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答题指导记叙文阅读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fairs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滴水之恩》阅读
  l.几个月前,“他”流落到马山,“我”给“他”买水、买糕,劝“他”回家(1分)。“我”在步行返回的山路上,恰好拦到“他”的车。“他”没认出“我”,给“我”讲了几个月前在马山发生的事,认为那次受到的帮助改变了自己。到马山后,“我”才知道“他”是专程送“我”的(3分)。(4分。意思对即可) 2.①情节:交代“我”面临的困境,指出“我”步行返回的原因,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②主题:老妇人充满善意的言行,表现了她对陌生人的友善与关爱,使主题更丰厚。(4分,每个角度2分。意思对即可) 3.①善良,有爱心,乐于助人:为潦倒的“他”买水、买糕,并劝“他”回家;②细心体贴,尊重他人:没有言明“我”曾帮助过“他”,维护“他”的尊严,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4分。每方面2分,其中形象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4.①点明“他”是雨夜专程送“我”的,更突出“他”的善良和爱心,使人物形象更鲜明;②突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回馈社会的主题;③故事这样结尾,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具艺术表现力;④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超级智能住宅》阅读
  1.①固执任性 ②蛮横无理(2分) 2.选取对话:“亲爱的,它也是关心我们嘛!”“关心?可绝不能违背我的意愿来干。它这绝不是关心,而是在任意摆布我们!”此处对话的作用:此处对话体现了男主人设计房子的初衷、房子最初对主人的态度,又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暗示了下文中房子会对主人做出的种种“造反行为”。最初是为了照顾主人建造的房子,在只能简单僵化地理解“照顾”,却完全不理解主人的感情,分不清主仆的界限时,就会出现这种任意“摆布”主人的行为。此处对话是对文中房子行为的绝佳诠释。(4分) 3.小说主题: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 你的问题: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烦恼,甚至是危险。面对科技大发展,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请结合现实生活,详细阐述你的观点。 你的理由:本文主题是人工智能毁灭人类,其实质在于引发读者思考——原本为服务我们而发明的人工智能,为什么反而成了我们的敌人?在我们发明高新技术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它的危害及控制危害的方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这是每一个人都回避不了的问题。(此题在考查考生理解文章主题情况的同时,还引导考生从科幻回归现实生活,思考作者影射的现实问题,体现了小说表现生活现实的特点,一举多得。5分)
  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寒冷的冬夜》阅读
  1.①衬托小车夫谋生的艰难;②衬托“我”内心的孤寂。(3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2.示例:你年纪太小,太劳苦了会伤害你的身体,还担心你不能送我平安到家。(3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3.这是一处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车夫因“我”失信和给他钱伤他自尊而产生的不满情绪。(3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减少误解,避免出现隔阂。(3分)
  海南省中考语文试题《特殊的圣诞礼物》阅读
  l.早早起床,悄悄地去牛棚里,一个人给牛添草加料,把奶挤了,并将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3分) 2.(1)“得意”就是感到非常满意(称心如意)。写出了鲍勃终于想出送给父亲的特殊圣诞礼物时的自豪(兴奋、骄傲、喜悦)心理。 (2)“紧紧”形容动作的程度,写出了父亲看到特殊礼物后的惊喜(激动、兴奋)之情,表明鲍勃的礼物得到了父亲的赞许(认可、肯定)(或“写出了鲍勃的用心、懂事感动了父亲”)。(4分,每小题2分。意思相近即可) 3.父亲意识到了他的爱。从文章第⑩段中的“紧紧地搂”“抚摸”“泪水滴”等系列动作及第⑧段中的“我也爱你”等语言可以看出。(2分。肯定1分,理由1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4.示例一:此句运用动作描写,刻画出鲍勃准备好礼物后既兴奋又激动、既紧张又期待的心理(刻画出鲍勃既担心父亲提前发现他准备的礼物,又期待看到父亲发现礼物时惊喜状态的心理)。 示例二: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鲍勃动作的敏捷。写出他既担心父亲提前发现他准备的礼物,又期待看到父亲发现礼物时惊喜状态的心理。(3分。修辞或描写方法1分,赏析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5.结构上前后呼应,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了“爱是需要表达的”这一主旨。(2分。结构1分,内容1分。意思相近即可)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描花的日子》阅读
  1.示例一:能去掉,因为第①段中有关四季的内容和文章主要内容描花关系不大,去掉后行文更简洁,内容更集中。 示例二:不能去掉,因为第①段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且“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被封住了”为下文的“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做铺垫。(3分) 2.(l)母亲和外祖母可以做她们最愿意做的事——描花,所以她们很高兴。 (2)父亲看到外祖母和母亲高兴,他就高兴;他为能给家人做些事情而感到高兴。(3分)3.外祖母是一个和蔼可亲、宽容厚道、心灵手巧、有生活情趣的人。(4分) 4.本文标题是行文的线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暗示了一家人和睦幸福的生活;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4分) 5.文章写一家人在一起描花就是幸福;材料一表明幸福就在平凡生活的细节中;材料二表明不幸福是因为这些人沉浸在无聊的虚拟世界里,缺少与家人的交流和分享。综上所述,我认为幸福就是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刻,高兴了彼此分享,痛苦了共同分担。(3分)
  重庆市A卷中考语文试题《我的暖,一寸长》阅读
  1.为了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2分),他请求坐一次“我”的车,对孩子进行心理安慰(2分)。(4分。意思对即可) 2.外貌描写(肖像描写)(1分)。作用:①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②暗示了他工作的艰辛;(③暗示了“几天来”他被拒的原因;④为后来“我”“皱了皱眉”“犹豫”做了铺垫。(答出三点即得3分) 3.“几天来”说明他为此努力了好些天(2分),表现出他的艰辛努力和坚持,以及父爱的执着、深沉(2分)。(4分) 4.悬念举例:第②段中他为什么无缘无故给“我”香烟?他为什么对“我”“油嘴滑舌”?他为什么要坐“我”的车,而且只坐一会儿?为什么见到他的孩子,他就“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 作用:利用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情节有波澜。(4分。举例2分,作用2分) 5.这个父亲认为自己为消除孩子心理阴影而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给孩子的爱是很少的(2分)。但是他想出办法,不惜委屈自己,来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这样的父爱是深沉、伟大的(2分)。(4分。意思对即可)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集中营的课堂》阅读
  1.(1)手握一枚手雷,大叫着冲向敌人而被捕。(2分) (2)准备用火柴点燃油库而被纳粹兵射杀。(2分) 2.示例一 例句:“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为“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到营门外吊起来示众”埋下伏笔。(2分) 作用:①交代了谢达找到了巧妙传递情报的办法,使故事情节合情合理(1分);②表现了谢达慷慨赴死的献身精神(1分)。 示例二 例句:“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为“谢达便能把情报图完整地画出来”(或“悄悄地把情报图画在了衣服里面”)埋下伏笔。(2分) 作用:交代谢达能把情报图完整地画出来的原委,表现了沙宁和谢达的机智。(2分) 3.(1)描写了赛夫得知沙宁被捕后震惊的神态(1分),表现赛夫对地下组织遭破坏后如何完成任务的担忧(1分)。(2分) (2)描写了沙宁在集中营看见谢达后的出乎意料、发愣的神情(1分),同时表明沙宁对谢达来集中营的意图的疑惑不解(或“沙宁老师对谢达说‘我来上课’的心领神会”)(1分)。(2分) 4.含义:一是沙宁在集中营给孩子们上课(1分);二是沙宁与谢达以课堂为掩护传递情报,表现了以谢达为代表的波兰人民为反抗纳粹而慷慨赴死的感人精神(1分)。(2分) 作用:①故事围绕“集中营的课堂”展开,这是文章的线索(1分);②“集中营”和“课堂”两个场所构成鲜明对比,耐人寻味(1分);③以谢达、沙宁(为代表的波兰人民)将集中营变成了反纳粹的课堂,突出了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主题(1分)。(3分)议论文阅读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为什么不读经典》阅读
  l.①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关注事物的本质,在表现形式上不那么具备观赏性,使读者对它产生隔膜;②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现代人习惯了浮光掠影的阅读。(4分,一方面2分。意思对即可) 2.①引用名言,指出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引出议论的话题;②用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引起下文。(2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3.首先,提出观点——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其次,分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经典和平庸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再次,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最后.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4分。意思对即可)4.材料一。因为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读物,与第⑥段中的观点相符。(3分。理由分析合理即可)
  黑龙江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为“小人物”的杰出喝彩》阅读
  1.为普通人的杰出喝彩。(或“为‘小人物’的杰出喝彩”,2分) 2.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小人物’的杰出同样令人动容”的观点。(2分。论证方法正确1分;分析作用意思对即可,1分) 3.示例:“布带哥”陈斌强是普普通通的农村教师。他为了照顾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用布带把母亲绑在身后,用摩托车驮着母亲上班,五年如一日,成为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分。叙事完整、语言简洁、写出“小人物”获得赞誉的事例即可)4.①首先,举例论证了“通往杰出的路不止一条”的观点;②其次,揭示现实社会中某些人对杰出人物的误读和误判,批评他们的错误思想和做法;③再次,重申观点;④最后,照应题目,明确论点。(2分。按顺序每答出一点得0.5分)
  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阅读
  l.尽忠职守的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安身立命的精神力量(2分) 2.首先,使用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忠”的含义;其次,列举屈原、张骞等人的事例,证明他们对祖国的“忠”促进了国家、民族的发展;再次,引用孙中山先生的话,引出对“今天忠于国、忠于事可不可”的思考;最后,提出弘扬“忠”的要求,及其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3分)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这无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博爱思想,理应发扬光大!这种博爱思想在我们身边随处可感受到。生活中在关爱自己的长辈的同时,也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老人,这不仅能够调节我们与家人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和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温馨、和谐、友善的大家庭。(4分)
  江西南昌市中考语文试题《成为你自已》阅读
  l.成为你自己。(2分) 2.“此”指代的内容是人们不愿意从身体到灵魂都成为拿破仑。(3分。答出大意即可) 3.“你自己”具有的特点:①有自己的独立思考;②有自己的内在生活。(2分) 怎样成为“你自己”:①意识到自我的宝贵;②活出自己的特色和滋味。(2分) 4.这样显得亲切自然,使读者易于接受;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使说理层层递进,条理清晰。(4分。答对其中两点即给满分)
  说明文阅读
  江苏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说明文阅读
  1.材料一中,作者厌恶麻雀,因为他认为麻雀一无所用,反而给人们带来干扰和损失;材料二中,作者欣赏麻雀,因为他认为麻雀具备高超的建筑技艺,能充分利用可使用的场地;材料三中,作者宽容、爱护麻雀,因为他希望丰收,人能与麻雀共享丰收的果实。(6分) 2.作者非常简略地说明了麻雀利用屋檐和旧墙筑巢,因为这种窝巢建起来省力又牢固;作者较为简略地说明了麻雀利用树洞来筑巢,表现麻雀善于利用场地:作者详细说明了麻雀在树枝间筑巢,充分表现麻雀具备高超的建筑技艺。(6分) 3.甲处语言富有感情色彩,如“眷恋”“不乐意”等词语,表现出麻雀对人类的依赖;乙处语言生动、富有情趣,如“一边训诫不听话的孩子,一边鼓励胆怯的孩子”,具体、细致地描摹了麻雀的生活情态。(4分)
  湖北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香溪河里桃花鱼》阅读
  1.(A)得名缘由 (B)生态检验价值(2分) 2.运用传说交代桃花鱼的由来,使桃花鱼富有传奇色彩,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表达了人们对王昭君的思念和敬仰之情(l分)。(2分) 3.运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地说明了桃花鱼出现的年代十分久远,再与恐龙生存年代作比较,进一步形象、鲜明地突出了桃花鱼出现年代久远这一特点。:2分。抓住说明的内容和作用回答即可) 4.该地域(我国或宜昌)水质污染已经或正在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很大成效)(2分) 5.示例:三峡桃花鱼——昭君清泪,纯净剔透。(1分。抓住桃花鱼“形如桃花”“柔软如绸”“铜钱大小”“通身透明”“具有生态检验价值和生态环境治理意义”等特点来写均可)
  四川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位次的讲究》阅读
  1.本文分别从南、北、东、西四个方位的尊卑和左、右何为尊何为卑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2分) 2.①文章开头列举“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的事例,引出下文,点明文章中心——位次的讲究;②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③结尾再次提到“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事,照应文章开头,使首尾呼应、结构严谨;④再次点明文章中心,说明位次的讲究。(4分) 3.示例:A项中的“闾左”指贫民,古时贫民居于闾左,富人居于闾右。A项中“左”为卑、“右”为尊,符合本文所介绍的左右尊卑的情况。 B项中的“西东”是指兄弟各走各的路,由于时局的原因不能相聚在一起,在这里并不指具体的方位,更不指位次。(3分)
  浙江丽水市中考语文试题《纽约街头的USB接口》阅读
  1.“死掉”原指特工秘密交换情报或物品的地方。嵌入的这些USB接口是隐秘的,人们需要费尽心思地找寻,然后互相交换数据,这就像特工交换情报一样。(3分) 2.先上“死掉”创意项目网站,查找离自己最近的藏有可能还能使用的USB接口的地方,然后到达这个地方,像寻宝一样寻找USB接口。(3分)3.示例一:我认为这个项目很有创意。它向人们传递了信息时代最为宝贵的精神和理念——分享。它可以让人不依靠互联网就能和更多的陌生人分享作品和自己的故事,并且这个项目很有趣,具有神秘感和新奇感,满足了人们探险的需要。 示例二:我认为这个项目不好。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人们可以在网上轻松上传或下载文件,照样可以实现分享。USB接口被放置在各种奇怪的地方,有的可能很难被发现,并且容易损坏,很有可能会有一些不良信息甚至病毒被上传,下载文件就会有风险。(5分)
其他文献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第1~4题。(10分)  (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
期刊
加拿大森林里的灰椋鸟善于捕捉害虫。据研究,一对正在哺育雏鸟的灰椋鸟,每天要捕捉总重量大约为400克的害虫。灰椋鸟不仅能捕捉害虫,还有一种独特的团队意识。  很多时候,灰椋鸟并不聚集在一起。可当一只灰椋鸟发现一个地方有很多害虫后,它会立刻发出一种很特别的声音。不久,一批又一批灰椋鸟便会聚集到这里.加入捕捉害虫的行列。灰椋鸟的团队意识更多时候体现为乱中有序的调整能力。当发现一个地方有害虫聚集的时候,刚
期刊
2015年9月的一天,托尼带着爱犬辛巴登上了从以色列特拉维夫飞往加拿大多伦多的飞机。航空公司有这样一个硬性规定——动物必须待在客机的货舱里。辛巴只能暂时和主人分离。  托尼一直担心辛巴,每隔一段时间,托尼都向客机服务人员询问辛巴的情况。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机长菲茨帕特里克把托尼叫到了乘务室,对托尼说,货舱的温度控制系统出了问题,狗现在很不安全!托尼一下子跳了起来,他冲动地拉住菲茨帕特里克,讲述了自己
期刊
人物分析类试题  1.有人说,苦难能锻炼一个人;也有人说,苦难能毁灭一个人。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请你从以下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并结合他的相关故事加以分析。(3分)  备选人物:阿廖沙(《童年》) 杜小康(《草房子》) 祥子(《骆驼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刊
鲁迅先生是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个成功的父亲。他的孩子海婴小的时候是一个“破坏王”,无论什么玩具,能拆卸的都拆卸了。海婴想看看玩具的结构.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还有一点就是想看看自己拆完后能不能复原。鲁迅从来没有阻止过他,也没有因此打骂过他。  海婴的叔叔周建人在出版社工作,参加编辑了《儿童文库》和《少年文库》,每套有几十册,各购了一套给海婴。《儿童文库》内容浅显易懂,许广平当即就让海婴看了;但《少年
期刊
钱锺书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是作家和文学研究家。他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可在为人处世上,有时会显得“不近人情”。  有一年春节,一位权威人士登门拜访。大过年的,钱家几口人没有娱乐、聊天,而是各占家中一个角落埋头看书。听到有人敲门,钱锺书去开门。来人一边说着“春节好”,一边就要跨进门。没想到钱锺书只将门开了一条缝,说:“谢谢!谢谢!我很忙!我很忙!”对方被拒之门外,当然很不高兴,说钱锺书“不近人情”。 
期刊
有一次,我国近代颇负盛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音韵学家黄侃先生,与朋友吃饭,饭后在护城河边散步聊天,正好碰到一群人抓小偷。一个矮个子的男人被身后一群人追着跑,走投无路,就向黄侃先生一起这边冲了过来。黄侃先生把小偷抱住,与他扭打起来。朋友赶紧过去帮忙,才与黄侃先生一起制伏了小偷。失主追过来要打小偷。黄侃先生赶紧拦住他,从小偷那里要回失物还给失主,又帮小偷向失主求情,平息了争端。黄侃先生见小偷年纪
期刊
父亲是生物老师。一日,他看着地上忙碌的蚂蚁,不由感叹道:“唉,可怜的蚂蚁啊!”  蚂蚁来回搬运食物,让自己“丰衣足食”,这样的忙碌和勤劳难道有什么不好吗?  “在我们看来,蚂蚁是勤劳的,总是来回地奔忙,又是运谷物,又是运稻草:但蚂蚁的忙碌,不是勤劳。”父亲说。  蚂蚁为了贮存更多的食物,不停地奔忙,难道这不是勤劳吗?  “蚂蚁奔忙不是因为勤劳,而是因为猜疑。”父亲说,“蚂蚁生性多疑,它们把食物搬进
期刊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看透官场黑暗的汤显祖辞官回乡,开始埋头创作《牡丹亭》。他每天一写就是数小时。直到疲惫不堪才搁笔休息。即使在休息时,他的感情和思绪也沉浸在戏曲中。如果情节有不顺畅之处,他会反复推敲,仔细琢磨。他人戏之深,简直到了痴呆的地步。  有一天,仆人喊汤显祖吃饭,发现他失踪了。家人慌忙寻找,花园、竹林、后院都找遍了,就是不见人。最后听到柴房里传来一阵悲切的哭声,家人循声找去,
期刊
一次,成龙一连接受了几十个访问。整个上午,面对千篇一律的提问,他不厌其烦地说着同样的话。  午饭还没顾上吃,成龙便马不停蹄赶赴TVB节目组。  成龙没想到一入座,主持人问他的问题,又是从前答过多遍的,加上自己实在精疲力竭,于是没说几句就以“OK”“No”“Nice”等敷衍。讲完后,他示意旁边的嘉宾继续。  第二天看播出的节目时,成龙恨不得抽自己耳光。一双失神的眼睛,一脸不苟言笑的表情,一句句没有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