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健康为目的的必修学科。《体育与健康》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以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为核心,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通过多年的论证和分析,我总结了“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营造教学环境,创设竞争情境;引导发现,探究创新以及体验学习,满足学生需求”这一自主探究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自身的主导作用,创设学生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情境。
学生自主性就是主张尊重学生的自立性和自发性,强调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的机会,使强制性死板的教学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给学生一个球,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游戏;给学生一系列障碍物,如拦架等,让学生自己设计和排列障碍物,使越过障碍的时间最少、最合理。
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激动下,学生呈现出多向发散的思维状态,自主加信心,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善于表现自己,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生实践后,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才能跑得快。教师给学生分析跑得快取决于哪些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当学生知道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后,再让学生去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两种学习状态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探究是学习的核心。有探究才会有创新,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主动性学习是探究式学习的基础,是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内驱力。课堂上教师的职能,就是推动内驱力的形成并发挥作用,使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得以形成。
1.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都有表现自我和展现自我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每项课的准备活动,教师给学生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轮流来组织准备活动,并提出相关要求,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学生会利用各种学习手段及途征主动获得知识,如利用电脑、图书资料等,主动参与学习。其次,教师应改变自身的教训手段。如应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技术动作,快速显示问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思路,探究的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
案例1:在一节体育课上,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学习目标:发展弹跳力。同时,提供学生的最佳活动方式是跳绳。对于这个学习目标,我是这样解释的:“弹跳力是跳跃能力中的一种,也是跳跃能力的基础,要发展弹跳力,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弹跳力的现状怎么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测量一下自己原地纵跳摸高的成绩是多少,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个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就说明弹跳力提高了。”于是学生非常高兴地进行了原地纵跳摸高的原始成绩测试。接下来就是用什么方法和用多少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弹跳力了。我说:“我给你们两周的时间,用什么方法由你们自己决定,但是今天这节课上要用自己决定的方法进行练习,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咨询的机会。”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选择了跳绳,因为跳绳是最常见、最熟悉的练习方法。有一位学生选择了负重深蹲跳,还有一位学生选择了背沙袋连续跳,热热闹闹地活动起来了。可是,这样的弹跳力练习学生只坚持几分钟就做不动了。我告诉学生,发展弹跳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可以参照别人的练习方法经常变换,一是有新鲜感,二是相互有调节和补充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持之以恒,天天练,但不过量。我还启发所有跳绳的学生用哪种跳的方式最有效。最后我鼓励大家:“今天同学们的练习方法很多,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相信大家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进行练习的,两个星期后的今天,是大家展示自己进步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信心?”学生的回答是响亮的:“有!”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教师通过启发诱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方法,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达成目标。
2.营造教学环境,创设竞争情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学生练,而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调整位置与学生成为合作伙伴,相互促进,教师对学生充分信任并营造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宰,在课堂上敢于发表意见、看法、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他们质疑、解疑,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形成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项目和活动对学生来说都十分好奇,好奇是一种动力,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过程,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近景性、直接性的学习动机,具有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的性格特征,这可以转化为学生探究的动机。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挖掘教材的新奇因素,创造情景,变换形式。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探究也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探究的信心。
案例2:在体育课中的徒手操教学中,以前都是教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学生跟着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感觉枯燥单调,缺乏新意,动作质量不高,对身体的准备效果不佳。我在教学中尝试让每一位学生都轮流当一次领操员,在完成6—7节常规动作后还要求自己创编1节新动作。同时还给学生介绍徒手操编配的一些原则与动作连接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徒手操对身体锻炼的积极作用。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把平时学到的内容通过自己的创造进一步展现在同学老师面前。通过徒手操的练习,学生不仅能矫正不良的身体姿态,培养正确端庄的体态,对形体和举止风度都会产生良好的变化,同时对肌肉、骨骼、关节、韧带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长期坚持练习,有助于青少年身体长高,骨骼更加结实。学习结束后各组进行展示,相互作裁判、打分、评价。最后我讲评、纠正错误动作。
这个单元的教学我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和相对宽松的时间,创设竞争情境,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以自己对学习目标的认识为基点,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达成学习目标。因此,每一个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都是一个独立体,可以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并在实践中加以证实。
3.引导发现,探究创新
探究离不开问题,因此每节课教师都必须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或作为家庭作业。每节课都提出问题或设疑,会给学生后来的自主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鼓励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去实践,寻求问题的答案。体育项目不仅需要技术和体力,而且要将智力与之结合。学生要通过动脑、动手来培养创新精神,通过实践来展示探究成果。
案例3:在实心球教学中,我不是直接教授学生前抛实心球动作,而是先给学生讲解实心球的特点。实心球不同于篮球、排球、足球,它有一定的重量。我们就是要利用实心球的重量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先让学生自己来动脑筋想练习方法,边练习边鼓励大家想出更多的练习形式。这时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很高,有双手抛、单手抛、向前、向后、侧面、脚夹球等练习形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让学生熟悉了球性为下面的内容作了铺垫。这时我引入主题,教授前抛实心球技术,讲解技术要点示范动作。学生练习时分成小组,教师发给图解。先认真看图解再进行练习,练习过程中注意安全,我巡视指导。
教师所设计的各种可操作性学习内容只不过是预先准备的,在学生感到困惑时,可以通过暗示、启发、诱导等形式给他们提供帮助。所不同的是,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教师提供的“图纸”大多是隐性的,而学生是可以进行“个性化建造”的。它的特点是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大量、原始、基础的资料,并且利用这些素材设计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并不需要全部显示给学习者观看,而是要让学习者自己在课堂上设计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并利用这种活动方式达成课的学习目标。
4.体验学习,满足学生需求
要知道或了解一种运动内容,先要尝试一下,看它究竟是怎么回事。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一般都是经过精细加工后灌输给学生的,这种教学方法早就经过前人的加工,成为规范的运动技术。在这样的理性化教学中,教师从来不理会学生的感受,从来不去考虑学生的需求。那么,什么是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呢?
案例4:篮球教学通常是直接从运球、传球开始教,而运球的教法早已为教师所熟悉,即先教原地高运球,再教原地低运球。学生先看着手中的球练习,再抬起头来看着老师做练习;学会了右手运球,再学左手运球;学会了原地运球,再学行进间运球;学会了直线运球,再学曲线运球,等等。用学生的语言来说,这样的学法,一是枯燥,二是不好玩。因为学生不是运动员,他们并不需要运用如此正规的技术动作来打篮球,他们的最基本需求就是通过打篮球(或各种体育活动)来舒松一下筋骨,发泄一下旺盛的精力,调节一下紧张的情绪。如果教师能认识到这一点,其实也就回到了篮球活动的初始意图,篮球活动的产生不就是为了娱乐嘛。因此,我在篮球教学中的最初阶段让学生体验,而不是传授经验,因为篮球学习的初始意图应该是娱乐而不是认知。给学生一只篮球,给他一片场地,难道学生就会束手无策地看着篮球发愣吗?难道学生就看不懂这个高高地悬挂在上面的篮圈是干什么用的吗?不要说是篮球,就是再换上一种学生完全陌生的体育用品,难道学生就不会用它们去玩吗?只不过是技术上不熟练,运用上不得当,在行家里手看来不像样罢了。因此,学习的原始状态是体验再也正确不过了。在体验性学习篮球中,学生会得到些什么呢?第一是快乐,第二是满足,第三是成就感。之所以得到快乐,是因为游戏的形式无拘无束;之所以得到满足,是因为旺盛的精力得以发泄;之所以产生成就感,是因为自己能和他人一样地“征服”篮球。
总之,我在实施新课标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以后,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身体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在以学生为本的自主、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获得了一定的经验教训,也可能走了一些弯路,但最终得到了与众不同的学习效果。
通过多年的论证和分析,我总结了“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营造教学环境,创设竞争情境;引导发现,探究创新以及体验学习,满足学生需求”这一自主探究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自身的主导作用,创设学生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情境。
学生自主性就是主张尊重学生的自立性和自发性,强调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的机会,使强制性死板的教学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给学生一个球,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游戏;给学生一系列障碍物,如拦架等,让学生自己设计和排列障碍物,使越过障碍的时间最少、最合理。
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激动下,学生呈现出多向发散的思维状态,自主加信心,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善于表现自己,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生实践后,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才能跑得快。教师给学生分析跑得快取决于哪些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当学生知道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后,再让学生去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两种学习状态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探究是学习的核心。有探究才会有创新,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主动性学习是探究式学习的基础,是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内驱力。课堂上教师的职能,就是推动内驱力的形成并发挥作用,使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得以形成。
1.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都有表现自我和展现自我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每项课的准备活动,教师给学生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轮流来组织准备活动,并提出相关要求,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学生会利用各种学习手段及途征主动获得知识,如利用电脑、图书资料等,主动参与学习。其次,教师应改变自身的教训手段。如应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技术动作,快速显示问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思路,探究的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
案例1:在一节体育课上,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学习目标:发展弹跳力。同时,提供学生的最佳活动方式是跳绳。对于这个学习目标,我是这样解释的:“弹跳力是跳跃能力中的一种,也是跳跃能力的基础,要发展弹跳力,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弹跳力的现状怎么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测量一下自己原地纵跳摸高的成绩是多少,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个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就说明弹跳力提高了。”于是学生非常高兴地进行了原地纵跳摸高的原始成绩测试。接下来就是用什么方法和用多少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弹跳力了。我说:“我给你们两周的时间,用什么方法由你们自己决定,但是今天这节课上要用自己决定的方法进行练习,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咨询的机会。”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选择了跳绳,因为跳绳是最常见、最熟悉的练习方法。有一位学生选择了负重深蹲跳,还有一位学生选择了背沙袋连续跳,热热闹闹地活动起来了。可是,这样的弹跳力练习学生只坚持几分钟就做不动了。我告诉学生,发展弹跳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可以参照别人的练习方法经常变换,一是有新鲜感,二是相互有调节和补充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持之以恒,天天练,但不过量。我还启发所有跳绳的学生用哪种跳的方式最有效。最后我鼓励大家:“今天同学们的练习方法很多,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相信大家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进行练习的,两个星期后的今天,是大家展示自己进步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信心?”学生的回答是响亮的:“有!”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教师通过启发诱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方法,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达成目标。
2.营造教学环境,创设竞争情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学生练,而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调整位置与学生成为合作伙伴,相互促进,教师对学生充分信任并营造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宰,在课堂上敢于发表意见、看法、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他们质疑、解疑,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形成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项目和活动对学生来说都十分好奇,好奇是一种动力,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过程,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近景性、直接性的学习动机,具有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的性格特征,这可以转化为学生探究的动机。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挖掘教材的新奇因素,创造情景,变换形式。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探究也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探究的信心。
案例2:在体育课中的徒手操教学中,以前都是教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学生跟着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感觉枯燥单调,缺乏新意,动作质量不高,对身体的准备效果不佳。我在教学中尝试让每一位学生都轮流当一次领操员,在完成6—7节常规动作后还要求自己创编1节新动作。同时还给学生介绍徒手操编配的一些原则与动作连接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徒手操对身体锻炼的积极作用。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把平时学到的内容通过自己的创造进一步展现在同学老师面前。通过徒手操的练习,学生不仅能矫正不良的身体姿态,培养正确端庄的体态,对形体和举止风度都会产生良好的变化,同时对肌肉、骨骼、关节、韧带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长期坚持练习,有助于青少年身体长高,骨骼更加结实。学习结束后各组进行展示,相互作裁判、打分、评价。最后我讲评、纠正错误动作。
这个单元的教学我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和相对宽松的时间,创设竞争情境,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以自己对学习目标的认识为基点,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达成学习目标。因此,每一个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都是一个独立体,可以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并在实践中加以证实。
3.引导发现,探究创新
探究离不开问题,因此每节课教师都必须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或作为家庭作业。每节课都提出问题或设疑,会给学生后来的自主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鼓励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去实践,寻求问题的答案。体育项目不仅需要技术和体力,而且要将智力与之结合。学生要通过动脑、动手来培养创新精神,通过实践来展示探究成果。
案例3:在实心球教学中,我不是直接教授学生前抛实心球动作,而是先给学生讲解实心球的特点。实心球不同于篮球、排球、足球,它有一定的重量。我们就是要利用实心球的重量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先让学生自己来动脑筋想练习方法,边练习边鼓励大家想出更多的练习形式。这时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很高,有双手抛、单手抛、向前、向后、侧面、脚夹球等练习形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让学生熟悉了球性为下面的内容作了铺垫。这时我引入主题,教授前抛实心球技术,讲解技术要点示范动作。学生练习时分成小组,教师发给图解。先认真看图解再进行练习,练习过程中注意安全,我巡视指导。
教师所设计的各种可操作性学习内容只不过是预先准备的,在学生感到困惑时,可以通过暗示、启发、诱导等形式给他们提供帮助。所不同的是,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教师提供的“图纸”大多是隐性的,而学生是可以进行“个性化建造”的。它的特点是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大量、原始、基础的资料,并且利用这些素材设计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并不需要全部显示给学习者观看,而是要让学习者自己在课堂上设计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并利用这种活动方式达成课的学习目标。
4.体验学习,满足学生需求
要知道或了解一种运动内容,先要尝试一下,看它究竟是怎么回事。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一般都是经过精细加工后灌输给学生的,这种教学方法早就经过前人的加工,成为规范的运动技术。在这样的理性化教学中,教师从来不理会学生的感受,从来不去考虑学生的需求。那么,什么是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呢?
案例4:篮球教学通常是直接从运球、传球开始教,而运球的教法早已为教师所熟悉,即先教原地高运球,再教原地低运球。学生先看着手中的球练习,再抬起头来看着老师做练习;学会了右手运球,再学左手运球;学会了原地运球,再学行进间运球;学会了直线运球,再学曲线运球,等等。用学生的语言来说,这样的学法,一是枯燥,二是不好玩。因为学生不是运动员,他们并不需要运用如此正规的技术动作来打篮球,他们的最基本需求就是通过打篮球(或各种体育活动)来舒松一下筋骨,发泄一下旺盛的精力,调节一下紧张的情绪。如果教师能认识到这一点,其实也就回到了篮球活动的初始意图,篮球活动的产生不就是为了娱乐嘛。因此,我在篮球教学中的最初阶段让学生体验,而不是传授经验,因为篮球学习的初始意图应该是娱乐而不是认知。给学生一只篮球,给他一片场地,难道学生就会束手无策地看着篮球发愣吗?难道学生就看不懂这个高高地悬挂在上面的篮圈是干什么用的吗?不要说是篮球,就是再换上一种学生完全陌生的体育用品,难道学生就不会用它们去玩吗?只不过是技术上不熟练,运用上不得当,在行家里手看来不像样罢了。因此,学习的原始状态是体验再也正确不过了。在体验性学习篮球中,学生会得到些什么呢?第一是快乐,第二是满足,第三是成就感。之所以得到快乐,是因为游戏的形式无拘无束;之所以得到满足,是因为旺盛的精力得以发泄;之所以产生成就感,是因为自己能和他人一样地“征服”篮球。
总之,我在实施新课标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以后,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身体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在以学生为本的自主、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获得了一定的经验教训,也可能走了一些弯路,但最终得到了与众不同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