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中山先生一生撰写挽联并不太多,但是水平却都很高,影响也大,对唤起和凝聚民众,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7年浙江革命党人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击毙安徽巡抚恩铭,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并被十分残忍地杀害。1912年1月,浙江都督府决定将徐锡麟等烈士遗骨迎回杭州安放,各界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孙中山特致挽联:
丹心一点祭余肉;
白骨三年死后香。
几乎与徐锡麟等烈士同时,著名革命党人、同盟会员秋瑾女士也被清政府杀害。辛亥革命胜利后,秋瑾灵柩从湖南运回,葬于西泠桥畔。1912年,孙中山亲临秋瑾墓主持祭奠,还亲笔写下“巾帼英雄”的挽幛和一副挽联:
江户矢丹忱,感君始赞同盟会;
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1911年4月27日的黄花岗起义,100多位革命党人遇难,最后,历尽艰险,才收敛了72具遗体,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孙中山于1912年3月,在广州亲自为殉难的72烈士主持了周年公祭活动,撰写挽联贴于墓前:
五族同风是七十有二头颅价值;
千秋堕泪为三月念九刀俎英雄。
他以崇敬的心情评价此次战役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1912年12月,曾任南京临时政府海军总长的黄钟瑛因操劳过度而病逝,年仅43岁。黄钟瑛是个难得的海军人才,袁世凯曾极尽笼络之能事,可是他原则性极强,一直追随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而奔走。12月28日,孙中山亲到上海参加黄钟瑛的追悼会,对黄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并为之撰写挽联:
尽力民国最多,缔造艰难,回首思南都俦侣;
屈指将才有几,老成凋谢,伤心问东亚海权。
1913年初,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各地演说中,提出“责任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主张,并大声疾呼制定民主宪法,以阻止君主专制在中国的土地上死灰复燃。宋的政治主张得到广泛的响应,也引起顽固势力的恐慌和仇恨,结果在3月20日被刺杀于上海沪宁车站。孙中山非常震惊,即刻从日本返回上海,部署国民党反击。4月,在上海举行的宋教仁追悼大会上,孙中山送上了两副令人拍案叫绝的挽联:
其一:
三尺剑,万言书,美雨欧风志不磨,天地有正气,豪杰自牢笼,数十年季子舌峰,效庄生索笔;
五丈原,一抔土,卧龙跃马今何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洒几滴苌弘血泪,向屈子招魂。
其二:
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这一挽联既有对宋教仁杰出的才华与外交能力的钦佩,更有为他捍卫宪法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的惋惜,表达了孙中山对已故战友的无限深情。
黄兴是早期和孙中山一同反清的革命党人、老同盟会员、国民党中央的重要领导人、前方战事的主要指挥者。由于积劳成疾,于1916年10月病逝,孙中山以极其沉痛的心情为其撰写挽联: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
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上联的“随陆无武”指汉朝文臣随何、陆贾。“绛灌无文”指汉朝武将周勃和灌婴,周勃曾受封绛侯。以古代这四位杰出人物为典,来衬托今日之“此才不易”,极状黄兴的文武全才,胜过古人。下联的“夷惠谁贤”指商末伯夷与春秋时期的柳下惠。“彭殇谁寿”指彭祖与殇子,一个是极寿之人,一个是早夭之人。以这四位古人做典,反衬黄兴的德才兼备和英年早逝。全联对仗工整,内涵深厚,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这些发自肺腑、痛彻肝肠的泣血文字,显露了伟大人物的另一面,也是人性中至真、至善、至美的最为闪光的一面。
1907年浙江革命党人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击毙安徽巡抚恩铭,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并被十分残忍地杀害。1912年1月,浙江都督府决定将徐锡麟等烈士遗骨迎回杭州安放,各界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孙中山特致挽联:
丹心一点祭余肉;
白骨三年死后香。
几乎与徐锡麟等烈士同时,著名革命党人、同盟会员秋瑾女士也被清政府杀害。辛亥革命胜利后,秋瑾灵柩从湖南运回,葬于西泠桥畔。1912年,孙中山亲临秋瑾墓主持祭奠,还亲笔写下“巾帼英雄”的挽幛和一副挽联:
江户矢丹忱,感君始赞同盟会;
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1911年4月27日的黄花岗起义,100多位革命党人遇难,最后,历尽艰险,才收敛了72具遗体,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孙中山于1912年3月,在广州亲自为殉难的72烈士主持了周年公祭活动,撰写挽联贴于墓前:
五族同风是七十有二头颅价值;
千秋堕泪为三月念九刀俎英雄。
他以崇敬的心情评价此次战役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1912年12月,曾任南京临时政府海军总长的黄钟瑛因操劳过度而病逝,年仅43岁。黄钟瑛是个难得的海军人才,袁世凯曾极尽笼络之能事,可是他原则性极强,一直追随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而奔走。12月28日,孙中山亲到上海参加黄钟瑛的追悼会,对黄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并为之撰写挽联:
尽力民国最多,缔造艰难,回首思南都俦侣;
屈指将才有几,老成凋谢,伤心问东亚海权。
1913年初,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各地演说中,提出“责任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主张,并大声疾呼制定民主宪法,以阻止君主专制在中国的土地上死灰复燃。宋的政治主张得到广泛的响应,也引起顽固势力的恐慌和仇恨,结果在3月20日被刺杀于上海沪宁车站。孙中山非常震惊,即刻从日本返回上海,部署国民党反击。4月,在上海举行的宋教仁追悼大会上,孙中山送上了两副令人拍案叫绝的挽联:
其一:
三尺剑,万言书,美雨欧风志不磨,天地有正气,豪杰自牢笼,数十年季子舌峰,效庄生索笔;
五丈原,一抔土,卧龙跃马今何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洒几滴苌弘血泪,向屈子招魂。
其二:
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这一挽联既有对宋教仁杰出的才华与外交能力的钦佩,更有为他捍卫宪法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的惋惜,表达了孙中山对已故战友的无限深情。
黄兴是早期和孙中山一同反清的革命党人、老同盟会员、国民党中央的重要领导人、前方战事的主要指挥者。由于积劳成疾,于1916年10月病逝,孙中山以极其沉痛的心情为其撰写挽联: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
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上联的“随陆无武”指汉朝文臣随何、陆贾。“绛灌无文”指汉朝武将周勃和灌婴,周勃曾受封绛侯。以古代这四位杰出人物为典,来衬托今日之“此才不易”,极状黄兴的文武全才,胜过古人。下联的“夷惠谁贤”指商末伯夷与春秋时期的柳下惠。“彭殇谁寿”指彭祖与殇子,一个是极寿之人,一个是早夭之人。以这四位古人做典,反衬黄兴的德才兼备和英年早逝。全联对仗工整,内涵深厚,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这些发自肺腑、痛彻肝肠的泣血文字,显露了伟大人物的另一面,也是人性中至真、至善、至美的最为闪光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