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36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产生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与治疗方法。结果:经研究得知,有30例患者经抢救后,症状完全缓解,6例患者通过子宫全切术治疗,有5例患者手术成功,1例因治疗无效死亡。经产妇产前与产后出血的例数非常多,与初产妇产前出血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患者临床表现为依据,可了解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症状的原因,根据患者产生休克的原因进行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治疗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255【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58-01
  出血性休克在产科中比较常见,患者通常会因产前或产后出现大出血症状,减少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导致机体组织灌流量大大降低,减少机体内部含氧量,诱发患者器官功能衰竭而致其死亡[1]。因此,医院必须要提高医疗技术,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还应该找出疾病发生的原因,便于有针对性的治疗[2]。本文主要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与治疗方法,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36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21至40岁间,平均年龄32.26±3.65岁,其中年龄在20至25岁间的有18例、26至30岁间的有13例、31至35岁间的有5例。其中初产妇8例,经产妇28例。12例患者有流产史,8例患者有引产史。轻度休克15例,患者失血量在170毫升至1250毫升之间;中度休克14例,患者失血量1250毫升至1750毫升之间;重度休克30例,患者失血量在1750毫升至3500毫升之间。
  1.2发病原因。在36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表现为宫缩乏力,其中巨大儿5例、瘢痕子宫6例、羊水过多5例,产程长、难产2例。有7例患者贫血、6例患者胎盘粘连,前置胎盘患者5例。
  1.3临床表现。患者皮肤、面色苍白,且濕冷,心情烦躁,意识障碍明显,患者血压降低,脉搏跳由突然增快至消失,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休克指数大于1,失血量在500毫升至3500毫升间,红细胞压积不超过0.3。
  1.4治疗方法。针对子宫收缩乏力患者,按摩患者子宫,使用宫缩剂,将砂条填塞于患者宫腔内,对大血管进行缝扎。针对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患者,对其腹部主动脉进行压迫,并将子宫结扎;对出血部位进行8字缝合;利用砂条填塞宫腔;必要情况下,将患者子宫切除。
  1.5统计学方法。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得知,有30例(83.3%)患者通过及时抢救后,症状迅速缓解,止血成功;6例(16.7%)患者因填塞宫腔等方法止血失败,改用子宫切除术治疗,最终有5例患者成功。1例患者因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率为2.8%。
  如下表所示,经产妇产前出血的例数非常多,与初产妇产前出血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产妇产后出血患者与初产妇相较也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中有1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
  表1初产妇与经产妇产前出血、产后出血及死亡病例比较
  年龄例数产前出血产后出血死亡初产妇85(62.5%)2(25.0%)1(12.5%)经产妇2819(67.8%)9(32.1%)0(0)P/P<0.05P<0.05P<0.053讨论
  休克主要是因受到各种复杂因素影响,诱发急性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从而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全身器官血液灌流减少,氧供应无法保持平衡,出现无氧代谢现象,细胞严重受损,脏器功能受到损害。产科出血性休克极有可能引发产妇死亡,疾病发展迅速,出血量大,止血难度非常大,因症状早期特异性,可能会被误认为是隐性出血[3]。当患者症状表现明显时,则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大部分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都存在其他合并症,其中主要有妊娠贫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对于这类高危产妇,需要对其子宫收缩情况进行观察,产妇产后2至24小时内极易产生出血症状。
  3.1宫缩乏力。宫缩乏力是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产生宫缩乏力的原因非常多,主要有难产、巨大儿、羊水过多等。若患者出现梗阻性难产,则产妇因产程较长,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其电解质平衡表现异常,对于宫缩产生的影响非常大。未临产子宫下段形成差也是导致宫缩乏力出血的因素之一,患者因切口血窦丰富,有大量血液涌出,瘢痕子宫收缩力较差,血窦无法正常关闭,导致失血过多。患儿羊水过多、宫腔大,肌纤维无法适度伸展,且缩复困难[4]。另外,胎盘因素也极易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其中主要有胎盘粘连、胎盘滞留等。
  3.2软产道。软产道裂伤后,若没有被及时发现,则会诱发产后出血。常见原因主要有急产、巨大儿分娩、软组织弹性差、阴道手术助产等。
  3.3凝血功能受到阻碍。无论是继发凝血功能阻碍还是原发凝血功能阻碍,都可导致患者出现产后出血症状。例如妊娠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均并发症,均会因凝血功能受到阻碍,诱发子宫口大出血。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死胎等并发症,会诱发DIC,使患者出血子宫大出血症状[5]。晚期产后出血问题需要引起高度注意,它通常会在产后1天后出现,产生的原因为胎膜部分残留、胎盘部分残留等,子宫附着面会因此受到严重感染,子宫切口无法完全愈合。
  在妊娠早期与妊娠中期,导致患者出血的原因非常多,例如葡萄胎、异位妊娠、流产等。胎盘早剥与前置胎盘均是患者产前出血的重要影响因素。子宫内膜受到病变后,会增加蜕膜发育不良的可能性,诱发前置胎盘。胎盘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巨大儿、副胎膜等。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必须要做好保健工作,对妊娠并发症、合并症进行预防,有利于降低产妇产生出血性休克的几率。
  3.4产科出血性休克治疗方法。首先,需尽早明确疾病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例如对患者子宫进行按摩,利用宫缩剂,填塞宫腔。针对胎盘滞留患者,可经导尿,并将胎盘牵出。记录患者出血量,并指导患者补液,最初需补晶体液,在第1小时内,可取1000至2000毫升晶体液,然后再去500毫升胶体液,给予患者治疗,当患者红细胞压积不超过24%时,要及时输血[6]。同时,还要采取其他措施进行治疗,初步治疗主要有保温、吸氧等,确保患者静脉通道处于通畅状态,必要情况下,给予镇静剂。
  对于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则上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必要情况下,才行子宫切除术。大部分患者都无法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既是生殖器官,同时也具有内分泌功能,有利于身体的调理。若子宫受到损害,则会导致卵巢早衰,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从本次研究中可看出,有30例患者通过及时抢救后,症状迅速缓解,止血成功;6例行子宫切除术治疗,5例患者成功,1例死亡。这表明若能够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便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参考文献
  [1]李健伟,付晓东,颜真淑等.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2):109-110
  [2]冯德珍.产科出血性休克2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4:102-103
  [3]陈慧梅.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抢救措施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1):473-474
  [4]吴君梅,张有新,刘晗.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因素及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26):96-97
  [5]李凤英,廖丹.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对策及其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31):112
  [6]王妙英,冯海芹,景丽等.多中心预防措施在预防产科出血性休克中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09(20):2763-276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因卡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因恶性肿瘤所致骨转移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应用因卡膦酸二钠治疗,对照组应用井与帕米磷酸二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分别为73.3%,26.7%,对照组分别为46.7%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与椎板间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两种方法疗效的优劣,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2.12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椎体高度矫正程度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获得随访,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核酪注射液预防慢性肺部疾病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06年9月至2014年2月我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5例,在患者康复出院之后,对55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且采用肌肉注射核酪注射液的方式进行预防,减少该疾病的复发率,观察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前患者疾病的复发率为40%,治疗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为10.8%。治疗后疾病的复发率明显的低于治疗前。结论:核酪注射液预防慢性肺部疾病临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胫骨上段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后骨不连的原因,报告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胫骨上段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后骨不连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原因,随访治疗效果。本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更换或继续使用原内固定材料,但均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处理。结果:本组患者成因中均存在医源性因素。再次手术后2例患者失去随访,15例随访7-25月(平均16月)。随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普通静脉留置针在脑外科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80例脑外科患者分成甲组40例,乙组40例,甲组行PICC,乙组行普通静脉留置针,对比两组操作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留置时间。结果:甲组一次性成功率较高,留置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是一次性操作时间相对较长。结论:PICC在脑外科应该推广应用,不仅减轻因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而且减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在产科大出血抢救中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方法:选择2005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切除术患者2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的效果。结果:20例子宫切除孕产妇,1例为重症肝炎DIC患者,抢救无效死亡,19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95.0%。产科子宫切除术和分娩的方式、多胎妊娠、孕产次数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对于子宫切除术,需要认真对待,推行计划生育,强化围生期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湿性愈合敷料联合臭氧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方法:将48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湿性愈合敷料护理慢性皮肤溃疡,观察组24例采用湿性愈合敷料联合臭氧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总疗效和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P<0.01)。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评价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核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口腔修复科2012-2013年的大面积牙体缺损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39人,根据牙体修复桩核材料的不同分为两组:纤维桩组和金属桩组。纤维桩组72人,金属桩组67人,对两组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回访,记录统计桩核冠脱落、折断、不良反应(牙龈炎性反应、、继发根尖周炎等),患者对修复治疗的满意度等。结果:纤
期刊
摘要: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直肠瓣悬挂结扎注射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在我院于2008年9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诊治的总计25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直肠瓣悬挂结扎注射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患者治疗结果,分析探讨患者采用直肠瓣悬挂结扎注射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5例患者均采用直肠瓣悬挂结扎注射术进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降低多发伤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总结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及达到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09年6月-2013年12月出诊现场救护并安全转送122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救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对多发伤伤员的现场初期急救和及时迅速地运送到医院做决定性治疗,十分重要,也是降低致残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结论:迅速安全地使伤员脱离危险环境,并根据不同伤情进行相应处理,急救中医护人员既要明确分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