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海拔两千米上下的河湟谷地,忽一阵清风潜入,悄无声息地来了,风的格调是细微的、轻袅的那种,不太容易觉察。那风稍有些湿意,仿佛从雨迹云踪处泄出,却又温润可人,好似挟着光度和热力而来。虽说微风和畅,却又时时处处搅挠着、撩拨着人的身心,让人按捺不住激情的冲动,非要敞开胸怀到山野水泽里张望走动一场不可。
是的,河湟的街头巷尾,充斥着一股倔强劲儿,扯拽着人们的心思,连老人和小孩,都有点儿坐不安稳了。绿意从河沿山根的芽尖上冒头,溪水打冰隙雪窦的深处涌来,一片翡翠先在眼神里摇曳,又从心田里流溢。萌生一岸杨柳的那碧水一湾,忽地翔起一只青乌,鸣啭着飞向浅绿滋长的山冈和远方。刚钻出地皮的绿色,显得很不起眼,须睁大眼睛了看,却又被本色的黄土地稀释了不少,愈发显得稚嫩穷弱。尽管如此,人们依然喜欢在这染上音符的绿韵间,欢快地结伴踏青,安静地守候禾苗成长。
狭窄而富庶的河湟谷地,春意往往有些腼腆,有些姗姗来迟。不似江南般,东风劲吹,一夜春涨,万物复苏,草木滋荣,阳光里震颤着一种生命的喧响。而这高亢之川,春意的触角贴着人们的想像与期待,一叶一叶地抽出,一瓣一瓣地绽放,一点一点地泛开,生命力韧劲十足。那情势不可小瞧,硬是要搞出个模样动静不可,用青枝绿叶点缀从冬日走出的苍白荒凉,用浅红嫩紫修饰思念与遥望的面目表情。
在风和日丽下,蓦然有一种游移不定的脉脉气息,时隐时显,先自参入鼻观,复又沁入心脾,香极了,却视之无形,又挥之不去。香气如同一个行走在人世的小精灵,就那么执拗地、顽皮地缠绕着,随风而行,昼夜不歇,既作伴读书,又陪同劳作,还厮跟回家。
终于在黄土塬的路边、草坪、庭院、角隅、林缘和山脚发现了踪迹,孤植和丛植的灌木和小乔木之上,挂着无数紫色、白色的花萼,栖息在枝头还随风而动,纷纭可爱,芳香袭人。哦,原来是丁香。
花开无声。一朵两朵,十枝百枝,千树万树。展眼望去,但见满城的花,满乡的花,一路芳菲,遍地馨怡。丁香树都不甚高大粗壮,斜枝横叉互相交织着、纠挂着,上面是层层密密、重重叠叠的花串。花真叫多,多得数也数不清。猜想那丁香树一定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才拼尽全身的力气,开出这些花的。
自古以来,丁香的身上贴着忧郁情结的标签,是伤感的代名词,这应归于古代文人的陈腐之见。但深谙丁香品性的青海人,却不以为然,照旧视丁香为春之使者,无尽地爱戴与歌颂。君不见,在人们的笑靥打量下,丁香召唤着春天之魅,桃花夭夭,梨花带雨,杨柳泛青,芳草连天,泉溪叮冬作响,就连飞絮也悠悠忽忽升至天空,在丁香氤氲梦境中安闲地飘浮着。盎然这个词,用在这里真是最合适不过。
这个时候,河湟谷地注定是属于丁香的了。丁香花开得顽强而热烈,不是与细雨约会,就是聆听造访的鸟儿啁啾不休,紧随着日夜阴阳化育成长,尤善与蹁跹的彩蝶按风的韵律频频起舞,反正总不闲却,由此构成的独特景致,逗惹着人们情思焕发,遂将景色摄入心底,径自带向诗与远方。丁香的气味悠長而任性,不为花艳,只为留香,不因人而开落,不因时而浓淡。那气味似乎具备介于远古与当今、平原与高原、城市与乡村、富贵与贫困间的精神特质,平和但不张狂,素淡而不妖冶。形象反映品质,花如人,香如人,丁香宛如河湟谷地有情有义的女人,简雅清芬。一个初来乍到的游客,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丁香是如此的花繁色丽味香,必然会熏得陶醉,连发惊叹,并在大脑皮层收藏这独特的春意。
丁香的气息肆无忌惮地流布着,城镇的楼厦里,乡村的旷野间,无处不在。有时想伸手抓住丁香飘举的衣袂,或快步跟上丁香迅疾的足痕,却都不能够。那芳香之气擦过脸颊,掠过耳鬓,匿于衣襟,归于内心,瞬间让人产生被点化的感觉。此刻尚是仲春,不待到春深处,人们便已被春情所感,春意所惑,春风所动,春雨而润。这一切,都是丁香之诱。沐浴在春风里的人们,早已同春光化为一体,与春色一齐更新。正是在丁香的引领下,躁动的灵魂深处,又一次扬起了精神的风帆,涌起了血脉的春潮,人仿佛更加年轻,有许多念想,想做许多事,觉得自己原本对人生、对世界还是有更多更高的追求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美好的,更是重要的,春天不可怠慢。有多少人在春天里耕耘播种、读书求索、谋远策近、务实劳作,这恰是春之集结、春之交响、春之节奏。有理由相信,即便在大山深处的土屋,也能嗅到丁香的芳香,注定有对春天最深厚的眷爱,必将迎来新希望的种子破土而出。在这个令人怦然心动的季节,没有闲人心思,没有庸人自扰,没有无故缺席,没有虚空背叛。
田社过后,河湟的地界草长莺飞,花报灿烂,香气似乎更烈,春意渐次转浓,好像有抵达高潮的意味了。黄灿灿的迎春花开得火热,牡丹含苞待放,芳草绿到小柴门,岸柳更显柔姿,少年轻狂,少女怀春,“花儿”在山野试喉,此情此景,堪称春天最美的华彩。尽管还有料峭春寒,雨雪交加。尽管还有风沙漫卷,游荡而来,来者不善,企图扑杀这一年一度的香味春潮,然而这短暂的霸凌肆虐,却又都是徒劳的,最终将败退而去。春天已存储于人们的内心,丁香的香气是不会逝去的。
信步而行,在农家的庄廓,可见朱栏小筑,炊烟袅袅,夕阳挂在山头,犹在为山村烫金。柳湾的彩陶博物馆,陈列着青海先民的杰出创造,远古文明的遗存符号描绘了那个时代的喜怒哀乐。塔尔寺金色的殿脊、高耸的佛塔、浑厚悠长的诵经声,让人顿生依怙之心,那庄严法相前,依稀也有丁香的意趣。奔涌的黄河流金溢彩,串起的水电明珠里摆置着一个个春天的故事,精釆纷呈。政府大院里的年轻公务员,如今竟也学会了口含丁香、嚼蕊闻香,这就颇有点儿在朝为官的意思,诚如刘禹锡所言,“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这应该是丁香对官场文化所做出的特殊贡献,一格别具。在校园,莘莘学子的读书声,图书馆彻夜的灯光,人们谛听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向往,于不经意间透露出一个庄严的主题:为中华之崛起,为中国之梦想。丁香的芳华弥漫在历史、现今、未来三个维度,浸透于生活的每一个关节、环节与细节,使春天的一切变得更为生动起来,而这种氛围无疑又起到一种象征作用,家山的丁香从不遗弃任何一个角落。
入夜,万家灯火处,人们犹自在眼里观色,耳畔听音,鼻息知味,纱窗绮幔暗浮动,户户睡里香甜。
是的,河湟的街头巷尾,充斥着一股倔强劲儿,扯拽着人们的心思,连老人和小孩,都有点儿坐不安稳了。绿意从河沿山根的芽尖上冒头,溪水打冰隙雪窦的深处涌来,一片翡翠先在眼神里摇曳,又从心田里流溢。萌生一岸杨柳的那碧水一湾,忽地翔起一只青乌,鸣啭着飞向浅绿滋长的山冈和远方。刚钻出地皮的绿色,显得很不起眼,须睁大眼睛了看,却又被本色的黄土地稀释了不少,愈发显得稚嫩穷弱。尽管如此,人们依然喜欢在这染上音符的绿韵间,欢快地结伴踏青,安静地守候禾苗成长。
狭窄而富庶的河湟谷地,春意往往有些腼腆,有些姗姗来迟。不似江南般,东风劲吹,一夜春涨,万物复苏,草木滋荣,阳光里震颤着一种生命的喧响。而这高亢之川,春意的触角贴着人们的想像与期待,一叶一叶地抽出,一瓣一瓣地绽放,一点一点地泛开,生命力韧劲十足。那情势不可小瞧,硬是要搞出个模样动静不可,用青枝绿叶点缀从冬日走出的苍白荒凉,用浅红嫩紫修饰思念与遥望的面目表情。
在风和日丽下,蓦然有一种游移不定的脉脉气息,时隐时显,先自参入鼻观,复又沁入心脾,香极了,却视之无形,又挥之不去。香气如同一个行走在人世的小精灵,就那么执拗地、顽皮地缠绕着,随风而行,昼夜不歇,既作伴读书,又陪同劳作,还厮跟回家。
终于在黄土塬的路边、草坪、庭院、角隅、林缘和山脚发现了踪迹,孤植和丛植的灌木和小乔木之上,挂着无数紫色、白色的花萼,栖息在枝头还随风而动,纷纭可爱,芳香袭人。哦,原来是丁香。
花开无声。一朵两朵,十枝百枝,千树万树。展眼望去,但见满城的花,满乡的花,一路芳菲,遍地馨怡。丁香树都不甚高大粗壮,斜枝横叉互相交织着、纠挂着,上面是层层密密、重重叠叠的花串。花真叫多,多得数也数不清。猜想那丁香树一定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才拼尽全身的力气,开出这些花的。
自古以来,丁香的身上贴着忧郁情结的标签,是伤感的代名词,这应归于古代文人的陈腐之见。但深谙丁香品性的青海人,却不以为然,照旧视丁香为春之使者,无尽地爱戴与歌颂。君不见,在人们的笑靥打量下,丁香召唤着春天之魅,桃花夭夭,梨花带雨,杨柳泛青,芳草连天,泉溪叮冬作响,就连飞絮也悠悠忽忽升至天空,在丁香氤氲梦境中安闲地飘浮着。盎然这个词,用在这里真是最合适不过。
这个时候,河湟谷地注定是属于丁香的了。丁香花开得顽强而热烈,不是与细雨约会,就是聆听造访的鸟儿啁啾不休,紧随着日夜阴阳化育成长,尤善与蹁跹的彩蝶按风的韵律频频起舞,反正总不闲却,由此构成的独特景致,逗惹着人们情思焕发,遂将景色摄入心底,径自带向诗与远方。丁香的气味悠長而任性,不为花艳,只为留香,不因人而开落,不因时而浓淡。那气味似乎具备介于远古与当今、平原与高原、城市与乡村、富贵与贫困间的精神特质,平和但不张狂,素淡而不妖冶。形象反映品质,花如人,香如人,丁香宛如河湟谷地有情有义的女人,简雅清芬。一个初来乍到的游客,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丁香是如此的花繁色丽味香,必然会熏得陶醉,连发惊叹,并在大脑皮层收藏这独特的春意。
丁香的气息肆无忌惮地流布着,城镇的楼厦里,乡村的旷野间,无处不在。有时想伸手抓住丁香飘举的衣袂,或快步跟上丁香迅疾的足痕,却都不能够。那芳香之气擦过脸颊,掠过耳鬓,匿于衣襟,归于内心,瞬间让人产生被点化的感觉。此刻尚是仲春,不待到春深处,人们便已被春情所感,春意所惑,春风所动,春雨而润。这一切,都是丁香之诱。沐浴在春风里的人们,早已同春光化为一体,与春色一齐更新。正是在丁香的引领下,躁动的灵魂深处,又一次扬起了精神的风帆,涌起了血脉的春潮,人仿佛更加年轻,有许多念想,想做许多事,觉得自己原本对人生、对世界还是有更多更高的追求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美好的,更是重要的,春天不可怠慢。有多少人在春天里耕耘播种、读书求索、谋远策近、务实劳作,这恰是春之集结、春之交响、春之节奏。有理由相信,即便在大山深处的土屋,也能嗅到丁香的芳香,注定有对春天最深厚的眷爱,必将迎来新希望的种子破土而出。在这个令人怦然心动的季节,没有闲人心思,没有庸人自扰,没有无故缺席,没有虚空背叛。
田社过后,河湟的地界草长莺飞,花报灿烂,香气似乎更烈,春意渐次转浓,好像有抵达高潮的意味了。黄灿灿的迎春花开得火热,牡丹含苞待放,芳草绿到小柴门,岸柳更显柔姿,少年轻狂,少女怀春,“花儿”在山野试喉,此情此景,堪称春天最美的华彩。尽管还有料峭春寒,雨雪交加。尽管还有风沙漫卷,游荡而来,来者不善,企图扑杀这一年一度的香味春潮,然而这短暂的霸凌肆虐,却又都是徒劳的,最终将败退而去。春天已存储于人们的内心,丁香的香气是不会逝去的。
信步而行,在农家的庄廓,可见朱栏小筑,炊烟袅袅,夕阳挂在山头,犹在为山村烫金。柳湾的彩陶博物馆,陈列着青海先民的杰出创造,远古文明的遗存符号描绘了那个时代的喜怒哀乐。塔尔寺金色的殿脊、高耸的佛塔、浑厚悠长的诵经声,让人顿生依怙之心,那庄严法相前,依稀也有丁香的意趣。奔涌的黄河流金溢彩,串起的水电明珠里摆置着一个个春天的故事,精釆纷呈。政府大院里的年轻公务员,如今竟也学会了口含丁香、嚼蕊闻香,这就颇有点儿在朝为官的意思,诚如刘禹锡所言,“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这应该是丁香对官场文化所做出的特殊贡献,一格别具。在校园,莘莘学子的读书声,图书馆彻夜的灯光,人们谛听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向往,于不经意间透露出一个庄严的主题:为中华之崛起,为中国之梦想。丁香的芳华弥漫在历史、现今、未来三个维度,浸透于生活的每一个关节、环节与细节,使春天的一切变得更为生动起来,而这种氛围无疑又起到一种象征作用,家山的丁香从不遗弃任何一个角落。
入夜,万家灯火处,人们犹自在眼里观色,耳畔听音,鼻息知味,纱窗绮幔暗浮动,户户睡里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