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PM2.5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来源 :绿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w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2009~2018年黑龙江省13个地级城市PM2.5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计量等模型方法分析了其时空演变特征,探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黑龙江省PM2.5污染呈现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污染情况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冬季最为严重;全局空间自相关大部分呈现出负相关性,局部自相关性差,污染重心在伊春市;风速、地区GDP和人口对PM2.5污染呈显著正向作用,气温与降水量起反向影响.
其他文献
三坪农场近年来十分重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并凸显出花坛应用的良好效果.以农场各类花坛为研究对象,对花坛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梳理了农场花坛应用历史及现状,得出花坛植物的种类组成,主题思想的表达,分析花坛色彩应用,整理出了三坪农场花坛的应用特点.结果表明:三坪农场花坛的植物种类主要以一、二年生花卉为主,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少量栽植,共计23科39属.其中一、二年生花卉种类>宿根花卉种类>球根花卉种类,通过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可以得出人们对色彩的喜爱程度依次是紫色>绿色>红色>黄色>粉色>橙色
全民的健康问题是现代社会持续关注的问题,住区作为居民日常活动、社交的场所,其景观环境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基于全民健康理念,对昆明市住区进行了调研,发现昆明市住区景观环境中的“交通系统、休闲活动空间和景观绿化”三方面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为此,提出了梳理交通系统,打造养生步道;复合空间功能,改善消极空间;优化景观结构,打造康复景观的优化策略.
介绍了时代背景下建成的尼山圣境景区概况,以孔府、孔庙及《诗经》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了由宏观、中观、微观植物文化表达的空间层次分析法,以及《诗经》中以植物表达情感、志向的借物喻情法.基于两种分析方法,分析了该景区在景观植物设计时的儒文化表达方式,并列举出景区中体现儒文化寓意的主要景观植物.
新时代背景下特色保护类村庄景观如何塑造,如何统筹保护传统地域文化和实现村民对现代生活的向往,仍是亟需探索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实地调研了贵州特色保护类村庄,阐述了特色保护类村庄乡土景观应具备地域文化性、形式美学性和田园趣味性,提出了民族文化深厚、农耕记忆传承、实现村民的建设意愿、实用功能与景观并存等4个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并归纳了乡土景观营造中元素原始运用、情景再现的传承方式,以及元素演绎和工艺更新的创新策略,以期为乡村特色保护和乡土景观营造提供新的思路.
基于景观“一体化”设计理念,以泰州中国医城药城大道景观改造为案例,从规划定位、设计原则、策略、设计方法、创新设计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实施“一体化”的关键在多方紧密结合,合理规划设计、采用BIM技术、零距离服务、多部门多团队协作、高品质施工,以达到景观“一体化”要求.而且对药城大道景观“一体化”设计探究,对丰富风景园林新理论、新方法及公园城市建设等,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指出了在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前期,通过场地环境调查,依据规划用地类型评估适用性,也可为制定环保策略、实施污染场地精准修复奠定坚实基础.为此,采集了某开发建设项目研究区0-100 cm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样品,对GB36600-2018中要求的基本45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属酸性-碱性,p H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区域内土壤重金属和无机物、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等45项指标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第一类用地筛选值,建设用地土壤污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南校区为例,基于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的理论和方法对校园内部安全现状进行了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了开放式校园的安全提升需要加强出入控制方面,对学生对校园有领属感;做好自然和设备的双重监控;校内组织校园活动增强学校学术和安全氛围;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注重校内夜间照明.为此,提出了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针对措施来提升校园安全度,提高师生的校园安全感.
依据植物专类园林下植物的配置原则、植物多样性、景观构建对南岭植物园樱花园的植物配置、色彩、林下层统一度进行了研究及设计规划.结果表明:林下植物合理配置形成的复层植物群落提高了樱花园植物群落构建水平、降低了园区维护成本,对樱花园植物群落的景观提升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且强化了樱花专类园的物种收集、科研科普、休闲观赏功能.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居民进行生态学习、社会交往、商业消费、健康运动以及文化感知的重要场所,因而其规划设计应基于生态理念和人本思想,实现公园功能与城市社区互融互生,共同发展.以成都市青白江区凤凰湖湿地公园为例,提出了在生态共生理念指导下,通过产业内容、文化特色、景观视觉、交通服务及弹性应急等功能体系的构建实现湿地公园与城市的社区化共生的设计,从而发挥自身价值,创造城市美好生活新空间.
指出了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植物的恢复是建立稳定健康的水生态系统的必要条件.讨论了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作用、选种和配置原则.从光照、水温、透明度、风浪、营养盐浓度、水深等方面系统地综述了影响水生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和总结了水深、氮磷含量、光照分别是影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并对实际应用提出了建议,为湖泊的水生植物恢复提供相关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