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利率风险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市场风险。因此,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有效管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当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防范和控制能力较弱
1 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面前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首先,我国存款利率严格管制和贷款利率相对浮动的存贷款利率体制,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只能持有具有浮动利率的中长期贷款,而不能持有浮动利率的中长期负债(存款),所以很难通过负债结构调整和适当的负债利率安排来消除利率风险;其次,尽管同业拆借已经市场化,贷款定价也实施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化,但由于竞争性的市场尚未形成,国有银行在银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一些中小银行很难获得定价的自主权;最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工具有限,表内资产负债结构单一,流动性强的资产负债,诸如同业拆借、可上市债券、回购等,在银行全部资产负债中比例太小,很难根据利率风险衡量结果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表外的金融衍生产品更是缺乏。
2 利率风险管理的高级人才资源困乏。利率风险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利率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理论和技术方法要求甚高,而我国银行界目前接受这种系统培训的人员甚少,大部分分支行都没有专职的利率管理人员,对利率走势的预测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较弱。利率走势预测工作的薄弱导致对业务部门缺乏及时有效指导,制约了实际工作中利率风险管理的推进。
3 商业银行的利率管理体制尚需完善。由于利率风险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而产生利率管理的滞后,从而转化为利率风险。一方面,商业银行缺乏管理的动力。现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侧重于对安全性、流动性的管理,主要关注的是信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缺乏对利率风险的有效监管,因此,商业银行难以形成有效的经营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难有动力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缺乏管理能力。长期的金融抑制使现行的银行信贷结构仍留有计划体制的惯性,同时,在资本市场不发达和银行分业经营的限制下,银行进行缺口调整管理难度大,在管理工具选择和管理技术运用上面临困难。
二、完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
1 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管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期货、期权、利率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陆续出现。在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工具是商业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探索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對于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具有重要价值。首先,合理使用利率期货对冲利率风险。当前国内金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能够有效对冲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目前各类金融机构所使用的利率风险对冲方式缺乏一定的规范性,远远不能适应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需要。因此,就必须尽快推出一种规范的对冲工具,由于利率期货是一种标准的场内交易的合约,同时又是利率期权金融衍生工具的标的物,所以在我国首先推出利率期货来对冲利率风险也就是理所当然的。现在推出国债期货交易对于国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其次,尝试金融同业间或同一金融系统内不同机构之间的利率互换,这与利率期货、利率期权不同,不要求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其产生的基础在于交易双方存在比较优势或对利率走势存在不同的预期。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口益发达的同业拆借市场寻求具有不同优势或对利率走势存在不同预期的交易伙伴,与其进行利率互换。商业银行也可以鼓励系统内不同机构通过系统内资金市场来开展利率互换,在不改变系统整体风险的基础上实现整体收益的增加,并调整不同机构的利率风险头寸。
2 强化内控机制建设,控制内部潜在风险。首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上还足以粗放型为主,没有处理好内部控制与业务发展的关系,忽视内部潜在风险的控制,部门之间业务分工不明确,对授权授信没有统一管理,权力得不到制约,监督部门监督不力,容易形成内部道德风险,同时,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识别、衡量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也不健全,缺乏具体的以风险评估及控制为核心的信贷风险管理监控,使业务一开始就潜藏着难以预测的风险。这些在利率市场化竞争中都将给银行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其次,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一是要应加快各商业银行内部分支机构的重组步伐,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职责权限和相关人员的权利义务,健全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确保各方独立运作,有效制衡;二是要建立严格完善的监督制度。建立起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机制和对内部违章行为的处罚机制,对人为行为造成的利率风险,必须进行责任追究,严肃处理,同时,拓宽监管领域、扩大内部监管范围,向外币业务、表外业务和境外机构拓展,尽快覆盖所有业务领域,消除监管的漏洞。
3 做好利率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一足加快利率风险管理程序和数据库的建设,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反馈水平,为进行敏感性缺口分析等控制利率风险手段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加强利率管理人员的培养,造就一支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利率风险管理技术的队伍。三是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利率管理,研究出适合自己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4 提高利率市场化的透明度。一旦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利率水平就将由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来决定,此时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的价格就会各不相同。而相对于社会公众,他们所需要的是金融机构的真实信息披露,否则必然会对金融环境的稳定埋下隐患。因此要通过建立公正、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来确保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要加强对利率的调控和监管,规范金融机构的利率行为,提高市场利率的透明度,正确引导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公众对市场利率的理性判断;要强化金融机构利率风险意识,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市场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也必将面临日益严重的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有效管理将是银行经营管理中紧迫重要的任务之一。因此,利率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实现有效利率风险管理的关键,同利率风险衡量一起构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当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防范和控制能力较弱
1 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面前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首先,我国存款利率严格管制和贷款利率相对浮动的存贷款利率体制,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只能持有具有浮动利率的中长期贷款,而不能持有浮动利率的中长期负债(存款),所以很难通过负债结构调整和适当的负债利率安排来消除利率风险;其次,尽管同业拆借已经市场化,贷款定价也实施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化,但由于竞争性的市场尚未形成,国有银行在银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一些中小银行很难获得定价的自主权;最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工具有限,表内资产负债结构单一,流动性强的资产负债,诸如同业拆借、可上市债券、回购等,在银行全部资产负债中比例太小,很难根据利率风险衡量结果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表外的金融衍生产品更是缺乏。
2 利率风险管理的高级人才资源困乏。利率风险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利率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理论和技术方法要求甚高,而我国银行界目前接受这种系统培训的人员甚少,大部分分支行都没有专职的利率管理人员,对利率走势的预测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较弱。利率走势预测工作的薄弱导致对业务部门缺乏及时有效指导,制约了实际工作中利率风险管理的推进。
3 商业银行的利率管理体制尚需完善。由于利率风险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而产生利率管理的滞后,从而转化为利率风险。一方面,商业银行缺乏管理的动力。现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侧重于对安全性、流动性的管理,主要关注的是信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缺乏对利率风险的有效监管,因此,商业银行难以形成有效的经营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难有动力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缺乏管理能力。长期的金融抑制使现行的银行信贷结构仍留有计划体制的惯性,同时,在资本市场不发达和银行分业经营的限制下,银行进行缺口调整管理难度大,在管理工具选择和管理技术运用上面临困难。
二、完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
1 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管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期货、期权、利率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陆续出现。在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工具是商业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探索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對于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具有重要价值。首先,合理使用利率期货对冲利率风险。当前国内金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能够有效对冲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目前各类金融机构所使用的利率风险对冲方式缺乏一定的规范性,远远不能适应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需要。因此,就必须尽快推出一种规范的对冲工具,由于利率期货是一种标准的场内交易的合约,同时又是利率期权金融衍生工具的标的物,所以在我国首先推出利率期货来对冲利率风险也就是理所当然的。现在推出国债期货交易对于国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其次,尝试金融同业间或同一金融系统内不同机构之间的利率互换,这与利率期货、利率期权不同,不要求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其产生的基础在于交易双方存在比较优势或对利率走势存在不同的预期。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口益发达的同业拆借市场寻求具有不同优势或对利率走势存在不同预期的交易伙伴,与其进行利率互换。商业银行也可以鼓励系统内不同机构通过系统内资金市场来开展利率互换,在不改变系统整体风险的基础上实现整体收益的增加,并调整不同机构的利率风险头寸。
2 强化内控机制建设,控制内部潜在风险。首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上还足以粗放型为主,没有处理好内部控制与业务发展的关系,忽视内部潜在风险的控制,部门之间业务分工不明确,对授权授信没有统一管理,权力得不到制约,监督部门监督不力,容易形成内部道德风险,同时,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识别、衡量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也不健全,缺乏具体的以风险评估及控制为核心的信贷风险管理监控,使业务一开始就潜藏着难以预测的风险。这些在利率市场化竞争中都将给银行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其次,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一是要应加快各商业银行内部分支机构的重组步伐,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职责权限和相关人员的权利义务,健全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确保各方独立运作,有效制衡;二是要建立严格完善的监督制度。建立起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机制和对内部违章行为的处罚机制,对人为行为造成的利率风险,必须进行责任追究,严肃处理,同时,拓宽监管领域、扩大内部监管范围,向外币业务、表外业务和境外机构拓展,尽快覆盖所有业务领域,消除监管的漏洞。
3 做好利率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一足加快利率风险管理程序和数据库的建设,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反馈水平,为进行敏感性缺口分析等控制利率风险手段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加强利率管理人员的培养,造就一支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利率风险管理技术的队伍。三是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利率管理,研究出适合自己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4 提高利率市场化的透明度。一旦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利率水平就将由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来决定,此时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的价格就会各不相同。而相对于社会公众,他们所需要的是金融机构的真实信息披露,否则必然会对金融环境的稳定埋下隐患。因此要通过建立公正、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来确保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要加强对利率的调控和监管,规范金融机构的利率行为,提高市场利率的透明度,正确引导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公众对市场利率的理性判断;要强化金融机构利率风险意识,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市场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也必将面临日益严重的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有效管理将是银行经营管理中紧迫重要的任务之一。因此,利率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实现有效利率风险管理的关键,同利率风险衡量一起构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