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于教师素质也是愈要求的多。作为一名中等院校的教师要具备哪些素质,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成了时下最为重要之事。
【关键词】教师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能力素质 身心素质 创新
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使人类的精神财富世代相传,单靠劳教合一、口耳相传是极为不够的,而且人要成为劳动力必须以学习掌握生产知识、职业技能为条件,因此,必须依靠专门的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对包括职业技能在内的人类精神财富加以吸收和总结,然后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其由潜在的劳动力成为现实的劳动力。如果没有教师的这种劳动,新生代就要事事直接实践,永远从头做起。可见,教师是人类延续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人类文化成果、职业技能、技艺的创造、继承和发展等起着重大的作用。从此可见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要正视自己的责任,认识到从事职业教育事业是一项既艰巨又有挑战性的工作。
一、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的道德与政治倾向往往影响到一个群体,影响到一类人,教师道德的这种特殊性是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教师应具备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等基本道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并在实施教育中以教师的独特影响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为人类的伟大事业奋斗的信念,而不仅仅是一己之私的个人奋斗。没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的道德是不可靠的,这一点对教师尤为重要。
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俗话说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懂得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且还要向学生传授广泛的社会生活知识。作为教师要想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首先自身要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的教育。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渊博的知识是必备的条件之一。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保证讲授内容的深度,可信度和可理解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满足学生求的要求; 具备教育科学知识,才能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完成教师教育教学的职责。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三、增强自身创新能力
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如果教师仅拘泥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旧教学模式,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大胆探索,不断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学科有关的学科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的到“常教常新”。
四、提高身心素质
教师的劳动特点及其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和效率,而且还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教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风度、仪表,外在的精神面貌,它是教师的德、才、体、貌等各种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交往中的综合表现,所形成的独特风貌,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具有比其他职业更强的示范性。衣着朴实整洁而不呆板;仪容举止稳重端庄而不矫饰;性格活泼而不轻浮;待人热情大方而不做作;善良和蔼而不怯懦;谦逊文雅而不庸俗。
五、参加教师培训与时俱进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学校全力支持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努力做到请进来,走出去,让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尽量为教师提供方便。从师德、师风、专业素养、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健康成长的氛围,为教师的成长不断创造条件,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鼓励教师积极订阅报刊杂志,主动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增强自身素质。通过培训,让教师理解“参加培训是最好的福利”。 学校建立“双向”的培训工作机制,实施“菜单式”培训,使教师由被动接受培训变为主动寻求培训。培训过程本着“观摩课堂,观看实录,发现问题,发表见解,专家点评,讨论反思,撰写报告”的思路进行,通过培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教师是应该学习的人,提高教师素质,关键在自己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应产生“本领恐慌”的意识,如不学习,无论什么人都会被淘汰。
当前中国教育正处于巨大变革时期,新课程的改革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挑战,作为教育活动核心的教师如何顺应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是我们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师不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自觉的提高自我的素质要求,而且还要对自我工作不断深入的了解,时刻以自己所处的学校环境、学生状况和教学目标为准则,因时因地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更好的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作者单位: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教师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能力素质 身心素质 创新
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使人类的精神财富世代相传,单靠劳教合一、口耳相传是极为不够的,而且人要成为劳动力必须以学习掌握生产知识、职业技能为条件,因此,必须依靠专门的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对包括职业技能在内的人类精神财富加以吸收和总结,然后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其由潜在的劳动力成为现实的劳动力。如果没有教师的这种劳动,新生代就要事事直接实践,永远从头做起。可见,教师是人类延续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人类文化成果、职业技能、技艺的创造、继承和发展等起着重大的作用。从此可见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要正视自己的责任,认识到从事职业教育事业是一项既艰巨又有挑战性的工作。
一、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的道德与政治倾向往往影响到一个群体,影响到一类人,教师道德的这种特殊性是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教师应具备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等基本道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并在实施教育中以教师的独特影响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为人类的伟大事业奋斗的信念,而不仅仅是一己之私的个人奋斗。没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的道德是不可靠的,这一点对教师尤为重要。
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俗话说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懂得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且还要向学生传授广泛的社会生活知识。作为教师要想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首先自身要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的教育。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渊博的知识是必备的条件之一。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保证讲授内容的深度,可信度和可理解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满足学生求的要求; 具备教育科学知识,才能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完成教师教育教学的职责。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三、增强自身创新能力
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如果教师仅拘泥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旧教学模式,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大胆探索,不断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学科有关的学科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的到“常教常新”。
四、提高身心素质
教师的劳动特点及其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和效率,而且还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教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风度、仪表,外在的精神面貌,它是教师的德、才、体、貌等各种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交往中的综合表现,所形成的独特风貌,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具有比其他职业更强的示范性。衣着朴实整洁而不呆板;仪容举止稳重端庄而不矫饰;性格活泼而不轻浮;待人热情大方而不做作;善良和蔼而不怯懦;谦逊文雅而不庸俗。
五、参加教师培训与时俱进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学校全力支持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努力做到请进来,走出去,让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尽量为教师提供方便。从师德、师风、专业素养、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健康成长的氛围,为教师的成长不断创造条件,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鼓励教师积极订阅报刊杂志,主动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增强自身素质。通过培训,让教师理解“参加培训是最好的福利”。 学校建立“双向”的培训工作机制,实施“菜单式”培训,使教师由被动接受培训变为主动寻求培训。培训过程本着“观摩课堂,观看实录,发现问题,发表见解,专家点评,讨论反思,撰写报告”的思路进行,通过培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教师是应该学习的人,提高教师素质,关键在自己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应产生“本领恐慌”的意识,如不学习,无论什么人都会被淘汰。
当前中国教育正处于巨大变革时期,新课程的改革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挑战,作为教育活动核心的教师如何顺应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是我们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师不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自觉的提高自我的素质要求,而且还要对自我工作不断深入的了解,时刻以自己所处的学校环境、学生状况和教学目标为准则,因时因地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更好的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作者单位: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