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20例带状疱疹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择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来我院进行带状疱疹治疗的患者40例,根据病人的医院,分为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对照组20例,使用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的观察组20例,对比和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使用中西医治疗的对照组痊愈11例,有效4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75%;使用针灸联合拔罐治疗的观察组痊愈1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5%,且P < 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均为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其中对照组出现1例火激红斑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皮肤感染和过敏不良反应,停止治疗后1~2周不良反应均消失,且P > 0.05差异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灸联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中西医治疗,且无明显的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等病毒引发的感染性皮肤病,病毒可长期潜伏于神经元内,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爆发,常发季节为春秋两季[1]。临床主要表现为:①患者全身乏力、低烧并由神经类疼痛感;②发病处出现潮红斑和丘疹,继而出现水痘,病程14~28天不等;③特殊病患出现眼带状疱疹[2]、耳带状疱疹以及其他神经疼痛等病症。常见的并发症包括:①病发细菌感染,造成眼部、脑部等炎症,出现视力下降、意识模糊和失明等;②永久性神经痛,影响睡眠和情绪;③诱发角膜炎、结膜炎等炎症,出现面瘫;④出现听力衰退和障碍;⑤引发脑炎和脑膜炎等神经类疾病[3]。目前,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为中西医治疗和针灸联合拔罐治疗。本文主要探讨针灸联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来我院进行带状疱疹治疗的患者40例(发病位置:18例为腰背部,11例为腰腹部,7例为头面部,4例为四肢),男25例,女15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51.2±3.5岁,病程1~35天。根据病人的意愿,分为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52.3±4.1岁;使用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的观察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50.3±4.5岁,且均P > 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史等无明显差异,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1.2 方法
1.2.1 中西医治疗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中西医治疗,注射药物包括:①聚肌胞注射液,肌肉注射,2mg/次;②阿昔韦洛,静脉滴注,1g/次;③维生素B12,肌肉注射,200ug/次,以上注射药物一天一次,持续注射7天为一个疗程。配合中药治疗,药物包括:①逍遥丸,1剂/天;②左金丸,1剂/天;③龙胆泻肝丸,10粒/次,以上药物一天一次,配合病人的病情服用,持续服用7天为一个疗程。
1.2.2 针灸联合拔罐治疗
(1)将带状疱疹病发处进行严格的消毒,选择20~22号粗的针,将针尖在酒精灯上烧红消毒。
(2)将针刺入疱疹部位,将疱疹戳破并深入皮肤。
(3)使用局部拔罐,将罐留10~15分钟,拔出少量血水即可。
针灸联合拔罐治疗隔天进行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持续进行2个疗程。在针灸和拔罐期间,禁止饮用酒精和辛辣刺激失误,针刺部位避免沾水,防止局部感染。
1.3 临床观察指标
1.3.1 诊断标准
若病人临床表征出现:①发病处皮肤出现成群水疱且沿神经带分布;②具有强烈的神经痛感,局部淋巴结肿大;③皮肤有强烈的刺痛和灼烧感,全身不适、乏力和发热等,可确诊为带状疱疹患者。
1.3.2 治疗效果
按照中国中医药皮肤病诊断疗效判断,将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三种,临床治疗有效率=(痊愈+有效)/总数×100%。
痊愈:带状疱疹临床病症消退,且无疼痛感。
有效:带状疱疹临床体征消退30%以上,疼痛感明显降低。
无效:带状疱疹临床体征消退30%以下,仍有较强的疼痛感。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计算机统计学数据处理,若P < 0.05则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由表1可知,使用中西医治疗的对照组痊愈11例,有效4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75%;使用针灸联合拔罐治疗的观察组痊愈1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5%,且P < 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因此,使用针灸联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中西医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分类 N(例) 痊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治疗有效率(%)
对照组 20 11 4 5 75
观察组 20 16 3 1 9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由表2可知,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均为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其中对照组出现1例火激红斑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皮肤感染和过敏不良反应,停止治疗后1~2周不良反应均消失,且P > 0.05差异值无统计学意义。因此,针灸联合拔罐治疗与中西医治疗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组别分类 N(例) 不良反应(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 20 2 10
观察组 20 2 10
3 结论
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等病毒引发的感染性皮肤病,病毒可长期潜伏于神经元内,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爆发,常发季节为春秋两季。本文选择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来我院进行带状疱疹治疗的患者40例,根据病人的医院,分为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对照组20例,使用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的观察组20例,对比和分析临床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发现,使用中西医治疗的对照组痊愈11例,有效4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75%;使用针灸联合拔罐治疗的观察组痊愈1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5%,且P < 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均为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其中对照组出现1例火激红斑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皮肤感染和过敏不良反应,停止治疗后1~2周不良反应均消失,且P > 0.05差异值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中西医治疗,且无明显的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苏雅拉其木格,慕永飞.火针拔罐联合治疗带状疱疹42例[J].中国民族医学杂志,2011,5(11):10-11.
[2]赵秀丽.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学杂志,2014,12(2):93.
[3]何伟新.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带状疱疹2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9(11):185-186.
关键词: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等病毒引发的感染性皮肤病,病毒可长期潜伏于神经元内,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爆发,常发季节为春秋两季[1]。临床主要表现为:①患者全身乏力、低烧并由神经类疼痛感;②发病处出现潮红斑和丘疹,继而出现水痘,病程14~28天不等;③特殊病患出现眼带状疱疹[2]、耳带状疱疹以及其他神经疼痛等病症。常见的并发症包括:①病发细菌感染,造成眼部、脑部等炎症,出现视力下降、意识模糊和失明等;②永久性神经痛,影响睡眠和情绪;③诱发角膜炎、结膜炎等炎症,出现面瘫;④出现听力衰退和障碍;⑤引发脑炎和脑膜炎等神经类疾病[3]。目前,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为中西医治疗和针灸联合拔罐治疗。本文主要探讨针灸联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来我院进行带状疱疹治疗的患者40例(发病位置:18例为腰背部,11例为腰腹部,7例为头面部,4例为四肢),男25例,女15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51.2±3.5岁,病程1~35天。根据病人的意愿,分为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52.3±4.1岁;使用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的观察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50.3±4.5岁,且均P > 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史等无明显差异,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1.2 方法
1.2.1 中西医治疗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中西医治疗,注射药物包括:①聚肌胞注射液,肌肉注射,2mg/次;②阿昔韦洛,静脉滴注,1g/次;③维生素B12,肌肉注射,200ug/次,以上注射药物一天一次,持续注射7天为一个疗程。配合中药治疗,药物包括:①逍遥丸,1剂/天;②左金丸,1剂/天;③龙胆泻肝丸,10粒/次,以上药物一天一次,配合病人的病情服用,持续服用7天为一个疗程。
1.2.2 针灸联合拔罐治疗
(1)将带状疱疹病发处进行严格的消毒,选择20~22号粗的针,将针尖在酒精灯上烧红消毒。
(2)将针刺入疱疹部位,将疱疹戳破并深入皮肤。
(3)使用局部拔罐,将罐留10~15分钟,拔出少量血水即可。
针灸联合拔罐治疗隔天进行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持续进行2个疗程。在针灸和拔罐期间,禁止饮用酒精和辛辣刺激失误,针刺部位避免沾水,防止局部感染。
1.3 临床观察指标
1.3.1 诊断标准
若病人临床表征出现:①发病处皮肤出现成群水疱且沿神经带分布;②具有强烈的神经痛感,局部淋巴结肿大;③皮肤有强烈的刺痛和灼烧感,全身不适、乏力和发热等,可确诊为带状疱疹患者。
1.3.2 治疗效果
按照中国中医药皮肤病诊断疗效判断,将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三种,临床治疗有效率=(痊愈+有效)/总数×100%。
痊愈:带状疱疹临床病症消退,且无疼痛感。
有效:带状疱疹临床体征消退30%以上,疼痛感明显降低。
无效:带状疱疹临床体征消退30%以下,仍有较强的疼痛感。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计算机统计学数据处理,若P < 0.05则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由表1可知,使用中西医治疗的对照组痊愈11例,有效4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75%;使用针灸联合拔罐治疗的观察组痊愈1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5%,且P < 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因此,使用针灸联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中西医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分类 N(例) 痊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治疗有效率(%)
对照组 20 11 4 5 75
观察组 20 16 3 1 9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由表2可知,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均为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其中对照组出现1例火激红斑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皮肤感染和过敏不良反应,停止治疗后1~2周不良反应均消失,且P > 0.05差异值无统计学意义。因此,针灸联合拔罐治疗与中西医治疗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组别分类 N(例) 不良反应(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 20 2 10
观察组 20 2 10
3 结论
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等病毒引发的感染性皮肤病,病毒可长期潜伏于神经元内,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爆发,常发季节为春秋两季。本文选择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来我院进行带状疱疹治疗的患者40例,根据病人的医院,分为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对照组20例,使用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的观察组20例,对比和分析临床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发现,使用中西医治疗的对照组痊愈11例,有效4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75%;使用针灸联合拔罐治疗的观察组痊愈1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5%,且P < 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均为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其中对照组出现1例火激红斑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皮肤感染和过敏不良反应,停止治疗后1~2周不良反应均消失,且P > 0.05差异值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中西医治疗,且无明显的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苏雅拉其木格,慕永飞.火针拔罐联合治疗带状疱疹42例[J].中国民族医学杂志,2011,5(11):10-11.
[2]赵秀丽.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学杂志,2014,12(2):93.
[3]何伟新.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带状疱疹2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9(11):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