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里,人们打造着具有永续性的生活空间,农场并未远离这群生活于城市森林里的人。城市农夫们在各种空间里发挥着创意,闲置的花台、屋顶、建筑楼,甚至是海洋,如果有一天世界末日真的来临,我们也许需要在诺亚方舟上也建造一个农场。
屋顶农场 亲子主题的都市农场乐园
屋顶农场即是利用城市建筑的屋顶,通过土壤栽培和水培法等方式,种花植树、栽培作物。相较于一般的农园,屋顶农场面临一些其它的考验,如屋顶荷载、土层厚度、灌溉排水等技术问题,如日照量大、风强、水分蒸发速率高等气候因素。不过它还是因为诸多的优势而被众人尝试——它相当于给建筑上了一层防护隔热衬垫,避免因热胀冷缩造成的建筑开裂,另外还能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环境;对于居民而言,则既能享受农作之乐,又有新鲜的蔬果来源,甚至大型的屋顶农场成为了当地餐厅和商店的果蔬供应商。在国内如武汉、成都、深圳等诸多城市,已有不少屋顶农场出现,这些农场又多与亲子教育相结合,成为亲子游玩+农耕文化为主题的都市乐园。
垂直农场 地球上最疯狂的生态实验
在設想中,垂直农场是将摩天大楼变成生产中心,大面积的农作物种植和牲畜饲养与之相结合,构建一个自给自足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又不受自然气候的干扰。这个由美国环境学家Dickson Despommier于1999年首先提出来的“垂直农场”,又被称为立体种植农场,曾被评为改造地球最疯狂的生态实验之一,而在这之后,全球范围掀起一股都市农场的实验热潮。时至今日,关于垂直农场的争议不断,但它具备的,对于人均耕地压力的疏解、对“靠天吃饭”现状的改变,及实现有机种植、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等诸多优势,还是让人们跃跃欲试。
生态办公室 工作闲暇的“偷菜”实践
如果在办公室,人们可以上班时吃上自己种的水果,工作闲暇时能荷锄劳作,大概都会想上班吧。东京的Pasona HQ是家人才派遣公司,他们将一栋九层、有五十年历史的建筑改造成了城市农场和生态办公室。建筑内有相当大的空间进行水耕和土壤耕作,包括会议室、私人办公室,而建筑外表在三米深的阳台上种上了时令鲜花。农场四千平方米左右的耕作面积上,包括水果、蔬菜和大米在内的两百多种农作物,给人们提供丰富的食材,与此同时,人们又可在一个舒适而别趣的环境里工作。
集装箱农场 集装箱里的小型种植屋
这是一位Damien Chivalle设计师设计的小型种植屋,由一个敞顶的集装箱和装在上面的玻璃温室组成。它利用水栽培技术种植,不依赖土壤;而集装箱方便搬运,不会对周遭环境造成影响,又使得这个微型农场可以突破农场的用地局限,人们尤其是城市居民可以吃到产自家门口的新鲜蔬果。而如果利用正常形态的集装箱的话,还可以在有限的地理位置上进行堆叠,创造高密度和高产的农场。
漂浮农场 农场里的诺亚方舟
向海借地,为人们缓解耕地需求压力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人们尝试在海上打造漂浮农场。在荷兰设计师彼得·范·温格登的设计理念中,四面安装透明玻璃的漂浮农场里,上层用于养牛,如小公园,下层则是牧草区域、海水淡化和能源生产等;农场屋顶铺上太阳能电池板,为农场提供能源,牛的排泄物通过上层地面特殊设计,于下层用来生产沼气和肥料制作,漂浮农场形成闭环,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漂浮农场可以在海上、河流、湖泊等地方实现。无独有偶,美国利用经过改良的石油钻井平台,或将一群废旧的轮船绑在一起,打造漂浮农场;加拿大温哥华西海岸,人们则将14个漂浮的温室农场和房子连接在一起。人们认为,农业的未来很大可能,就在海洋上。
一米菜园 城市中的一平米自留地
越来越多小型化、便捷化、操作性强的种植设施进入家居环境中,为人们在城市中保留一份自留地提供了更多可能,“一米菜园”即是其中一种方式。一米菜园可以设置在屋顶、阳台等地,充分利用居住空间。在常规的一平米花箱中,在底部铺满隔水层垫后均匀移入营养土,再利用麻绳将花箱等大小分格,随后移栽种苗。一米菜园发明后,成为孩子接触农作、寓教于乐的理想方式。此外,它还被推广到发展中国家,数百万营养不良的人从中受益。
窗台农场 让窗台变成自家的农场
将窗台与种植相结合,这种立体种植,既可节省空间,又能美化家居。在这套系统中,塑料瓶等装载物装置泥土,倒置排列,水和营养液从顶部通过管道滴漏而下。自美国女孩Britta Riley发明了窗台农场后,已经过多次改良,比如用气泵代替水泵消灭噪音,用LED照明解决光照问题等。这个简易的“农场”,让“农场主”们消除焦虑,享有生活乐趣,孩子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植物的生长。
城市迷你农场 像玩乐高一样玩农场
人们利用操作简易的建造系统,将任意的种植箱组装在一起,创造出迷你的花园式农场。这种垂直农场仅需要标准尺寸的种植箱、若干置物架、钉子、螺丝等零配件,如同乐高一样,可以创造出任何样式。而层叠面板的组装结构让每一层的植物都能和空气、阳光充分接触,水也会从最高一层渗透下来。这种迷你农场,可以分隔空间,也可以成为流动性的交流空间。
屋顶农场 亲子主题的都市农场乐园
屋顶农场即是利用城市建筑的屋顶,通过土壤栽培和水培法等方式,种花植树、栽培作物。相较于一般的农园,屋顶农场面临一些其它的考验,如屋顶荷载、土层厚度、灌溉排水等技术问题,如日照量大、风强、水分蒸发速率高等气候因素。不过它还是因为诸多的优势而被众人尝试——它相当于给建筑上了一层防护隔热衬垫,避免因热胀冷缩造成的建筑开裂,另外还能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环境;对于居民而言,则既能享受农作之乐,又有新鲜的蔬果来源,甚至大型的屋顶农场成为了当地餐厅和商店的果蔬供应商。在国内如武汉、成都、深圳等诸多城市,已有不少屋顶农场出现,这些农场又多与亲子教育相结合,成为亲子游玩+农耕文化为主题的都市乐园。
垂直农场 地球上最疯狂的生态实验
在設想中,垂直农场是将摩天大楼变成生产中心,大面积的农作物种植和牲畜饲养与之相结合,构建一个自给自足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又不受自然气候的干扰。这个由美国环境学家Dickson Despommier于1999年首先提出来的“垂直农场”,又被称为立体种植农场,曾被评为改造地球最疯狂的生态实验之一,而在这之后,全球范围掀起一股都市农场的实验热潮。时至今日,关于垂直农场的争议不断,但它具备的,对于人均耕地压力的疏解、对“靠天吃饭”现状的改变,及实现有机种植、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等诸多优势,还是让人们跃跃欲试。
生态办公室 工作闲暇的“偷菜”实践
如果在办公室,人们可以上班时吃上自己种的水果,工作闲暇时能荷锄劳作,大概都会想上班吧。东京的Pasona HQ是家人才派遣公司,他们将一栋九层、有五十年历史的建筑改造成了城市农场和生态办公室。建筑内有相当大的空间进行水耕和土壤耕作,包括会议室、私人办公室,而建筑外表在三米深的阳台上种上了时令鲜花。农场四千平方米左右的耕作面积上,包括水果、蔬菜和大米在内的两百多种农作物,给人们提供丰富的食材,与此同时,人们又可在一个舒适而别趣的环境里工作。
集装箱农场 集装箱里的小型种植屋
这是一位Damien Chivalle设计师设计的小型种植屋,由一个敞顶的集装箱和装在上面的玻璃温室组成。它利用水栽培技术种植,不依赖土壤;而集装箱方便搬运,不会对周遭环境造成影响,又使得这个微型农场可以突破农场的用地局限,人们尤其是城市居民可以吃到产自家门口的新鲜蔬果。而如果利用正常形态的集装箱的话,还可以在有限的地理位置上进行堆叠,创造高密度和高产的农场。
漂浮农场 农场里的诺亚方舟
向海借地,为人们缓解耕地需求压力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人们尝试在海上打造漂浮农场。在荷兰设计师彼得·范·温格登的设计理念中,四面安装透明玻璃的漂浮农场里,上层用于养牛,如小公园,下层则是牧草区域、海水淡化和能源生产等;农场屋顶铺上太阳能电池板,为农场提供能源,牛的排泄物通过上层地面特殊设计,于下层用来生产沼气和肥料制作,漂浮农场形成闭环,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漂浮农场可以在海上、河流、湖泊等地方实现。无独有偶,美国利用经过改良的石油钻井平台,或将一群废旧的轮船绑在一起,打造漂浮农场;加拿大温哥华西海岸,人们则将14个漂浮的温室农场和房子连接在一起。人们认为,农业的未来很大可能,就在海洋上。
一米菜园 城市中的一平米自留地
越来越多小型化、便捷化、操作性强的种植设施进入家居环境中,为人们在城市中保留一份自留地提供了更多可能,“一米菜园”即是其中一种方式。一米菜园可以设置在屋顶、阳台等地,充分利用居住空间。在常规的一平米花箱中,在底部铺满隔水层垫后均匀移入营养土,再利用麻绳将花箱等大小分格,随后移栽种苗。一米菜园发明后,成为孩子接触农作、寓教于乐的理想方式。此外,它还被推广到发展中国家,数百万营养不良的人从中受益。
窗台农场 让窗台变成自家的农场
将窗台与种植相结合,这种立体种植,既可节省空间,又能美化家居。在这套系统中,塑料瓶等装载物装置泥土,倒置排列,水和营养液从顶部通过管道滴漏而下。自美国女孩Britta Riley发明了窗台农场后,已经过多次改良,比如用气泵代替水泵消灭噪音,用LED照明解决光照问题等。这个简易的“农场”,让“农场主”们消除焦虑,享有生活乐趣,孩子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植物的生长。
城市迷你农场 像玩乐高一样玩农场
人们利用操作简易的建造系统,将任意的种植箱组装在一起,创造出迷你的花园式农场。这种垂直农场仅需要标准尺寸的种植箱、若干置物架、钉子、螺丝等零配件,如同乐高一样,可以创造出任何样式。而层叠面板的组装结构让每一层的植物都能和空气、阳光充分接触,水也会从最高一层渗透下来。这种迷你农场,可以分隔空间,也可以成为流动性的交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