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 软式排球这一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其技术性、健身性和娱乐性、时效性和规则的灵活性等特点,在短短的几年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和关注。本文对在高校中开展软式排球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旨在让更多高校参与到软式排球这项运动中来,从而实现软式排球的运动价值。
关键词 高校 可行性 软式排球
一、软式排球的起源及在中国的发展
软式排球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日本,北京体育大学排球教研室在1994年将软式排球引进我国,从此软式排球在我国逐步推广开来。1999年成功举办了全国性的高校、青少年、中老年软排锦标赛,软排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家教育部的重视,并于1999年底将软式排球列入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软式排球作为排球家族的新成员,其历史并不长,至此,软式排球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全国健身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关于软式排球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从软式排球传入我国至今,在上级领导部门的积极推动下,软式排球运动在我国大、中、小学及民间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开展,举办了多种形式的软排比赛。通过比赛不但提高了球技,而且增进了健康和友谊,使身心得到了锻炼。大学生正处于充满活力和拼搏精神的青年时期,正在汲取科学知识以成为明天的建设者,保证身体健康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对软式排球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一)场地及器材
从场地大小来看,软排没有统一的规格,但是比硬排场地小,便于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球网的高度也是如此,可根据具体情况(身高)而定,便于所有层次的人参与。软排最大优点还在于,使用的是免充气球,比硬排低0.1个大气压,轻50-60克,球体柔软,不易伤手,不怕扎,不怕挤压,耐打,延长了使用寿命,能够节约大量的体育资金。
(二)技术与战术
软排与硬排从技术内容上比较基本相同,但是从技术细节上看区别很大,因为球的性质是不一样的,例如硬排传球时手指、手腕必须有缓冲动作,而软排则只需将手型控制好就可以了。从战术看,软排由于场地小、人数少,战术也相对简单,硬排的战术则非常复杂,而且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是很难熟练掌握的。
(三)裁判规则
硬排规则产生已经有悠久的历史,经过次修改越来越完美,使比赛更富有观赏性。另外,它的规则在国际上是统一的,任何比赛都必须执行统一的裁判规则;而软排则没有统一的国际比赛规则,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临时决定场地大小和网子的高度,使比赛组织更灵活多样,更有趣,从而吸引更多的参与者。硬排则不可以,由于受场地、器材、规则等的严格限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不但不能适应比赛的规则,而且容易受伤。
(四)实现梦想
19-25岁是运动员的黄金年龄,这个阶段硬排运动员正驰聘在各级赛场,但接受专业训练的人毕竟是少数,作为大学生也是如此,不能参与排球运动使他们感到非常遗憾。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拼搏精神但由于技术难度大,容易受伤而使他们望而却步,不能在球场上挥洒自如。软式排球的出现把他们又拉回运动场。软式排球球轻、柔软、球速慢、易起球、不易受伤,使他们在球场上乐此不疲,既找到了锻炼身体的方法,又愉悦了身心。
三、高校开展软式排球的意义
(一)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新的教学大纲设置的软式排球课程内容,“贴近学生”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软式排球被列人新的教学大纲前后,在我国的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省市的大中小学校进行了试点和实验研究。实践证明,软式排球在学校的推广应用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增加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对建立我国现代化体育教学体系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推动和促进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二)为高校补充新教材,推动全民健身
软式排球作为新事物和《课程标准》的规定教材,可补充教学内容和形式。软式排球的技术要求不高,容易掌握,球的重量轻、柔软、安全、不易受伤等特点,增加了在学校推广的可能性。如果做好推广和普及,将起到教学补充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双重效果。
(三)为高校增加排球人才、发展排球运动
排球人才在我国并不多,一名优秀的排球运动员需经过8-10年、约2万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可以说易学难精,由于学习时间太长,影响了人们的参与兴趣,近几年排球传统学校的发展在众多地区成下降趋势,令人担优。而软式排球易于掌握,可以使学生克服疼痛、受伤的害怕心理,从而在学校大力推广和普及,使广大的青少年学生得到排球的启迪和熏陶打下排球运动的基础,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总之,通过软式排球增强排球的影响力,扩大排球人口,从中发现和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将会促进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毅.浅析软式排球在高校开展的可能性[J].洛阳大学学报.2006(2):85-89.
[2] 赵芳.在高校女生中试行软排简易规则和制式的教学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1999(1).
[3] 韩传江.从国外软式排球的发展看将其纳入我国学校体育的可行性[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1):49-50.
[4] 汪焱.我国软式排球推广普及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社会学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3(2):10-11.
                        摘 要 软式排球这一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其技术性、健身性和娱乐性、时效性和规则的灵活性等特点,在短短的几年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和关注。本文对在高校中开展软式排球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旨在让更多高校参与到软式排球这项运动中来,从而实现软式排球的运动价值。
关键词 高校 可行性 软式排球
一、软式排球的起源及在中国的发展
软式排球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日本,北京体育大学排球教研室在1994年将软式排球引进我国,从此软式排球在我国逐步推广开来。1999年成功举办了全国性的高校、青少年、中老年软排锦标赛,软排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家教育部的重视,并于1999年底将软式排球列入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软式排球作为排球家族的新成员,其历史并不长,至此,软式排球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全国健身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关于软式排球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从软式排球传入我国至今,在上级领导部门的积极推动下,软式排球运动在我国大、中、小学及民间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开展,举办了多种形式的软排比赛。通过比赛不但提高了球技,而且增进了健康和友谊,使身心得到了锻炼。大学生正处于充满活力和拼搏精神的青年时期,正在汲取科学知识以成为明天的建设者,保证身体健康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对软式排球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一)场地及器材
从场地大小来看,软排没有统一的规格,但是比硬排场地小,便于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球网的高度也是如此,可根据具体情况(身高)而定,便于所有层次的人参与。软排最大优点还在于,使用的是免充气球,比硬排低0.1个大气压,轻50-60克,球体柔软,不易伤手,不怕扎,不怕挤压,耐打,延长了使用寿命,能够节约大量的体育资金。
(二)技术与战术
软排与硬排从技术内容上比较基本相同,但是从技术细节上看区别很大,因为球的性质是不一样的,例如硬排传球时手指、手腕必须有缓冲动作,而软排则只需将手型控制好就可以了。从战术看,软排由于场地小、人数少,战术也相对简单,硬排的战术则非常复杂,而且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是很难熟练掌握的。
(三)裁判规则
硬排规则产生已经有悠久的历史,经过次修改越来越完美,使比赛更富有观赏性。另外,它的规则在国际上是统一的,任何比赛都必须执行统一的裁判规则;而软排则没有统一的国际比赛规则,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临时决定场地大小和网子的高度,使比赛组织更灵活多样,更有趣,从而吸引更多的参与者。硬排则不可以,由于受场地、器材、规则等的严格限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不但不能适应比赛的规则,而且容易受伤。
(四)实现梦想
19-25岁是运动员的黄金年龄,这个阶段硬排运动员正驰聘在各级赛场,但接受专业训练的人毕竟是少数,作为大学生也是如此,不能参与排球运动使他们感到非常遗憾。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拼搏精神但由于技术难度大,容易受伤而使他们望而却步,不能在球场上挥洒自如。软式排球的出现把他们又拉回运动场。软式排球球轻、柔软、球速慢、易起球、不易受伤,使他们在球场上乐此不疲,既找到了锻炼身体的方法,又愉悦了身心。
三、高校开展软式排球的意义
(一)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新的教学大纲设置的软式排球课程内容,“贴近学生”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软式排球被列人新的教学大纲前后,在我国的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省市的大中小学校进行了试点和实验研究。实践证明,软式排球在学校的推广应用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增加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对建立我国现代化体育教学体系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推动和促进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二)为高校补充新教材,推动全民健身
软式排球作为新事物和《课程标准》的规定教材,可补充教学内容和形式。软式排球的技术要求不高,容易掌握,球的重量轻、柔软、安全、不易受伤等特点,增加了在学校推广的可能性。如果做好推广和普及,将起到教学补充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双重效果。
(三)为高校增加排球人才、发展排球运动
排球人才在我国并不多,一名优秀的排球运动员需经过8-10年、约2万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可以说易学难精,由于学习时间太长,影响了人们的参与兴趣,近几年排球传统学校的发展在众多地区成下降趋势,令人担优。而软式排球易于掌握,可以使学生克服疼痛、受伤的害怕心理,从而在学校大力推广和普及,使广大的青少年学生得到排球的启迪和熏陶打下排球运动的基础,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总之,通过软式排球增强排球的影响力,扩大排球人口,从中发现和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将会促进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毅.浅析软式排球在高校开展的可能性[J].洛阳大学学报.2006(2):85-89.
[2] 赵芳.在高校女生中试行软排简易规则和制式的教学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1999(1).
[3] 韩传江.从国外软式排球的发展看将其纳入我国学校体育的可行性[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1):49-50.
[4] 汪焱.我国软式排球推广普及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社会学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3(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