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万达,神采飞扬电玩每天可以吸引5000~8000人,这对购物中心的客流贡献巨大,完全堪比主力店。
越大越有名,越好?
国内购物中心有一个怪现象:选择主力店时,首先考虑它是不是世界五百强。
其实,若撇开自己的市场定位,盲目选择世界五百强,其所带来的客流,其他店铺根本无法共享。
如沃尔玛山姆会员店、百安居,知名度高,光顾的顾客也多。但他们吸引来的多为大宗采购者,中小店铺无法共享客流。
吉之岛进驻北京大悦城后,和其他商业店铺形成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吉之岛并没有给带来多少客流,开业后甚至出现了购物中心反哺主力店的怪现象。
选对了主力店,将有力支撑购物中心的定位和客流。同时,寄生于主力店庞大客流的中小型店铺,又为购物中心提供了较高的收益。它们组合成一个统一的具有强大聚客能力的整体,让客流在购物中心内循环流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消费欲望,带动整个购物中心的互惠共荣。
比如,一线城市购物中心,大卖场通常选择沃尔玛或家乐福;而在二、三线城市,大润发或乐购却更有优势。
再如,一、二线城市成熟商圈,主力店侧重年轻时尚或高档精品主题;城市新兴商圈或郊区的购物中心,则侧重生活配套、家庭娱乐的主题。
不过,事情正在起变化。
购物中心,还是体验中心
一个1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在培育期,通常要有2~4家主力店,一般为大卖场、百货和生活配套(餐饮、娱乐业态)。而在这三者中,集客能力强的大卖场一般是核心主力店。
根据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统计,在其会员单位的主力店商家组合中,有1/3主要以单一的超市、百货、家居或电器为主,专卖店为辅;在主力店品牌构成方面,18个百货品牌、23个超市品牌的占有率高达50%左右。换言之,主力店重复度较高,令大多数购物中心同质化程度较高。
有人在探索不同的路。
白云万达广场处于广州新区的一个新兴商圈,核心主力店是沃尔玛,生活配套主力店有国美电器、九毛九、大椰丰饭,家庭娱乐业态主力店有万达影城、大歌星KTV、大玩家、奇乐儿儿童乐园(万达将经营面积逾3000平方米以上的店称之为主力店)。
事实证明,让白云万达真正火起来的,不是万千百货,而是餐饮、娱乐。
全东南亚的消费者都重视“吃”,国人对餐饮更情有独钟。有条件的购物中心完全可将餐饮或生活配套内的特色店打造成主力店,比如选择数十家餐饮店,以集群作为主力店,避免传统的“百货+大卖场+电影”模式。
其次就是“玩”,即家庭娱乐业态与商务娱乐业态的主力店。
实际上,近年来新开业的购物中心,餐饮的比重已经得到加强,但休闲业态的比例依旧很低。这主要是因为休闲业态的租金承受能力低,还没能适应购物中心。
不过,在万达,神采飞扬电玩每天可以吸引5000~8000人,这对购物中心的客流贡献巨大,完全堪比主力店。
万达影城、神采飞扬电玩、大歌星KTV这三个娱乐主力店,一度在万达内部号称“三剑客”,几乎每一个万达广场,它们均规划在一栋楼里。
许多业内资深人士对万达将电玩城规划在娱乐楼的首层口诛笔伐。娱乐业态规划在低楼层,确定是与传统做法格格不入,但万达“三剑客”的吸客能力与盈利能力,的确与其规划楼层十分匹配。
我们要注意到这样一个趋势:“体验式消费”将逐渐取代“提袋消费”,成为购物中心业态发展的主流。要知道,国内年轻消费群体热衷网购,提袋消费在购物中心中所占比例明显有所下降,而餐饮、休闲娱乐,只能实地体验。未来的购物中心必将不再是单一的“购物”中心,而应该是“餐饮中心”、“ 休闲娱乐中心”的多重体验平台。
次主力店崛起
随着国内次主力店越来越多,开店速度越来越快,主力店的功能明显被削弱,尤其是百货店,家电、个人护理、鞋类、儿童等品类形成次主力店,从百货店中分离出来。
一、二线城市的购物中心经过数年运营,步入商圈成熟期,对百货店整租模式开始排斥,核心原因是主力店租金低,租期长,占有购物中心70%的面积,却只能贡献30%的租金;而次主力店刚好相反,租期还短,调整起来相对灵活。
而且,主力店的选址要求高,物业条件、经营面积、区位、竞争、客流,加上停车和交通,以及占用面积过大不利于分割销售,一般物业很难满足主力店的要求。次主力店要求不高,只要有适合的位置和面积,适当的昭示面和客流即可。
更重要的是,次主力店各有特色,不完全依赖主力店的带动,表现却不逊色。次主力店的利润率一般比主力店高,在营业时间、管理成本、经营灵活性等方面比主力店更有优势。
次主力店的地位越来越高,聚客能力、租金贡献、时尚度的优势尤其突出。位于王府井大街的北京APM,美国时尚品牌Forever21,都能吸引全城消费者,开业的火爆场景,让业界感觉到没有传统意义上百货主力店,一样精彩!
以北京为例,今年新开业的购物中心,只有极少数引入了主力百货店,大多数均以面积小、品类较为齐全、专一的次主力店取而代之,如H&M、ZARA、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店,苏宁、国美、顺电等3C卖场。
不一样的三、四线城市
三、四线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和可支配收入都处于上升通道,是购物中心的新热土。
不过,那里的商业形态比较初级、原始,业态业种杂乱零散,以传统超市、百货为主,消费群体对国际知名名牌不太重视,消费结构多以生活相关的支出占比较大。
因此,要特别重视优先引进生活配套与家庭娱乐主力店,通过最基本的生活业态,如餐饮、美容SPA、儿童业态、家庭娱乐如院线等,引领当地的消费潮流。
值得一提的是,三、四线城市核心商圈的百货主力店大有可为!在后期运营时,再加强时尚业态的引进,逐年提升经营档次,打造当地唯一的汇集生活、休闲、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一站式家庭娱乐型生活广场,自然会成为城市商业的新地标!
越大越有名,越好?
国内购物中心有一个怪现象:选择主力店时,首先考虑它是不是世界五百强。
其实,若撇开自己的市场定位,盲目选择世界五百强,其所带来的客流,其他店铺根本无法共享。
如沃尔玛山姆会员店、百安居,知名度高,光顾的顾客也多。但他们吸引来的多为大宗采购者,中小店铺无法共享客流。
吉之岛进驻北京大悦城后,和其他商业店铺形成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吉之岛并没有给带来多少客流,开业后甚至出现了购物中心反哺主力店的怪现象。
选对了主力店,将有力支撑购物中心的定位和客流。同时,寄生于主力店庞大客流的中小型店铺,又为购物中心提供了较高的收益。它们组合成一个统一的具有强大聚客能力的整体,让客流在购物中心内循环流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消费欲望,带动整个购物中心的互惠共荣。
比如,一线城市购物中心,大卖场通常选择沃尔玛或家乐福;而在二、三线城市,大润发或乐购却更有优势。
再如,一、二线城市成熟商圈,主力店侧重年轻时尚或高档精品主题;城市新兴商圈或郊区的购物中心,则侧重生活配套、家庭娱乐的主题。
不过,事情正在起变化。
购物中心,还是体验中心
一个1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在培育期,通常要有2~4家主力店,一般为大卖场、百货和生活配套(餐饮、娱乐业态)。而在这三者中,集客能力强的大卖场一般是核心主力店。
根据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统计,在其会员单位的主力店商家组合中,有1/3主要以单一的超市、百货、家居或电器为主,专卖店为辅;在主力店品牌构成方面,18个百货品牌、23个超市品牌的占有率高达50%左右。换言之,主力店重复度较高,令大多数购物中心同质化程度较高。
有人在探索不同的路。
白云万达广场处于广州新区的一个新兴商圈,核心主力店是沃尔玛,生活配套主力店有国美电器、九毛九、大椰丰饭,家庭娱乐业态主力店有万达影城、大歌星KTV、大玩家、奇乐儿儿童乐园(万达将经营面积逾3000平方米以上的店称之为主力店)。
事实证明,让白云万达真正火起来的,不是万千百货,而是餐饮、娱乐。
全东南亚的消费者都重视“吃”,国人对餐饮更情有独钟。有条件的购物中心完全可将餐饮或生活配套内的特色店打造成主力店,比如选择数十家餐饮店,以集群作为主力店,避免传统的“百货+大卖场+电影”模式。
其次就是“玩”,即家庭娱乐业态与商务娱乐业态的主力店。
实际上,近年来新开业的购物中心,餐饮的比重已经得到加强,但休闲业态的比例依旧很低。这主要是因为休闲业态的租金承受能力低,还没能适应购物中心。
不过,在万达,神采飞扬电玩每天可以吸引5000~8000人,这对购物中心的客流贡献巨大,完全堪比主力店。
万达影城、神采飞扬电玩、大歌星KTV这三个娱乐主力店,一度在万达内部号称“三剑客”,几乎每一个万达广场,它们均规划在一栋楼里。
许多业内资深人士对万达将电玩城规划在娱乐楼的首层口诛笔伐。娱乐业态规划在低楼层,确定是与传统做法格格不入,但万达“三剑客”的吸客能力与盈利能力,的确与其规划楼层十分匹配。
我们要注意到这样一个趋势:“体验式消费”将逐渐取代“提袋消费”,成为购物中心业态发展的主流。要知道,国内年轻消费群体热衷网购,提袋消费在购物中心中所占比例明显有所下降,而餐饮、休闲娱乐,只能实地体验。未来的购物中心必将不再是单一的“购物”中心,而应该是“餐饮中心”、“ 休闲娱乐中心”的多重体验平台。
次主力店崛起
随着国内次主力店越来越多,开店速度越来越快,主力店的功能明显被削弱,尤其是百货店,家电、个人护理、鞋类、儿童等品类形成次主力店,从百货店中分离出来。
一、二线城市的购物中心经过数年运营,步入商圈成熟期,对百货店整租模式开始排斥,核心原因是主力店租金低,租期长,占有购物中心70%的面积,却只能贡献30%的租金;而次主力店刚好相反,租期还短,调整起来相对灵活。
而且,主力店的选址要求高,物业条件、经营面积、区位、竞争、客流,加上停车和交通,以及占用面积过大不利于分割销售,一般物业很难满足主力店的要求。次主力店要求不高,只要有适合的位置和面积,适当的昭示面和客流即可。
更重要的是,次主力店各有特色,不完全依赖主力店的带动,表现却不逊色。次主力店的利润率一般比主力店高,在营业时间、管理成本、经营灵活性等方面比主力店更有优势。
次主力店的地位越来越高,聚客能力、租金贡献、时尚度的优势尤其突出。位于王府井大街的北京APM,美国时尚品牌Forever21,都能吸引全城消费者,开业的火爆场景,让业界感觉到没有传统意义上百货主力店,一样精彩!
以北京为例,今年新开业的购物中心,只有极少数引入了主力百货店,大多数均以面积小、品类较为齐全、专一的次主力店取而代之,如H&M、ZARA、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店,苏宁、国美、顺电等3C卖场。
不一样的三、四线城市
三、四线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和可支配收入都处于上升通道,是购物中心的新热土。
不过,那里的商业形态比较初级、原始,业态业种杂乱零散,以传统超市、百货为主,消费群体对国际知名名牌不太重视,消费结构多以生活相关的支出占比较大。
因此,要特别重视优先引进生活配套与家庭娱乐主力店,通过最基本的生活业态,如餐饮、美容SPA、儿童业态、家庭娱乐如院线等,引领当地的消费潮流。
值得一提的是,三、四线城市核心商圈的百货主力店大有可为!在后期运营时,再加强时尚业态的引进,逐年提升经营档次,打造当地唯一的汇集生活、休闲、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一站式家庭娱乐型生活广场,自然会成为城市商业的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