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在于真实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hm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秋耘同志以他特有的散文笔调写出的革命回忆录《风雨年华》是一部富有传奇色彩的自传体作品,作者把史实与文学因素有机地融合起来;在丰富史传文学表现手段方面,进行了探索。值得研究和重视。
  真实,无疑应是史传文学的坚实根基。然而,经历过十年动乱以后,有不少历史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因而,如何把握这种历史的分寸感首先就成为史传文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党中央一系列有关历史问题的决议,有助于我们认识历史的进程,不过,史传文学的创作毕竟是要面对十分具体的人和事的,要达到历史的真实,不仅需要作者有敏锐的目光,而且更需要有艺术家的勇气。《风雨年华》蕴含着深沉的艺术魅力,首要原因就在于它是真实的,作者以司马迁写《史记》的实录精神:“不虚美,不隐恶”为标准来书写历史和人物。就是对“尊者”、“贤者”和“亲者”,也包括对自己,都不例外,作品中所涉及到的史实,也忠实于历史原貌,做到“假话不说,真话有选择地说”。这种求实的态度,使本书具有了很大的历史严肃性和真实性。
  史传文学不同于一般的散文创作,它要求逼真求实地描摹历史事件,尤其是历史人物。在这方面,我们的史传文学工作者在创作中,是有很大成绩的,但无可讳言,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较忽视历史人物的历史局限和作为具体人的一面,因此削弱了作品的文学性。《风雨年华》中的历史人物之所以写得栩栩如生与作者“不想向任何人的身上泼污水,但是我也不想给任何人的头顶罩上神圣的光圈”的写作宗旨是密切相关的。要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功过的写作态度,则正是使笔下历史人物活现起来的最大奥秘。应该说是三中全会精神给了作者这个胆量和魄力,给了《风雨年华》以历史全貌和人物全貌的总体构思。这在当代史传文学上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作者今天能在艺术和学术工作中做出成绩,当年是得力于张铁生(国际问题专家)那种一丝不苟的严格要求和教导的。但作者在下笔记述张铁生时仍公正地写道:“谁也不否认,铁公是一个正派的好人,是一个严肃认真、勤奋好学的学者,但同时他又为自己、也为别人设立了许多框框条条和禁区。他的工作和事业,以至他个人私生活的幸福,全都蒙受这种害人害己的教条主义的损害。”作者笔下的党的文艺工作领导人邵荃麟,则是另一副模样,温文尔雅,文人习气相当浓厚。“其为人也,口无恶声,胸有成竹,急人之急,损己利人”。“象他这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领导人,我一生中遇到的并不太多”。然而作者还是要说:“要记述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情况,无论是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都回避不了他这个人的。”记得狄德罗在看到一位画家画了一个最完美最罕见的人物头像后说:“但是我认为画家应该使我看到她额上露出一点轻微的裂痕,鬃边现出一个小瘢点,下唇现出一个小得看不见的伤口才好,这样就会使这幅画马上从一种理想变成了一幅画像了。”(见《西方美学史》上)史传文学中出现的人物毕竟不是“理想”中的人物,而应是散发着历史气息的人。黄秋耘在描摹历史人物“画像”时,不仅以“真实”和“不讳”为宗旨,同时大量运用可以情动人的文学手段,使他笔下的人物不再是苍白的固定模式,而是丰满的、有血有肉的生命体。不仅真实可信,也是亲切感人的。
  
  (《风雨年华》,黄秋耘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月第一版,0.58元)
其他文献
《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这是罗振玉旧藏中著名的甲骨大版之一。记录了祭祀、田猎、天象等诸多内容。  1936年6月12日,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时刻。这一天,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发现了一个储藏着大量甲骨的窖藏坑。这堆甲骨厚达1.6米,共清理出甲骨17096片,数量为迄今考古发掘之最。  为了永久保存YH127坑的面貌,考古队请了一位技艺高超的石匠,选用汉白玉
五十年代,爱伦堡来过上海。记得在一次座谈会上听他讲过,《真理报》曾约他写社论,可是稿子交去后,第二天主编来了电话:“爱伦堡同志:你的稿子不能用。”“为什么?”“因为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爱伦堡写的。”同《真理报》主编的要求不同,爱伦堡是主张文章要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的。他说,一个熟人,在隔壁房间讲话,你一听就知道他是谁,文章也应如此。  然而,我们有一些理论文章的作者,却好象没有自己的声音。即使是阐述
我观《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的插图艺术    我想,自有书以来,也许就有插图了。我国古代,文字与绘画同源,形义之间,本就难舍难分。对于书籍来说,插图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对于启迪人们的智慧和想象,丰富读者的知识素养,满足人们对美的渴求,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很多人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竟首先是由那些引人入胜的插图引发的。幼年时的鲁迅初次看到绘图的《山海经》时那种惊喜的感受,就很能说明问题。  通
三十年代的老作家振笔为文,每能熔铸前人的成句,另辟蹊径。不仅得其神髓,足与前人抗轭,而且脱却痕迹,青出于蓝。  韩愈《南海神庙碑》:“牲肥酒香,神具醉饱,百灵秘怪,慌惚毕出,蜿蜿,来享饮食。”鲁迅据以熔铸成《祝福》的结尾:“……只觉得天地圣神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这结尾含蕴着鲁迅的万千感慨,既沉痛又辛辣。  刘义庆《世说新语》:“……廉颇、蔺相如虽
巴金《创作回忆录》充满真情实感,正如他自己所说,是“把心交给读者”    这是一本谈创作的书,是一本谈自己经历的书。写得那么真切,那么充满激情,他是和读者谈心,是把他自己在进行创作时的真情实感,他的欢乐,他的甘苦,和盘托出。  “把心交给读者”,是他五十年来从事写作的一个根本信条。“文如其人”,他的文字非常质朴,非常简练,丝毫没有那种虚饰造作之词。正如他的为人:诚挚而朴实。在他的质朴的文字中充满了
在我国目前数以千计的刊物之林中,创刊仅有一年的《青年论坛》杂志,以青年人的胆识和勇气,大胆地进行理论探索,从而显示出了独具的特色。    一    从明末以来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历史。这一过渡艰难、缓慢,直到五四在中国兴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崛起了一代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者。今天,这一思想启蒙运动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
希腊是一个诗歌之国,现在仍然是如此。据说每天平均有两部诗集出版,而且这些书均有销路。在民间,口耳相传的长诗仍在流行。这样的群众基础便使希腊出了两个诺贝尔奖获奖诗人:一九六三年诺贝尔文学奖金为塞弗利斯(Giorgos Seferis)所得,而一九七九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为艾莱蒂斯(Elytis)。  为了介绍这位西方读书界也不熟悉的诗人,企鹅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其作品的选译本,此书同时由美国维京出版社
艺苑名人的自传还不多见,年登耄耋的艺术大家自叙生平,尤足珍贵。《王个随想录》(上海书画版)就是这样一本书。书名“随想”,实出自谦,绝非信笔所之。以数十年经历,萃于一编,自须极大经营。心有所得关键处,言之不厌其详。理论、见解、掌故、人物,胥帅于一“艺”字,又都不失幽默风趣。而笔之尤详者,为对一代大家吴缶老(昌硕)的记述,其謦劾笑貌,直历历如绘。即使是缶老的一些生活琐事,也都耐人寻味。如缶老自作新词,
对俄罗斯甚至世界而言,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的阅兵是力量的展示,是决心的阐释,是历史正义的伸张。  6月24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活动,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户外活动。当然,俄罗斯做了极为严密的防护工作,但人们仍然要问,东京奥运会都受疫情影响而不得不推迟,原定5月9日的红场阅兵为何被迫推迟后仍要坚持举行?此事对俄罗斯而言就那么重要吗?  是的。对俄罗
最近出版的唐圭璋先生的《唐来词简释》,是一个别开生面的选本,所作的简释也很有特点。  现在流行的近人词选,一般都侧重豪放派而对婉约派的作品缺乏足够的重视,尽管大多数的选家在主观上或许并不存在贬低婉约派的意识。唐先生的选本与此不同,它着重遴选了婉约派的作品,把这个被荒芜已久的词苑一角为人们打开了,这就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了。当然,婉约派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千流百汇,支派林立。在这些问题的评价上唐先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