁华的第五大街上,Pioneer Plaza百货进入了繁忙的购物季节。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Coach、Clarks等等,越来越多的一线品牌,悄然以“越南制造”、“墨西哥制造”取代了原本“中国制造”的份额。
与Coach等服饰品牌相类似,三星近期将其在越南的代工厂——三星电子越南公司(SEV)年产量从1.2亿部提升至2.4亿部,生产车间里工人24小时组装着“Galaxy S4”等最新款智能手机。此前,世界上约有一半的智能手机产自于中国,而2013年,预计仅SEV智能手机产量将占全球市场两成份额。
数位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2013年上半年,外资企业将出口生产基地从中国内地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速度超出预期,比如,今年前四个月,越南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7%,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国内地企业或外资企业从中国内地撤资改建。而同期中国内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378.81亿美元,同比下降2.38%。
外资出口生产基地超预期快速外迁,使得中越两国的贸易结构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前五个月,受益于三星的战略调整,越南电子产品出口占比直线上升至23%,已经高于鞋业和纺织品。外资企业出口在越南占据主导地位,鉴于外资的快速流入,2013年,越南工贸部为出口定下了1261亿美元的目标,同比增长10%。
相比越南外贸的高速增长,5月,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速已降至-1.1%。从整体上看,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有“失速”之忧。
“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微妙的转折点。”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亚地区中心总代表酒均对《财经》记者表示,外资企业将出口生产基地撤出中国,并非伴随着撤资。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以投资追逐低价劳动力的过程,相反,日企对中国新增制造业投资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新增制造业投资更多关注的是中国当地市场,原本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建立出口生产基地,产品出口欧美的企业却正在撤离中国。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过程,但必然会影响在华外资企业出口。
日韩企业较为集中的山东省,一直以来被当做观察在华外资的重要窗口。2012年,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0.7%,然而与此同时,山东省对欧洲和韩国出口却分别减少了6.3%和7.6%。
一直以来,多数人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对海外制造业公司仍有巨大的吸引力,外资制造业不会大批撤离中国。然而外资在华出口生产基地本地化转型,供应中国当地市场,多余生产力则向外转移的结构性变化,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数据显示,对于2013年、2014年事业发展方向,52.3%日资企业表示将扩大在华业务,分别42%、4%和1.8%的企业将维持、缩小或撤资到其他国家。酒均表示,在这其中,前者多为内销型企业,而后者多为出口型企业。企业的出口比例越高,缩小业务的意向越强。
不过,此前引起广泛担忧的外商从中国大规模撤资现象并未发生。然而,外资内销转型所导致的外资出口“失速”却愈演愈烈。跨过这一“微妙的转折点”,未来外资出口下滑或难逆转。
LG电视、3M公司等外商制造业公司均宣称,近期在中国业绩不佳,由于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要素价格攀升,一些出口型外资企业已经感到“吃不消”。100%产品出口的日资企业中,26.7%的企业已经陷入亏损,这一数字比2011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数据显示,企业出口比例越低,盈利企业占比相对越高。
有鉴于此,调查显示52.7%的日资企业认为“开拓当地市场的优先级高于出口”,高于“出口优先级高于开拓当地市场”企业44.1个百分点,反映出强烈的内销倾向。
世界贸易组织首席统计师Hubert Escaith对《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外资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在外界看来,中国的市场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劳动力单位生产率也在不断提升,十年之内,并不会发生大批外资撤离中国的景象。但Hubert Escaith提醒,不少行业的产业链某些部分正在向越南、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转移。过去十年间,这一部分以纺织品为主,最近则囊括了电子产品等加工制造业。
今年5月,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下降1.1%的同时,加工贸易出口下降5.2%。过去30年中,外资企业主导的加工贸易一直占据中国外贸出口半壁江山,成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主要引擎。而此次外资“内销”战略调整所引起的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与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同时“标红”,或预示着中国外贸增长模式的某种结构性改变。 在传统的贸易统计中,全球垂直产业分工产生的中间产品进出口存在重复统计,鉴于中国较高的加工贸易比例,中国外贸出口数据存在高估。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手机。按照2009年数字来计算,一部在中国组装制造的苹果手机出口额为178美元,而其中仅有6.5美元的价值是在中国产生的。这意味着,若苹果公司将组装加工外迁,中国外贸下滑将远远超过GDP损失。
6月25日在清华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全球价值链与经济结构调整国际讨论会”上,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高级经济学家王直指出,运用附加值贸易统计方法,目前中国进出口值将大幅缩水。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对《财经》记者表示,随着外资出口贡献率减弱,以及民营企业直接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等外贸结构性改变,中国进出口出现个位数甚至负增长,亦并非不可期。
当下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短期内稳定外资出口,以为外贸转型争取更多时间。近期,鉴于外商在华盈利下降,各在华商会纷纷呼吁中国政府扩大开放,加强贸易政策便利化。例如,外资企业反映,虽然一部分规定已认可来自海外的人民币投资,但原则上,外资企业仍然无法将外汇资本金兑换为人民币后再投资到中国国内,这使得外资企业在中国国内再投资的难度极高。各外资企业希望能进一步放宽相关规定,降低再投资的难度。
此次外资战略调整所引起的中国外贸增长模式结构性变化,可能意味着,即使外部经济环境好转,中国对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增速再难上两位数。
自2012年开始的外贸出口困境并非单纯的周期性低迷,而是伴随中国外贸结构性的转型。在此情况下,不能将希望寄托于外需市场的好转,而必须启动新一轮政策改革。
6月18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前四个月中国外贸的增长,相当程度得益于去年以来实施的外贸稳定政策和部分外需市场的回暖,但是这些有利因素到了5月已基本消化殆尽。5月外贸的增速大幅下降,是当前外贸形势严峻复杂的真实反映。
近期,商务部就当前外贸形势向商务部重点联系的1000多家企业做了问卷调查,多达73.4%的企业认为,人民币升值是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
因人民币快速升值,50.7%的企业订单减少,38.1%的企业只敢接短单,不敢接长单,21.2%的企业不敢接单或者被迫放弃履约。1000余家受访企业平均出口利润率不足3%。
多数企业希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然而,这在美、日等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下并非易事。不少人寄望于即将成立的上海自由贸易区。6月底,上海自由贸易区方案上报国务院,据了解,其中包括了建设离岸金融、离岸贸易,在自贸区内实现外汇无限额管理,这些都丰富了企业的汇率避险工具。
就在五个月前,浙江舟山获批成为中国首个自由贸易区。在此之前,中国虽已设立多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但与自由贸易区相比,在海关监管、保税物流、土地政策、出口退税等方面仍然多有限制。一些希望实现离岸贸易、开展多个境外市场之间货物交易的企业,只能将总部搬至新加坡或香港。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执笔人王军对《财经》记者表示,舟山自由贸易区不但将解决以上问题,更为关键的意义在于,一系列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中国外贸政策新的“试验田”,从而期待这些“特殊”政策,未来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更加长久的进出口贸易结构转型提供更充分的支持。
近期,剔除虚增后的中国外贸数据一经发布,各方哗然。中国海关数据显示,5月中国进出口增长仅0.4%,其中出口增长1%,进口增速则飘红-0.3%。
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套利贸易”激增,使得海关统计的内地对港贸易连续几个月异常虚增。今年4月末,中国政府启动一系列强效挤压水分的措施,促使5月外贸增速大幅回落。剔除上述因素,真实数据则反映出更大的外贸“再缩水” 隐忧。
事实上,5月中国内地出口增长乏力,并不完全是由于对港“套利贸易”造成的。若除去对港贸易,5月中国内地出口增速已从前四个月的8.5%下滑至-0.17%。外资出口的快速下滑,才是造成中国外贸目前困境的主因。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在华外资企业的出口增速下滑至3.1%,这是非常罕见的情况。长期以来,在华外资企业出口占据着中国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是推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此次,在民营企业出口增长46.7%的情况下,外资将出口增长总水平下拉至17.4%。“挤去水分”后,5月外资出口增速已转负降至-1.1%。
随着外资企业产品内销导致外资企业出口“失速”愈演愈烈,中国外贸很可能迎来“消失的十年”。面对不断迫近的结构性调整,中国贸易政策转型,亦当早为之计。
外资出口失速
从6月下旬开始,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中心繁华的第五大街上,Pioneer Plaza百货进入了繁忙的购物季节。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Coach、Clarks等等,越来越多的一线品牌,悄然以“越南制造”、“墨西哥制造”取代了原本“中国制造”的份额。
与Coach等服饰品牌相类似,三星近期将其在越南的代工厂——三星电子越南公司(SEV)年产量从1.2亿部提升至2.4亿部,生产车间里工人24小时组装着“Galaxy S4”等最新款智能手机。此前,世界上约有一半的智能手机产自于中国,而2013年,预计仅SEV智能手机产量将占全球市场两成份额。
数位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2013年上半年,外资企业将出口生产基地从中国内地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速度超出预期,比如,今年前四个月,越南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7%,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国内地企业或外资企业从中国内地撤资改建。而同期中国内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378.81亿美元,同比下降2.38%。
外资出口生产基地超预期快速外迁,使得中越两国的贸易结构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前五个月,受益于三星的战略调整,越南电子产品出口占比直线上升至23%,已经高于鞋业和纺织品。外资企业出口在越南占据主导地位,鉴于外资的快速流入,2013年,越南工贸部为出口定下了1261亿美元的目标,同比增长10%。
相比越南外贸的高速增长,5月,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速已降至-1.1%。从整体上看,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有“失速”之忧。
“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微妙的转折点。”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亚地区中心总代表酒均对《财经》记者表示,外资企业将出口生产基地撤出中国,并非伴随着撤资。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以投资追逐低价劳动力的过程,相反,日企对中国新增制造业投资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新增制造业投资更多关注的是中国当地市场,原本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建立出口生产基地,产品出口欧美的企业却正在撤离中国。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过程,但必然会影响在华外资企业出口。
日韩企业较为集中的山东省,一直以来被当做观察在华外资的重要窗口。2012年,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0.7%,然而与此同时,山东省对欧洲和韩国出口却分别减少了6.3%和7.6%。
一直以来,多数人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对海外制造业公司仍有巨大的吸引力,外资制造业不会大批撤离中国。然而外资在华出口生产基地本地化转型,供应中国当地市场,多余生产力则向外转移的结构性变化,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数据显示,对于2013年、2014年事业发展方向,52.3%日资企业表示将扩大在华业务,分别42%、4%和1.8%的企业将维持、缩小或撤资到其他国家。酒均表示,在这其中,前者多为内销型企业,而后者多为出口型企业。企业的出口比例越高,缩小业务的意向越强。
不过,此前引起广泛担忧的外商从中国大规模撤资现象并未发生。然而,外资内销转型所导致的外资出口“失速”却愈演愈烈。跨过这一“微妙的转折点”,未来外资出口下滑或难逆转。
LG电视、3M公司等外商制造业公司均宣称,近期在中国业绩不佳,由于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要素价格攀升,一些出口型外资企业已经感到“吃不消”。100%产品出口的日资企业中,26.7%的企业已经陷入亏损,这一数字比2011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数据显示,企业出口比例越低,盈利企业占比相对越高。
有鉴于此,调查显示52.7%的日资企业认为“开拓当地市场的优先级高于出口”,高于“出口优先级高于开拓当地市场”企业44.1个百分点,反映出强烈的内销倾向。
外贸再挤水分
世界贸易组织首席统计师Hubert Escaith对《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外资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在外界看来,中国的市场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劳动力单位生产率也在不断提升,十年之内,并不会发生大批外资撤离中国的景象。但Hubert Escaith提醒,不少行业的产业链某些部分正在向越南、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转移。过去十年间,这一部分以纺织品为主,最近则囊括了电子产品等加工制造业。
今年5月,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下降1.1%的同时,加工贸易出口下降5.2%。过去30年中,外资企业主导的加工贸易一直占据中国外贸出口半壁江山,成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主要引擎。而此次外资“内销”战略调整所引起的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与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同时“标红”,或预示着中国外贸增长模式的某种结构性改变。 在传统的贸易统计中,全球垂直产业分工产生的中间产品进出口存在重复统计,鉴于中国较高的加工贸易比例,中国外贸出口数据存在高估。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手机。按照2009年数字来计算,一部在中国组装制造的苹果手机出口额为178美元,而其中仅有6.5美元的价值是在中国产生的。这意味着,若苹果公司将组装加工外迁,中国外贸下滑将远远超过GDP损失。
6月25日在清华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全球价值链与经济结构调整国际讨论会”上,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高级经济学家王直指出,运用附加值贸易统计方法,目前中国进出口值将大幅缩水。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对《财经》记者表示,随着外资出口贡献率减弱,以及民营企业直接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等外贸结构性改变,中国进出口出现个位数甚至负增长,亦并非不可期。
当下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短期内稳定外资出口,以为外贸转型争取更多时间。近期,鉴于外商在华盈利下降,各在华商会纷纷呼吁中国政府扩大开放,加强贸易政策便利化。例如,外资企业反映,虽然一部分规定已认可来自海外的人民币投资,但原则上,外资企业仍然无法将外汇资本金兑换为人民币后再投资到中国国内,这使得外资企业在中国国内再投资的难度极高。各外资企业希望能进一步放宽相关规定,降低再投资的难度。
启动外贸政策改革
此次外资战略调整所引起的中国外贸增长模式结构性变化,可能意味着,即使外部经济环境好转,中国对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增速再难上两位数。
自2012年开始的外贸出口困境并非单纯的周期性低迷,而是伴随中国外贸结构性的转型。在此情况下,不能将希望寄托于外需市场的好转,而必须启动新一轮政策改革。
6月18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前四个月中国外贸的增长,相当程度得益于去年以来实施的外贸稳定政策和部分外需市场的回暖,但是这些有利因素到了5月已基本消化殆尽。5月外贸的增速大幅下降,是当前外贸形势严峻复杂的真实反映。
近期,商务部就当前外贸形势向商务部重点联系的1000多家企业做了问卷调查,多达73.4%的企业认为,人民币升值是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
因人民币快速升值,50.7%的企业订单减少,38.1%的企业只敢接短单,不敢接长单,21.2%的企业不敢接单或者被迫放弃履约。1000余家受访企业平均出口利润率不足3%。
多数企业希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然而,这在美、日等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下并非易事。不少人寄望于即将成立的上海自由贸易区。6月底,上海自由贸易区方案上报国务院,据了解,其中包括了建设离岸金融、离岸贸易,在自贸区内实现外汇无限额管理,这些都丰富了企业的汇率避险工具。
就在五个月前,浙江舟山获批成为中国首个自由贸易区。在此之前,中国虽已设立多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但与自由贸易区相比,在海关监管、保税物流、土地政策、出口退税等方面仍然多有限制。一些希望实现离岸贸易、开展多个境外市场之间货物交易的企业,只能将总部搬至新加坡或香港。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执笔人王军对《财经》记者表示,舟山自由贸易区不但将解决以上问题,更为关键的意义在于,一系列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中国外贸政策新的“试验田”,从而期待这些“特殊”政策,未来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更加长久的进出口贸易结构转型提供更充分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