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杂志约我写一篇关于“孩子在家享受多大自由”的文章,由此有了和女儿的这样一段对话:
我:“你想不想爸妈不设定任何规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自由?”
女儿:“不要!” (说实话,我倒是吃了一惊。)
我:“为什么?”
女儿:“那样,我可能就不好好吃蔬菜,老玩电子游戏。”
我:“那有什么事希望我们给你更多自由吗?”
女儿歪着头想了想,摇摇头说:“没有。” (这又让我吃了一惊。)
我:“真的没有吗?”
女儿:“也许我会想睡觉前多看会儿电视,但这样我第二天早上就起不来了,所以还是不要。”
原来,在规矩中长大的孩子,已明白自由是有条件的。规矩让女儿懂得了自我管理。
“自由过度”会导致孩子任性
孩子天生崇尚自由,以自我为中心是他们的思维特点,是绝对自由意志的实践者。可是要让他被社会和他人接受,就要对其“自我”进行约束。过度自由,实际上是放任骄纵,使孩子没长出个性,却长出任性。
我有一个很要好的阿拉伯朋友,她女儿与我儿子同岁。一次午餐后,3岁半的小女孩说要喝酸奶,妈妈给了她酸奶,她吃了一半就说不要了:“我要吃冰淇淋。”妈妈奉旨一般去拿冰淇淋,女孩吃了两口,说味道不好,要换另一种口味。妈妈又去拿了另一种口味,女孩吃了一口,又说吃饱了不要了。
这一幕看得我心里直冒火。趁朋友离开餐桌时,我问女孩:“你为什么每样东西都不吃完?”她笑着说:“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得意的笑容,让我连抽她一巴掌的心思都有了。
我曾婉转地与朋友探讨这件事,但她只是苦笑地说,孩子爸坚持要让女儿自己做决定,要给她自由。我心想,这哪是自由,分明是任性与霸道!
让孩子在规则中自由成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并不是大人权力的体现,我们依旧要保证孩子的自由。
比如整理房间。最初,我提出每晚临睡前请他们将东西整理好,但孩子们马上提出不同意见:每天整理太累了,而且很浪费时间。想想他们毕竟只有5、6岁,每天整理可能过于苛刻。于是大家各抒己见后达成共识:每天晚上,孩子们分别将他们的东西拿回各自的房间,不影响白天客厅的雅观与我们会客的需要,而他们的房间只要在每个星期天晚上整理好就行。也就是说在一星期的其他时间中,他们在自己房间有任意摆布的自由,但星期天晚上必须整理自己的房间,这就是自由的疆界,不能逾越。
为了鼓励他们,我也采取了小小的鼓励措施:如果房间按时整理好了,可以得到50欧分;如果房间没有按时或者忘了整理,就得动用他们的“小金库”,作为罚款。现在他们已养成了习惯,每个星期天晚上,我只需举行查房仪式,欣赏他们的劳动成果就行了。
规则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有时候我们也会碰到给孩子设立的规则,到后来发现不合适的情况。比如,儿子上幼儿园时没有功课,该做的事完成后可以看电视。但好几次,我发现本该做功课的女儿听到动画片的声音就坐不住,总会找借口去客厅转一圈,顺便瞄一眼电视,做作业也开始只求速度。于是我便重新和儿子商量,告诉他姐姐的这种状况,建议他在姐姐做作业的时段里不看电视,改在晚饭后看。如果有特别想看的动画片,我可以帮他录下来到周末再看。
因为告诉他不得不改的理由,而且充分考虑了其利益,儿子欣然接受了。
我:“你想不想爸妈不设定任何规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自由?”
女儿:“不要!” (说实话,我倒是吃了一惊。)
我:“为什么?”
女儿:“那样,我可能就不好好吃蔬菜,老玩电子游戏。”
我:“那有什么事希望我们给你更多自由吗?”
女儿歪着头想了想,摇摇头说:“没有。” (这又让我吃了一惊。)
我:“真的没有吗?”
女儿:“也许我会想睡觉前多看会儿电视,但这样我第二天早上就起不来了,所以还是不要。”
原来,在规矩中长大的孩子,已明白自由是有条件的。规矩让女儿懂得了自我管理。
“自由过度”会导致孩子任性
孩子天生崇尚自由,以自我为中心是他们的思维特点,是绝对自由意志的实践者。可是要让他被社会和他人接受,就要对其“自我”进行约束。过度自由,实际上是放任骄纵,使孩子没长出个性,却长出任性。
我有一个很要好的阿拉伯朋友,她女儿与我儿子同岁。一次午餐后,3岁半的小女孩说要喝酸奶,妈妈给了她酸奶,她吃了一半就说不要了:“我要吃冰淇淋。”妈妈奉旨一般去拿冰淇淋,女孩吃了两口,说味道不好,要换另一种口味。妈妈又去拿了另一种口味,女孩吃了一口,又说吃饱了不要了。
这一幕看得我心里直冒火。趁朋友离开餐桌时,我问女孩:“你为什么每样东西都不吃完?”她笑着说:“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得意的笑容,让我连抽她一巴掌的心思都有了。
我曾婉转地与朋友探讨这件事,但她只是苦笑地说,孩子爸坚持要让女儿自己做决定,要给她自由。我心想,这哪是自由,分明是任性与霸道!
让孩子在规则中自由成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并不是大人权力的体现,我们依旧要保证孩子的自由。
比如整理房间。最初,我提出每晚临睡前请他们将东西整理好,但孩子们马上提出不同意见:每天整理太累了,而且很浪费时间。想想他们毕竟只有5、6岁,每天整理可能过于苛刻。于是大家各抒己见后达成共识:每天晚上,孩子们分别将他们的东西拿回各自的房间,不影响白天客厅的雅观与我们会客的需要,而他们的房间只要在每个星期天晚上整理好就行。也就是说在一星期的其他时间中,他们在自己房间有任意摆布的自由,但星期天晚上必须整理自己的房间,这就是自由的疆界,不能逾越。
为了鼓励他们,我也采取了小小的鼓励措施:如果房间按时整理好了,可以得到50欧分;如果房间没有按时或者忘了整理,就得动用他们的“小金库”,作为罚款。现在他们已养成了习惯,每个星期天晚上,我只需举行查房仪式,欣赏他们的劳动成果就行了。
规则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有时候我们也会碰到给孩子设立的规则,到后来发现不合适的情况。比如,儿子上幼儿园时没有功课,该做的事完成后可以看电视。但好几次,我发现本该做功课的女儿听到动画片的声音就坐不住,总会找借口去客厅转一圈,顺便瞄一眼电视,做作业也开始只求速度。于是我便重新和儿子商量,告诉他姐姐的这种状况,建议他在姐姐做作业的时段里不看电视,改在晚饭后看。如果有特别想看的动画片,我可以帮他录下来到周末再看。
因为告诉他不得不改的理由,而且充分考虑了其利益,儿子欣然接受了。